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在《鏡花緣》之文末宣告,他的這本“一百回”小說,“僅得其事之半”,甚而借他的朋友之口,道出了書未完稿,而僅以半部《鏡花緣》先行出版的緣由:“子之性,既懶而筆又遲,欲脫全稿,不卜何時,何不以此一百回先付梨棗,再撰續編,使四海知音以先睹其半為快耶?”
從嘉慶二十三年(1818)鏡花緣初刻本問世至今,我們沒有看到《鏡花緣》的李氏續本。
宣統二年(1910),一位混跡於上海灘、自號醉花生的名士華琴珊寫出了《續鏡花緣全編》。他的續作動機思考得頗有理性:《鏡花緣》明明是半部書,“有不容不續之勢”,然而,前半部問世已近百年,“續《鏡花緣》者竟未之見”。
華琴珊還認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續作,有一種明顯的怪異:《水滸傳》不可續,會有《後水滸》、《續水滸》;《西廂記》也不可續,卻又《新西廂》、《錦西廂》、《翻西廂》;而最不可續的《紅樓夢》竟有十多種續本。
華琴珊寫《續鏡花緣》,沒有像李汝珍那樣“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只用2個月的時間“而告成功”,簡直是萬言可倚馬而待。
華琴珊根據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一百回中所說的一句話:“來歲仍開女試”,展拓鋪陳,以濃墨重彩渲染了女兒國裡一幫巾幗女吏理國、安邦、親民的文治武功,忠實地繼承李汝珍的文案衣缽,吐盡心絲地為婦女揚首張目。然而,過分地溢美,失衡的獎譽甚而是荒謬的諛奉,讀來令人頻生嫌厭。
《續鏡花緣》讓百花群芳同歸仙境,安排風姨月姊摒棄前嫌,映放出作者意在描摹花好月圓的心聲夢囈。這位十度應試皆名落孫山的晚清墨客,是在藉助一管毫墨去體悟命運之乖蹇。
李汝珍在《鏡花緣》之文末宣告,他的這本“一百回”小說,“僅得其事之半”,甚而借他的朋友之口,道出了書未完稿,而僅以半部《鏡花緣》先行出版的緣由:“子之性,既懶而筆又遲,欲脫全稿,不卜何時,何不以此一百回先付梨棗,再撰續編,使四海知音以先睹其半為快耶?”
從嘉慶二十三年(1818)鏡花緣初刻本問世至今,我們沒有看到《鏡花緣》的李氏續本。
宣統二年(1910),一位混跡於上海灘、自號醉花生的名士華琴珊寫出了《續鏡花緣全編》。他的續作動機思考得頗有理性:《鏡花緣》明明是半部書,“有不容不續之勢”,然而,前半部問世已近百年,“續《鏡花緣》者竟未之見”。
華琴珊還認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續作,有一種明顯的怪異:《水滸傳》不可續,會有《後水滸》、《續水滸》;《西廂記》也不可續,卻又《新西廂》、《錦西廂》、《翻西廂》;而最不可續的《紅樓夢》竟有十多種續本。
華琴珊寫《續鏡花緣》,沒有像李汝珍那樣“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只用2個月的時間“而告成功”,簡直是萬言可倚馬而待。
華琴珊根據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一百回中所說的一句話:“來歲仍開女試”,展拓鋪陳,以濃墨重彩渲染了女兒國裡一幫巾幗女吏理國、安邦、親民的文治武功,忠實地繼承李汝珍的文案衣缽,吐盡心絲地為婦女揚首張目。然而,過分地溢美,失衡的獎譽甚而是荒謬的諛奉,讀來令人頻生嫌厭。
《續鏡花緣》讓百花群芳同歸仙境,安排風姨月姊摒棄前嫌,映放出作者意在描摹花好月圓的心聲夢囈。這位十度應試皆名落孫山的晚清墨客,是在藉助一管毫墨去體悟命運之乖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