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惠趣生活圈
-
2 # 薰衣草588
中醫認為,人體的正常機能主要是靠氣血將養分運送到全身來完成的,一旦陽氣不足或是氣血執行受阻導致陽氣淤滯,那麼處於四肢末端的手和腳就會出現冰冷的情況。
一般來說,人體如果陽氣不足,除了手腳冰冷以外,全身也會出現怕冷的情況。這種體質的人平時要注意保暖,應多吃一些溫補的食品。
如果身體本身的陽氣並不虛衰,而是由於氣血執行不暢導致的手腳發涼,可以考慮透過運動或是攝取行氣活血的食物進行調節。
經常手腳冰冷 小心心腦血管疾病
如果手腳冰涼的程度很嚴重,甚至連半個胳膊都發涼,則要當心是冠心病或是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先兆,需要及時就診。手腳冰涼主要與血液迴圈有關,如果血液迴圈系統出現問題,影響血液輸送,就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
所以,如果手腳冰冷很嚴重或是特別怕冷時,則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一種警報。造成手腳冰涼的疾病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等。
-
3 # 海爾
【手繪健康】簡單7招拯救寒冬手腳冰涼!
天真是慢慢變冷了呀,在屋裡待著也不免有時感覺手腳發涼。其實,手腳冰涼的成因很多,有的因為體質,有的因為不良習慣,有的因為環境改變。
只要手腳暖暖的,再冷也不怕!學會下面簡單7招,讓我們做冬日裡的“小火爐”!
保暖妙招
1.天寒來杯熱薑茶
一年四季都應該以溫開水為主要飲品,天冷時還可透過一些溫熱的的食物都可以排寒。生薑內所含的辛辣和芳香成分,有著重要的驅寒、發汗、止嘔、解毒等功效。人體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泡上一杯薑湯飲服,可驅散寒氣,增進血液迴圈。
2.外出記得要帶帽人的頭部,被稱為“諸陽之匯”。冬季外出戴帽子,猶如給暖瓶加上個塞子。在寒冷的季節,人們若在室外活動不戴帽子,就會有很多熱量從頭部溜走。臨床研究證實,冬季有戴帽子習慣的人群,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機率明顯偏低。
3.抓緊午後曬太陽
午後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Sunny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傍晚時分則可以背對Sunny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4.忽冷忽熱勤添衣
秋冬換季時,天氣往往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寒氣重,很多人後知後覺,依然穿著單薄的衣衫,導致寒氣入侵。建議秋冬時勤看天氣預報,外出多帶件衣物,便於增減,外套一定要過腰過腹,利於腹部保暖。
5.挑個晴天去運動“動則生陽”,陽氣足,寒氣就容易排出。秋冬季節可以選擇天氣晴好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週3-5次、每次30-60分鐘。
6.不穿薄底的鞋
選擇有一定厚度,且以牛津、橡膠材質為鞋底的鞋,並墊上鞋墊,隔涼效果好。腳容易出汗的人,最好隨身備一雙襪子,在出汗腳涼後及時換上,每天晚上最好用熱水泡腳,保暖活血。臥室要常備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天氣太冷時還要穿上襪子。
7.少熬夜調作息
熬夜的人大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點鐘,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其實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氣趁虛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
冬季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防寒氣傷身。建議作息調整為“早臥晚起”,如果時間允許。躺倒Sunny照耀時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氣,避免揚棄受到擾動。
如果以上方法依舊沒有讓你熱乎起來,那就快來檢查檢查你是否有這些壞習慣吧~
六個壞習慣越做越冷
久坐不動 吸菸
穿緊身褲 素食主義
吃寒涼食物 過度節食
以上的6個壞習慣裡面3個都是與吃有關,華人也向來注重食補,看來好的食物不但可以暖胃,更能暖心、暖冬啊~來來來~看看有啥好吃的,get一下,補起來~
第一湯:四色雞湯
選用烏雞500克,枸杞15-20克,百合30克,黃芪10-20克。雞肉洗淨,大火煮開後撈出清除血汙,再放入高壓鍋或燉鍋中,加入枸杞、百合、黃芪以及調料,燉爛即成。
烏雞溫中益氣,枸杞溫補腎,百合滋陰潤肺,黃芪滋陰溫腎,適合身體虛弱、疲勞乏力、怕冷的人食用。
第一肉:羊肉
羊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秋冬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羊肉最好燉著吃,經過燉制會更加熟爛、鮮嫩,也易於消化。
第一補:枸杞
枸杞主治肝腎陰虧、腰膝痠痛、視力衰弱等症。枸杞宜煮粥,還可早晚嚼食,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較合適。
第一薯:紅薯
紅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鉀鎂銅硒鈣等十餘種微量元素,為人體補充熱量。
第一零食:栗子
栗子益腎宜氣,養胃健脾。可用栗子、大棗、茯苓、大米煮粥喝,無論是熬湯還是炒食,應細細咀嚼,連津液吞嚥,可以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第一飲:紅糖水
寒冷時節強調溫補,紅糖水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豐富的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煮紅糖水時,可以加一小塊姜。
面對到來的冬天,希望大家吃好喝好,添衣帽、多運動,為抗寒大計作好打算,畢竟來年又是一條好漢!
