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亞民1
-
2 # 亮眼觀察室
謝謝邀請,本人並不看好抱團養老。這裡的解釋一下:抱團養老就是目前市場上說的最多的就是建立養老社群形式。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個人看法要把概念弄清楚:養老社群和社群養老。現狀是,養老社群基本上是一群專供老人家養老的社群。而社群養老是像現在一樣的眾多社群一樣,包含了各類群體的社群,當然就是有老人、青年和小孩的社群。我們假設一個場景,若干年後,我們去到養老社群,你看到的基本上是老人家,並且這個社群會每天都會有人在社群去世,一個老人去世後,他生前所住的房子必定會有下一個老人進駐。至少,我是有一種彆扭的感覺。但社群養老的場景當然就是我們現在住的小區啦,各種人都可以看到,還有歡聲笑語。這兩種場景,各位自己去體會。至於醫療設施吧,大家不用過多討論,養老社群和社群養老都不會有多大差距,我們拭目以待……
-
3 # 後會有期143967964
抱團不抱團都不是主題,主要是看養老院辦的怎麼樣,是不是真的本著老人的需求來辦的,如果是.無所謂什麼型式養老。
-
4 # 妮160238821
所謂報團不知指哪些。前幾天兄弟姐妹三家人吃飯說道這個話題,首先1.談到一家一個獨生孩子將來面臨的情況最少需要照顧4個老人還有媳婦孩子。說道最後幾個老人商量一起去找個條件好點的養老院,能夠有病能打針的那種養老院啊,租幾個房一家一戶挨著點姊妹兄弟能互相照應點,將來不管誰家孩子有空來了大夥都能看見尋求心理安慰。這個方案大家比較同意。2.大哥提出去農村買幾件大房幾家分住,然後僱二個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的。考慮到老了去醫院不方便。這個方案大家覺得不行沒透過。
-
5 # 柏子楓
報團養老是目前為止是比較創新的一種養老模式。
目前有很多養老模式,養老院養老、家居養老、半自助養老。跟報團養老而言,這些養老模式最大的區別在於,都是透過個體去匹配。而報團養老是大多數具有養老需求的人,同時匹配,而且還不需要藉助外力。
報團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並不是只有優點而無缺點。
報團養老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報團養老主要解決了大齡老人無該照顧的問題。現在社會最主要的養老方式是依靠孩子來輔助養老,報團養老恰恰反應出去這些家庭的孩子沒有時間去照顧,不然也不會選擇報團養老的。
第二,報團養老可以降低養老成本,符合中低收入家庭需求。有需求,沒有錢,只能選擇低成本養老模式,這種方式其實很合適。
第三,報團養老可以獲得政策扶持。現在很多地方對於報團養老的老人有一定的補助,鼓勵老人報團養老。
報團養老的劣勢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報團養老不會獲得如養老院般的服務。
第二,報團養老,關係更加複雜,處理不好容易影響心情。
報團養老,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是對個人而言還是需要而後行,如果可以自助養老,還是居家更舒服。
-
6 # 芒果慕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老齡化程序加快。目前,華人口已進入老年型,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許多老年人面臨養老難等問題。為此,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養老政策和措施,但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多樣化養老的需求。“抱團養老”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國養老難的現狀,也正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群所接納。
關鍵詞:“抱團養老” 人口老齡化 養老模式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不包括港澳臺以及海外華僑)為137462萬人,而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2200萬人,佔總人口的16.1%,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4386萬人,佔總人口的10.5%。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社會養老模式也面臨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養老資金短缺等問題;還有諸如以房養老等其他模式,都不能很好地在老人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構建和諧的橋樑。由此可見,社會需要多元化的新型的養老模式以改善目前的現狀,而“抱團養老”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對緩解目前的養老難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抱團養老”模式的起源和界定
(一)“抱團養老”概述
“抱團養老”是一種新的養老模式,他們或是老同事、老同學,或同住一個村莊、社群,自發“抱團”生活、休閒、互幫互助,變被動為主動,不僅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二)“抱團養老”模式的歷程
2014年9月,“抱團養老”工程正式由山東正當國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創辦。成立之後,該公司多次贊助及開展老年人活動。僅半年時間,“抱團養老”活動便有2000多名煙臺市民踴躍參與。2015年上半年,“抱團養老”工程便在全國各地陸續成立分中心,為全國老年人提供服務,“抱團養老”工程深受各地老年人喜愛。
(三)“抱團養老”模式的界定
