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耿老師在種草
-
2 # OF21212455064
謝邀答。這個問題在2020年1月4日由國家衛健委頒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明確該病目前診斷名詞為“(一)疑似病例”,“(二)臨床診斷病例”,“(三)確診病例”。沒有“疾病潛伏期”的概念。但因社會群防,戰勝疫情的客觀需要,仍然在沿用“無症狀感染者”(未經官方科學定義術語)這一易於大眾接受的名詞。第五版(診療方案)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標準條款中行了描述。剪輯歸納如下:
1. 流行病學特點表述了傳染源定義:“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2. 與問題相關的技術描述:實驗室檢查增加“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
3. 對確診技術的科學表述:“具有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即可確診。”
結合參照第五版第九條有關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在“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基礎上,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取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離出院或根據病情轉至相應科室治療其他疾病。”即可明確確定,除了臨床症狀外,是否仍具備傳染他人關鍵是“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取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
綜上所述,當前關鍵確證證據是“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實時熒光RT-PCR”結果是否陽性。如果是陽性,一方面可診斷該患者是“臨床病例”,同時確證該人具有傳染他人的傳染性。與該患者接觸的所有人均必須納入流行病調查與隔觀措施內。
補充說明一下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實時熒光RT-PCR”:這是一種基因檢查技術。是透過反向轉錄新冠狀病毒的核糖核酸(RNA)鏈,擴增其數量達到被試劑標記可被檢測發現的濃度。檢測到熒游標記,其為陽性反應。反之,經定量擴增仍測不到則判定為陰性反應。
祝各位健康!科學預防,我們必勝!
-
3 # 盧柏林中西醫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Ⅴ在潛伏期,一般無症狀,檢測不是絕對的,即使是符合流行病學特點症狀明確也不一定能檢測出來,所以有專家提出臨床診斷這一說法,意思是有明確接觸史,有症狀甚至影像學意義但核酸2次、3次仍然陰性者,按高度疑似來對症治療,這就是臨床診斷和臨床治療,這是非常明智的比較靠譜,代表人物如王辰教授就是一位非常務實的西醫抗冠專家。如果王辰教授再懂中醫學那就太好不過啦,研究中醫也需要這種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如果王辰教授研究中醫一定是中醫界或者中西醫結合界為國為民的大國醫。
潛伏期的患者出現明顯症狀結合胸拍、核酸相應指標可做出診斷。超過潛伏期沒有任何症狀,胸片、核酸2次以上均為陰性者一般可解除隔離。
-
4 # 茶色素研發推廣中心
新冠病毒的潛伏期一般在7天左右,可以檢測出來的。患者若接觸過疫區人群,同時出現高燒、乏力、呼吸困難等現象,經過醫院的CT觀察並伴有雙肺感染現象,那說明確診的可能性非常大。病毒攜帶者同樣被認為確診病例,屬於輕度病毒感染者,比較容易治療和恢復。
回覆列表
潛伏期無症狀也沒有明顯指標改變,所以沒辦法確診。只可能被列入懷疑人群中留待觀察,也可能和健康人無異而離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