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卯卯12
-
2 # 雲暮兮澤
莫斯科歷史上多次被外國軍隊佔領:
1237年,蒙古軍攻克莫斯科,殺死了該城的王公弗拉基米爾。
公元1236年秋,奉窩闊臺汗之命,一支由15萬精兵組成的蒙古大軍向歐洲開戰。
蒙古軍首先攻取伏爾加河下游的布里阿耳城。1237年冬,進兵俄羅斯,里亞佔公國成為蒙古襲擊的第一個目標。里亞佔大公尤里·伊果烈維奇無力抵抗,向弗拉基米爾公國和切爾尼克夫公國求援。可是,俄羅斯諸公國均不出兵。里亞佔公國無援,經過3天交戰,其都城裡亞佔被蒙古軍佔領。
莫斯科
1238年初,蒙古軍打到莫斯科,據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記載,它的居民多如螞蟻和蝗蟲,而它的四周,樹木和茂林密佈,以致連一頭蛇都不能穿過。蒙古軍到達後,從四面八方修築了足夠三四輛大車並排而行的道路,然後架起投石機,僅用5天時間就攻陷了莫斯科城,殺死了該城的王公弗拉基米爾。
1610年,波蘭軍隊開進莫斯科,佔領時間持續了2年。
1610年,覬覦莫斯科皇位已久的波蘭宣佈留裡克王朝的真正繼承人德米特里在戰亂中逃到了波蘭,並將在波蘭軍隊的幫助下復位。波蘭大軍便浩浩蕩蕩開進了俄羅斯。7月17日,在莫斯科城中大貴族、各地貴族代表的壓力下,舒伊斯基下詔宣佈退位。莫斯科開城投降,波蘭軍隊佔領了克里姆林宮。北方的瑞典這時也趁火打劫,攻佔掠奪了俄羅斯北方的諾夫哥羅德等幾座城市。
1612年10月22日,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義軍攻佔了中國城,10月26日駐守在克里姆林宮裡的波蘭軍隊宣佈投降。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的起義軍打敗了波蘭,使俄羅斯免於四分五裂,儲存了獨立和主權完整,拯救了俄羅斯。
1812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佔領莫斯科,但不久被迫退出。
拿破崙敗北俄國
1812年夏,法皇拿破崙一世藉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蒂爾西特和約》,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崙稱為“大軍”,大軍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
俄軍在巴克萊指揮下執行後退決戰方針,但引起強烈不滿,8月20日換上庫圖佐夫出任俄軍總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羅季諾和法軍血戰,雙方傷亡慘重。爾後俄軍主動撤離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威脅法軍交通線,並組織軍民“堅壁清野”,襲擾法軍。法軍飢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法軍喪失了全部騎兵和幾乎所有炮兵,只剩三萬人退出國境。
-
3 # 優Ki醬
1。莫斯科公國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起初臣服於蒙古金帳汗國。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帝國(也叫東羅馬帝國)的郡主,這位郡主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有了這層淵源,後來的沙俄就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 伊凡三世在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擊潰了金帳汗國,結束了蒙古韃靼人250年的統治。他和拜占庭郡主生的兒子是瓦西里三世,這父子倆透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統一了周圍一些俄羅斯公國,將領土面積從43萬平方公里擴大到280萬平方公里。瓦西里三世時期的莫斯科公國,已經成為歐洲領土最大的國家。