“抱團養老”是由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演化而來。他們可以是有血緣的親戚,可以是多年老友、戰友,亦或是多年相處、比較談得來的鄰居或同事。抱團的前提是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或是生活方式比較相近的人。
這種“抱團養老”其實早在古代就有相似的描述。《孟子・滕文公上》描述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源於《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獨親其親”。《孟子梁惠王》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對“抱團養老”的一種讚許。這種方式施行的早期雛形可以說源於宋朝義莊。義莊是古代漢族社會風俗,可以給族人提供很多經濟和生活支援,如領口糧、領衣料、借住義莊房屋、借貸等等,具有濃濃的“抱團養老”的色彩。
(四)“抱團養老”模式的形成依據
不同於青年人,老年人因為身體與心理的改變使得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時代的發展加之子女的外出工作,導致老年人的生活範圍逐漸減小,日常活動也非常單一,不再多姿多彩。並且,由於老年人單獨外出不方便,經常會選擇結伴或者抱團外出。在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當中,經常會出現“傳染”的購買行為。比如,當一位老人購買到優惠的或者有折扣的商品,馬上這個訊息就會在同齡人生活圈裡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便會一起去購買。這種老年人愛好抱團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體現了老年人的生活範圍小、接觸社會的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抱團的活動方式帶給老年人的歸屬感與可依賴感。正是老年人這種愛好抱團的活動方式形成了現在的“抱團養老”模式,並且為“抱團養老”模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抱團養老”模式的特徵及優勢
(一)“抱團養老”模式的特徵
根據“抱團養老”的界定,我們可以瞭解到抱團是有深厚感情基礎的一種結伴養老方式。這種方式免去了不同老人之間重新認識、磨合的過程,直接透過現有的圈子組成養老圈子,在一定程度上給老人的情緒提供了一個交流口。這種深厚的感情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親戚。目前步入老齡階段的老人們都是有很多兄弟姐妹或者是堂、表兄妹的人。他們大都年齡相差不會太多,熟悉程度高,是最容易發展成為“抱團養老”的群體。
第二,戰友。戰友情是華人民軍隊本質的反映。這是一種互幫互助、堅如磐石的濃厚情感。戰友們是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夥伴,是把生命交給對方、彼此信任和守護的人。這種情感也是不會被時空和距離隔斷的情感,也是“抱團養老”意向較高的群體。
第三,校友。學生時期情感較為單純,培養出的感情不摻任何利益雜質。
第四,鄰居或是同事等。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這種群體相處的感情並不深厚,但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並且相互瞭解,有共同的話題。
“抱團養老”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這一模式符合城鄉實際。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老人方便、兒女放心的養老新理念,基本上能夠覆蓋城鄉的大多數老人,讓老人在養老問題上由被動變為主動。讓各類老人都能夠享受到充分的服務,滿足老人的各種養老需求。
三、“抱團養老”模式中的新型養老模式構建
根據中國的基本國情,構建“抱團養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合居養老
作為“抱團養老”模式的一種,合居養老也有自己的特色。合居養老是老人可以將自己的住房出售,將錢財合併,對養老問題做個特殊組合,在較好的地段合資購買面積較大、功能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在一起,合作購房,共同居住開銷,結成一個養老的生活共同體搭伴養老。這種養老模式既大幅度降低了養老成本,又消除了老年人的寂寞感。非常適合志同道合且又收入一般、住房環境較差的老年人。
(二)鄉村養老
鄉村養老也是“抱團養老”的模式之一。鄉村的空氣新鮮,生態環境優越,生活成本低廉,適合眾多的退休老人養老。有的城市老人本來家鄉就在農村,退休後是葉落歸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在城市感覺生活成本昂貴,在農村養老可生活得輕鬆些;有的老人喜歡貼近大自然,終日種草養花、爬山嬉水、與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樂趣,所以催生鄉村養老這一養老模式。“樹挪死,人挪活”,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口頭禪。無疑,鄉村養老這種新型養老模式,對老年人的益處很多。 (三)基地養老
基地養老作為“抱團養老”模式的一種,同樣也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大城市周邊生態環境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相對不夠發達的區域,建造大規模的養老基地,將城市的老年人自願移入居住,實施基地養老。這一養老模式既可大大提升養老的品位和生活質量,又相對節約了養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養老後,還可以將原居住於城市的閒置住房,通過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將價值搞活。這種養老模式適合有一定經濟實力、喜歡親近自然又不願離家太遠的老年人。
