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河先生看手相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導讀:八九歲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難時毫不驚恐,很是了不起。說明孩兒的明理聰明,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株連迫害的罪惡。

    註釋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觸怒曹操,坐棄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內外非常驚恐。中外,指朝廷內外。③二兒故琢釘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遊戲。琢釘,古時一種兒童遊戲。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責僅限於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屬。⑤二兒可得全不:這兩個孩子可以保全他們生命不能?不(f u),同“否”。⑥尋亦收至:不一會兒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尋,不久。孔融被逮捕,朝廷內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兒子還和原來一樣在玩琢釘遊戲,一點害怕的樣子都沒有。孔融對使者說:“希望罪責僅限於自己一身,兩個兒子可以保全性命嗎?”他的兒子從容地進言說:“父親難道見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不一會兒逮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

    一、1.逮捕 驚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們的人

    二、1.父親難道見到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 2.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遊戲,一點害怕的樣子都沒有。

    三、覆巢無完卵,比喻整體遭殃,個體不能倖免。

  • 2 # 快樂的囉嗦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鳥雀之巢穴即將毀於一旦,怎麼還能奢望鳥卵完好無損呢?也就是說,你自身難保了,那麼你的子孫也難逃厄運。

    自古以來,這樣的故事不勝列舉,數不勝數,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句哀嚎,是出自何人之口,又是在什麼情形下。熟知竟是出自一年幼的孩童之口,他在面對生死之時說出如此不符年齡的一句話,可想此人若大難不死,將是怎樣的經天緯地之才?

    三國中後期,曹操已為漢室司空,掌管著漢室兵馬,大權在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孫權居於江東,倚長江之天險,過得也算愜意;

    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此時過得卻極其鬱悶,要兵無兵,要地無地,住在靠著三弟張飛佔據的一城博望坡,在此處苟延殘喘,唯一拿的出手的恐怕是三顧茅廬請下來的諸葛亮。

    很快,劉備在博望坡城內招兵買馬,訓練新軍,準備在這亂世中做最後的掙扎。有時,你不得不服劉玄德這種打不死揉不爛的精神。

    可並不是你有這種精神,別人就不來打你。一日,夏侯惇主動請纓征討正在大練兵的劉備,曹操司空欣然答應,命夏侯惇率領天兵10萬,蕩平博望坡,活捉劉關張。

    就在此時,身為大漢御史大夫的名士孔融堅決反對曹司空如此用兵,他認為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派兵征討之出師無名,這是非正義之戰,是必敗無疑的一場仗。

    可是曹操並不這麼認為,而且他決定的事肯定不會更改。就這樣,孔融鬱悶至極的回到自己的府邸,而且嘴裡還唸叨著些什麼。可就是這樣的唸叨,傳到了曹操的耳中卻成了殺害孔融的罪名。很快,曹操派人把孔融抓了起來。

    後來一人到孔融府中通知他兩個年方十歲的孩子趕緊逃跑,看到這兩個孩子正在下圍棋,他們聽到這個訊息後,淡定的回了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然後又繼續下棋,不一會兒,曹操的兵破門而入把府上所有人都抓了去,當然也包括這兩個孩子。

    能在生死情況下說出這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絕非一般人。所以,不得不欽佩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展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淡定和氣場,如果不死必成大才。

  • 3 # 潤潤的Love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導讀:八九歲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難時毫不驚恐,很是了不起。說明孩兒的明理聰明,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株連迫害的罪惡。

    註釋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觸怒曹操,坐棄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內外非常驚恐。中外,指朝廷內外。③二兒故琢釘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遊戲。琢釘,古時一種兒童遊戲。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責僅限於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屬。⑤二兒可得全不:這兩個孩子可以保全他們生命不能?不(f u),同“否”。⑥尋亦收至:不一會兒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尋,不久。孔融被逮捕,朝廷內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兒子還和原來一樣在玩琢釘遊戲,一點害怕的樣子都沒有。孔融對使者說:“希望罪責僅限於自己一身,兩個兒子可以保全性命嗎?”他的兒子從容地進言說:“父親難道見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不一會兒逮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

