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3
回覆列表
  • 1 # 輕趣APP

    1,主張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結合2,由特徵到美,顯示特徵的"整體"3,提出建立民族文學4,藝術與自然的關係是主客觀的辯證關係

  • 2 # 國際水彩畫家聯盟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一身兼為文學家和思想家,即使在自然科學領域內,也取得了同時代人無法忽視的成就,對於文學創作,他更表現出了多方的天賦和才能,因此常與文藝復興時期博學多才的“巨人”相提並論,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的一位大文豪,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大思想家。然而,大文豪和大思想家歌德首先是一位詩人,特別是傑出的抒情詩人,雖然他的《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等作品,不論過去或現在都更加為人熟知,都在文學史上佔據著更加顯要的地位。   在長達七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歌德不僅寫下了各種題材和體裁的長短詩歌二千五百多篇,其中有大量可以進人世界詩歌寶庫的明珠,而且他的整個創作都為詩所滲透。例如孵士德》本身便是一部詩劇,《少年維特的煩惱》更被公認為以散文和書信形式寫成的抒情詩。歌德曾將自己一生的事業比作一座金字塔。在這巍峨宏大的金字塔的塔尖上,放著一個花環,這花環,按照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的說法,就是用歌德自己的抒情詩編成的。對於詩人歌德來說,這個評價可謂中肯而又崇高。   從縱橫兩個方向上放開眼界來考察,歌德作為詩人可謂出類拔萃。德國的或者說德語的詩歌創作,是由於他才發展到空前的高峰,才真正受到了世界的重視。與他同時代的歐洲各國詩人,沒有幾個取得了可以與他比肩的成就。難怪英國大詩人拜倫要尊他為“歐洲詩壇的君王”,並以能與他交換作品為榮;難怪海涅要視他為統治世界文壇的抒情詩巨率,與作為小說巨率的塞萬提斯和戲劇巨率的莎士比亞並立。也就是說,歌德的詩歌創作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八歲時作第一首獻給外祖父母的賀歲詩算起,歌德畢生從事詩歌創作。他的詩歌不僅數量驚人,而且有以下突出的特點和優點:(1)思想深刻博大,為此我們可以舉出他的《普羅米修斯》。《神性》、《重逢》和《幸福的渴望》以及詩劇《浮士德》中的許多片斷作為例證。(2)題材豐富廣泛,幾乎反映了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3)情感之自然真摯,為此您不妨細細品味一下他的《五月之歌》。《漫遊者的夜歌》和《迷娘曲》等抒情詩。(4)風格多彩多姿,不僅有早年的牧歌體、民歌體、頌歌,還有中年時代獨創的短詩、從義大利借用來的哀歌和十四行詩;不僅有晚年阿拉伯風格的《西東合集》以及中國情調濃郁的《中德四季晨昏雜詠》,還有數量同樣不在少數的格言詩和敘事謠曲;等等。如此長的創作時間,如此大的數量,如此眾多的優點,而所有這些因素又都通通集中在了一個人身上,我真想說,像歌德這樣的抒情詩人,真是前無古人,後乏來者!   進人20世紀以來,歌德的詩歌先後經過馬君武、蘇曼殊、王光祈、郭沫若、馮至、梁宗岱、張威廉、錢春統等前輩的譯介,①逐漸在中國流傳開來,並且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和重視。郭沫若、梁宗岱和馮至等前輩先後將他與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相提並論,足以證明即使在歐洲以外的更廣大的世界上,即使在他逝世一個多世紀之後,歌德同樣仍然受到極少有人能與之相比的崇敬。   那麼,是什麼條件造就了偉大詩人歌德?他的出現偶然嗎?   選譯歌德詩歌的工作終於結束了,心中釋然、信然、暢然,於合上眼睛稍事休息之時不由墜入了通思。