四、實施“抱團養老”模式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
對於大多數城市老人來說,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往往是他們窮極一生所追求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以房養老”是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而目前想要實現這種“抱團養老”,需要老人們住到一個相近的房子內。這就帶來了新的消費理念――出租房屋或者房屋倒按揭。“倒按揭”也稱“反向住房抵押貸款”。是指房屋產權的所有者把房子抵押給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對房屋擁有者進行評估,每個月支付一定數額的錢。與此同時,房屋所有者仍可居住在房中。但房主過世後,房屋的升值部分歸第三方所有。中國老人們能否打破傳統觀念,接受新理念,實現真正的“抱團養老”還有待考察。
(二)完善法律環境
現階段,中國配套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如果大範圍實施“抱團養老”,勢必牽涉到房屋使用年限、產權等等問題。
第一,只有擁有房子的產權才能擁有出租或者抵押房子的權利。很多老人為了子女的未來,將自己名下的房產轉給子女。一旦想要走“抱團養老”的道路,房子的產權問題會存在爭議;第二,老年人的經濟狀況也決定了老人能否選擇“抱團養老”。對於經濟條件優渥的老年人來說,不需要以出租房屋的方式實現抱團養老;第三,中國的土地使用權存在時間限制。中國房屋有七十年大限,如果要續期,需再交土地出讓金,再辦手續。因此,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抱團養老的廣泛推行,給方案落地帶來不小的麻煩。
(三)完善養老服務
社會應針對老年人“抱團養老”提出較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及時的社群服務,使得老年人能夠在社會中儘可能獨立生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成為有用的公民。發達國家的老齡服務發展得較為成熟。而在中國,雖多數省市已相繼有“抱團養老”的模式興起,但仍處於一個逐步的學習、摸索階段。因此我們可以多借鑑國外的經驗,逐漸完善國家養老服務。
“抱團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尤其是對於七八十歲的老人而言,他們的人力資源開發效益在比較低的水平上。如果低齡老人能照顧高齡老人的生活起居,那麼敬老院、養老院裡面那些專業的護工顯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抱團養老”對於一些高齡老人以及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老人來說,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與障礙。另一方面,“抱團養老”更主要的是消減老人們的孤獨感,解決精神層面老來有“伴”的問題,以及避免“獨居老人家中去世幾天才被發現”等極端個案的發生,其他實際方面的功能還有待開發與提高。而且“抱團養老”要想真的讓老人能“就地享福”,仍需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援與幫助,才能做到完全意義上的自給自足。
五、結束語
“抱團養老”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必將成為中國養老的新趨勢。從宏觀角度來看,“抱團養老”可以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從微觀角度來看,它帶給我們的則是對於國家老年人人性化的養老方式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和對策。
人類是群居動物,交流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老人們在一起互幫互助,彼此傾訴排解,大大減少了“老了不中用”、“被拋棄”等這些消極思想的產生,防止了老年心理抑鬱的傾向。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抱團養老”屬於一種自助和他助相結合的養老方式,家人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愛才是解決養老問題的關鍵。要想全面推廣這種養老模式,仍需要政府層面的“制度性鼓勵”,政府要提供平臺支援,既要有物質上的支援,更要有政策上的支援。
“抱團養老”體現了難能可貴的共同體意識,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模式的推行必將帶動社會的發展,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也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
7 # 陸振明55093831
這是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想法,現在上海原農村,由於拆遷,每家農戶都有幾套空閒的房子,拿出來可供使用。一個村的老人們基本止住一個小區,大家又熟悉,知根知底。但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比須要有威信的老人組織,養老團體。2,基層居委,社群領導支援,並下撥定經費支援。3,老年人自由結對,不能強制。4,服務人員招收本村,本鄉本土人員有愛心人。5,收費合理把本該老人享受的政府福利集中一起使用。6,不以贏利為目標。如果真能這樣做,政府,民政省心多了。
-
8 # winner38001萊日方長
一、順應社會發展,支援新生事物。
二、愉悅老年人心情,減少孤獨感。
三、減輕年輕人負擔,有利於社會和家庭
和諧發展。
建議:政府重視,社會參與,抓點帶面,不斷完善,改進提高!
