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軒軒鑫寶
-
2 # 孖蓒12345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1、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現在人都很注重小孩教育,但如何教育好,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花了很多錢,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想要人才,首先小孩要有他的福德智慧。這個就要看大人,大人如何影響小孩。
首先,不要寵小孩。有的大人很心疼小孩,但太寵就不對了。什麼苦都不讓小孩受,好處都給小孩,其實這個是害了他。他才是小孩,用的是上輩子的福報。如果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吃的是父母的飯,消耗的是自己的福報。所以女孩子,在家要勤勞一些,家務活一定要做。這樣以後嫁人後,她就會有福報享受。她人生的苦,已經在未嫁前受過了。相反的,有的人當千金小姐,嫁人後就很苦了。因為苦和樂永遠是平衡的。以前已經享受過了,現在就要補習功課了。所以說,女人要學會做丫頭,不要學會做千金,做丫頭的人,很辛苦,為家庭,為父母在付出,這個就是培福報,所以命都很好。
當父母的,也不要覺得,小孩的苦,我都來受,我很偉大。苦是沒有辦法代受的。要培養小孩勤勞的精神,誠實勞動,好好培養他的福報。像許多富人,都是苦過來的,好比王永慶,李嘉誠,陳游標,曹德旺。這些都是苦過來的。苦要自己了,小孩的苦也要自己了。所以不要寵,按照正常規律走就好。
2、不要太心疼他。小孩福報小,受不了大人的心疼。以前人給孩子取名字,取個阿貓阿狗的,這樣子好樣。千萬不要取個寶寶之類的,以後就難養。這個是有道理的。不要太擔心小孩,越擔心越損他的福報。與其擔心,不如好好做善事,做功德迴向給他。大人做善事的功德,自然能福澤到你的小孩。
要教育小孩,柔和,順從,千萬不要較勁。人要是較勁,尤其是和上級,和父母較勁,這個人命運都很坎坷。父母是天,上級是天,逆著天,就是損福報。凡是較勁的孩子,命運都很坎坷。那小孩要是較勁,做父母的,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不孝。王鳳儀說,人要對自己長輩好,勝過對晚輩的好。長輩是根,晚輩是枝葉。否則就是逆天。你看王善人把這個講的這麼嚴重,但也可以提醒我們。不要跟父母較勁,喜歡跟父母較勁的,婚姻一般不順利,丈夫或者妻子就會跟他較勁。因為天道的規律,就是“天道好還”。你給了別人什麼,天道就會還給你什麼。任何時候,都不要太較勁,太傲慢,這樣很容易吃虧。
小孩能不能成才,是父母福德感召。作為父母的,要是能做好孝順,以後小孩自然就孝順。做一樣,學一樣。教育小孩,要學會讓小孩把好處讓給別人。如果從小就要把所有好處都給小孩,就很損他的福報。所以好吃的,要讓給老人。孝順好老人,小孩就成長的好。老人是根,根要是不好,枝葉也就不好。這幾點要點醒的。
不要把太多光環給小孩。有的孩子要是考試好一些,或者得個什麼獎的,父母也不要太高興。高興過頭的小孩,往往長大很難有出息。小孩從小捱罵捱打,不算什麼。大人批評他。罵罵他,是給他消業障。父母罵我們,都是給我們消業障。別人誇你的小孩時,也不要高興太早,要明白,他只是很普通的一員而已。這個好比修道一樣,不要成名太早,成名太早是一種障礙,很容易起傲慢心。而且福報都轉為誇耀了。
要教會小孩奉獻。小孩成績好不好,有沒有得獎,這些都不關鍵。如果他內心有善,能懂得奉獻,那就好好的護住他的善根。以前有個小孩子,七歲時,他吃到一根香蕉,覺得非常好吃。吃了一點後,很捨不得,就打包起來,飛快的跑到教室,和同學一起吃。這個小孩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聖嚴法師。人一定要有善良的品質。比其他東西都關鍵。
第二,不要太心疼他。小孩福報小,受不了大人的心疼。以前人給孩子取名字,取個阿貓阿狗的,這樣子好樣。千萬不要取個寶寶之類的,以後就難養。這個是有道理的。不要太擔心小孩,越擔心越損他的福報。與其擔心,不如好好做善事,做功德迴向給他。大人做善事的功德,自然能福澤到你的小孩。
、、、
3、什麼是正確陪伴方式?
