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潤1337216
-
2 # 繁華消盡
我覺得如果教育方法有誤的話得及時糾正,但是得講究方法,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媽媽的不是,否則孩子以後會以這說事,那麼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就會直線下滑,甚至以後媽媽說什麼他都會覺得不對,都不去聽。教育孩子是兩個人的事,不能僅憑一方來教育,更不能一方教育一方維護,那樣只能讓孩子對維護的那個人充滿依賴,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有問題了可以兩個人商量一下,找個最合適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不過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孩子爸爸總認為是對的,我們倆一條心!
-
3 # zjp1860
在有關孩子的教養問題上,夫妻雙方難免有所爭執。此時雙方應該積極進行溝通,努力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各執己見或者辯論不休。要知道無謂的爭吵不僅會傷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讓寶寶的心靈受到傷害。夫妻成長經歷各有不同人與人的思想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況夫妻雙方也都是從小孩子成長起來的,由於在不同的家庭中長大,因此對於照顧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觀點。但 是如果夫妻雙方一直堅持已見,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甚至最終演變成單純爭論誰對誰錯的問題,那就偏離了教養的主旨,不僅夫妻雙方沒有一個是贏家,而且夾在中間的孩子也可能成為最大的輸家。據廖清碧理事長介紹,既然夫妻雙方的成長經歷不同,不同的家庭對教養兒女有不同的方法,那麼他們長大後自然就會擁有不同的教養觀念。例如爸爸在 家中是長子,如果從小就看見爸爸媽媽疼愛比自己小的弟妹較多一些,那麼長大後他可能也會比較疼愛較小的孩子。反之他也有可能會疼愛較大的孩子更多一些,原 因就在於想彌補自己缺乏的愛。所以,只要對教育兒女有不同的理解,那就會產生不同的願望,最後也會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別讓教養爭執破壞家庭毫無疑問,夫妻關係對於一個家庭的和諧來說相當重要。如果夫妻關係不好,那麼家庭功能的正常運轉就會產生問題。如果夫妻之間經常因為孩子的教養 問題而起衝突,那麼無形中將破壞家庭的和諧及夫妻的感情。況且每次為孩子的問題而起衝突時,雙方又非常容易流於意氣之爭,將子女問題演變成發洩對另一半的 不滿,這就更會影響家庭生活品質與夫妻的感情,因為對方會認為你早就積蓄了很多不滿的情緒,只不過是找理由借題發揮而已。當婚姻因為頻繁的爭吵而變得不穩 定時,孩子無疑就成了最可憐的犧牲品。其實,夫妻之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大家都是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這又何必起衝突呢?應該首先開啟自己的心胸,放下自己所堅持的意見,去傾聽一 下對方在說什麼,然後再心平氣和地去討論。這樣不但可以避免無謂的衝突,也有利於對教育理念有更深入、更廣泛的瞭解,進而找到對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法。同 時孩子也會覺得這個家庭無比溫暖,能給他充足的安全感。
-
4 # Miumiu7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發現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看別人教孩子都感覺哪哪不好或不對。例如:一個孩子哭鬧,媽媽不理,旁人感覺太冷情;媽媽罵,感覺太兇;媽媽哄著;太慣了;媽媽講道理,感覺太囉嗦;既使用教育專家的方法,同理心共情,也會感覺沒威信太別紐,怎麼能讓孩子哭那麼久;……,要是我怎麼怎麼樣。其實很多時候正常教育孩子的方式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哪種方式適合孩子。提問並沒有說明具體事情,所以希望爸爸多理解當媽媽的,多給媽媽一些關愛的前提下,如果媽媽確實方法不對,應該在孩子不在場時,給媽媽說明你的看法與方法,不要指責,沒有哪個媽媽不希望教好孩子,媽媽也需要不斷學習成長,只要不是太倔的媽媽,一般好的建議是會接受的。我很贊同對孩子教育方法不對不合適時,適時及時用合適和平的方式方法解決。真正對孩子好,就要夫妻關係好,多體諒對方包容對方,在尊重與感恩的基礎上來處理,絕對事半功倍。
-
5 # 風吹水庫
這個教育方式對與錯,不是媽媽或者爸爸說了算,主要是看適不適合自己家孩子。咱們先拋開這個不說,來看下題主的問題。假如媽媽的教育方式有誤,個人覺得爸爸應該也必須指出來,但是不要直接當著孩子的面說。這樣會有什麼後果呢,會造成母子(女)雙方情緒上更為激烈,本來孩子受媽媽批評了,心理上就不太舒服,或者覺得媽媽說的不對,這時候爸爸再站出來,說媽媽不對,孩子更不會接受媽媽的意見。嚴重的以後都聽不進媽媽的管教。媽媽這時候會有挫敗感和對爸爸的不滿。最好的做法是,可以當時打斷媽媽,把媽媽拉到一邊說。或者事後再來說。既在孩子前面維護了媽媽的威信,又不至於讓錯誤的教育方式傷害了孩子。
-
6 # 向日葵之語