瓦西里三世的第二任妻子,是來自立陶宛公國的郡主,帶有金帳汗國權臣馬麥的血統(可能混了好幾次血了),這個馬麥據說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這一支的後裔。這下好了,俄羅斯人把拜占庭帝國和蒙古帝國的血統都佔全了,往歐洲和亞洲稱霸全都有了藉口。
瓦西里三世的兒子伊凡四世,據說出生的時候電閃雷鳴。既然同時跟拜占庭和蒙古帝國都沾親帶故,血統“高貴”,出生的時候又天有異象,那自然是稱帝的前兆。伊凡四世是留裡克王朝首任沙皇,也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又稱伊凡雷帝。
首任沙皇伊凡雷帝在位期間,中國正處於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沙皇這個詞來源於古羅馬政治家和軍事家凱撒。沙皇的“沙”字,是從凱撒的發音轉換來的。前面說過,伊凡雷帝的奶奶是拜占庭末代郡主,他們家當然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用凱撒的名頭以示正統。
2。留裡克王朝與羅曼諾夫王朝的關係
沙皇伊凡雷帝,是個又悲劇又可怕的角色。三歲時爹就死了,他那號稱蒙古黃金家族後裔的立陶宛媽,攝政統治。八歲時他媽又死了,據說還是因為政治鬥爭被毒死的。小屁孩能在陰謀的漩渦中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十七歲時還逆襲加冕,逐漸統一了俄羅斯,建立起沙皇專制政體。
伊凡雷帝一生至少結過七次婚,比英格蘭的亨利八世還多。為什麼說至少,因為這個還存在爭議,有說他結婚七次的,有說他結婚八次的。甭管幾次,反正他的老婆們大多死於非命,這跟伊凡雷帝的扭曲和變態脫不了干係。
不但老婆可以虐待,懷孕的兒媳婦也被他打流產,就因為兒媳婦大著肚子,衣服穿的隨意了點兒。自己兒子來勸架,也被他用手杖狂毆,結果兒子被打成重傷,臥床11天后就嚥氣了。有人說伊凡雷帝受童年陰影影響,一直疑心會被兒子謀害,所以先下手為強。也有人說,雷帝沒想要兒子的命,是盛怒之下失了手。還有人說,雷帝打得不重,是皇子本來就有病,之後突發癲癇,又出現了其它併發症而死。反正這事沒有定論。俄國畫家列賓還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一幅油畫《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又稱《伊凡雷帝殺子》。
伊凡雷帝家暴有一手,對外戰爭也不含糊。在位37年,有20多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也正是他,拉開了俄羅斯向西伯利亞全面推進的序幕。
伊凡雷帝的第一個老婆是安娜斯塔西婭。羅曼諾娃,請記住這個皇后的姓氏,她的家族將在不久之後建立俄羅斯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大一統朝代——羅曼諾夫王朝。 安娜斯塔西婭據說是雷帝一生的摯愛,只有她才能使狂暴的雷帝平靜。他倆生的兒子費奧多羅一世後來繼任沙皇,可是因為費奧多羅一世無子女存活,留裡克王朝絕了嗣。
費奧多羅一世繼位,包括他死後留裡克王朝絕嗣的29年,一切都亂了套,史稱俄國的混亂時期。費奧多羅一死,外戚、波蘭支援的冒牌皇子、還有反對波蘭傀儡的權臣,都在角逐沙皇的寶座,你方唱罷我登場。這麼亂的時局,也沒妨礙俄羅斯拿下西伯利亞汗國,毛熊屬性初現端倪。
波蘭趁亂打劫,在1605-1618這十三年內,三次入侵俄羅斯,並攻陷莫斯科,打進克里姆林宮,俘虜了造反自稱沙皇的俄羅斯權臣。在拿破崙和希特勒之前,蒙古韃靼人和波蘭人的鐵蹄一早就踏進了莫斯科,攪了個天翻地覆。
本來俄羅斯還在北方和瑞典開戰,一看被波蘭抄了老窩,趕緊跟瑞典和好,共同對付波蘭。戰爭斷斷續續地打,到羅曼諾夫王朝1613年建立之後,又繼續打了5年多才停。俄羅斯收復了大部分失地,最後還得向波蘭割地求和。你沒看錯,是俄羅斯向波蘭割地求和。
