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題主過年和同學朋友聚會,喝洋酒或糯米酒,喝到頭有一點暈就認慫了,結果隨著時間推移反而越來越暈,越來越醉。
3
回覆列表
  • 1 # 酒滿十分

    後勁是一個通俗的說法。

    通常一個人說感覺到後勁,在科學角度上指的是酒精對大腦實施了一個抑制的影響,也就是它削弱了大腦皮層對人體反應的控制。比如說讓你走路搖晃,話開始變多,甚至於摔了一跤後,也不會覺得太疼。

    實質上,一般人喝下第一口酒後,前面說的抑制作用就開始形成,隨著時間推移,一般兩個小時左右,酒精就會慢慢被人體吸收,隨後人體開始以每小時10-15克的速度代謝酒精。這個過程,就是在科學層面上“後勁”透過抑制作用影響人的過程。而酒精度高低在其中頗為重要,不僅影響吸收,也影響著代謝時間。

    前面說的是原理,接下來就來根據這些,解釋後勁這個詞。

    人們之所以會說後勁,一般是酒的“前勁”沒有被自己察覺到。為什麼沒有察覺到,原因其實都是忽視,但忽視的程度略有差別,如果用形容詞描述感官上的層級,其中一個是幡然醒悟,一個則是萬沒想到。

    讓你幡然醒悟的後勁,多半是在喝時沒有察覺,事後卻一塌糊塗,但立馬就能明白的。比如一瓶60度的白酒,抑制作用很容易就上來了。

    另一種則是萬沒想到,多半是事前事後都沒料到,琢磨半天才回過神來。比如一瓶二十度的梅子酒,你覺得是飲料,一杯兩杯下肚,喝時沒察覺,到頭來被酒精控制,就已經多了。

    不過還有一種,通常也容易和後勁混淆,也就是通常說的上頭。由於酒中含有過多雜醇油,也會對人體形成麻醉甚至中毒的負面影響,不過如果稍有分辨能力,相信這兩種感覺大家也都能識別。

  • 2 # 斌格謙

    什麼是後勁兒?

    大概是從各位老爺夫人第一次喝酒開始,父母朋友就會在你依然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得端著酒杯之際為你灌輸這樣一個概念:“悠著點,這酒後勁兒大!”

    漸漸的你已經從一個猶豫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可以在酒桌上拼倒兩三個的酒霸。然而,每當走出戰場之際,一陣算不得凌厲的風依然能要你趴在地上,親吻大地。

    “你現在喝這麼猛一會兒後勁兒上來了怎麼辦?”“小心,這酒後勁兒大!”……雖然“後勁兒”這個詞經常被我們掛在嘴邊,但是他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似乎很難對其做一個精確的定義。大致來說,酒精的“後勁兒”就是一種醉酒狀態的提前量,當人體已經處於醉酒狀態下的時候。透過一些微小的外界作用觸發人體一系列爆發式的醉酒反應。

    這種影響可以是一陣微風,可以是一絲寒意,可以是老媽一個慰問關切的電話,可以是一閃而過的一個讓你血脈噴張的妹紙。總而言之當,你已經進入“後勁兒”的攻擊範圍,剩下的只需要一擊便能直接K.O。

    那後勁兒是怎麼來的?

    由於各人對於後勁兒的反應不同。究其原因,科學將之歸結為雜醇油的存在。

    雜醇油是碳原子數大於2的脂肪族醇類的統稱,也是釀酒工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副產品,更是酒精飲料當中最容易引起醉酒的成分之一。一般科學認為,雜醇油較乙醇對人類有更強的毒性和麻醉作用,因此飲用雜醇油含量較高的酒易醉,而且引起頭痛。根據所喝酒精飲料當中雜醇油含量的不同,即使差不多的酒精度但是兩種釀造原料,釀酒方法不同的酒,其醉酒狀態也不盡相同。

    含有雜醇油最多的酒精飲料是啤酒(你們懂的)這也就是不少酒量不錯的酒客們往往會被啤酒乾掉的道理。

  • 3 # 品酒者

    這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很多人不清楚酒的後勁是怎麼回事:

    一.後勁是身體排斥酒中有害物質引起的不良反應

    何為後勁?通俗地說,就是酒中所含的有害物質,人體拒絕接收,又無法短時間排出體外,由此引起的以“上頭”為主的一系列身體不適症狀。科學解釋,酒中高階醇類(比如雜醇油)、醛類、甲醇等有害成分含量超標,人體代謝能力跟不上,導致這些有害物質停留體內時間過長所引起的危害身體的後遺症!

