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杯加冰的可樂
-
2 # 思雨yp
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其實這跟大人也有很大關係,有些家長平時教育孩子太過嚴厲了。不允許孩子犯一丁點兒錯,哪怕是寫錯一個字,也會嚴厲地批評孩子。而且對孩子的考試成績特別關心,不管孩子考了第幾名,哪怕只失掉一分,都會盯著孩子的錯誤不放,甚至會懲罰孩子。更有些家長,生活中本身就有追求完美的人,無形中,這些都影響到孩子不能接受一點點小瑕疵。
我覺得,對於這些,家長要以身做則做好榜樣,多多肯定孩子,告訴孩子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引導孩子正確看待一些小瑕疵。
-
3 # 宸宸媽and豆豆爸
孩子對待事情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受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的影響很深,如果父母平時大大咧咧,風風火火,孩子行事謹慎,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可能性會很小。所以,題主說的孩子家長應該也是追求完美的性格,這跟星座沒有必然聯絡。
我兒子有一段時間,寫作業或者畫畫,出一點錯,就要把紙撕掉,重新來過。我發現以後,就告訴他,出錯很正常,只需要橡皮擦掉,再寫出正確的即可,下次看到的時候,隱約還能看到出錯的痕跡,可以提醒自己多注意。撕掉以後,並不代表自己沒出錯,反而會因為忘記哪裡出錯,為什麼出錯,下次有可能再次出錯,而且又浪費了紙張,不可取。
現在孩子沒有再撕過,我覺得還是需要大人引導吧,新手爸媽們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好好學習,希望跟孩子一起進步!
-
4 # 諾言的微笑
我覺得跟星座沒有關係。追求完美,就受不了一點小瑕疵,跟自己的性格有關,這類人屬於完美主義者,事事要完美,可有的時候卻做不到完美,因此孩子就會很挫敗,很受傷,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所以,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做一件事只要自己盡力了,就是最棒的。
-
5 # 嬌女子143380430
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接受不了一點小瑕疵,該怎麼辦?
孩子追求完美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不能過度,凡事有個尺寸就好。這恰恰說明孩子很要強,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家長儘量去配合孩子,不要去指責孩子,打擊他的自尊心。作為父母我們要接納孩子任何表現和情緒。並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方法和思想觀。
說實話,我家寶貝是個很淘氣調皮的男孩,整天毛手毛腳,大大咧咧的,我到是很希望他會每件事都會要求自己完美些,可是,真是很難的,人的天性改不了。要求自己優秀比不要求自己要好得多吧,就看家長用什麼樣的角度怎麼去看待問題。
有句話講:人無完人,金無赤足!不是任何瑕疵都是完美,同樣不是有了瑕疵就不完美,人的一生不管是誰根本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況現在還是個孩子。所以說,有瑕疵的人生才是美麗的,這樣經過時間的細細打磨才會更加精緻,因為這些瑕疵會讓你變得更有故事和韻味,才會更值得別人探索發現你。
-
6 # 瞄到喵小姐的貓
星座和屬相我都不瞭解,或者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影響吧。
不過我覺得孩子之所以這樣,還是和家庭教育有大部分關係的。例如家裡有人這樣的,平日教育孩子肯定也會出現苛刻、盡善盡美,孩子自然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教育孩子就得先反省自己,所以我覺得家長應該先好好究其源頭,然後再好好引導。
-
7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家長一般喜歡孩子有上進心;有的對孩子要求很嚴,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不能出錯兒;有的有意識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要求孩子做得比別人好.不知不覺中,有的孩子就會形成追求完美、自尊心強、爭強好勝的性格.這一類性格是一把雙刃劍,可能使孩子看起來優秀,但是過頭了也會深深地傷害孩子。
孩子上進心太強是個問題
我們希望孩子有道德,但是不要讓孩子有道德的潔癖,不合理的壓抑、自責也會毀了孩子。
所以,教育孩子把握好度非常重要。
努力是對的,盡全力努力也是對的,但是一定要順其自然。盡人事,由天命。因為很多事情不是憑藉努力一定會做到的,需要很多客觀的條件。
追求完美、過於好強,要求自己一定如何如何的性格,是最不能接受挫折的。看似堅強,其實是最容易折斷的。
同樣的一個事情,不同的認知會有不同的情緒和反應,有一個合理的認知是多麼重要啊!