割出去的其中一塊叫斯摩稜斯克,2010年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一行就是在這個地方墜機身亡,一百來號人無一生還。歷史的程序有時候還真是弔詭。
3。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國曆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它始建於1613年。3年後女真人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稱汗,建立後金政權,定都赫圖阿拉。
羅曼諾夫家族是前任皇室留裡克家族的外戚。前邊說了,伊凡雷帝的摯愛安娜斯塔西婭。羅曼諾娃嫁給他以後,羅曼諾夫一家子就都雞犬升天。安娜斯塔西婭的一個侄子當上了東正教的牧首,而羅曼諾夫王朝首任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正是這個牧首的兒子。算起來,羅曼諾夫王朝的沙皇1.0版,是留裡克王朝沙皇1.0版伊凡雷帝皇后的侄孫。嗯,有點複雜,我也是掰著手指頭才搞清楚的。 從1613年至1917年3月被二月革命推翻,羅曼諾夫王朝持續了304年,總共有18個沙皇,包括早年與彼得大帝共治的伊凡五世,以及嬰兒時期就經歷登基和被廢的伊凡六世。
有好事者做了一番統計(當然不是我),18個沙皇裡,女沙皇有4位,男沙皇幾位你們自己算吧。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彼得大帝,壽命最長的是葉卡捷琳娜大帝,這倆大帝的統治時間加一塊,就佔羅曼諾夫王朝的四分之一。他倆正好和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差不多同時代,巧得很,清朝最出色的倆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和壽命最長的,康熙、乾隆爺孫倆的統治時間加起來佔到了整個清朝的二分之一弱。
沙皇米哈伊爾一世在位期間,俄羅斯首先是解決跟瑞典和波蘭的戰爭。前邊說到他即位以後,波蘭還跟俄羅斯繼續打了5年仗,最後俄國割地求和。但是俄羅斯的損失,在東邊找補了回來,俄軍到達鄂霍次克海,我們唐朝時稱之為少海、北海。 米哈伊爾一世死後,其長子阿列克謝繼位。別看這個阿列克謝沙皇沒什麼存在感,他在位時期,俄羅斯首次入侵中國東北,那會紫禁城裡坐著的是順治皇帝。阿列克謝還是彼得大帝和女攝政索菲亞的爸爸。沒錯,索菲亞就是在金大俠小說《鹿鼎記》裡和韋小寶鬼混的羅剎公主。
彼得大帝並沒有在他父親死後馬上就繼位,從沙皇阿列克謝駕崩到彼得登基,再到他乾綱獨斷成為“大帝”,還有一段漫長而艱辛的路途。
又因為彼得和康熙皇帝處於同時代,且兩個著名的大帝,還因為《尼布楚條約》有了交集,華人總喜歡拿他倆作比較。兩個大帝哪家強,時拾史事週二講。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插播一下俄華人姓名的特點。俄華人的姓名一般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己的名字,第二部分是老爹的名字,第三部分是姓。以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為例,米哈伊爾是他自己的名字,他的東正教牧首爹叫費奧多爾,因此他名字的第二部分是老爹名字+一個男性詞尾“維奇”,變成了費奧多羅維奇,他們的姓都是羅曼諾夫。
如果是女性,則第二部分是父親名字+女性詞尾 “耶芙娜”。以彼得大帝的姐姐、女攝政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為例,嗯,每次說到索菲亞就串戲想到韋小寶。她自己的名字叫索菲亞,她爹叫阿列克謝,因此她就被稱為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因為索菲亞是女人,她的姓氏也相應從羅曼諾夫變成羅曼諾娃。
