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心眼少,總被別人騙他的好吃好玩的東西,而其他小朋友不願分享給他,我不願讓他跟那個小朋友玩,但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怕說他後他害怕社交,不說他又怕他一直被騙。
9
回覆列表
  • 1 # 葫蘆媽Luna

    心眼少的孩子都是很善良的,這是很難得的品質,我們家長儘量不要依自己的主觀看法去影響孩子,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這裡說的是“強加”,這樣說教的效果不好,對於孩子樂於分享和給予應該鼓勵和支援。

    當然這個世界也不是天下無賊的,對於品行不好的朋友應該教育孩子去辨識。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分享可以,但是貪婪索取和欺騙,也要學會拒絕。明確告訴孩子這不是誠實的好孩子應有的行為,不應該這樣做,對於撒謊提出的要求,可以拒絕,但不必向孩子傳輸對於之前的給予感到懊悔的情緒,分享和給予的快樂不在於回報,這一點很重要。

    ------------------------------------------------------

    藍翔小清新,帶孩子女超人,《史上最全囤貨手冊》作者 新浪微博@lunaluna008。

  • 2 # 孖蓒12345

    妙音:晴雯是《紅樓夢》中寶玉房中的大丫頭,為金陵十二副釵之首。她生得美豔如花,是個“水蛇腰,削肩膀兒”的“病西施”,如同“一盆才透出嫩箭蘭花”般嬌嫩可人,晴雯又有著“能說慣道,抓尖要強”的伶俐“巧嘴”,併兼具有不安身份的狂性子,可以不屑主子的恩典。曹雪芹評論她“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諸多紅學評論家也認為“晴有林風”,為黛玉之影。但這位“俏丫頭”“勇晴雯”卻命運多舛,落得個“招人怨”而“抱屈夭風流”的下場。深究下來,這主要是因為她太缺心眼了。

    晴雯在所有丫環中甚是出彩,她沒有其他丫環的溫言順從和趨炎附勢,反而極具個性,敢怒敢言,因而穩居副釵之首,與鴛、平、襲、紫齊名。可惜的是,這位如芙蓉般的晴雯,因其美貌而被王夫人誤以為“舉止言語”輕薄,怕將寶玉勾引壞了,於是將晴雯驅逐出大觀園。晴雯固然抱屈,但細觀晴雯之脾性言行,實在是個缺心眼的丫頭,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君君:晴雯的缺心眼首先表現在心直口快,得理不饒人,因而沒有處理好人際關係。晴雯私底下得罪了不少人,偏偏自己又不自知,所以不懂得收斂。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墜兒因偷了平兒的鐲子,晴雯得知後,一把將她的手抓住,向枕邊拿起一丈青來,向她手上亂戳,又罵道:“要這爪子幹什麼?拿不動針,拿不動線,就會偷嘴吃!眼皮子又淺,爪子又輕,打嘴現世的丟臉,不如戳爛了你!”墜兒疼的亂喊。

    晴雯的確是“長了一張巧嘴”,只是這嘴“一句話不投機,他就立起兩隻眼睛來罵人”,“性情爽利,口角鋒芒”,話說的刻薄不饒人,私底下卻不免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在她被王夫人攆出去之時,沒人敢也沒人願意為她求情。

    晴雯的缺心眼也表現為極端剛烈,不懂進退自如。晴雯是個直性子,在處事上如尤三姐一般,剛烈有餘而柔和不足,不懂得處事留有餘地,非要爭個魚死網破才罷休。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從王保善家的口中得知晴雯行事輕薄,恐帶壞了寶玉,因此特地過來盤問晴雯關於寶玉之事,晴雯卻推說自己不大留心,王夫人看不慣晴雯“花紅柳綠的妝扮”,讓王保善家的“好生防他幾日,不許她在寶玉屋裡睡覺”,更喝聲讓晴雯出去,晴雯只得出來。這氣非同小可,一出門,一頭走,一頭哭,直哭到園內去。到了晚上搜查大觀園的時候,輪到查晴雯的箱子,只見晴雯挽著頭髮闖進來,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王保善家的也覺得沒趣兒,便紫脹了臉,要知道王保善家的是王夫人跟前的紅人,得罪了她少不了間接得罪王夫人,可是晴雯就這麼不管不顧地豁出去了,惹得王夫人愣是將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晴雯從床上拖起來,攆回了兄嫂家。

