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音搖滾
-
2 # 八鮮過海
歷史上有“蘇東坡拼死吃河豚”的故事。
河豚早在《山海經》中即已見載,被稱為“赤鮭”,明代《江陰縣誌》:“河豚魚,一名鮭,立春出於江中,盛於二月。無頰無鱗,口目能開及作聲,凡腹子日、精、脊血有毒。”李時珍解釋:“豚,言其味美也。”王充在《論衡》中解釋河豚有毒是因為“含太陽火氣而生者”。對河豚的烹製方法,古人的態度可謂慎之又慎,禁忌頗多。吃河豚必須制醬,所用黃豆必須顆顆純黃,若豆色不,醬燒河豚食後必死;烹煮河豚時房屋要打掃乾淨,揭鍋蓋時還需在鍋上方張傘遮擋菸灰,萬一煙塵落人,食之必死;又烹河豚必須燒透,不透,食之亦必死。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臨大敵。如此膽戰心驚吃一回,能不印象深刻嗎?所以古人食河豚之詩句亦多。
河豚首先選料要新鮮色澤鮮豔無異味、皮外無黏液者為可用,腐敗者不可食;其次,取出內臟後要剝皮,去魚鰓,切開腦骨,洗淨血筋,血水也需控乾淨,眼、肝、籽、腸等棄之不要後深埋於地下,洗具要嚴格消毒。烹飪要先入魚白,後依次下皮、骨、肉,以大火和中火燒煮四十餘分鐘方可。吃河豚還是吃由有經驗廚師烹製的為好。
是真的,河豚不僅能吃,而且還挺美味。
不料蘇東坡悶頭大嚼,卻像啞巴一樣一言不發,一直在屏風後探頭探腦的人們十分失望。
整缽魚吃完,蘇東坡筷子一放,油嘴一抹,點頭說了四個字:“也值一死!”全家人轟然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