第一,不管平時多忙,職場媽媽們還是要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陪伴孩子,不管是兩個小時還是二十分鐘,不管是早起時印在孩子額頭的吻還是下班時給孩子的一個大大的擁抱,只要你有心,你總能找到向孩子表達愛意的機會。同時請儘量給孩子一些沒有電視和手機等干擾物的全身心的陪伴。那種心不在焉不在狀態的陪伴比你缺席還要傷害孩子的感情,想想你約會時對方頻繁玩手機的感受吧。
第二,不必二十四小時亦步亦趨緊盯孩子一舉一動。跟職場媽媽比起來,全職媽媽有很多的時間跟孩子相處,但是注意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即使再小再依賴你的孩子,他(她)也需要有發呆、安靜、自娛自樂的時間。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放上他(她)喜歡的書和玩具,讓他(她)每天有一段時間可以隨心所欲自己支配。
第三,不要將孩子隔絕在正常生活之外。有些媽媽認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是苦役,不僅自己做起來怨聲載道,並且因為心疼孩子而拒絕孩子參與,只要求他(她)去一邊看字卡看早教動畫,覺得那才是“正事”。其實在孩子眼裡,生活裡的內容遠比動畫片裡豐富有趣,讓他(她)看到一個唱著歌做家務的媽媽吧,同時也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
第四,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居高臨下地替孩子安排生活。不要因為你是鋼琴天才,或者你覺得學鋼琴高階,就安排孩子一定要走這條路;不要因為你買得起最貴最好的玩具,就不允許孩子對泥土和螞蟻感興趣;不要把你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也不要嘲笑孩子努力的方向。
第五,在早教理念上不要盲目跟風。我們學習早教知識,不是為了一股腦用在孩子身上,而是要不斷幫助我們思考和研究更符合自己孩子的辦法。且不說現在很多早教知識真假難辨,就算是再科學的知識也是紙上談兵,落實到千差萬別的孩子身上,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有個媽媽盲目相信“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在孩子摔倒和遇到困難的時候從不施以援手,最後孩子在幼兒園捱了打掛了彩也不會跟媽媽說,因為在孩子的概念裡跟媽媽說了也沒用,她不會幫自己的——孩子的心裡該多麼悲哀啊。
第六,不要過度安排孩子的生活。有個媽媽跟我說,她給孩子報了七個早教班(我沒來得及細問是哪七種,很好奇),每天都要上不同的課。我不反對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報早教班,但我反對過度安排孩子的時間。家長一定要明白,早教班最多是提供一個能親子互動的環境,並不負責替你把孩子培養成天才,最重要的,還是你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和質量。對孩子而言,有著豐富玩具設施的早教機構比不過有著豐富資源的大自然,被動灌輸不如內在成長,孩子對自然和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你的指導下產生的觀察、想象、思考、探索這個完整過程,才是真正最好的教育。
第七,做好自己比管好孩子重要。你希望孩子愛看書嗎?那請你一有時間就坐在書桌前閱讀;你希望孩子尊重交通規則嗎?那你就不要闖紅燈;你希望孩子積極樂觀嗎?那請你面對生活的磨難不要輕易抱怨;你希望孩子學會擔當和負責嗎?那請你做錯了事也向孩子鄭重道歉。你的言行舉止、你的生活態度不僅直接塑造孩子的品行,更將永遠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八,不要做一百分媽媽。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無微不至不辭辛勞地照顧他(她),但比這更難的,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學著適當收回自己想要照顧他(她)一生一世的手。無論你自己多麼追求完美、事業多麼成功,在孩子那裡,請剋制自己不去做一百分的媽媽,而要做一個積極的引導者、耐心的陪伴者、堅定的支持者,給出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讓他自己從正常節奏的生活中受到正常的教育,包括差錯、挫折和失望。
4、教育這個東西,無論形式如何變,核心的東西永遠是不變的。我們往往趨之若鶩去追求最昂貴最華麗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
“三遷擇鄰”、“斷機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 ……在這些歷史故事的背後,往往站著一位平凡到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母親。她們眉眼溫柔、語氣平和,但又頗有主見、意志堅定;她們吃苦耐勞,勤勉持家,但又明辨是非,深明大義。可以說,正是她們的言行舉止,塑造了燦若星河的華夏曆史;正是她們的柔弱臂膀,托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