    妙音:晴雯的缺心眼還表現在與寶玉關係過於親密,不避忌諱。賈府等級森嚴,人分三六九等,晴雯本屬丫頭之流。卻在寶玉面前表現得任性驕橫,哪裡還有半點丫頭的樣子,反而是寶玉處處好脾氣的順著她,生病時護著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寶玉正悶悶不樂,偏偏晴雯失手將扇子骨跌折,“哎呀,蠢才,蠢才,將來怎麼辦?以後自己當家做了主,難道也是這麼顧前不顧後的?二爺近來氣大的很,動不動就給臉子瞧,昨兒連襲人都打了,今兒又來尋我們的不是,要踢要打憑爺去,丟了那麼把扇子算的了什麼,先是那些瑪瑙碗,珍珠膏,也不知摔壞了多少,也沒見你生這麼大氣啊?就那麼把扇子就這樣,何苦來!要嫌我們,就把我們打發了,再去挑好的使,豈不更好嗎!”寶玉一聽氣的渾身亂戰,兩人鬧的不可開交,眾人都進來跪下央求。事後寶玉服軟,拿果子給晴雯吃,晴雯卻自嘲:“我毛手毛腳的,連扇子都跌了,還配伺候吃果子,要是再打了盤子,二爺還更了不得了呢。你愛打就打,這些東西,無非是借人所用。比如說這扇子吧,原是扇風的,你要撕著玩兒,也可以啊。”晴雯聽了,笑道:“既是這麼說,我最喜歡撕扇子。”古人云:‘千金難買一笑。’幾把扇子能值幾何呢?”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晴雯因晚上吹涼生病,寶玉偷偷讓人請了太醫過來,更是惦記著晴雯之事,好生照顧著。因寶玉將賈母新賜的孔雀裘燒壞了,晴雯不顧生病為寶玉補孔雀裘,寶玉在旁一時拿出一件灰鼠斗篷替她披在肩上,一時又拿個枕頭給她靠著,惹得晴雯央求道:“小祖宗,你只管去睡罷,明兒把眼睛熬摳了,可怎麼處啊。”原先這些院內的打鬧逗趣也是常事,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王夫人見晴雯生的美豔,衫垂帶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態,冷笑說:“好一個美人,真像個病西施啊!你每天作這輕狂樣兒給誰看!你乾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今兒且放著你,明兒自然揭你的皮!”王夫人自然對晴雯與寶玉間的親暱事有所耳聞。

    晴雯抱屈而死,其中固然有王夫人的偏見,但晴雯為人處事缺心眼也是自身悲劇的禍端。晴雯如果能夠在性情上多加修煉,未必會落得這麼個結果,可惜這個聰明而剛烈的丫頭最終還是淪為賈府的犧牲品,直到死前還心心念念著寶玉,如諸聯所言“晴雯之死也使人慘”。

    君君:不少紅學家都認為,“晴有林影,襲乃釵副”,同為寶玉的貼心丫環,晴雯如芙蓉花明麗耀眼,而襲人則是如桃花般低眉柔順,結局也截然相反,晴雯是被攆了出去含恨而死,而襲人則換得了圓滿的姻緣。觀晴雯之言行舉止,雖然性格突出,但與襲人相比,晴雯的確是不大會做人,何況她還是貴族的丫環,這主要是因為晴雯的人格有些過於自負。在心理學中,自負人格的突出表現為,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自我評價過高,極端的自我專注;經常有自我陶醉性的幻想;期待他人的特殊偏愛和關注。自負的人在團隊合作時,雖不乏責任心,卻時常自負傲慢、妄自尊大,漠視他人的自尊和利益,並對他人的批評不屑一顧。

    晴雯雖是個丫環,卻比其他丫頭都長得美。鳳姐曾說過:“若論這些丫頭們,共總比起來,都沒有晴雯生得好。”王保善家的也認為晴雯“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由此王夫人十分擔心她會把寶玉勾引壞。可見晴雯的確是美人胚子,眉眼間還有點像林黛玉。憑晴雯的美貌,一向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的寶玉自然是偏愛晴雯的,這樣的美貌和寵愛也助長了晴雯的性情,有趣的是,晴雯的火爆性子尤令寶玉喜愛,而其美貌和性情互補,使得晴雯在怡紅院裡頗受寵愛。

    但是,這份寵愛也導致了晴雯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偏差,有時候真把自己當成了大小姐。

