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比如趙高,很典型,影響很深遠?
8
回覆列表
  • 1 # 盒盒美美一家人

    太監干政的傳統可以說非常久遠,從皇帝專政以來,太監就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趙高。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後來權傾朝野。

    可以說趙高的人生波瀾壯闊,有低谷,有高潮,指路為馬的成語就是說的趙高。趙高想要廢掉秦二世,但又不知道朝中大臣誰是支援自己的,誰是反對自己的。於是牽來一頭鹿,秦二世疑惑到:你怎麼牽著頭鹿呢?趙高回:陛下,這是一匹馬,不是鹿,你可以問問大臣,看看他們說是鹿還是馬。大臣有的說是鹿,有的說是馬。結果第二天說是鹿的所有大臣都被處死,趙高在朝廷裡的政敵也就被除去了。

    到了漢朝,太監干政已經集團化了。最出名的就是“十常侍”,他們分別是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

    他們經常玩的一個遊戲是“叫爹”。以張讓,趙忠為首,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

    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唐朝的太監更加惡劣。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

    總之,唐朝中後期的政治基本上都是宦官們的政治。大臣,皇帝似乎都已經是政治的邊緣角色,所以這個朝代沒啥可說的。太監已經不是在野黨了,而是毫無疑問的執政黨。

    宋朝可以說是少數不受宦官干政問題影響的朝代。比較出名的也就是童貫,梁師成。但在靜康元年,開封城內老百姓自發攻擊宦官,“殺之者不可勝數”,宋欽宗彈壓不住局面,先後處死了童貫、梁師成等氣焰滔天的宦官以平息民憤。童,梁二人幾乎毫無反抗之力,根本談不上專權。

    南宋建立後,一時俱為草創,宦官的人數大為減少,但也發生了兩宋時期罕見的政變,即“苗劉政變”,又稱“明受政變”。御營前軍統制苗傅和副統制劉正彥,他們效法了一回三國的袁本初,圍住了皇宮,“凡無須者皆殺之”,殺得僅留下了15非常有福氣的宦官。

    但是宋朝的宦官參政卻不少,《宋史 宦者傳》共列了北宋宦官43人,南宋宦官10人,其中曾到地方完成特殊命令的有19人,修過黃河,建過宮殿15人,充任外交大使的5人;養過馬的者7人,柴德庚先生在《宋宦官參預軍事考》中說到:“二十四史中宦者傳人數,以此為最。。。。。。。領禁兵立邊功者凡二十七人,此又前史之所無。”根據張邦煒先生的計算:“在43名入傳宦官中,曾帶兵打仗者多達18人。”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這要歸功於宋朝的制度,士大夫,宰相掌握了很大的行政權利,這就避免了太監專政的可能。也就不會出現前朝舊事了。

    到了明代,則又是太監活動的一個小高峰。出名的有有劉瑾、魏忠賢、鄭和、汪直、王振、馮保等。

    劉瑾,巔峰時人送外號“站皇帝”,可是碰上了“坐皇帝”,也就是幾十年不上朝的正德。一張小紙條,便將威風凜凜的劉瑾凌遲了。

    魏忠賢,人稱“九千歲”,逼得皇帝登基時怕被毒死,自己帶著乾糧大餅上朝。屌不屌,可惜一封聖旨就只能自縊。

    王振,就是女醫明妃傳裡那個太監,土木堡之變時,被倆小兵殺死。

    鄭和,專政,亂政沒他什麼事,天天忙著下海。

    明朝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宦官專政。這要得益於明朝特有的內閣制度,跟宋朝一樣,文官系統成熟,根本沒有太監們發揮的餘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馬與砍殺2攻城有什麼技巧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