    一、1.逮捕 驚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們的人

    二、1.父親難道見到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 2.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遊戲,一點害怕的樣子都沒有。

    三、覆巢無完卵,比喻整體遭殃,個體不能倖免。

  • 4 # 魔玩超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個漢語詞彙,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對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要從容地面對它。不能亂了陣腳的意思。

  • 5 # 德厚致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這句話是孔融的兒子所說的。

    孔融是孔子的後人,在漢朝未年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被列為“建安七子”,孔融小時候聰慧敏捷,有則”孔融讓梨”的故事,說的就是孔融尊老愛幼的懂禮貌、知謙讓的良好美德。

    可是後來孔融變得恃才傲物,口無遮攔,妄自尊大,孔融還寫了一篇《父母於子無恩論》,他甚至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這種言論,表明孔融認為所謂的孝道是不足以守的,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也與孔融讓梨的美德大相徑庭,這在當時與漢代統治者所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道德要求就是悖逆行為,這又誰能想到這種言論竟然出自他這位孔聖人的後世子孫之口呢,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孔融又因為多次禍從口出,屢次衝撞嘲諷挖苦曹操,從而被曹操假借不孝之名予以殺害。這也是孔融不識時務咎由自取的教訓。

    曹操派人去抓孔融的時候,孔融的大兒子才九歲,小兒子八歲,兩兄弟正在下棋,孔融害怕禍及家人,孔融便向衙役請求說:“一人做事一人當,我希望我犯了罪,只處罰我自己就是了,能讓我的兩個孩子留下來嗎?”他的兩個孩子聽見了,便走到父親跟前說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意思是說鳥巢從樹上摔下來,還能有完好的鳥卵嗎?

    這句話引申為整體遭難,個體也受牽連,難以倖免。

  • 6 # 休閒兔雜談

    自古以來,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家庭,都是一個整體。就像鳥兒在樹上築巢,之後生下了鳥蛋,小鳥孵化出來之後,他們就會組成一個小的家庭,成為一個新的整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如果國家沒有了,那子民們也就沒有了一個依靠,要麼流亡於其他的國家,要麼就是被其他的國家吞併,成為奴隸。

    而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一個家因為變故而分散了,那麼這個家的成員,也就成了無家可歸,背井離鄉的人。就像鳥兒在樹上搭建的鳥巢如果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了,那鳥巢裡面的鳥蛋也一定會摔碎的。下面我們要講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上面所講的道理。

    話說在漢獻帝時期,曹操帶領大軍,想要向南進攻劉備和孫權,這件事情被孔融知道了,他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去攻打蜀國和東吳這兩個國家,因為這時候去攻打的話,很容易遭受到他們聯合大軍的進攻,應該採取離間的方式,逐個擊破才是良策。可是孔融苦口婆心的勸說,曹操根本就不聽他的勸告。因為孔融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他努力勸說曹操未果,心裡難免會有怨恨,於是就隨口向別人發了幾句牢騷。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發了幾句牢騷之後,本以為沒什麼,可是卻被朝廷中的奸臣也是自己的死對頭聽到了,於是這個奸臣就利用這個機會,添油加醋的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了曹操,並把這一件芝麻小事誇大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並對他說:“孔融這個人一向都看不起你,他根本就不會把你當成自己的主公,認為你只是一個莽夫而已。”曹操聽到之後,非常氣憤,便下令自己的手下去孔融家裡抓捕他們。

    當士兵們來到孔融的家中之後,孔融對他們哀求說:“你們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正當這些士兵們也感覺很不忍心的時候,孔融的兩個兒子對孔融說:“您不要再為他們求情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再怎麼求情也是沒用的。”於是孔融一家都被抓走了。