孩子的學習是家長們一直關注的,成績的波動或者下降都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能順其自然,產生很大的壓力,會進一步影響學習,甚至造成心理問題。而如果從小養成既努力又順其自然的核心思維,遇到挫折時會坦然面對,這樣對學習也會很有好處,而且避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問題。
所以,我提倡:既努力,又順其自然,讓這個成為孩子的核心思維。
-
8 # 豆媽親子營
那要看孩子有多大,記得孩子會有一個完美的敏感期,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容不得一點點的小瑕疵。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表現,凡事都得按照原來的程式去做,東西要擺放整齊,哪裡拿的就要放回去哪裡,原來是什麼樣子擺的就什麼樣子擺。我們對於這一時期的孩子也不用過多地去糾正和擔心。追求完美不是一件壞事,重要的是不完美的時候孩子的心態和接受方式,這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
9 # 袁迎
追求完美可以讓孩子做事更認真,負責,更細緻,但是也要透過一些委婉的方法讓孩子明白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那麼完美,讓孩子也接受不完美的世界。
-
10 # jingjing2013
孩子事事追求完美,接受不了一點小瑕疵.在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孩子抗挫折力差的表現。
不能從失敗中學到知識的人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人不應當兩次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對於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們要善於總結,以便從中學到一些經驗,從而內化為我們的知識,為我們以後使用,幫助我們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再跌倒,這才是我們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帶給我們的禮物。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說我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對待挫折的正確方法,才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一定的幫助。
-
11 # 知心大叔村上春草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有些孩子小時候總是被稱讚聰明伶俐,但在孩子的思維裡往往分不清楚聰明是怎麼來的,認為這是自然的天賦,而強調自然天賦的孩子認為無法掌握成功,也沒有面對失敗的方法。為了維持自己聰明的形象,被贊聰明的孩子往往會害怕失敗。每一次表現都變成是對能力的一次定論性衡量,這會讓他們感到危險,強烈的害怕失敗,會導致孩子不敢去嘗試,就慢慢地拖延下去。
為了掩蓋自己的弱項有些孩子可能對自己存在的一些學習問題耿耿於懷,如不會做數學題,閱讀題難理解,當眾發言有問題等,他們一直不斷地努力提高這方面的技能,但沒有徹底感到放心。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出現時,總希望自己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來證明自己已經打敗了這個弱項;但又害怕自己有哪個地方做的不夠好,又驗證了自己的弱點。
平庸導致輕蔑追求完美的人,無法忍受自己的平庸,期望自己的表現都能達到理想的狀態。但學習生活中錯誤和差池是在所難免的。不能忍受平庸表現的人就透過拖延來安慰自己,這樣他們可以繼續相信:如果給自己足夠多的時間,他們的理想還是可以實現的。
優秀不用努力完美主義相信:對一個真正出色的人來說,事情即使再困難也應該手到擒來、易如反掌。遇到一個稍有困難的問題時,會想:如果我不能馬上解決某個問題,就覺得自己很蠢。我對那些概念理解得很透徹,我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所以我應該能夠馬上找到答案。如果一個人認為不管他面對的材料多複雜,他都應該能夠馬上理解它,一旦做不到這一點時,他們的努力就會戛然而止。
一切都自己來他們認為任何求助都是軟弱的標誌。他們缺乏看情況而做決定的彈性,也不承認自己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不知道答案。即使求助於人會讓事情做得更有效率,他們也毅然決然地在孤單中隔絕做事,甚至以此為豪。直到最後負擔加重,拖延就成了獲得喘息的機會。
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他們相信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而找到這個辦法就是他們的職責。在發現正確的解決辦法之前,他們不願意採取任何行動,也不承擔任何任務。因此,與其冒著做出錯誤決定的風險,不如什麼也不做。
對策
立即行動,先開始再說什麼事情拖得你心情很痛苦,就立即開始。
注重稱讚孩子努力認真,而不是聰明強調努力的孩子,享受的是努力的過程,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成功,即使失敗也能認真分析原因,下次再戰,面對失敗會更加坦然。
設定切實可及的目標很多完美主義者的拖延行為是因為將自己的目標定的太大,那些難以企及的高標準壓得自己沒法行動。先看一看自己是不是把目標定的太大,太不切實際。如果是這樣,就要調整自己的期待,參考以往的成功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如果有一個大目標,可以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幾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每一次小目標的完成都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心。