最好的教育智慧,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就在媽媽和孩子相處的點滴時光裡。
-
3 # Davidfoo1
有的人認為孩子太小,根本不懂什麼責任心,只有成人才有責任心,他們覺得,孩子就是孩子,什麼都不懂,等他們張大了以後再說吧。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實踐證明: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必須從小開始,等孩子張大了就太晚了,只有讓孩子從小把責任心當成一個起碼的處事習慣,長大了他才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另外,責任心還能使一個人從被動走向主動,由被迫走向自覺,從而激發其各項能力的發展。因此,責任心又被成為“能力發展的催化劑”。
責任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如此重要,那麼如何來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呢?
作為家長我想了幾個辦法:
1。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讓孩子養一個小寵物,或者花草
4。引導孩子有錯有改
-
4 # 樸羅圈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那麼,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1、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2、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3、可適當地讓孩子瞭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滿幸福,要靠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共同參與,進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
4、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責任。例如,孩子跟著爸爸媽媽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損壞了物品。這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是由於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後果,應當給予賠償。之後一定要帶孩子一起買東西去朋友家道歉。
一、父母的教養態度和行為對孩子責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孩子採取民主的態度,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利於孩子形成責任心。
嬌慣、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從小養尊處優、自私自利、為所欲為,孩子成年後就會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心。
讓孩子絕對服從的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唯命是從、毫無主見、不敢負責的人。
二、孩子心中有愛,關心他人,善待他人,這是培養孩子對社會的責任心的基礎要求孩子主動關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照顧父母。
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勵孩子給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禮物。
三、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和孩子進行協商,對孩子解釋他們應該做某事的理由。
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對孩子交代清楚,保證孩子能完全理解。
耐心指導孩子做家務,以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反饋。
四、讓孩子信守諾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父母為孩子做出遵守諾言的榜樣。無論作出什麼許諾,都要儘可能地實現,如果不能實現的話,一定要向孩子說明。告誡孩子不要輕許諾言,一旦許諾,就必須遵守。積極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公益勞動和集體活動,培養孩子對集體的責任心。
-
5 # 落葉無聲new
3~4歲:屬於被動責任水平,孩子能按照家長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務,顯得很乖,是家長感覺比較順手的一個階段,但這時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順從大人,並不理解責任的意義。
