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燁媽媽
-
2 # 丟丟134534777
首先,我個人覺得必須自己有獨立的人格,父母有教育孩子的心理,父母也得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呃沒有不犯錯的父母,但不要太離譜,起碼髒話啊罵人的這些不能天天掛在嘴邊上,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的,有一陣沒注意,老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話,結果小孩子竟然學會了,還用來跟我說話,之後跟她道歉我們一起改正的,父母要時刻記得身邊有一個會隨時跟你學樣的孩子,就不至於言行舉止太差勁了,再者就算髮生了這些問題要勇於檢討自己,小孩子會記得你的道歉和檢討的,這樣子就類似於大家一起學習,大家一起學習成長,以後再犯的可能性會小很多的。教什麼樣的孩子關鍵在父母,孩子都是美好的純真的,善良的,所以,要訓孩子得訓自己,我們必須要教育好自己才能有教育別人的可能性啊。。
-
3 # 亮晶晶wql
像題目中的4歲小胖子竟然有這種語氣回答,簡單讓人驚訝不已,不明白的人以為孩子是童言無忌,但真正的原因其實在這個孩子的周圍有人就是用這種語氣來說話,孩子學走了。這是非常不好的家庭教育。
我們都想孩子有個好性格,自己幸福,也能給他人帶來幸福。孩子的性格即有天生的也有後天養成的!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我們改變不了。比如,孩子天生好說、好動,你要孩子乖乖地跟著家長不要亂說亂動,豈不把孩子給憋壞了嗎?孩子天生膽小,你卻讓孩子去玩那些驚險、刺激的遊戲,豈不把孩子嚇壞了嗎?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孩子天生怎樣,就應尊重、愛護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但絕大部分都是後天形成的,可以改變的。在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父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打著父母的烙印。孩子的性格好,表明父母的教育好;孩子的性格有問題,表明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怎麼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呢?1,父母應尊重、順應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不必動不動就去斥責孩子。比如,孩子天生愛寫、愛畫,父母怕孩子把家裡的牆壁寫亂、畫髒,把孩子的寫字、畫畫工具都沒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發揮能不與父母對著幹嗎?給孩子的天性開闢一個自然通道,讓孩子自由發揮,對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麼的重要。
2,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看看當今中國,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罷我方登臺,家庭“戰亂”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犧牲品。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養了孩子,覺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願受人控制,便與父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二是孩子自認為地位特殊,對家人發號施令,致使父母忍無可忍,與孩子發生激烈的“戰爭”。這種家庭成員地位不平等引發的“戰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和孩子衝突不斷,孩子能有好性情嗎?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應當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養、教育孩子的義務,沒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權力。父母從小就充分傾聽、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員,和父母一樣,有說話、表態的權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誰都別想支配、控制誰,誰都需要尊重對方。
3,不要強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齡、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發育、成熟早一點,搶在同齡人前,多學了一些東西,多做了一些事情,這樣好學上進的孩子值得鼓勵、肯定。但不能因為有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認、貶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價值。
4,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能有一個好性格嗎?孩子的性格出了問題,首先得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溫和,待人友善,孩子會性情暴躁、出言不遜嗎?父母怨天尤人、吵鬧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裡暗淡無光,能有Sunny般的性格嗎?父母要培養、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5,培養孩子向善,善是人的基本修養,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曾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軟弱了,要加強“狼性”教育,否則以後肯定會吃虧。當父母沒有想到的是一旦孩子有了“狼性”的性格可能會使孩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世上一切事務以善為先,有了善任何事在面前都會迎刃而解。
7,要讓孩子有陽剛之氣,不要太過於的聽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輕視,孩子說話、做事都有自己的尊嚴、分寸,是不會招到別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勢群體聯合起來,或者有更強悍的人出現,孩子就會成為別人欺辱、嘲弄的物件,最終自取其辱。所以在平時不要讓孩子太過於聽話,一定要有它自己的意見,父母也要尊重它們的意見和見解。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
8,讓孩子說話、做事都要替別人著想。孩子生來是不會替別人著想的,孩子能替別人著想,是父母培養、教育的結果。
9,讓孩子從小遠離偏激,對社會醜陋現象,我也不會遮遮掩掩,我覺得,讓孩子瞭解Sunny下的陰影是必要的,只是要引導孩子認識到正義是社會的主流。“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就不容易偏激,碰到困難時才不會鑽牛角尖。
10,不可一味地灌輸知識,生活中經常聽說,哪個孩子會背很多的唐詩,會唱很多的兒歌。事實上,提早給孩子灌輸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並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三歲之前,知識的增長跟心裡的成長比起來的話,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接受太多知識的話,孩子潛意識裡面就會變得沒有自我,會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心理上一旦產生偏差,對性格的塑造也會產生影響。
10,既要孩子堅忍不拔、不服輸,又要孩子靈活變通、不固執。不培養孩子堅忍不拔、不服輸的性格,孩子遇著什麼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會使孩子成為一個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無成的人。孩子需要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同時也需要審時度勢、靈活變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執己見,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講清道理,讓孩子堅持什麼,放棄什麼都瞭然於心,自有主見,就能使孩子既堅定又隨和,既不輕言放棄,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牆不回頭。
孩子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緊密相連的。好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培養起來了,好的性格也就隨之培養起來了。
人的性格是和人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性格好,預示著前途、命運會跟著好;性格出問題,預示著前途、命運也會隨之出問題。由此而言,培養、造就孩子的美好性格不是一件可以往後推的小事,而是從小就應引起父母高度重視。性格決定命運!
