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很多人都說很像,尤其是性格。
18
回覆列表
  • 1 # 文有諾

    晴雯判詞: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釵黛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柳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書中第五回寫到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由警幻仙子領入去聽仙境新曲《紅樓夢》,至一櫥窗前,因見著許多冊子,寶玉便翻將起來。 名列正冊之首的是寶釵和黛玉。詞中以樂羊子妻子之賢來喻寶釵,以謝道韞之才來喻黛玉,寫出了兩種不同風格的美麗女性。二者判詞合一這一現象,據脂硯齋言:“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釵黛合一之說也歷來得到紅學研究愛好者的認同。 但寶玉雖先看見的是正冊卻先將又副冊翻將開來。而名列又副冊之首的就是晴雯。詞中寫道晴雯相貌出眾,質潔高遠,出身低微。因著美貌和心靈手巧而遭人怨恨,最終落得夭亡的結局,但卻給寶玉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思念。此詞第一個映入寶玉眼簾,顯然是作者有意而為之,想造成一種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安排,其中已然告知讀者晴雯與寶玉非比尋常的關係了。而這種關係是不亞於釵黛的。 一、 以花辯人 在《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放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禮親喪”中寫到各小姐掣花箋,寶釵是牡丹花,探春是杏花,李紈是老梅,黛玉是芙蓉,湘雲是海棠,襲人是桃花,麝月是荼縻花。當黛玉得到花箋時,文中這樣寫道: 黛玉默默想到:“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也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隻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詩,道是: 莫怨東風當自嗟。 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別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於是飲了酒。 芙蓉一花,自古文人喜之有佳,周敦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此花借指黛玉再也合適不過,而黛玉也對此花相當滿意,並沒有暗自沉鬱起來。據文中之意所講,當是宴席之中每人均有一花在手,才有的興之所至,才配得上片頭回目“群芳”二字,但作者至主要人物晴雯於不顧,使人不禁遐想晴雯當作何等之花。答案作者遲遲不肯給出,直至第七十八回之中讀者方才得知 寶玉忙道:“你不識字看書,所以不知道。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個神,一樣花有一個神之外,還有總花神。但他(晴雯)不知還是作總花神去了,還是單管一樣花神?”••••••寶玉聽了這話,不但不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乃指芙蓉笑道:“此花也須得此人去司掌。我就料定他那樣一個人必有一番事業做。雖然超出苦海,從此不能相見,也免不得傷感思念。” 那麼在寶玉心中芙蓉則當配晴雯了,這與黛玉就是一樣的了。當然芙蓉有水木之分,可以說黛玉為水,晴雯為木 ,但作者在此書之中曾多處運用“幻筆”這一手法,此處又何嘗不是呢?之後寶玉猛見水中芙蓉,便作起了書中最酣暢淋漓的一篇文章《芙蓉女兒誄》,以此來祭奠晴雯。誄文寫得感情至深,言有盡而意無窮,文辭又不拘泥世俗。文中亦有“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等言辭激烈之語。可見晴雯在寶玉心中的地位。念畢祭文,黛玉忽從芙蓉中走出,依舊弱柳扶風,但缺少了酸醋之意,一心為寶玉修改語句,共祭晴雯。此情此景本應屬於寶玉與晴雯二人,但黛玉的到來不但沒有破壞那原本孤獨缺有神聖的之景,反而更則加了祭文背後的真摯與淒涼。兩位芙蓉花使,其一生,其一死,正構成了道家學說的生死之論,正所謂“生也茫茫,死也茫茫”生死本無界限。但此情此景之中從芙蓉花背後走出的不是黛玉而是其他的女子,顯然就不符合那一個氛圍了。這亦是作者有意安排。死後祭奠獻文這一殊榮僅群芳之中一人享有,黛玉死後卻沒有獲得,這不禁讓人懷疑。但從另一個層面而講誄文誄的不僅是晴雯,還有黛玉,誄的是芙蓉花一般的女子。 二、 晴黛接觸 書中為賈府建構了一整套嚴密的家庭體系,各人遵屬禮數不可越居。晴雯是寶玉的丫鬟,平日自與寶玉接觸甚繁,與那平日獨來獨往的黛玉接觸甚少,話也不多。寶玉壽宴之時,雖群芳畢至,宴席上不拘禮數,任性所為,但也未見二人有話,平時之事書中也未曾贅述。在二人少有的接觸之中,卻成為全書的主要環節。在文中有兩次二人的接觸,尤為重要。其一實,其一虛,其一是物質層面的,其一是精神層面的。 實:第三十四回中寫道,寶玉捱打,坐起困難,黛玉來看,走後因寶玉惦記,命晴雯遞與手帕。使得二人得以對話式的交流 晴雯走進來,滿屋裡漆黑並未點燈,林黛玉已睡在床上,問是誰。