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段老九
-
2 # 陳少遊
歷史確實算得上是一門冷門學科,除了師範院校,很少有大學願意將歷史作為主要學科。今天,很多高考生報考大學的時候,往往熱衷於計算機、金融、外語、財會等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但歷史、考古、人類學等專業的報考者往往非常之少。畢竟歷史生的就業路子不寬,大多隻能是去一些枯燥的學術機構或者在學校做老師,工作辛苦收入不高,這就導致了今天曆史不受普通人重視的結果。
由於社會整體對歷史、文化的不重視,從而導致很少有家庭願意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習慣,也就是讀“雜書”的習慣。沒有了讀雜書的習慣,現在的孩子自然就很少會有歷史愛好者了。
對歷史的愛好不僅需要時間來沉澱,還需要精力還梳理。
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有多少願意靜下心來研究歷史呢?
從與歷史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傳承人面臨“滅絕”的大環境下,今天再去談歷史愛好者的問題確實有一些讓人感到唏噓不已了。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倡導全民族的“歷史意識”才會有希望,有了“歷史意識”必然能夠培養國民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全民族的素養,讓這個民族在世界潮流中勇往直前,屹立不倒。
最近,中央提出建設《文化中國》,就是因為看到目前普通國民對歷史、文化的淡薄現狀,才提出這個響亮的口號,重視建設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脈絡。
筆者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逐漸能夠將自己從煩勞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這樣也就會有時間來體會歷史的樂趣了。
-
3 # 文輝4845
我認為挺多的,現在的古裝電視劇越拍越多。一些愛好歷史的觀眾,追劇追的很瘋狂,但是也有許多人只是單純的看電視劇,而並非去看劇中的一些場景,人物,語言,動作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當然,有很多歷史愛好者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會去追尋當時的歷史是否真實,因此他們會評論電視劇的真實性。
老九是一個喜歡歷史的土木工程碩士(某985高校)。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如今,我們不需以銅為鏡,而以人為鏡又有太多變數,唯有以史為鏡,既真實,又致知。
縱觀中華歷史五千年,老九尤喜歡上古春秋戰國,鍾愛那些鐵骨錚錚、頂天立地、捨身成仁的英烈,敬佩他們敢為天下先,崇拜他們縱橫捭闔的智慧。這其中,也不乏蕩氣迴腸、驚天動地的兒女情長。
最喜歡的人物,要數秦孝公嬴渠梁、商鞅,力挽狂瀾,敢於廢除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超越時代的侷限,開創法治時代先河;最崇拜的是鬼谷先生,身居深山,確能左右天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