    有好心的人給兩個孩子端來肉湯,孔融的兒子喝了,而女兒卻輕蔑的看著哥哥,呵斥他:反而都要死了,嚐到肉味兒又能怎麼樣?這下小男孩受不了了,哭了起來,妹妹還安慰他:“沒事兒,別哭了,我們馬上就會見到死去的父母了,應該開心才對。”

    相對有的成人面對死亡的百般惶恐,這兩個孩子表現的洞察力和無比坦然更令人佩服。據說曹操本來是不想殺這兩個孩子的,但聽到他們說的這些話,感到非常害怕,覺得如果不殺他們,以後一定是禍患,所以才下了毒手。

    這兩個孩子雖然也死了,但留下的名句卻千古流傳,後人濃縮成四個字“巢覆卵破”,從表面意思上就是說,如果鳥窩被打翻了,裡面的鳥蛋自然也保不住,碎掉了。比喻一旦毀滅性打擊到來時,誰也不能倖免。

    古代講究一人榮族人皆榮,一人損族人皆損,家族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同樣,個人成敗甚至性命也和家族綁在一起,密不可分。

  • 7 # 紅塵彌勒

    這話是孔融的兒子說的。

    孔融是誰,恐怕沒有不知道的,那是千古一大才,在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

    但恰恰就是他這大才,不僅害死了他自己,也連累了他的全家。

    您說,這才大才小,對於一個即將謝幕人生的名士來說,還有什麼鳥用?

    孔融的前世今生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人,今山東曲阜。 是東漢末年文學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

    孔融少有異才,玲瓏剔透,小小的年紀就名噪當時,深得時人敬重。

    由於他任過北海相,後人又稱孔北海。

    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孔融恰恰應了這句話。他自己時感自家能量非凡,卻在討伐黃巾軍的時候,屢吃敗仗,一跑再跑,成了喪家之犬。他卻看不到自家身上的這些闕陋,反而依仗那點兒文采,自我感覺天下奇崛捨我其誰,經常恃才傲物,盛氣凌人,連一國之宰輔曹孟德也不放在眼裡。經常發些不滿言論,不是貶斥就是損毀,抨擊時政,針砭時弊,語句慷慨,壯懷彌烈,終於因為口不擇言而被曹丞相斬了頭,牽累全家被害。

    孔融的兩則小典故

    ①、孔融讓梨

    《後漢書·孔融傳》:

    “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小小年紀,就知道盡著哥哥們挑大的,自己拿小的,這也是一種美德,所以後世一直將孔融讓梨傳為美談。

    ②、世代通好

    《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一個十歲的孩子,竟然在德高望重的尊者面前,不卑不亢,且還和尊者的先輩攀上親緣,言之鑿鑿地將孔夫子和老子拴在了一起,為自己找到了最大的靠山,且言語張弛有度,進退得法,確實令人拍案叫絕,也不得不佩服孔文舉確實能言善辯,應對從容,不愧為孔門後代,當世奇才。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這段文字同樣在《世說新語》裡面更有看點,應答也更為精彩: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不得不說,孔融的家風實在太好,遺傳基因太過強大。想當年,孔融也是小小年紀坦然應對,表現得氣度雍容,超出年齡的界限,看來他的兒子不比他差,甚而更勝一籌。

    孔融當初是面見聖人尊者,沒有性命之憂,大可胡說八道,或者攀附龍鳳,都說得過去,也無可厚非。

    但這黃口小兒,面對屠刀的時候,竟然鎮定自若,還似乎像在教訓他的父親,實在是天下少有,足見這孔氏一門確實麟鳳之姿,天縱奇才,無怪乎能傳百代而不衰,榮享至今。

    可惜可嘆的是,這伶牙俐齒的垂髫孺子,卻連同他的父母一同被殺,實乃千古遺恨,也是乃父鑄成的千古大錯。

    後人甚惜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東西可以代替潤唇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