-
1 # 如意46449685
-
2 # 秦時明月漢時官
博弈論原本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如今卻廣泛為人們所應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慣用名詞。博弈過程中,各方均以對方的行為作為自己決策的依據,來尋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現實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以用博弈論來解釋,削價銷售產品的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博弈論應用例項。
打折一定能提高銷售量嗎?
在消費者和銷售者之間博弈時,面對降價的誘惑,消費者可能無動於衷嗎?結論是可能的。
需求價格彈性既取決於產品本身的屬性,也與消費者的消費特點有關。按照需求價格彈性的高低,消費者可以分為兩類。需求價格彈性低的消費者,也即較為理性的消費者,對於價格一般不敏感,他們更加關注產品的效能價格比,打折並不能成為刺激他們購買慾的主要手段。需求價格彈性高的消費者,他們更加傾向於等待進一步的降價。實際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心理,期望價格可以一降再降。因為有時候很難向消費者解釋清楚底線價格的合理性,如果採取了降價策略,即意味著在承擔諸多降價風險的同時,還有可能失信於消費者。
打折有成本嗎?
這似乎是一個很可笑的問題,其實不然。根據消費心理學的觀點,盲目的打折行為不僅有成本,而且成本還不低。
對銷售者競相打折降價的行為,消費者可能產生多種猜測,嚴重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消費心理學的調查顯示,多數消費者都認為價格不僅反映價值而且代表質量,因為人們通常會把價格低廉與質量差、層次低聯絡在一起。盲目打折不僅會讓潛在的消費者認為該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或產品質量有所下降,現有的消費者也會驚呼上當,認為銷售人員隱瞞了產品質量的真相,並且誤導了產品價格。這樣,不僅難以保全現有的顧客,還會流失潛在顧客。
實踐證明,打折絕不是擴大銷售額的最佳選擇。打折可能在短期內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量,但這並不代表產品已經獲得了消費者的忠誠度。而且,價格一旦被壓低,將很難返回到原有水平。因此盲目打折可謂自毀前程,損人不利己。
-
3 # 花和尚
作為從業十五年的電商人,又是淘系/京東平臺的創業者,很負責的告訴你:“日常的促銷打折”僅是商家自我銷售行為,這期間的“價值提現”很難得到規範;甚至談不上像多年前“物有超值”,現在能達到“物有所值”都很難很難;因為競爭環境太大了,商家要生存,變相的“廉價促銷”的背後,肯定也是對等的品控等成本下滑;當然,除了某類資本大鱷、土豪、特定產品線。
從2015開始,所有的大型活動中“低價促銷”的產品真的都是“微薄”利潤了,除去各種成本,商家所剩無幾,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平臺方”、“顧客”。——所以雙十一的瘋狂不是沒有道理,痛苦的只有商家,被逼著上梁山。
整個電商環境已經紅利期消退,各平臺逐步迴歸“商業本質”,所以一系列的舉措後,大家都能感受到“質量的提升、安全的保障、價格的低廉”,無論是智慧財產權法、還是打擊偽劣商品品控,平臺都緊跟時代、也響應國家政策等指示,這是對顧客體驗“最大的福利”。痛苦點就是商家的競爭更殘酷、惡劣。
以前是“買的沒有賣的精”,而現在是“賣的沒有平臺狠”;為了促銷控制成本也不敢像多年前那樣沒有“標準”,因為平臺方抽檢、職業打假人、國家質檢部門等,無論哪一個群體,商家敢在“質量”動腦筋都吃不了兜著走,你說說看,受益方是誰?
-
4 # 心有遠芳
商品因為有需求才叫商品,無人問津的不叫商品,叫物件。
商品最大的贏家是碰到最需要的人,最喜歡的人,得到最優惠的價格。
人有不同,物有不同,各取所需,各有所好,各有所愛,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碰到合適的商品,這就叫緣。
過去中國資訊不發達,大家習慣去商場購物,現在手機APP超級強大,大家都在手機上購物,很少去商場了。
商場如戰場,現在不是過去供不應求關係,而是供過求,思想如果不改變,會一錯再錯。
商家最怕現金流出現問題,因為神仙也救不了,阿里有今天地位,靠的是九塊九包郵,舍小求大,先讓顧客進門,送盤小菜,再出有利潤的大菜,抓住顧客愛貪小便宜心理,才能推銷大商品。
做生意一定要記住兩個字,捨得。
舍小利才能得大利,商家講究顧客盈門,而怎麼讓顧客進門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
5 # 人生諮詢師超哥
你說的是美團、餓了麼等平臺打折式銷售。要做網際網路餐飲,就得上平臺。上平臺就要佔據流量入口。而要佔據流量入口,就得按照平臺要求打折。打折幅度還得比較大,否則,就被別的打折比較大的店家擠掉。
所以,對於商家而言,就會比較尷尬。不按平臺要求打折吧?平臺不會讓你佔據流量入口,生意清淡。按照平臺要求打折吧?賺得很少,甚至還得倒賠。
所以,這裡就有個平衡和精算的問題。什麼叫平衡?就是打折的商品,只是個別的商品或少量的商品。透過這些大幅度的打折,吸引人氣,進而把這些流量引導到附加值更高的商品上去。比如,某個手機打折賣,但是給顧客以套餐選擇,在那些套餐中把利潤再賺回來。這樣,就算是虧本打折總體也不虧了。如果你把所有的商品都大幅度打折,或者不能做到精確的引流,那打折就失去了意義。當然,你可以採取一些適當抬高價格後再打折的策略。但不能太明顯。不宜採取的是以次充好,降低品質的方式降低成本,這樣只會砸掉自己的牌子。給顧客以低質、大路貨的印象,對塑造品牌形象很不好。所以,你要做好打折的幅度和商品引流之間的平衡。
另外,要做好精算。什麼叫精算?就是精確計算出打折後銷量提升後的成本線。在不打折時的成本線一般要高於打折後銷量提升後的成本線。這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工廠裡批次化生產後,人工、廠房所佔的成本要低得多,總體成本線也要低得多。只要高於成本線,就有錢賺。哪怕賺得比較少,但一旦量上去了,總體利潤也不低。比如某一款餐飲,你不打折時,月銷量只有300,成本線在10元。而打折後,月銷量可能達到1500,成本就可能降低到8元。你在9元上賣這款產品,如果以前的演算法就是虧。而按照精算後的成本線計算,你就賺到了1500。而且懂得精算,你就能比其他的商家更有優勢和主動性。
商家只要把握了平衡和精算,商家就不虧。當然,平臺也要賺。他們也要生存,也要賺錢,可以理解。如果你能做到商家、平臺、顧客三家得利,就構成了“三贏”的結果,你就成了玩平衡的高手。不愁沒錢賺。
回覆列表
個人見解與個人見識來說:絕對沒有為了打折而虧本的商人,自古以來都沒有,只有為了脫手當廢品扔的商品才有可以低於成本價扔,所以這個問題是個偽問題,記住一句話,商品能打一折,說明商家還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