-
4 # 愛笑的Ning
多補充維生素E 維生素E可擴張末梢血管,對於末梢血液迴圈暢通很有幫助,但維生素E的效果較緩慢,須持續3個月才可見效,而且每天必須服用210-250IU才足夠。
-
5 # 哆啦小姐姐
(謝謝邀請)冬天一些人總感覺手腳冰涼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迴圈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迴圈不良”,而導致手腳總感覺冰涼。這樣的情況一般多發生於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
個人意見建議:寒冷會使人的全身或者區域性血液迴圈不良,或者肢體末梢兒血液迴圈障礙,這會導致手腳冰涼,經常長期的手腳冰涼,可以稱為“冷寒症”中醫理論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冷,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的反應,所以建議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要注意腿、腳,正如俗話所說“寒從腳下起”,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另外可以適當做些運動,以促進血液迴圈.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食療,多吃一些含熱量較高的食品,如牛羊肉、辣椒、蔥、蒜等食品,有些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習慣熱水泡腳、按摩、揉搓等。這也是增加熱量的有效方法。關於藥物推薦建議是中藥,像阿膠 膏滋類的產品可以適當食用調理,有助於調理氣血,緩解症狀。
回覆列表
冬天手腳冰涼多是經絡不通暢所致,按照年齡層次來劃分。比如:老年人來說,手腳冰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腎臟功能衰退,造成動力不足;對於年輕人來講,壓力過大、情緒不好、生活習慣不好或者是末梢迴圈不好,都可能造成經絡不通暢,從而手腳冰涼。
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解答一: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是一種“閉症”,所謂“閉”即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臟陽氣不足,肢體冷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
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解答二:迴圈障礙
心臟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貧血:迴圈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人體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迴圈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末梢迴圈不良”。
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解答三:心理因素
精神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發人群。
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解答四:疾病因素
有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多發性大動脈炎,多發生於青年女性。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則多發生於中年男性。
冬天手腳冰涼怎麼調理:
注意保暖
冬天天氣寒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各種保暖的措施,如外套、毛帽、手套、圍巾、襪子等,在天冷的時候都要穿戴齊全。不過也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否則會影響到血液迴圈。晚上睡覺前可以泡泡腳,然後穿上保暖的毛襪,幫助雙腳防寒,還有利於睡眠。
每天泡腳
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這說明血液迴圈暢通後身體開始發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多進食熱量多的飲食
冬天手腳冰涼怎麼辦?有沒有發現,人在飯後,手腳溫度會稍微增加,所以,要多食用一些有足夠熱量的食物,如肉類、麵食、蛋奶等,以增加機體的產熱量,但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要慎食。也可以適當地食用一些促進血液迴圈的食物,如芝麻和花生,洋蔥、辣椒也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迴圈。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一些強身健體的中藥,如人參、鹿茸、蜂王漿等,可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手腳冰涼怎麼調理之四:適當鍛鍊
冬季要進行適當的鍛鍊,因為運動可促進血液迴圈。不需要過於激烈的運動,可以透過步行、慢跑、爬樓梯、健身舞等進行全方位的鍛鍊。如果手冰涼,上肢的活動量應大些,如果腳冰涼,下肢活動量應大些,透過加強對手腳的鍛鍊,可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
手腳冰涼怎麼調理之五:指壓按摩。
可以針對至陰及湧泉進行指壓,至陰位於腳第五趾指甲生長處的外側,湧泉則在腳底中央靠近腳趾處,將腳趾全部彎曲時,在腳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皺紋的中央處。要揉和捏每根腳趾,這樣腳就會感到溫暖了。不妨再加點乳液或嬰兒油,既促進血液迴圈又柔嫩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