享受做事情的過程,而不執著於做事情的結果做事情的時候把關注點放在過程上,以過程為導向,積極關注自己在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學習到的東西,獲得的成長,並且挖掘自己在過程中得到的樂趣。不要跟別人比較,而是與自己比較,看一看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年的自己與去年的自己相比是否進步了。重要的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對什麼感到快樂,提升了哪些能力,結果只是一個背景。能力也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可以變化和發展的,沒有什麼需要證明,當你在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樂趣和快樂時,你會覺得那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結果,過程本身充滿了意義和價值。
重新定義和看待失敗,不把事情的成敗與自我價值對等起來有些完美主義者會把事情的失敗和自我價值完全等同起來,因此,完美主義者要克服拖延,就要把成敗與否同自己的價值區分開來。我做的事情失敗了,並不等於我這個人失敗了。把每一次失敗都看作一個成長的契機,一種提升自己的手段,用它充實和擴充套件我們的人生。
不因為自己不能高標準地完成某項任務而破罐破摔徹底放棄完美主義者承受失敗的能力往往較低,喜歡不斷地重新開始,相信明天就完美了,卻不能做到靈活地面對和處理不完美。只有兩個極端,要麼完美要麼放棄。因此,保持一個靈活充滿彈性的心態可以幫助完美主義者克服拖延。當計劃被打破以後,我們也可以有其它的選擇,如:重新調整計劃,允許自己的不完美,選擇完成而非完美等。
用正念的方式緩解拖延,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製造一些活在當下、不做評判的體驗我們可以找一件有價值但是並不急迫的事,例如跑步、寫字或者讀書,每天只拿出有限的時間(比如十分鐘或半小時)去做這件事,無論做到什麼程度,時間一到就立刻停下。透過這樣的“限時活動”,我們可以讓自己學著享受做事的過程,看輕做事的結果。時間長了,慢慢有了積累,我們自然會獲得成就感,對自己的控制感和信心也會提升。
家庭教育建議
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苛求完美無異於追求痛苦。當打破原來的思維模式,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世界時,人們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另一個樣子。有些嚴厲高標準的父母經常會採用批評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害怕失敗,他們對失敗會有災難化的後果想象,覺得如果自己這次失敗了,就會就此完蛋,慢慢的拖延行為就成了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用來逃避風險。也許剛開始是父母對孩子的高標準嚴要求,但後來慢慢地孩子將這些高標準、嚴要求內化,即使父母降低了對孩子的要求,他們也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和高標準。
適當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對於一些新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工作,要先為自己確定一個短期的合理的目標。只要目標合理,每次總能接近或超過,這樣下去,才能培養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也才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孩子提恰當的要求完美主義者是仔細周到的人。但是要小心,不要總是指出別人的錯誤,讓別人反感和緊張;也不要因為做事不合要求就牢騷滿腹,尤其是對自己的孩子。我們有追求卓越的權利,也要尊重別人不追求卓越的權利,尊重別人樂於平庸的權利,每個人的各種條件是不同的,不能因為孩子的不完美而去苛求,也不要苛求自己。
做足夠好的父母足夠好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因此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自己孩子的足夠好的父母,而不必糾結自己是否是完美的父母。這是一種放下和平靜的心態,用這種心態去教育孩子,就能夠真正看到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成長,而不是自己該怎樣在孩子生活裡做一個完美角色。完美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因此,當看到自己的努力似乎沒有在孩子身上達到完美效果時,家長不必過於自責和焦慮,我們都是在學習中成長的。
相信真我的精彩
她想成為一名歌唱家,可是長得並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齒很暴露,每一次在紐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公開演唱時,她都想把上嘴唇拉下來蓋住她的牙齒。她想要表演得很美,結果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總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可是,在那家夜總會里聽這個女孩子唱歌的一個人,認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說,”他很直率地說,“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飾什麼,你覺得你的牙長得很難看。”這個女孩子非常窘,可是那個男人繼續說道:“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說長了暴牙就罪大惡極嗎?不要去遮掩,張開你的嘴,觀眾欣賞的是你的歌聲。再說,那些你想遮起來的牙齒,說不定還會給你帶來好運呢。”她接受了他的忠告,沒有再去注意牙齒。從那時候開始,她只想到她的觀眾,她張大了嘴巴,熱情而高興地唱著。