適才,我彷彿流連於一座花園,那麼廣大遼闊,那麼生機勃勃,好似世界各地的名花異卉在這兒爭奇鬥豔,滿園奼紫嫣紅,芳香撲鼻;繁花叢中固然也這兒那兒長著幾棵雜草,卻無損整個花園的美麗和神奇,倒使它顯得真實和自然。須知培植這座花園的歌德也是人,不是神。我這個更加平凡的人倘佯園中,東挑西選,採摘來了自以為是最美麗的各色各樣的花草,準備把它們送給自己的友人……。一就像自然界的花園需要種子、土壤、養料和Sunny,歌德詩歌的大花園也少不了它們。   生活,就好比一座取不盡、用不竭的種子倉庫。歌德享年八十三歲,一生經歷了德國、歐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許許多多重大變革,諸如德國的狂飄突進運動和歐洲的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繼之而來的歐洲封建復辟,北美的獨立和巴拿馬運河的開鑿,等等。歌德自稱這對作為詩人和作家的他,是一大便利。確實,享有高齡的歌德,人生閱歷之豐富,體驗之深刻,都非那些雖說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大詩人可比。翻開一部世界詩歌史,面對荷爾德林、海涅、拜倫、普希金、里爾克等等短命的天才,我們會發出多少的感嘆,心生幾多的惋惜!   歌德一生幾乎沒有停止過詩歌創作。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用藝術化的、凝練的詩的語言和形式表現出來,從孩提時代開始,就已成為了他生存的一大需要。在七十多年的漫長文學生涯中,歌德的詩歌之泉幾乎從未乾涸、枯竭,而是自然地湧溢、流淌,雖然有時也會出現滯塞和中斷的危機,但危機終究會被克服,迎來一個又一個新的生意盎然、流水歡歌的春天。尤其讓人驚歎的是,常常甚至是在寫信和創作小說、劇本的過程中,歌德的詩泉會突然噴湧出來,使正在寫的散文一下提高成了詩——他贈給封·施泰因夫人的許多詩和著名的頌歌《普羅米修斯》,都是這樣產生的。1823年9月18日,歌德對他的秘書艾克曼講:   我全部的詩都是即興詩,它們被現實所激發,在現實中獲得堅實的基礎。我瞧不起空中樓閣的詩。   這段話很好地道出了歌德的生活與詩歌創作的關係。事實上,歌德的詩歌幾乎沒有哪一首不是反映著他的一段生活經歷,反過來,他的所有重要生活經歷又無不在詩中得到了凝聚和昇華。   歌德人生閱歷之豐富,實非常人可比。他出身市民,後來卻被封了貴族;他既是詩人、作家,又擔當著魏瑪宮廷的多種要職;他一生熱衷於科學研究和試驗,還酷愛漫遊和旅行,至於在文藝作品裡神遊,在幻想通思中倘佯,更是自小養成的習慣。所有這些,都在歌德的詩歌中得到表現,使他詩的內容題材變得異常豐富。特別是他一生多戀,從十七歲至七十四歲,先後傾心於十多位女性,而每一次戀愛,都使他給後世留下一大批動人的情詩,其中實在不乏傳世的傑作和精品,如臉炙人口的《塞森海姆之歌》。《羅馬哀歌》、《西東合集》和《愛慾三部曲》,等等。   是的,我的老師馮至先生說得對,一部按產生的時間順序編排的歌德詩選,也就是一部歌德的生活史或者說一部詩傳。   歌德不僅長壽和閱歷豐富而且他的詩歌也不侷限於對它們作記錄和整理。他還如此熱愛生活,對愛、對美、對光明、對事業的追求還如此地執著;從這些執著的追求中,又產生出許多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這些,都在歌德心裡引發了理性的思考,同時化作詩的感興,催出詩的萌芽。也就是說,對歌德這樣一位內心充滿愛的追求者,生活的種子倉庫才會慷慨地敞開大門,任其揀選、索取。難怪,歌德對艾克曼說:   世界是那樣廣闊豐富,生活是那樣豐富多彩,你不會缺乏作詩的動因。但是寫出來的必須全是應景即興的詩,也就是說,現實生活必須提供詩的機緣,又提供詩的材料。一個 特殊具體的情景透過詩人的處理,就會變成帶有普遍性和詩意的東西。我的全部詩都是應景即興的詩……   這段話,道出了歌德創作遵循的一個重要美學原則,是他人世的人生觀在美學思想中的折射,表明他是生活寶庫的自覺而積極的發掘者。正因此,歌德以他八十多年的生命寫成的數以千計的詩歌,加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個紛繁複雜、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宇宙的恢宏深透,自然的仁慈博大,時代的風雷雨電,人生的幸福痛苦,還有愛情的離合悲歡,統統得到了表現。