5~6歲:屬於半被動半理解的責任水平,孩子開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幫助”等責任和規則,但是常常說到做不到,他人提醒能做到,自己不會提醒自己做,這一階段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年齡。
6~7歲:屬於理解責任水平,孩子的認識水平更高了,不但知道對自己、對父母、對小朋友要負責,還初步知道對社會要負責,例如環保意識、公益意識和集體意識。但是孩子由認識層面向行為層面轉化的自覺性還不高,需要家長繼續培養。
培養責任心的方法
1. 對於三四歲的孩子:措辭要準確,清晰地傳達任務與要求。
3歲孩子的抽象思維水平還不高,難以理解一些比較籠統和概括的詞彙,例如 “把玩具收拾好”對3歲的孩子來說就比較模糊,什麼是收拾好?怎樣做才算收拾好?媽媽可以把要求描述得便於操作,例如“汽車該回車庫了”、“畫筆和筆帽是好朋友,不要讓它們分家”、“積木寶寶該回家了,要不然就丟了”……其實都是把玩具放回原來的盒子、箱子或櫃子裡,但這樣的要求很具體,也很有趣。
2. 對於5-6歲的孩子:用“我式句型”說話,喚醒孩子的責任意識。
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認識水平提高了,喜歡用語言和行為表達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長大了。大人不要以為孩子都懂事了,應該說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來命令孩子,例如“你最好……”“你應該……”“你總是……”,這樣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利於他自覺地履行責任。如果換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喚醒他的責任意識。
“我式句型”的基本結構是:“當……時候,我覺得……”
“當……時候”表示家長髮現的問題,“我覺得……”傳達家長的感受,說明孩子的行為結果對家長造成的影響,使他自己意識到不適宜行為的後果,以此增強他的責任意識。
例如:有一個小朋友把玩具散落得到處都是,媽媽不直接用“你式句型”指責孩子:“你總是把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快收拾好。”而是用“我式句型”說:“當玩具很亂的時候,我感覺很不舒服,因為我喜歡整潔。” 漸漸地,這個孩子就知道媽媽是想讓自己收拾玩具,但這個行為不是媽媽派發的任務,而是這個孩子自己悟出來並主動實踐的。
3. 對於6,7歲的孩子: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提高孩子的責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按照從近及遠的順序發展,他先學會對自己、對同伴和家人負責,然後學會對集體和社會負責。對社會負責是比較抽象的,家長只講大道理效果不好,要帶孩子觀看和參與公益活動。可以跟孩子一起看賑災、義演、義賣、捐助的電視或圖片,並跟他仔細講這是怎麼回事,鼓勵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為公益事業繪畫、簽名或捐贈,這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4. 提供選項,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不管多大的孩子,責任心的發展都是認識先到位,行為稍滯後,這是因為孩子預見事物發展結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較弱,這時大人不要直接給孩子一個唯一的行為後果,而是給他提供兩個以上的選項,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你的孩子喜歡與小夥伴一起玩,可是比較霸道。當小夥伴到你們家裡玩的時候,你的孩子支配著別人玩什麼和怎麼玩,他總是說“在我家就得聽我的”。當發生爭吵的時候,父母應該把孩子叫到身邊,悄悄地對他說:“你得讓同伴自己選擇玩什麼,否則,你就單獨站在這裡想,什麼時候想通了,才能到你的房間與他們一起玩,你選擇吧。如果孩子說:“我不想站在這裡,想與同學一起玩。”“那就不能與他們爭吵。”孩子肯定會答應,並且會知道怎樣和小夥伴一起快樂的遊戲,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回覆列表
小孩子從小就有探索的慾望,家裡就是他探索的最佳場合,有了小孩子之後,你就會發現家裡有很多“安全隱患”,從插座到會夾手指的門,每個傢俱的尖角、稜邊、飲水機、細小物品……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受傷是難免的,但是合理的受傷在很多父母看來都肉疼得不行,特別是隔代親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簡直恨不得有個真空囊包裹著孩子,現在沒有這種技術,就只有一種方法——阻止,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寶寶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長期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經常對大人發出的警告置若罔聞。
