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鑰匙

    最近,一個名為“線上教育直播”的網路平臺火了,引來眾多媒體和網友的關注。這個平臺直播的不是新聞也不是網紅,而是學生的課堂。據報道,參與影片直播的學校涉及多個省份,從幼兒園至高中畢業班均在其中,直播場景多為教室,也有學生宿舍。家長對此態度不一,有人認為這能讓他們“見證孩子的點滴”,也有家長擔心出現安全隱患。

    聽起來倒是高大上:無論家長身在何處,開啟手機就能看到自己孩子一舉一動,以及老師的授課情況。從此,天涯變咫尺,擔憂變放心。真是科技改變生活!

    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有些學校還為其貼上了現代化、科技化、高效化的標籤,認為這是校園管理的一種創新。

    果真如此嗎?

    相信平臺運營者、校園管理方和學生家長一定沒有認真徵詢過攝像頭下的學生和教師的意見,考慮過他們的感受。這麼一來,直播平臺有了“差異化”的內容,校長、教導主任們輕鬆了,家長們心裡也踏實了。可學生和教師呢?試想一下,成千上萬隻眼睛在背後盯著你,什麼感覺?是不是會覺得不自然,甚至有些緊張。

    這是普通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反應,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聚光燈效應”。這也是不少人在話筒和鏡頭前覺得不知所措,言不由衷的原因。

    我們衡量一個演員或者一個平面模特的時候經常會用到“鏡頭感”這個詞。指的是演員或模特只要在鏡頭下,就能進入狀態,感受到鏡頭的位置,從而獲得最佳的拍攝效果。如前所述,就算是普通人在面對鏡頭時,自覺不自覺地也會有這樣的“表演心理”。

    試問那些主張安裝攝像頭、力挺直播的校園管理者和家長們,你們想要的到底是真實還是表演,信任還是偽裝。

    古今中外,我們追求的無外乎“真善美”三個字,所有正常的教育也是以此為最終目標。而“真善美”之中,“真”是第一位的。它不僅代表著真理以及人類對事物本來規律的探索,也有真誠之意。中國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說的也是這個理。

    真誠和信任不但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同時也是教育活動的基礎。好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互信的基礎之上的;壞的教育歸根結蒂是其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

    不論學生和教師是否同意、直播平臺採用何種手段“保障使用者隱私”,課堂安裝攝像頭並面向社會直播這一做法,就已經毀掉了真誠和信任——這個教育中最為寶貴的東西。之後再多的解釋,再多的技術手段都是在為教育者的“懶政”尋找說辭。

    任何時候,技術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和“真善美”之間是“用”和“體”的關係。科技的發展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讓人們更自由,而不是製造束縛。

    教育自有其規律,要潛移默化,打動人心。自覺自願的行動才能長久。安個攝像頭就想一勞永逸未免太過天真。

  • 2 # 教育老兵

    從技術手段上,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學習很多免費的課程和資源,哪怕地處西部的偏遠省份,都可以透過網路看到哈佛耶魯以及清華北大的公開課,從這個角度,當然是促進了教育的公平。教育不公平,只能說相對而言,就拿大學來說,東部沿海城市的大學,教育經費投入遠大於西部省份,導致的人才,資源和生源,都傾斜到東部,大家都愛往一二線城市跑。但總體上而言,基於網路的線上教育,在促進教育公平上,功不可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爸做的飯感覺怎麼樣? 爸爸一定比媽媽做的難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