正因此,歌德的成雕 作才那麼情真意切,自然感人,內涵深沉、豐厚。   敏銳的天性、良好的教養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是歌德詩歌大花園肥沃的土壤。   歌德出生於富裕市民的家庭,從小受到愛好文藝的父母的燻,加之資質聰明、生性敏感,八歲時便為向外祖父母祝賀新年而作了第一首長二十多行的詩。稍長,他已從父親的豐富藏書中讀出了前輩詩人們的作品,尤其喜愛中世紀的工匠詩人漢斯·薩克斯和其時正風靡德國的抒情詩人克羅卜施托克。十六歲時他到萊比錫大學學法律,受洛可可藝術影響,寫下了不少統靡輕優的愛情詩,但同時也接觸到了溫克爾曼和萊辛的美學理論和詩歌理論。1770年到地處德法邊境的斯特拉斯堡繼續學習,這是歌德一生髮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兒,他不僅受到來自國境另一邊的自由思想之風的吹拂,感到神清氣爽,而且有幸結識了赫爾 德。在赫爾德引導下,歌德不僅認識了荷馬、品達、“裁相”,讀了他們的史詩、頌歌和哀歌,而且開始蒐集民歌民謠,從而在古代和民間兩個方面找到了詩歌清澈純淨、永不枯竭的源頭。德國的近代文化、文學和詩歌,一般地講是建立在古日耳曼、古希臘羅馬和希伯來這三大傳統之上的。從小熟讀《聖經》的歌德,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經過在萊比錫和斯特拉斯堡的生活和學習,全面地接近和繼承了傳統,便使詩的花朵在肥沃的土壤裡健康而茂盛地開放起來。音韻優美自然而富有民歌風格的《塞森海姆之歌》和《麗莉之歌》,節奏明快、氣勢雄壯的《普羅米修斯》等頌歌,還有色調典雅、絢麗、渾厚的《羅馬哀歌》,等等,都是歌德學習傳統的重要成果。   縱觀德國的民族文化,迄於近代,明顯地以哲學、音樂、詩歌見長;而仔細觀察,我們又會發現三者在各種文化表現形式中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拿詩歌來說,便常常以哲理為底蘊或者說為靈魂,以音樂——富於音樂美的語言為外形,或者說為羽翼。特別是豐富深刻的哲理底蘊,更為德語詩歌傳統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歌德的詩歌創作中,這個特點也表現得格外充分。不但他詠歎宇宙、人生的詩如《致馭者克洛諾斯》、《漫遊者的夜歌》。《神性》、《水上精靈之歌》、《遺囑》和《守塔人之歌》等,有著深湮的哲理,愛情詩如《二裂銀杏葉》和《重逢》亦然。就說《重逢》吧,它把歌德與自己情人瑪麗安娜之間的離合悲歡,把男女之間的愛情,放在世界形成和萬物產生的大背景和大框架中,從宇宙觀的高度來加以觀察和闡釋。認為正像光明與黑暗的一分一合,產生了世界與萬物,原本便“相依相屬”的男女一旦“雙聚在一起,相愛相戀”,也會創造出幸福與歡樂,創造出美好的世界。因此詩中說,“創造世界的已是我們”,是熱烈而真誠相愛的人,而非上帝或者阿拉伯人的安拉。真不知世界還有沒有另一首詩,能把男女之愛寫得如此崇高神聖,如此氣勢恢弘,如此哲理深刻。還有那首《幸福的渴望》,也生動形象、言簡意賅地講明瞭“死與變”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子不勝列舉。從這個意義上講,詩人歌德也是個善於哲學思辨的地道德華人,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德國民族文化的傳統。而詩人加哲人,文學家加思想家,這正是歌德在世界詩壇上出類拔草,成為“詩國中的哲人”,一句話,是歌德之為歌德的本質特徵。   歌德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傳統,還樂於和善於借鑑、學習,還善於創造和創新。借鑑和學習,為他抒情詩的大花園攝取了充足而多樣的養料,使它開出千姿百態的花朵,長滿奇葩異卉。創造和創新,則不只使歌德詩苑中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而且賦予了它們永遠蓬勃、鮮活的生命力和無窮無盡的生機。   在歌德之前,德語詩歌的創作無論內容或形式,可以說都相當貧乏,在世界詩壇上幾乎沒有什麼地位。除了向自然、清新的民歌學習,年輕的歌德能從本民族的前輩詩人如漢斯·薩克斯和克羅卜施托克那兒繼承的東西,事實上是不多的。