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問道:“做什麼?”晴雯道:“二爺叫我給姑娘送手帕子來了。”黛玉聽了,心中發悶••••••著實細心搜求,怔了半日大悟過來,連忙說:“放下,去罷。”晴雯聽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思量,不解何意。 這一簡單的接觸是為數不多的二人對話的。而以上文中所寫晴雯卻與往日不盡相同。晴雯性直口快,當面對最後王夫人的質問時尚且嘴不饒人,但此時卻顯得極有耐心,面對黛玉的冷漠之風,晴雯並沒有顯出絲毫的不滿。而在第三十一回之中又有這樣一段情形,晴雯與寶玉、襲人生氣鬥嘴,見黛玉來,便轉將出去哭了。黛玉便承接晴雯之語管襲人叫嫂子,以此來取笑。此二處之描寫可見二人雖素不往來,但並無心結,更有著神交之感。 虛:此處便是晴雯死後,黛玉與寶玉共祭之事了。文中寫黛玉真摯的為誄文之中的一句修改,將“紅綃帳裡,公子情深”改為“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後又經寶玉之口說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這一句寓意深長的話。此時悲劇已經形成了,晴雯的死,就暗喻著黛玉的結局。 王崑崙曾言:“晴雯之死與寶玉捱打是《紅樓夢》故事發展過程中兩個高峰,兩個轉折點••••••母親王夫人繼父親之後,有給兒子寶玉以更殘酷的打擊——逼死晴雯。晴雯之死就是預言了寶、黛之戀愛必歸失敗,寶玉之必出於逃亡。” 而這兩處有寫到了兩人為數不多的“交流”。可謂作者潛心而作,正印證了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一說。二人其一貴居小姐,其一賤為丫鬟,但卻同樣擁有著一樣的內在性情,二人伶牙俐齒,在言語上絕不允許自己輸上半分;二人又相貌相近,均酷似西施。書中曾用一勇 字來評價晴雯,但勇過後便讓她病雖其身,造成了與林黛玉同樣的病態之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二人應該是合為一體的,只是一個人在不同階級生活下的悲劇狀態,共同構造了一出無法挽救的悲劇,這一場悲劇是不論投身何處的。 三、 寶玉知己 知己釋為彼此相互瞭解而情深意切的人。自古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紅樓夢》中寶玉這個被當時所不容的“混世魔王”,雖身居顯貴,身旁眾女雲集,但體己的又有何人?任何一個對《紅樓夢》稍微瞭解的人必會說黛玉是其知己,誠然。但隨著情節的發展,我們會發現晴雯也是寶玉的一個知己。王崑崙先生更是提出:“我把晴雯作為寶玉的第二個知己” 這一論斷。這又會使人懷疑,在那樣一個環境之中,在曹雪芹所表述的情形之下,按照常規,寶玉應只有黛玉一個知己才說的過去,不應有第二個,再某中程度上,這一設定降低了主旨思想的表現程度,但按照二人合一說就可以理解,才可突出表現寶玉的多情背後的至情之心。 說晴雯是寶玉的知己,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寶玉曾言林妹妹就從不說那些讓他考取功名之類的“混賬話”,而晴雯也做過讓他逃避都讀書之事,見第七十三回 ••••••只聽春燕秋紋從後門跑進來,口內喊說:“不好了!一個人打牆上跳下來了!”••••••晴雯因見寶玉讀書苦惱,勞費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當,心下正要替寶玉想個主意,好脫此難。忽然碰著這一驚,便生計向寶玉道:“趁這個機會,快裝病,只說嚇著了。”這話正中寶玉心懷。•••••• 由此可見晴雯當真是為寶玉著想之人,而不像他人一樣,迎合上層的觀點。 2:當晴雯臨死之際,向寶玉訴訟衷腸,一吐積壓在自己心頭多年的情愫。將自己的指甲贈並與寶玉互換了貼身小襖並說:“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索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這是一個少女臨終使得遺言,她已無所畏懼了,戀人能在最後一刻看自己就是最後的心願了,也因此晴雯於當晚香消玉殞。在平時,晴雯謹守著自己的規矩,不太與寶玉太過親近,但她卻對寶玉的呵護是最為真切的,他與寶玉互相敬重,從無主僕之分,近於兩情相悅。《芙蓉女兒誄》中在追思往事時這樣寫到:“而玉得於衾櫛沐之間,棲息宴遊之夕,親暱狎褻,僅五年八月有奇。”詞中所寫的“這種純潔的相濡以沫,是超乎肉體關係上的,但確實與夫妻無異。” 這一描寫不僅沒有得到黛玉的嫉妒,還換的一出同祭晴雯之事,不得不令人深思。況且晴雯素日說話時,也已透漏出自己的本意 平兒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來,也不請我,還說給我聽,氣我!”晴雯道:“今兒他還席,必自來請你,你等著吧!”平兒笑問道:“他是誰?誰是他?”晴雯聽了,把臉飛紅了,趕著打,笑說道:“偏你這耳朵尖,聽得真!”•••••• 其實,晴雯口中的“他”與襲人口中的“我們”是同一含義。 3:晴雯對寶玉的愛,表現出的不願離開與黛玉又極為相似。黛玉總怕著自己孤零一個人被趕回家去,而晴雯最怕之事莫過於被趕出大觀園,另配小廝,此二者是作者故意而為之。 《紅樓夢》中各女子的命運都是值得探討與同情的,無論是不近人情的黛玉,因時而是的寶釵,還是伶牙俐齒的晴雯,一心向上的襲人都是悲劇的載體,這所謂:“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