孩子的一方。主要原因:從小增強孩子對事物判斷正確的信心,不能由於某些原因就遷就和屈服,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失去信心,從而傷害了孩子,影響孩子後期的成長。若孩子知道自己是對的,而偏偏父母為了權威堅持錯誤的決定,不僅僅是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委屈而難受,而更多的是對父母權威的懷疑。相反,若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孩子是對的,將更增強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更能樹立父母在孩心中的形象,今後會和孩子有更好的溝通。
-
7 # 航媽16
既然媽媽的方法明顯錯了,我覺得爸爸應該指出來。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沒必要為了維護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而強撐下去。再說我們平時就經常教育孩子有錯就改,為什麼到自己身上就變了呢?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認錯並改正,這也正好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你看媽媽也會犯錯,但媽媽知錯就改,孩子以後犯錯誤了,他也會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
-
8 # 松桑上
我堅信一點是爸爸媽媽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有爭執,尤其是關於她的教育方式。如果是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可以私底下跟媽媽溝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反駁她,跟她發生爭執,這樣會讓媽媽的形象在孩子眼裡不再權威,而以後再教育起來孩子不會信服。最好是爸爸媽媽私下溝通,如果媽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應該再給孩子道歉,不要因為自己是家長而不好意思拉不下臉,要知道人誰無過呢!
-
9 # 搖曳的浮木
我感覺育兒這些事情,夫妻雙方最好靜下來好好溝通。如果夫妻一方教育方式有問題,我們可以冷靜下來,好好說,不要帶著情緒,錯的就是錯的,必須指出來,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想孩子好。如果都是為了孩子,我感覺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教育孩子,不建議夫妻雙方某一方太強勢,對孩子未來沒有好處,言傳不如身教,錯誤的教育方式只能給孩子變成負面榜樣。
回覆列表
爸爸可以先保持冷靜,先把孩子支開再和媽媽商討溝通媽媽的錯誤地方,然後媽媽認識到自己錯誤之後真誠的去給孩子道歉。
做父母的對子女的教育應有一致的措施。
中國家庭教育
素主剛柔並濟
。父母往往失之過嚴,母親往往失之過寬,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雖然有時相成,但弊端未免太大。——陶行知
案例引入:案例一:小晴四歲了,在家裡媽媽十分寵愛她,但媽媽常出差在外。爸爸要求小晴要在晚上十點前睡覺,媽媽不在時,小晴總是遵守這一規則。有一天,媽媽出差回來,到晚上十點了,爸爸讓小晴去睡覺,小晴一反常態,嚷著要看電視,爸爸不同意,小晴哭了起來,跑到媽媽房裡,向媽媽告狀。媽媽一貫寵著這個獨生女,聽完孩子的告狀,就安慰小晴,並帶著她到廳裡,責怪小晴的爸爸不應該對孩子這麼嚴格,然後對小晴說:“你喜歡看電視就接著看吧”。案例二:每到週末,媽媽會讓6歲的女兒打掃她自己的房間並認為這是小孩子有能力而且應該幫父母做的。然而孩子的父親,總是把做家務事和糖果或者其他獎勵聯絡在一起,他的主張是,女兒做了家務事,爸爸媽媽應該適當給她點物質獎勵。如今,女兒同樣也向媽媽索取她“應得”的獎勵了。專家分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雙方的意見不一致會引起很多的問題:1、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 家長教育專家樂善耀以他幾十年來的研究心得告訴我們,父母教育不一致對孩子造成的最嚴重、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會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爸爸說要往東,媽媽偏偏說往西,令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才好。但孩子也會有本能的自我保護
心理,他會進行選擇,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意見不一致去尋找有利於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說,誰護著自己,他就傾向誰。比如說,孩子想吃零食,媽媽不同意,而爸爸說,“不要緊,就讓他吃吧”。孩子得到了一方的支援,於是他的要求更強烈,不達目的不罷休。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時甚至會有意識地“你唱白臉我唱黑臉”,一個遷就、保護孩子,另一個則扮演嚴厲教育的角色,覺得這樣很和諧,其實這對孩子是很不好的。情況嚴重的就會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在爸爸面前是一個樣,在媽媽面前又是另一個樣。 2、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父母教育意見不一致還會直接影響父母的權威性。孩子本來會自然地認為,大人的話就是正確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但是當父母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失望的情緒,破壞了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從而影響教育的效果。