因此,向外國詩人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不用講歌德怎樣從古希臘羅馬學習頌歌體(Ode)和哀歌體(Elegie),從義大利學習十四行詩(Sonette)。從英國學習敘事謠曲(Ballade)等,這對於歐美的詩人來說也許算不了什麼。我們只需看一看他是如何熱誠而成功地向處於其他文化圈中的阿拉伯和中國學習的吧。   在歌德的全部詩歌中,《西東合集》(1814-1815)可以算得上引人注目的一部,無論從質或者量方面,我以為它是空前絕後的高峰。這樣一部傑作,正是他向14世紀的波 茲(Halls)學習的收穫。在《西東合集》中,歌德不僅讓東方之旅的精神嚮導,與他比賽作詩,而且自己也變拉伯商人和歌者。整部詩集不僅富有阿拉伯情調、氣氛、風格,而且充滿著東方的哲理、智慧。   再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組詩《中德四季晨昏雜詠》( 827),也是戳刃有意識地學習中國詩歌的結果。歌德曾長時間地關注中國文化和文學,特別是在1814年前後讀了大量中國的作品和有關中國的書籍。在上述組詩產生之前,他又讀了《好逑傳》、《玉嬌梨》、《花箋記》等中國明代小說以及詩歌《百美新詠》。在組詩中,歌德不僅學習、模仿中國古詩的格調與意境,而且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陶情詩酒、寄身林泉的中國士大夫。等等這些,都說明歌德的胸懷是多麼博大,思想是多麼開明,他多麼善於從其他民族吸取、引進有益於自己的東西。向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學習,則不僅僅豐富了歌德詩歌的形式和內容,而且自然地表現出最偉大的德國詩人對別的民族及其文化的尊重,同時使他的詩中常常洋溢著可貴的人道精神和人類意識。後面這一點,似乎可以說就是歌德的詩歌能超越時代和國界,在全世界流傳,為全人類珍視的根本原因。   當然,歌德之能成為歌德,不只因為他善於繼承、借鑑、學習,更重要的是他還善於和勇於在繼承、借鑑的基礎上,永不滿足地探索,大膽地創造和創新。他什麼原有的詩體、格律都要嘗試一下,但又從不滿足和侷限於任何一種體裁和格律。這樣,他的筆下就產生出德語詩歌的上百種新的格律樣式,以致“令人擔心他七十年的詩歌創作幾乎窮盡了德語語言和詩歌格律的一切變化和可能;正像他從前輩那兒繼承到的東西很少一樣,他的後繼者也沒給德語詩歌的表現形式增加多少新意”。在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這一點上,歌德同樣可以說是超群出眾,無論古今都很少有人堪與比擬。   儘管歌德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不斷地發展、變化、創新,儘管他的創作力有時旺盛,有時衰退,但其精神、資質始終如一總能讓人感受、體會到歌德詩歌的一些個本質特點。憑藉這些特點,歌德的詩歌創作構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個Sunny燦爛的世界,而他的每一首哪怕再短的詩,也像一滴水一樣反映著七色的Sunny和整個世界。然而,要給這些特點以明確的界定和描摹,又幾乎不可能;不但不可能,而且常常會弄巧成拙,顧此失彼,造成   對歌德詩歌的損害。因為詩人歌德太博大,太複雜,太深邃。   我把時代的影響放在最後來講,是因為我認為它格外重要。對歌德的詩歌大花園,時代的影響就猶如花木生長和興旺所不可缺少的雨露和Sunny。歌德生活在一個急劇動盪的時代。他雖然身處鄙陋落後的德國,狹小漱隘的魏瑪,卻親歷或親眼目睹了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日耳曼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瓦解、美國獨立以及建造第一臺火車頭和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時刻關心著自然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拿歌德自己的話來說,這對他是一個極大的便利。