    妙音:《紅樓夢》第七十七回,與寶玉的最後會面,晴雯也對自己的遭遇忿忿不滿:“只有一件事,我死也不甘心,我雖生得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勾引你,怎麼就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呢!我不服,我死也不服!”對於寶玉的到來,她也顯得寬慰不少:“早知擔此虛名,我當日就另有道理了,我死,死了也有冤無處訴啊!”從中可得知,晴雯與寶玉之間並無私情,也無勾引寶玉,一切不過是虛名。從晴雯的認知而言,她覺得自己並無不妥,反而是行的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因而她做事一貫是爽直透徹的,這是晴雯最慣用的自我防禦機制,她以為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她怒斥丫頭們是因為丫頭們的確做錯了事,就連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也是自己一窩蜂地將箱子倒了個底朝天,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做虧心事,別人也就沒有小辮子可抓。

    但是事實真是如此麼?顯然不是,寶玉為她千金一笑而獻上扇子任其撕,為她暗中打點找來太醫看病,甚至放任她一起打鬧嬉戲,明眼人看在眼裡,又會作何感想呢?總之王夫人是“很看不上那狂樣子”,鳳姐覺得她“輕薄些”,襲人也覺得:“太太只嫌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輕狂些。太太是深知這樣美人似的人,心裡是不能安靜的,所以很嫌她。”即使是行的再端正,也不要將自己孤立於別人與環境之外,還需要看看周圍的反應,畢竟人不是孤立於世的,善於感知他人對自己的情緒,與人交善,這才是處事之道。晴雯的教訓也在於此,她太過於專注自我的做人正直與清白而不知檢點。晴雯是個聰明人,卻是瞻前不顧後,引起他人的嫉妒和王夫人的誤解,最終自身難保。

    晴雯的爽直火爆的個性與伶俐善言的巧嘴也同樣令人歎服,但是卻不能掩蓋其認知的誤區和性格的缺陷,如果晴雯能懂得審時度勢,不斷完善自我,也不會落得個“霽月難逢,彩雲易散”的下場。

    情感小貼士:如何遠離缺心眼?

    缺心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缺心眼之人往往為人直爽開朗,對事不斤斤計較,並愛打抱不平,仗義執言;但缺心眼之人也常遇到不少煩惱,如直言直語而引起非議,心直口快而得罪他人。說到底,當缺心眼的表現影響到個人的家庭生活、工作乃至人際關係時,它就是一種人格缺陷,需要加以調整完善。其實,缺心眼的人往往會變得自我為中心,這本身就需要改正。對此,人們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學會不斷反省

    就是學會“一日三省”。這是遠離缺心眼的前提條件,只有當人覺得缺心眼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困擾不便時,他才會願意改變自我、完善自我。因此,人要在為人處事中不斷反省自我,今天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得罪什麼人了,表現了什麼衝動?為什麼自己老是在說錯話?自己在哪方面缺心眼了?人只有不斷反省,才能不斷進步。

    2、學會換位思維

    就是學會換位思維。很多缺心眼的人,都過度相信自己的感覺和判斷,在行動前沒有很好地與外界溝通交流,因而變得孤芳自賞。例如有些人喜歡在別人說話時不斷插嘴,發表見解,也有些人喜歡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推測他人的想法。這些都是自戀自負的表現。相反,當人們試圖將自己思考的落腳點轉向他人,那他就會逐漸走出自我中心,學會多關注他人,少表現自我。

    3、學會同感共情

    就是學會感同身受。學會關注別人還是不夠的,人還要學會同感共情,在溝通中透過對他人語氣、身體語言等表露等來感知他人的情緒。其久而久之,人必然會練就一顆細緻的心,這既是對人自我成長的挑戰,也是對人情商開發的要求。人只有能充分感受他人的情緒,才會願意調整自我的言行。

    4、學會三思後行

    就是學會謀定而動。不少缺心眼的都是急性子,或者毛毛躁躁而慮事不周,因此缺心眼的人遇到挫折或者急事容易直率衝動,需要的是給自己強迫冷靜的時間,心理研究發現,當過度憤怒或者焦慮時,稍微能將情緒壓幾秒,就能極大耗去這些消極的情緒體驗,結果大相徑庭。因此,遇事多思量多冷靜,三思而後行。此所謂“寧肯不說話,也不要說錯話。”

    5、學會審時度勢

    就是學會把握時機。所謂缺心眼,就是缺審視周圍環境的“心眼”。因此,缺心眼之人慾“長心眼”,就要學會把握細節,縱觀全域性,將事件等串聯起來思考,這樣才能帶來更好的後續發展和完善。當然,改變在於點滴之間的積累,絕非一時一日之事。

  • 3 # 略通岐黃我姓羅

    這不是孩子的心眼少,而是孩子天真,心態好。這個問題不用教也不用說。讓孩子自己慢慢體會吧!只有這樣對他的成長才有好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AM提前晉級S9決賽,韋神光速下班看LPL決賽,孤存首獲單場MVP,如何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