別讓個別人投機取巧,鑽了空子,好事變壞事。
-
9 # 遊子的夢108
謝誠邀: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抱團養老,組團購房老人公禺樓,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巳逐步提高,今天離退休幹部職工社會福利更好,錢袋子鼓了,社會潮流也在變化,消費觀點也在改變,這些老年人辛苦奮鬥了一輩子,這個群體的大部分人子女也都成家立業且也小有成就,不再需要依靠父母輩再供養,如果是雙職工一對夫妻離退體金現下月入萬元上下已成普遍,且到了六七十歲的年齡段,身體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身體多少會出現三高現象,還有風寒,老寒腿,呼吸道小疾等株多小病,這些小頑疾只要環境氣候適合改變,一些症狀自然消失或不治而瘉或症狀減輕的大有人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最明顯的例子構成了候鳥老人一族。
生活逐步富足的人們活在當下,中老年人追求比較完美老年生活已為時尚,幾個趣味相投結伴而行,經濟條件允許的抱團在謀些區域置業(或投資)房產或老年公禺樓,經濟條件差些的戀上民宿民居,構成了每年十月間至來年清明前人口大途遷海南一條亮麗風景線,百萬候鳥大軍海、陸、空闖海南,近年廣東、廣西、福建長三角等沿海地區也是內陸寒冷地區的老年人抱團南下首選地之一。建議各位正在籌劃準備過抱團養老生活的人們,一定要量力而行,身體力行,不管是投資養老還是租民宿,都應選擇交通方便,鄰近有大醫院,近山靠海郊區市場買菜可以步行而至的地方為宜,夕陽無限好,老年朋友們為自己的人生最後輝煌,添上一筆濃濃多彩人生。
-
10 # 拂曉的泉水
“報團養老”是指親戚、同事、同學等親友們為了不增加兒女的負擔自願組團到某一家養老院養老。我認為”組團養老”有很多好處:一是兒女放心。都是自家的親戚和父母相處多年的朋友,作為遠在外地的兒女無需太多的擔心,有時間就回來看看,沒時間就建一個微信群相互問候,而且透過影片聊天可以“近距離”知道父母的生活和身體狀況;二是相互有個照應,重點是晚年不寂寞。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寂寞,組團養老會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彼此多年相處性格和身體狀況以及生活習慣都比較瞭解,共同話題也多,沒事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這樣每天都能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另外,不管誰身體狀況出了問題大家都能相互照應,老年人覺少可以輪流陪護,解決了兒女”忠孝不能兩全”的窘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老怕死”,話不中聽但是現實!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規律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從容面對!大家手牽著手、肩並著肩在溫暖的夕陽下、在《送戰友》的歌聲中上交人生的最後一張“答卷”~從容而微笑著走向天堂!。至少他(她)不會在寂寞中離開……;三是透過“組團養老”可以與養老院“打包”談價格!我想老闆會答應的因為每個城市養老院絕不會一家獨有。另外也可以解決網傳的有老人受(工作人員)“虐待”的窘境。
以上是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
11 # 康橋593
養老關鍵是服務體系化,健康的老人、自理的老人、半自理的老人、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臨終的老人需求差異很大,再加上地域、家族和經濟等元素,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老人養老主要是馬高蹬短狀態下需要服務,每個老人的狀態不同,短板是不一樣的,需求也不一樣。
另外老人年齡越大、身體越差、社會活動越少,脫離社會的程度越大,其社會屬性退化的越快,那麼,動物屬性更加凸現,因此,全部是這樣狀況的人在一起生活,矛盾越密集。
相約養老適合七十歲以下、身體健康、社會活動多、共同能力好、包容性不錯、經濟條件好的老人。