3、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個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從小逐漸形成並發展的,並且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支援。當他出現一定的行為後,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會知道自己正確與否,並學會在新的環境中繼續或停止、改正這種行為,從而發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見不一致呢?孩子再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做,更談不上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行為。 4、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太小,他的是非判斷標準來自於成人,尤其是父母。家庭當中,當父母產生分歧的時候,他往往會覺得勝利一方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而事實上也許並非如此。長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觀會變得模糊,甚至會顛倒是非。 5、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時,雙方容易發生爭執,甚至爭吵,使家庭氣氛變得緊張。孩子也許並不知道你們在吵什麼,但他知道父母是因為他而發生了爭吵,膽小、內向的孩子會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在以後的日子裡,為了不使父母發生爭吵,他常常會謹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現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發生爭執。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壓力下,成長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調查表明:在有心理問題的兒童中,父母採用“態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為17.3%,顯著高於正常兒童家長9.24%的比例,所以家長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並不是說兩者的角色不能一樣。同理,父母也好,爺爺奶奶也好,教育態度必須步調一致,互相合作,否則就是無效的。專家支招:孩子在場時要儘量避免正面衝突儘管對方教育孩子失當,你也不要輕易指責對方,指責從來不能使人心悅誠服。特別是孩子在場時,夫妻雙方都有一種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威的心理需要,簡單的指責除了會引發彼此間的“戰爭”,不會有別的收穫。因此,當孩子在場時,彼此一定要剋制。少一分正面衝突,就會少一分對孩子教育的負面影響。2、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以建議的方式表達你的意見避免正面衝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積極地尋找適當的時機和方法。夫妻之間,彼此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的機會永遠是有的。對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應該在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用心平氣和的探討問題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建議或意見。比如,妻子強迫孩子寫字、做算術,你雖不贊成,也不必當場指出。你可以在妻子心情愉快的時候,用商量和探討的口氣,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目前什麼是最重要的?”“強迫孩子寫字、做算術的積極意義有哪些?消極影響又有哪些?”透過你的用心引導和彼此間的反覆磨合,兩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然會逐步趨向一致的。3、用生動的事實來啟發對方,提高認識夫妻間對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認識上的分歧。如果你認為對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認識有誤,你光講道理是不夠的,實際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要增加說服力,生動的事例可是不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因此,平時該多看看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書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案例,並且在你熟悉的範圍裡多留意他人在這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當你心裡裝滿了許許多多教育孩子的生動例項時,你不僅自己受益匪淺,也會卓有成效地影響你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