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一浪跡天涯吧一

    1.如果你是做電商的。每個產品賣出的時候,有一部分就可以捐助。

    2.找當地的義工組織,也可以參加各類公益活動。

    3.當地也有很多民間組織,辦實事的也很多。

    4.網路上有很多平臺,目前被全華人民最信任的。是韓紅組織的公益團體。

    5.企業也可以找身邊的,弱勢群體,老人孩子。自己直接去做公益。

    6.切記,千萬不要去捐紅十字。目前全國信譽最差的也就它了……

  • 2 # 九日資訊

    1實物捐贈:企業產品、辦公裝置

    2空間捐贈:辦公空間、網路空間、廣告位置

    3服務捐贈:技術諮詢、資訊服務、平臺建設

    將公益戰略納入企業發展戰略,

    建立明確的企業公益目標和年度預算。

    企業公民的整體參與社會公益。

    帶動影響其他企業參與社會公益

  • 3 # 吃不完的菜

    薛兆豐在他的經濟學講義的第一章就說:

    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因為商業創造了財富,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推動經濟與科技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商業本生就是件好事,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是發揮企業的影響力,將好事做大,傳播正面的社會形象。

    企業做公益,最好的方式是在保證自身正常運營的前提下,與自身產品、資源結合,而不能只是盲目的捐錢,要將公益深入企業文化中,持之以恆的推動。

    一、讓產品兼具公益性:典型的就是“買一善一”模式,買一個產品贈一分錢等。

    二、用企業資源做公益:不止是捐錢,可以在貧苦地區辦廠,可以為公益機構提供場所、服務、宣傳通道等;阿里的螞蟻森林就很好將流量轉化給公益,即為企業樹立了社會形象,又增加了客戶粘性和流量。企業每年的採購、福利費用也可以用來採購一些公益機構推出的產品。

    三、讓公益成為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中可以鼓勵員工的公益行為,企業也可以組織公益性的團建,比如馬拉松等。企業員工多參與公益活動,能夠減少負能量,降低離職率,增強凝聚力。

    四、設立公益基金:有實力的企業透過設立公益基金長期支援社會公益事業。

    企業做公益的方式太多,不能盡數,需要積小流以成江海,積跬步以至千里。

  • 4 # 墨荷先生

    公益有很多方面,除了物質捐助還有人力協助,資源協調,義務宣傳,志願教授等,所以參與公益可以透過不同方式幫助解決受助人或者組織和其他受助物件

  • 5 # 莊周曉夢迷蝴蝶

    企業做公益是一件好事,是企業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

    1.財務公開原則,必須定期公開資金的使用情況。

    2.支出法制原則,基金的使用必須依照按規則支出,不能用買醋的錢來買醬油。

    3.決策民主原則,由於是公益活動,必須體現公平,做到不偏不倚。

  • 6 # 基金會輔導機構

    企業參加公益有5種方式:

    其一是以自身名義從事公益,即直接向需要幫助的人捐款捐物,或投身做一些公益性的專案,包括科教文衛或環保等方面的非營利性專案。

    這種模式的缺點是相關支出難以抵稅,通常缺乏專業能力,往往效率低下且難以持續進行,且容易產生負面作用。除非是一時的救急,或者該公益專案正好在該企業或個人的專業範疇之內,否則,不建議採取這一方式。

    其二是向專業的公益機構,如基金會或NGO等非營利組織或慈善機構捐款捐物,以該機構的名義或聯合該機構從事公益。

    目前階段下,由於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專業能力亦良莠不齊,故在這種模式下,如果捐贈資金達到一定額度,建議委託第三方對受託機構及其公益專案進行事前評估、事後驗收,以及委託第三機構跟進專案、追蹤資金的去處等。

    其三是在基金會中設立專項基金,在特定的領域從事公益捐贈或專案。

    根據實際運作者的不同,這種模式又可分為兩種基本操作方式:一種是專項基金的實際運作者是基金會,作為捐贈者的企業或個人與基金會透過協議方式約定資金的用途等;另一種則是專項基金的實際運作者是捐贈人本人或捐贈人指派的人,捐贈人按一定比例向基金會支付“管理費”或分擔基金會的一些日常成本。後一模式下的專項基金實際已具備一家基金會的雛形。