  • 2 # 夜舞風花雪夜

    作品將晴雯排在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首位,寶玉夢遊太虛幻境開啟薄命司櫥櫃時,最先出看到的就是晴雯的畫與判詞。

    原文:寶玉便伸手先將“又副冊”櫥開了,拿出一本冊來,揭開一看,只見這首頁上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溺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晴雯畫裡面顯然是文字,而且,是“滿子”的“漢文”。睛雯名字首次出現時的批語:【甲戍側批:三新出,名妙而文。】。批語明顯作出暗示:“清文”是第三新出,名字隱意:清文。第三:指的是順治年間。

    作者因賦予晴雯的名字“清文”的功能,因此,作品裡面的晴雯,要常罵人,常責罰人,常得罪人。作者還將撕扇子、補雀金裘等,隱寫歷史的大事交給“清文”實施。作品將“芙蓉女兒誄”安排在睛雯去世之時,以芙蓉花與水仙花,提示晴為黛影的關係,誄晴雯實為誄黛玉。作者作出這樣的安排,從滿漢一家的角度思考,還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除了晴雯之外,作品裡面沒露出其他女主子、姑娘、丫頭的雙腳,卻特意露出晴雯就是纏足的漢族女子,這正是之前解讀晴雯畫裡“滿子”“漢文”的原由。

    晴雯的原型人物為恪妃,是順治皇帝眾多皇妃當中唯一的一名漢女,死於康熙六年。因晴雯的原型恪妃具備這些其他人物不具備的特徵,作品才對晴雯這個角色所涉及的戲份作岀特別精妙的安排。