其他型別的老人適合家族型的相約養老,在一起生活有孫輩、子輩,還有兄弟姐妹,在一個大的別墅裡,臥室、衛生間是獨立的私人空間。廚房、餐廳、客廳等屬公共部分共同。共同僱傭兩個服務人員,負責公共部分的服務,比如,做飯、家政,個人生活獨立負責。
-
12 # 使用者5812973688
幾個處的好的老朋友,有退休工資條件都不錯的。抱團養老可以試試。這是個好事,政府部門在給一定補貼,在管理方面在介入規範一些。是個好事。
-
13 # 原上蒲公英
同學或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常常都這樣提議,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租一小院,幾個人一起做飯,一起種菜,太陽好的時候搬個小凳,一起聊天打牌,偶爾喝喝小酒,結伴出去遠足一下,生活不亦樂乎。
五零六零年代出生的人都已經退休或面臨退休,而且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對於即將面臨的孤獨和無助狀態,很多人都在思考,都想找一個突破口,所以,報團養老就成為那些年齡相仿,志趣相投,關係不錯的人一種嚮往的生活。
在國內比較有影響的抱團養老團體是雲南的知青養老和浙江杭州朱榮林夫婦的募集人養老。也有很多人嘗試了這種養老方式,但失敗的居多。
抱團養老這種養老思路最初起源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丹麥人提出來的,時至今日,已經過去六七十年,這種讓人嚮往的養老模式並沒有普及,是有很多原因的。這裡僅僅就說一點。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變得自私小氣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而六七十歲的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已經固化,開始也可能努力遷就迎合同伴,但時間久了勢必管不住自己的脾性,矛盾日益增多尖銳在所難免,所以這種抱團養老的共渡餘生方式看來只是一種美好的嚮往。 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骨感的。
-
14 # 張富榮28
我就別提拉老公走拉我是農民不趕想老了怎麼樣過一天是一天不向你們有養老金你們不仇吃穿高興過好美一天祝福你們拉。
-
15 # 站成一棵松476
抱團養老,我的理解是指現在的老人由他們的子女來共同贍養,讓老人能夠安享晚年。當然,這裡說的老人,應該是現今六十歲以上的人群,這個人群中,他們的子女最少應該是一個獨生子女或者是兄弟姐妹多人,像我的父母親今年已經接近八十高齡,共養育我們姐弟三人,我最小,上面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在中國,現今八十歲左右的老人群體中,育有三個孩子不算多。我的愛人的兄弟姐妹是五人。還有一家養育八個孩子的,也不算稀奇。抱團養老,指的應該是我們這代人,六零後和七零後吧。等我們老了,膝下大多就一個子女,抱團養老無從談起。即使現在國家允許生二胎,我們這代七零後,別說生不出來,就是生了二胎,也指望不上來養我們的老,倒是我們已經老了,還在養他們。所以我同大家還是討論一下現在老人的養老問題。既然老人生育了多個兒女,抱團共同贍養老人,我個人認為是挺好的。老人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把我們養大成人,省吃儉用,含辛茹苦,不容易啊!在上一輩的老人當中,哪有鋪張浪費的?就是有做領導的上輩老人,家庭狀況只是稍好一點而已。那個年代,社會風氣很正,官與民很親,很和諧。現在他們步入老年了,衣食無憂,但身體衰老多病,需要我們來照顧。如果由一個子女單獨來贍養,我看是不妥的。首先我們這代人上有老,而且還下有小,還要工作,且大都步入奔五奔六的年紀,經濟條件是一方面,身體素質也大不比從前。就算是孩子已經工作了,自己的身體還好,如果老人總是在一家居住,難免會惦記著這個,想著那個。畢竟哪個孩子都是他們的心頭肉。如果一年到頭只在年節相聚,也不太合適。所以我認為,哪個子女有時間了,不忙了,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住一段時間,讓老人換一換生活環境,儘自己一份孝心。如果自己比較忙,就安排老人去各方面條件較好的哥姐弟妹家居住,儘量抽時間去看望老人。年紀大了,避免不了會生病住院,合理安排好輪流陪護,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也省得只是一個人陪護累的疲勞不堪,忙不過來。所以抱團養老,還是益處多多。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祝願天下老人安度晚年,健康長壽。