-
4 # Jean倆寶媽
想要培養孩子有個好性格,首先的話呢,要求父母要有好性格。好性格是什麼?我認為最基本的就是情緒的平和,就是有話好好說。
怎樣保證情緒的平和呢?
第一是善於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目前處於開心,傷心,憤怒,焦慮或者其他的情緒之中;
第二是接納自己的這種情緒:我現在有情緒,這很正常。我想要和我自己的情緒待一會兒。
第三才是調整。找到讓自己感覺最好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
那怎樣有話好好說呢?
這裡我非常推薦非暴力溝通所提倡的說話方式。即透過描述事實,說出事實引發的感受,以及引起這種感受的原因,最後說出自己的希望。這種表達方式說的人會平和,聽的人也會平和。
只有父母具有好性格,起到了示範作用,行大於言,孩子也會跟著有樣學樣,有個好性格的。
昨天去姐姐家蹭飯,發現姐姐家那4歲的小胖子脾氣還真不是一般的牛,玩什麼都沒耐心,容易發脾氣,一發脾氣就亂砸玩具,說他兩句他居然衝著你喊:“你他媽誰呀,敢對老子唧唧歪歪,信不信老子抽你。”
我就納悶了,這到底是什麼父母才能教出如此梁山好漢,想到自己以後也會為人父母,該如何培養一個品性兼優孩子?
回覆列表
育兒先育己,文中說的那個小孩子肯定是被溺愛的孩子,他說的話也肯定是大人經常說的話,要怎麼教育好孩子呢?1,瞭解孩子每個敏感期,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他的每一個時代,比如口欲期,就把孩子的手洗乾淨了讓他吃,順利度過這個時間段,他就得到了安全感,圓滿得完成了用嘴巴探索世界的過程。2,培養自己的接納力,父母一旦擁有了接納力,不僅能獲取讓自己幸福的能力,還能鑄就孩子一生的幸福力。比如接納孩子的慢,讓他自己體驗慢帶給他的後果,我們只要陪伴,不用講道理,他體驗過後,自然會協調這個快慢的進度。3,學會傾聽孩子,我們透過傾聽可以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比如孩子做了一件錯事,一定讓他自己說出事情的緣由,讓他表達出來他的憤怒委屈,傾聽本身就會有療愈的作用。4,共情孩子,設身處地的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孩子每一個叛逆行為背後都有他的原因,傾聽和共情才能讓自己恢復心力,並對孩子展現我們的接納。5,劃界限,養育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父母要學會得體的退出,讓孩子為自己的國家負責,成為自己國家的國王,父母也要成為自己國家的國王,需要你時你在那裡,不需要你時你是空氣。如果每個父母練習好這些能力,怎麼還會有“巨嬰”和“中國式婆媳關係”。6,立規則,劃界限和立規則是相輔相成的,為了保證人在社會中的共同利益而約定事情該怎麼做,或者什麼事情不能去做,比如小孩子不寫作業這個中國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在孩子寫作業前就要樹立好規則,這個規則最好是經由孩子的嘴巴說出來,放心孩子會說話算數的。這六點是我在養育孩子八年來學來的,真的,我的兒子就是來成就我,讓我做好自己的,非常感謝他,相信我和兒子都會成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