如果確實不可避免受傷了,還有一種衍生的技能來安慰孩子:“這個東西怎麼這麼壞/這個地板不對,磕傷我們的寶寶了!打它打它”甚至是“媽媽壞/爸爸不好,打媽媽/打爸爸”,不管怎樣,把孩子哄得破涕為笑就是了不起。長期結果就是初始逃避和推卸責任能力的形成。
仔細想想,家裡沒有那麼多危險,把該做好的安全措施做到位,然後讓孩子盡情探索。其實受傷也是一種技能習得,孩子會受傷會疼的記憶會成為他規避危險的經驗。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發出的警告有效果,孩子知道後果是自己行動造成的,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是一個家裡人要達成共識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上面女兒被燙之後,先生並沒有責怪我看護不周,父母的態度一致,讓她更理解這件事確實是危險的。
最怕的是家長態度不一致,小孩子會失去判斷對錯的能力,只以更符合他利益的人作為判斷標準。比如有的小孩子做錯事了,媽媽說不對,他卻第一時間瞄著爸爸的臉色來決定,是給媽媽認錯,還是耍賴找藉口推脫。
所以處理不好這個教育問題,就連貫導致三個後果:警告無效、推脫責任、是非混淆。
3
當然有人會說,你這是危言聳聽,哪裡來那麼嚴重?!不妨先講一件真事。
前天玲玲扯著我吐了一堆苦水,抱怨物件就是公司給她搭配的95後助手小莜,因為工作外派,小莜獨自在馬來西亞做銷售助手,人不壞,英語水平也不錯。
不到一個多月,小錯不斷,還直接捅了大簍子,一封郵件的措辭把公司的大客戶得罪了。
起因是幫銷售催對方的票據,對方將一份有問題的檔案錯發了兩次,小莜一看,直接就寫給對方經理一封措辭冷酷的郵件,大致意思為:某某總,關於這個事情,我想你們應該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玲玲看到郵件,氣憤不已。在此之前,因為有其他同事投訴小莜不會說話不會為人處事,她已經教育過幾次,然而小莜卻經常以“我就是個助理而已啊”耍賴了事。
但這次是佔據公司銷售額40%的大客戶,世界知名的品牌,玲玲一通危機公關後,精疲力竭地看了小莜一眼。
“這又不是我的錯,是對方老是搞錯!他們店大欺客!老是這樣,我工作負擔很重啊。”玲玲還沒有開口,小莜就先下手為強。但玲玲這次沒有立刻發作,只是讓她過來看看對方經理的回覆。
經理特地言辭懇切地寫了一封致歉信,表示因為自己的失誤造成的各種麻煩很是內疚,盡顯一個有素質職場人員的風度。小莜看著看著,低下了頭,終於鬆口:“我又不懂。”
玲玲和我說完的時候,我就笑了,這不就是活生生的沒長大的小孩子嗎?平時基本不聽上司的教導,這是警告無效;以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這是推卸責任;把自己應該盡的職責和進步當成別人對她的苛求,這是是非不分。
這種是比較隱形的歷史遺留問題,一般來說平時我們也看不出來,但是家長們不適當的教育,會穿越歲月,阻礙孩子的進步。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並不是愛,是拖後腿,就更別說那些把這個模式發展到極端後果的犯罪行為了。
4
在生活中,總是會有這樣的情景發生——家長有時候不小心弄散了孩子搭好的積木或者拼好的拼圖,在孩子很不高興的抗議時,家長沒有道歉,反倒說了一句:你自己重新弄就好了,多大點事兒。
有時候夫妻雙方,或者看護的長輩主動給孩子的過錯找理由,比如孩子們之間爭執,或者弄壞物品,在有錯的孩子被批評時,話還沒有說完,爺爺奶奶就會趕緊過來說:“孩子還小不懂這些,大些就明白了。”
孩子的責任心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以身作則培養出來的,不是光靠口頭說教就管用的,生活中大量易於忽略的細節,實際上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如果孩子的不滿是合理的,家長要認真地向孩子道歉,孩子在慢慢模仿家長的過程中,才能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其次,家庭教育需要統一,不能這邊批評,那邊拆臺。誰都不喜歡被人數落,當有一種捷徑能讓自己不被批評、甚至捱打的時候,人就會本能選擇逃避。
假如面對的是一個已經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家長應該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第一時間發火,你的不良情緒會阻礙孩子原本想認錯的誠實。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蹲下來問問他覺得這樣做是否正確,用一種柔和的語調,真誠地表達你對於他想要逃避責任的理解。
剛開始他可能不會那麼順利地承認錯誤,不要強迫他,可以換個講法:孩子,我知道你這麼說其實只是害怕媽媽批評你,但是媽媽想說的是,不管你什麼樣,我們都會愛你。如果你能做個勇於承認錯誤的孩子,我們會更高興。
只要讓孩子懂得,承擔責任不是件令人害怕、令人羞恥的事情,大大方方道歉,做出相應的行動,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同時還能更多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與諒解,這種良性迴圈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