    二.後勁大的酒是“問題”酒

    對於吃喝的事物來說,判斷其健康,主要看其對人體的作用與感受。對人體造成不良反應的,都是“非健康”產品。一種酒好與不好,廣告說了不算,名人說了也不算,身體感受說了算!後勁是人體承受有害物質侵襲所造成的結果,民間認為“沒有後勁的酒不是好酒”根本就是胡扯!真正的好酒,能透過窯養之道去除這些雜質,使酒變得醇厚無害,而不是有損身體的後勁大。

    三.為什麼洋酒、米酒後勁大?

    這主要是由釀酒原料與工藝決定的。

    1.洋酒工藝即食用酒精釀造工藝,使用的液態發酵法,此法為速成法,能減少發酵出酒的時間,後果是直接導致發酵不充分,容易產生大量雜質,比如高階醇類、甲醇等。這些物質是“上頭”等症的始作俑者。

    其次,洋酒大多為果類與非糧類酒,其原料含果膠質豐富,果膠質是產生甲醇的來源物質。甲醇為酒中第一毒物,輕者上頭,重者致人眼瞎死亡。為什麼喝洋酒比喝白酒更容易上頭的原因即在此。其實近些年,不斷有洋酒被檢測出甲醇超標事件,有興趣大家可以去查一查!

    以上兩點,從國外對酒類高階醇、甲醇的限定值即可看出,比如日本對甲醇的限定是l/g≤1.0,德國對甲醇的限定是l/g≤1.2,這兩個標準都大於國內糧穀類白酒的甲醇限定標準l/g≤0.6,符合國內其他類酒甲醇限定標準l/g≤2.0,這說明什麼?說明洋酒甲醇含量真是高。

    另外,洋酒雜醇油含量高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本來以前是有雜醇油限定值指標的,這個指標g/100ml≤0.20,結果洋酒通通過不了此關,但因為要加入WTO,洋酒商紛紛指責,說我們搞貿易保護,沒有辦法之下,便取消了雜醇油指標,因此在2012版的“國家蒸餾酒衛生標準”中,我們再也不見雜醇油的身影。

    洋酒甲醇與雜醇油高,更容易上頭,想必大家已經沒有疑問了吧。

    2.糯米酒後勁大,主要原因也是其內各種雜質含量過高所致。糯米酒釀造工藝獨特,其發酵過程時間極短,導致發酵非常不充分(啤酒發酵時間也極短,它的高階醇在所有酒中含量名列前茅,這也是啤酒度數低,但能幹翻很多人的原因),又沒有蒸餾環節,雜質含量高也是自然的(米酒加熱後吃起來稍好一些,原因就在於加熱蒸氣能揮發一部分有害雜質),再加上現代釀酒人只在乎利益,不在乎健康,一些古人傳下來的好的釀酒方法已被摒棄,導致現在的糯米酒與過去沒法相比,總是一喝就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後勁大的酒於身體有害,要少喝!其實真正的好酒只有一種——用高梁作主料,經中國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以自然窯養之法,釀造出來的白酒。喝這種酒,你才能領會那些詩人對酒的美好描述,可惜的是,現代人連它的背影都不曾見。

  • 4 # 流動的血液哦

    對於酒的後勁,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同一酒精度數的不同型別的酒,我們的醉酒極限並非是相同的,因為酒的釀造方法千差萬別,最終出來的酒液成份也是差別很大,導致我們醉酒狀態也不盡相同。

    另外,人體對酒精的感應閥值(醉酒)是基本確定的。但是,感覺器官(情緒、舌頭、嗓子、胃)的敏感度會欺騙你的大腦。最基本的是,喝酒會令人產生興奮,當你興奮的時候,你的判斷並不準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試官問為什麼離職,回答不想倒班,這個答案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