還不僅此,歌德生活的時代,本身應該說就是一個十分有利於詩歌的時代,特別是抒情詩發展的時代。   16至18世紀,歐洲經受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人們的肉體和精神已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神的束縛。等到歌德於1770年前後登上文壇,正值狂現突進運動在德國興起。這個文學運動是上述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在要求人性的發揚方面走得更遠。它崇尚天才,皈依自然,高唱“個性解放”、“感情自由”,反對一切束縛人的制度、規章、教條和它所謂乾枯的理性。對於德國詩歌特別是抒情詩的勃興來說,狂期突進的時代氣氛可謂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條件。正是在“個性解放”、“感情自由”的吶喊聲中,在“天才”時代的Sunny照耀下,很快成為這個運動初期的旗手和主將的青年歌德才自然地放開喉嚨,盡情歌唱,唱出了伍月歌》,唱出了《伽倪墨得斯》,唱出了《普羅米修斯》等激烈奔放、氣勢磅破的人性和自然的讚歌。   繼狂飆突進運動而興起的歐洲浪漫主義運動,“重主觀而輕客觀,貴想像而賤理智,訴諸心而不訴諸腦,強調神秘而不強調常識,既反對新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也反對後來興起的現實主義隊的直白”。這樣的思想傾向,應該說是“個性解放”和“感性自由”主張的擴充套件和深化,同樣適宜於以情感為生命的詩歌的蓬勃生蓬勃生長。事實上,在浪漫主義風靡歐洲大約一百年間,便湧現了拜倫。雪萊、雨果、貝朗瑞以及海涅、裴多菲等傑出的詩人;而在以前和議後,在新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抑或自然主義時期,稱雄文壇的用更多的是戲劇家和小說家。歌德雖與德國本身的浪漫派格格不入,但思想和創作都深受時代風尚的影響。不說他那天上地下、神奔鬼突、任想像自由馳騁和充滿神秘氣氛的《浮士德》。   他中後期的主要抒情詩《羅馬哀歌》、《西東合集》和《愛慾三部曲》把地無不閃射著奇異的浪漫主義的精神光彩。歌德生性聰穎,敏感好學,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創新精神,本身可稱是一位個性鮮明的“天才”。但是,很難設想,在一個感情受到窒息、個性受到禁憲天才受到壓抑的時代——不管窒息、禁銅和壓抑他們的是宗教,是道德禮儀規範,是“乾枯的理智”,還是畸形發展的物質文明和機器——歌德的詩歌之泉仍然能湧流得如此地激越,如此地 歡暢,他詩歌的百花園能如此地美不勝收,欣欣向榮,能如此長久地保持色澤香味,流傳後世,一代一代!   綜上所述,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良好的文化教養和久遠的詩歌傳統,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學習、借鑑和不斷創造、大膽創新,崇尚個性、放縱感情和思想解放的時代,再加上本人的稟性。氣質與才華,多種主客觀有利因素幸運地聚合在一起,為德國、為歐洲、為人類造就出了歌德這樣一位傑出的詩人。遺憾的是,這樣幸運的聚合在世界文學史上實不多見,歌德也就只能像高高站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一樣,成為一位孤獨者。他不但在精神和形式兩個方面集歐洲古典詩歌特別是抒情詩之大成,而且標新立異,唱出了自己的音調(像他的《漫遊者夜歌》可謂得諸Teana的千古絕唱),並融會進了東方的和音。不用與平庸之輩進行比較,就說產生於歌德前後的傑出詩人克羅卜施托克、席勒、海涅乃至拜倫、雪萊吧,他們在豐富與深刻方面都還與歌德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正因此,我又想重複本文開頭提出的一個觀點:絕代大文豪歌德首先是一位傑出的詩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郵票的“三俗者”是指什麼?都有什麼樣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