    其四是企業或個人發起設立一家基金會或其他非營利組織介入公益。

    這一模式的優點顯而易見:容易形成專業能力和公益品牌,且一旦運營成功,給作為發起人的企業或個人所帶來的成就感也是其他模式所無法比擬的。

    但是,許多發起人往往低估了成功運營一家基金會或其他非營利組織的難度。要成功運營一家基金會,200萬的原始基金也許是最容易解決的事情,不改初衷的熱忱和專業團隊的打造恐怕是真正的難題。因為和公司等營利性機構相比,“所有者缺席”的基金會的治理始終是個根本性的挑戰。

    其五則透過設立慈善信託的方式介入公益,即企業或個人以較大價值的公司股權(通常為上市公司的股權)或資金在信託公司設立信託,並將基金會或NGO等非營利組織或慈善機構確定為受益人。

    這一方式最大的優勢是通常能夠保障資金的長期穩定性,有利於公益活動的持續進行,比較適合一些制定有中長期規劃的公益專案。當然,事實上,企業或個人可在慈善信託的模式下,與前面幾種模式相結合,長期投身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 7 # 尚德機構

    生活中所有不容易,都會成為人生的沉澱。

    這句話,對於一位有著“尚進生”和“珍珠生”雙重身份的尚德學員楊大龍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闡釋。

    01

    楊大龍出生在2000年,是個標準的00後,他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叫楊小龍。

    對於大龍小龍來說,從小就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在大龍的記憶裡,上小學的時候,家裡便已經是現在的樣子:父親肝硬化、母親得了結腸癌,兩人雙雙下崗,只靠著父親打零工維持生活,家裡還有個癱瘓在床的奶奶。

    三個病號、缺勞動力,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全家只能靠低保金和親友救濟過日子。

    這樣的家庭狀況,換個人也許早就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但是大龍的父母從沒有放棄讓孩子們讀書,這對雙胞胎兄弟也非常爭氣,從小到大,成績都是名列前茅。

    然而生活的艱辛並沒有結束,光靠資助也不可能解決家裡所有的問題。

    高中三年,他們學習要用的輔導書,基本都是找學長借;在校期間,飯菜都從家中帶;上下學從不坐車,全靠跑步前進。“不管家裡條件如何,爸媽都要我們堅持唸書,所以我們也特別珍惜求學的機會”,大龍說。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而又努力的兄弟倆,對於關愛他們的人心存感激。他們決心將這份愛傳遞下去,在高中的寒暑假裡,兩人經常去孤兒院和養老院做義工,一直到大學,他們還保持著這個習慣。

    02

    說到大學,這可能是大龍的母親最感驕傲的事情了。

    2018年高考,大龍小龍雙雙考上一本。

    在大學期間,兄弟倆沒有放鬆自己。小龍遠在東北,雖然剛大二,但已經跟著導師做專案了。而大龍在離家不遠的湖南理工,他的成績在本專業穩居第一,還獲得了省裡數學競賽的二等獎。

    03

    “雖然我是師範類專業,但是我覺得尚德的課程跟學校裡的不太一樣,因為尚德的老師是專門針對教師資格證考試來講課的,這方面講得比較細,也比較全。”

    對於大龍來說,學習是一種享受,尚德的課程能夠補充他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他願意投入精力去看直播、做題。

    他還準備考研、考博,做個大學老師。在大龍看來,弟弟小龍更聰明,也比自己性格開朗,適合到外邊打拼。而他則準備在離家近一些的地方做個老師,方便照顧父母。

    “我是哥哥,當哥哥就要承擔更多責任”,大龍說,“我不需要多麼奢侈的生活,能讓全家吃飽飯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校招薪酬報告出爐:什麼樣的人能拿百萬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