大公或沙皇一般就稱TA自己的名字,而不稱姓氏,反正基本上不是姓留裡克就是姓羅曼諾夫。假如倆沙皇名字一樣,得按輩分加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依此類推。比如大公伊凡三世的孫子叫伊凡四世。但是現在的“沙皇”普京,卻是稱他的姓氏,別問我為什麼規矩變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
4 # 宇澤歷史
那我就詳細的說一下波蘭攻入莫斯科吧。
1.十七世紀初波軍殺進莫斯科波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在人種、語言上同屬斯拉夫人,說是兄弟民族並不過分,但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波蘭人信仰天主教,從中世紀後期起就不斷髮生衝突。13世紀中期,俄羅斯的前身羅斯諸公國和波蘭都遭到拔都率領的蒙古西征軍的攻擊,後來蒙軍撤出波蘭,在今天俄羅斯的土地上建立了金帳汗國。羅斯諸公國成為金帳汗國的附庸,它們與波蘭經常發生戰爭。1480年,莫斯科公國擺脫金帳汗國統治之後,逐步建立近代俄羅斯。波蘭也日益強大,1569年,透過“盧布林聯合”,波蘭-立陶宛共和國(以下簡稱波蘭)誕生。為爭奪東歐霸權,該國與俄羅斯開始長期鬥爭。 (波蘭翼騎兵)在16世紀後期,波蘭就與俄國為爭奪白俄羅斯等地反覆廝殺。波蘭反敗為勝,成為當時東歐最強的國家。1598年,沙皇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去世,留裡克王朝終結。1601年,在波蘭控制的烏克蘭領地上,有人自稱伊凡雷帝的皇太子德米特里(也譯作季米特里),他獲得了波蘭大地主和小貴族的支援。1604年,偽德米特里向莫斯科推進,獲得盼望好沙皇出現的俄國農民的支援,莫斯科也發生造反。1605年,偽德米特里進入莫斯科。1606年,瓦西里·舒伊斯基王公發動兵變,殺死偽德米特里,加冕為沙皇。農奴出身的伊凡·鮑洛特尼科夫領導的起義軍包圍了莫斯科,但被擊敗,1607年10月起義軍投降。波蘭封建主又找出了第二個偽德米特里,到1608年控制了俄羅斯大部。1609年,第二個偽德米特里的部隊失敗,他在次年被殺。此時,波蘭從暗中支援俄國的反對派勢力,改為直接干涉,波蘭正規軍攻入俄國。美國學者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馬克·斯坦伯格在《俄羅斯史》中認為,從介入俄國內政伊始,波蘭國王西吉斯孟德三世就下了很高的賭注,力圖從行將分崩離析的俄國獲取最大的收益。他的主要目標是使自己同時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的君主。1611年6月,波軍主力攻克了斯摩稜斯克。這場圍城戰使這個城市的人口由8萬銳減到8000。 -
5 # 山中史家
有太多的人攻陷莫斯科了。在金帳汗國大分裂後,莫斯科人不交稅,這就惹來麻煩了。像是金帳汗國的貴族馬邁,蒙古宗王脫脫迷失等多次帶兵攻佔莫斯科,以後還有阿黑麻等蒙古分裂宗王攻佔莫斯科。大多是向莫斯科要稅的。莫斯科並不是不交稅,主要要是當時蒙古人分裂,有太多的蒙古宗王與可汗,莫斯科不知向誰交稅好。
回覆列表
說國家的話是中國吧 蒙古軍也是中國的嘛 呵呵 恩 是2次 但不知道是不是這2次 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決戰,大敗突厥與俄羅斯聯軍,俄羅 斯諸王公幾乎全部被殺。此後蒙古軍隊班師而回。 公元1237年底對佔梁贊、莫斯科等14城。
波蘭趁亂打劫,在1605-1618這十三年內,三次入侵俄羅斯,並攻陷莫斯科,打進克里姆林宮,俘虜了造反自稱沙皇的俄羅斯權臣。在拿破崙和希特勒之前,蒙古韃靼人和波蘭人的鐵蹄一早就踏進了莫斯科。
伊凡三世在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擊潰了金帳汗國,結束了蒙古韃靼人250年的統治。他和拜占庭郡主生的兒子是瓦西里三世,這父子倆透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統一了周圍一些俄羅斯公國,將領土面積從43萬平方公里擴大到280萬平方公里。瓦西里三世時期的莫斯科公國,已經成為歐洲領土最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