    黛玉的原型人物是董鄂妃,雖然死於恪妃之前。但是,晴為黛影,誄晴雯,實為誄黛玉。作品裡面寫得很清楚,寶玉剛唸完“芙蓉女兒誄文”,林黛玉的靈魂便出現了。作品裡面寫晴雯死之前,老太妃(太妃)葬禮的舉辦,就是隱寫林黛玉原型人物董鄂妃的葬禮。

  • 3 # 飛反

    晴為黛影,襲為釵副。晴雯與黛玉的性格氣質很像,人物結局也類似。同樣,襲人與寶釵也是一樣的類似。作者這樣安排,應該也是有意為之。

    那為什麼說晴雯和黛玉很相似,甚至說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一、因為晴雯和黛玉都不懂俗世,任情妄為,純潔可愛,遭人陷害。

    一個是芙蓉仙子,一個是絳珠草,抽籤時抽中荷花籤。黛玉聰明,文才好,會彈琴,懂詩詞,晴雯是丫鬟,繡工好,長得漂亮,而且她們都好強,不願落人於後。

    黛玉的對頭寶釵,事故,圓滑,沉默寡言,晴雯的對頭襲人,事故,圓滑,只幹活不說話。四個人都把賈寶玉看成最終的歸宿(若說真心喜歡的話,可能只是黛玉吧)。結果黛玉因為寶釵的出嫁而死,晴雯因為襲人的進讒言而亡。某種程度上都是陰謀與愛情。

    賈家的衰亡,從象徵上是因為一株芙蓉花的不合適宜的開放而敗落。可以說是以晴雯黛玉等一干被賈家迫害的人,特別是女子,對賈家的命運的控訴,和無聲的報復。

    二、她們二人性格鮮明且倔強,首先,林妹妹表面上讓有些人覺得小心眼,愛刻薄,但你們真正讀懂林妹妹了嗎?我認為林妹妹只是在寶玉這方面表現出了非常在乎。

    但如果把這種愛情上的在乎看作是小心眼的話,未免太牽強了!越在乎,說明越是對愛情忠貞,容不得半點沙子!如果黛玉不“小心眼”,還能認為這是愛寶玉嗎?

    再說晴雯,有人說晴雯潑辣,尖銳,你們為什麼不能把這看作是晴雯的“真”,晴雯的“直爽”?

    有人說晴雯在對待墜兒偷盜之事上太狠,且越權,我更認為這是晴雯嫉惡如仇的表現!她容不得偷盜這種不光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

    有人說黛玉斤斤計較,那你怎麼解釋晴雯撕扇一事?晴雯和寶玉之間發生了衝突,最後,晴雯笑道:“我慌張的很,連扇子還跌折了,那裡還配打發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盤子,還更了不得呢。”兩人的矛盾幾句話就輕鬆化解了,幾把扇子就能把晴雯哄好,晴雯根本就不是斤斤計較之人!

    三、黛玉晴雯兩人接觸的並不是很多。讓人記得最鮮明的就是晴雯替寶玉送帕,另一件就是黛玉去找寶玉,晴雯誤以為是別人沒給她開門,“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裡,當黛玉得知事情的緣由後,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頭們懶待動,喪聲歪氣的也是有的...你的那些姑娘們也該教訓教訓,只是我論理不該說.今兒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兒寶姑娘來,什麼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豈不大了.”說著抿著嘴笑......關於她們這一次最直接的衝突,晴雯並不知那人是黛玉,晴雯並沒有什麼大錯誤,而黛玉更沒有表現出什麼刻薄尖酸,把丫鬟的失誤當個玩笑就過去了。我看到的更是黛玉的大度!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晴雯不是寶玉的丫鬟,而是黛玉的丫鬟,也許會避免一些寶玉屋裡某些人的誹謗吧!我更相信晴雯和黛玉之間一定會成為紫鵑和黛玉這樣心心相通的好姐妹!兩個如此“真”,如此純潔的女孩子,定會心有靈犀互為伯樂般相互欣賞的!