-
16 # 最新農家樂
抱團養老我可不可以理解成,兒女們共同養活家裡的老人,我認為這樣挺好的,我身邊也有因為養活老人弟兄幾個鬧矛盾的,一輩子能有幾個90歲,讓父母有個安靜的晚年,該多好
-
17 # 拙筆淡靜
答:從不看好這種所謂的“抱團”。
所謂“抱團”,實質就是個“親人”概念之外的專門的社會人際交往“圈子”。而通常“親人”概念之外的專門的社會人際交往“圈子”中人,啥樣的人物乃至啥樣的花樣兒沒有?尤其全又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其中不乏記性很差、腦袋不清醒的人)。
如此人等的“抱團”,能抱多久?其間會鬧出些啥樣的糾紛?可想而知……
-
18 # 眯眯眼看視界
兜兜君也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吧!這種現象是必然的!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快、這樣的現象會越來越多,就現在而言80後的我們基本上獨生子女還是很多的,另一個80後的家庭、最少要管2到3個老人,聽起來不多,可要是真的做起來、那就太難了!如果身體好可以自理的話還行,只要有一個生病了那就是得一家子忙!又是老人又是孩子,有什麼辦法呢?最後只能去養老院了!那麼為什麼要抱團呢?老小老小,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上也會出現很多變化,有人說話和一個人整天發呆,不用多說了,大家肯定知道哪個更好!這或許也是對子女個老人最折中的辦法了吧!
-
19 # 二月的栗子
我們這個年紀,大多是一個孩子,如果什麼都靠孩子幫忙,確實有些勢單力薄。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只有與同齡人在一起,聊的話題才能產生共鳴。
和朋友們也說,在我們生活可以自理時,看看能不能租住在一個小區,大家相互照應,互助生活。
如果老到不能自理了,就共同找養老院,你的孩子忙,我的孩子來看就一起全看了,孩子們也可以相互倒著班的來,天天有人來看我們,護工都不會欺負我們了,哈哈哈哈哈……
想法也許有些理想化,這其中也是有些無奈。人老了,就是一種苦,身體各個機能的退化,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心無力的。
也許,到我們老了的時候,社會的養老體制也更加的健全了。
但現在,我們去考慮下以後的生活也是好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抱團養老,很好的一種養老方式。期待,這種方式能讓更多的老年人少些孤獨,多份慰籍。
-
20 # 膠塑
什麼抱團養老,鬼跟你抱團養老,有錢的,有錢的過,農民養老過一天算一天。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新生事物,有著積極的意義。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老年人自發組織起來,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照顧,共同娛樂,一同出去旅遊,進行許多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藝體育活動。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延緩衰老,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有著積極向上的意義。但是,我們也看到這件事情有著他的侷限性。一,這種活動只限於經濟條件條件好的老人,家庭經濟困難的老人不能參加。二,只有那些身體健康的老人才能參加,體弱多病的不可以。三,即使是有條件能夠參加這項活動的老人也不是可以在這個群體裡終老一生,當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還是要回歸家庭或者社會去度過有生之年。另外,畢竟老年人是弱勢群體,他們獨立組織活動還是需要有關部門適當關注過問,必要時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