後來,她成為電影界和廣播界的一流紅星,她就是凱絲•達莉。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只有從內心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坦然地展示真實的自己,才能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沒有必要去掩飾自己的缺陷,儘管你是不完美的,但你仍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你喜歡自己,別人也會喜歡你;你珍視自己,別人也會珍視你。期待別人完美是不現實的,期待自己完美則是愚蠢的。喜歡不完美的自己,你將獲得對自己的認同和理解;勇敢地展示自己,你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所以,不要苛求自己,不要被完美所累,要相信真我的精彩。 -
12 # 一度甄選
追求完美敏感期
孩子在這個階段可能是因為處於成長的追求完美敏感期導致的,主要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的原因。孩子追求完美、爭強好勝、太執著,也是孩子缺乏耐心和專注力導致的,做不到完美的乾脆放棄不要做。或者是因為他做的不好會受到批評或嘲笑導致他不想繼續做下去,都有可能。家長要關注孩子放棄背後的主因。在事事都追求完美的情況下,這時候孩子內心的秩序性是很強的,對每件事的要求都會非常高。所以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幫助孩子去改變。
1、告訴孩子不完美也沒事有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可能讓孩子過分追求“完美”。比如說,當孩子取得一些小小成就時,父母會說:你還有進步的空間。當孩子被不斷灌輸這些想法時,他們會逐漸形成一種想法:我總是都做得不夠好。向孩子不斷傳達正面和積極的話語,能幫助孩子轉變思維,過濾負面的語言暗示。當有些事情搞砸了,或者做的不夠完美的時候,孩子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這些錯誤。
2、犯錯不要緊,這正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越來越多父母都意識到“允許孩子犯錯”這一點,的確,孩子需要在失敗和挫折中學習和成長。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犯錯誤後,父母可以趁著這個機會疏導孩子,和孩子討論犯了錯誤、失敗了之後重新努力以取得成功的故事。
3、看一些引導孩子不要在意完美情緒的繪本繪本《Beautiful Oops! 》實在是治癒完美主義者和強迫症的好書。作者在書中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小狀況,正如生活中不完美的事,但翻開另一面,卻是出人意料的小驚喜。Oops是英文口語中常用到的擬聲詞,相當於中文的“哎呀”,慢慢的這個Oops就與錯誤劃上了等號。作者在錯誤前面的修飾語卻是 beautiful ——美麗。作者會如何告訴孩子一些錯誤的背後也有美麗的一面呢?一頁撕爛的紙,一個咖啡杯的印記,不小心滴到白紙上的紫色顏料,一坨亂糟糟的紙團... ...等你開啟這本神奇的繪本就會發現,它們是如何神奇地轉變為令人驚歎的創意。這本書既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和雜亂並不可怕,同時也教會父母如何從積極的角度,用正面的語言去對待孩子和自己的錯誤。
4、鼓勵孩子大膽去做,不過度追求完美哈佛大學公開課 Positive Psychology 中提到,完美主義是一種對失敗的“失能性”恐懼,即面對困難時失去行動的能力。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勇敢走出第一步,當孩子閃現出好的想法時,鼓勵他們大膽地去做。即使雛形不完美,但很多創意的想法會在實踐的過程中湧現,不是嗎?當孩子沒有被要求做到完美時,他們更能釋放想象力和創造力。
5、彆強迫孩子放鬆當孩子處於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爸爸媽媽也不要逼他去放鬆。孩子怕髒不肯玩沙、怕跌倒不肯溜滑梯時,我們不要強迫他去玩、去嘗試,我們可以問孩子:“為何你不想玩沙呢?”如果他回答是因為他怕弄髒雙手和衣服,我們可建議他:“我們可以用勺子、湯匙來玩沙子,要不來試一下?”對孩子追求完美的階段,爸爸媽媽無須責備,但也不要鼓勵。我們應該提供給孩子放鬆的機會,協助他在天性和彈性之間有所平衡,能輕鬆地生活。
-
13 # 非常道理
如果過於追求完美孩子就可能有強迫症現象,做事陷入細節而忽略了重要的事情。
一是要看家長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習慣和要求,如果凡事家長都要求苛刻,孩子就會有這類的行為。
二是如果家長沒問題,可能是是孩子的個性,這就需要家長經常開導孩子,要有大局觀,不要過分注重細節。但要肯定孩子認真是對的,要分辨哪些細節和要求是必須的,哪些細節是沒有必要的。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所做事情也不可避免會有毛病,學會正確看待錯誤和瑕疵。
三是要結合心理輔導一同進行,找到內心深處的癥結,對症下藥。
-
14 # 如玥之珩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是否孩子一直以來接受的就是“完美教育”,對缺點錯誤實行所謂的“零容忍”?
孩子事事追求完美,從積極的一個方面來說,說明孩子具備積極向上的品格,從消極的一個方面而言,會造成很多問題,尤其是追求完美到了接受不了一點小瑕疵的程度。
所以,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世界本就是不完美的,接受瑕疵,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呢,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屬於精神問題。也有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舉止有關。個人覺得太追求完美對人際關係,事業什麼的都不好。容易栽大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