  • 4 # 湯姆2191973

    聰明靈巧,心氣高傲,人美心更美,從這點看不光晴雯和黛玉相像,連賈母都是同類!三個人可謂惺惺相惜。我甚至想,如果賈母把晴雯安排給黛玉做丫鬟,最後促成寶黛姻緣,寶、黛、晴三人相斯相守,那該是多麼理想的結局啊!

    自從黛玉進了榮國府,賈母就另眼相看,喜歡黛玉勝過了探春等親孫女。兩個玉兒吵架,她就著急上火,還派鳳姐去勸和。及至寶玉黛玉長大了,儘管賈母沒有明說,賈府上下都知道他們必定要結成姻緣。而薛姨媽一來到榮國府,就和王夫人說了,寶釵戴的金鎖是和尚給的,要配有玉的。這太直白了嘛。寶釵本來漂亮,又處處討好賈母王夫人,加上薛家有權勢,有財力,王夫人自然樂意促成金玉良緣。可賈母偏偏不喜歡寶釵(書中多處有描寫)。所以說王夫人很鬱悶。

    晴雯是賈母分撥給寶玉房裡的,聰明伶俐,針線活尤其好。賈母說,只有晴雯方可給寶玉將來使得(是將來,意味著內定為房裡人)。寶玉非常喜歡晴雯,願意寵她、慣她,願意受她的重話,讓她撕扇子,等等。晴雯也最為理解寶玉之心,每每解寶玉之難,願意拼命補孔雀裘……。晴為黛影。“眉眼像林妹妹”晴雯非常不受王夫人喜歡,可見王夫人也不喜歡黛玉。借攆走晴雯,王夫人是明著昭告賈府上下,我不喜歡風流靈巧的兒媳婦!這是對賈母的一次強烈反抗、抗議,是對寶黛的嚴重警告,是對金玉良緣的重要宣示!

    木石姻緣註定是水中月、鏡中花。

  • 5 # 君箋雅侃紅樓

    晴雯確實和黛玉有很多相似之處。

    第一,長的相似。

    林黛玉是大觀園第一美人。晴雯是丫鬟中第一美人。其實兩人的容貌應該不相上下。王夫人也說,

    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裡罵小丫頭。

    第二,性格相似。

    黛玉和晴雯一樣都是言辭犀利,針鋒相對的性格。晴雯不說了。引用一段林黛玉的話。

    林黛玉冷笑道:“我為什麼助他?我也不犯著勸他。你這媽媽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給他酒吃,如今在姨媽這裡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媽這裡是外人,不當在這裡的也未可定。”

    這是小時候說寶玉乳母李嬤嬤一段話。直接把李嬤嬤說的無言以對。

    第三,身世相近。

    林黛玉和晴雯都是父母雙亡。黛玉出身好,還有外祖母依靠。晴雯從小就被幾經轉手,最後賴嬤嬤送給了賈母。晴雯先天就是渴望父母親情的。林黛玉其實又何嘗不是。

    黛玉聽說,流淚嘆道:“她偏在這裡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孃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

    兩個沒孃的孩子,最後都早夭而亡,聽到小丫頭和寶玉說晴雯臨死,直著脖子喊了一夜的娘,怎不讓人肝腸寸斷?!

    第四,《芙蓉女兒誄》明哭晴雯,實哭黛玉。

    這是共識。賈寶玉做《芙蓉女兒誄》祭奠晴雯,只有林黛玉旁聽了去。連連小丫頭都認為林黛玉是晴雯的鬼魂。而且林黛玉建議賈寶玉將“紅綃帳中”改成“茜紗窗下”,賈寶玉更直接改了一句,嚇得黛玉忡然變色。

    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說:“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幹正經事罷。

    寶玉也說林黛玉待晴雯素來親厚。兩人的來往大多經過晴雯之手。晴為黛影,襲為釵副。應該是不錯的!

    今天就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醬香酒可以勾兌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