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是一塊移民大陸。我們所有在這裡的人,都是在 最近(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來到這裡的人的後代。南北美 洲的印地安人,都是從西伯利亞步行過來的。而目前在考 古學界一個重大的爭論就是,這次移民是在1萬1千年以 前,還是比這早很多的時候。
關於最近所有的地質事件,我們已經知之甚詳,可以相 當準確地說出,什麼時候人口有可能或是不可能進入北美 洲。即大約在2萬5千年以前,冰河在南北極附近開始擴 大,將水變成冰塊,降低了全世界海平面的高度。那時是有 可能步行越過白令海峽,抵達今天的北美洲的。
然而,到了 2萬年前,冰河已南向延伸太遠,再也不可能徒步穿越此區 域了,這狀況一直延續到了大約1萬年前。這時候,因為冰 河的後退,海面仍然尚未大幅度升高——而出現了短暫的 一段時間,讓美洲印地安人的祖先有機會走過來。
過去50年,考古學家都一直認為:美洲印地安人的祖 先過來的時間,是在白令海峽第二次開放的期間。這裡的 推理非常簡單:在北美洲不存在著任何可靠並被接受的考 古遺址,能夠顯示人類曾出現於大約1萬1千年前。
事實上,在美洲大陸已知最早的考古遺址——這裡的 地名就被用來稱呼那整個文化——是在新墨西哥州的克羅 維斯(Clovis)鎮附近,是在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所謂的 “克羅維斯人”的特徵,是他們特別的笛狀箭缺與其他石制工具,使得考古學家往往能一眼就看出是否是屬於他們的 特別物品。
爭論的發生,是因為分子生物學家在分析現存的美洲 土著各個族群的線粒體DNA時的發現(可還記得,稱為線 粒體的細胞結構,其DNA只遺傳自母體)。任何兩個族群 之間的DNA序列的差異量,就被視為這兩個族群自從有 共同祖先而後分化,直到現在所經歷的時間。
一般而言,關 於DNA的資料顯示,屬於這些族群的美洲印地安人,大約 在2萬到4萬年前有共同的祖先。於是,分子生物學家論 證說,帶有這種DNA的部族,是在第一次白令海峽開放時 從陸橋走過來的,並且他們是美洲印地安人的真正祖先。
這就是爭論的現狀。認為遷徙是發生於1萬1千年前 的問題是,在美洲各地都發現了克羅維斯人的遺址,而且年 齡全部大約在1萬1千年。發生這種情況的惟一可能是, 美洲印地安人的祖先,必須是在大約300年間,就從阿拉斯 加遷移到了 1萬英里之遙的南美洲的火地島群島(Tiena del Fuego)——大約每年30英里。對於必須保持和親人聯 絡、確保每個人都吃飽、維持社團生活的漁獵採集社會來 說,這是極高的旅行速率。如一位科學家開玩笑說:“你有 沒有聽說帶著孩子還能迅速到任何地方的?”有些科學家覺 得,比較合適的想法,應是他們在2萬年前抵達,而以比較 遲緩的自然速度向南擴散。
另一方面,如果接受這看法,你就必須要解釋,為什麼 這麼廣泛的搜尋,人類學家還是沒能找到一個大家都同意 的年齡大於1萬1千年的遺址。當然,這類遺址的候選者 必定很多——典型的就是有人會宣佈某個遺址是先於克羅 維斯人的,然而仔細檢查後,考古學家就會發現在推定年份上犯了錯,或是判定為手工工具的東西原來只是一塊自然 的岩石。最後這遺址就被排除了。
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 遺址 位於南智利稱作佛得山(Monte Verde)的地方——可能是先於克羅維斯人的。在巴西也有一個洞穴,似 乎有一些人造工具,老得像最老的克羅維斯人遺址的一樣。
同時,也進行著更多關於DNA的研究。關於最後的 共同祖先的出現日期,是紛雜無比的,極可能是因為它們分 析的是線粒體DNA不同的部分。有些分析的結論,是把 愛斯基摩部落最後共同祖先置於遠至8萬年前。在這情況 下,這個先祖的部族,幾乎必然是在越過陸橋以前,在西伯 利亞孤立生活了很長時間。這種狀況下遠祖的“分子時鐘” (molecular clock),很可能是在這些人來到北美洲以前就已 啟動了。
老實說,我完全沒法猜測這場爭論將會如何收場。但 我不願意接受任何關於更早抵達的論證,除非有人能指出 一個地點,說:“看!這就是年齡相當於最老的克羅維斯遺 址。"
美洲是一塊移民大陸。我們所有在這裡的人,都是在 最近(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來到這裡的人的後代。南北美 洲的印地安人,都是從西伯利亞步行過來的。而目前在考 古學界一個重大的爭論就是,這次移民是在1萬1千年以 前,還是比這早很多的時候。
關於最近所有的地質事件,我們已經知之甚詳,可以相 當準確地說出,什麼時候人口有可能或是不可能進入北美 洲。即大約在2萬5千年以前,冰河在南北極附近開始擴 大,將水變成冰塊,降低了全世界海平面的高度。那時是有 可能步行越過白令海峽,抵達今天的北美洲的。
然而,到了 2萬年前,冰河已南向延伸太遠,再也不可能徒步穿越此區 域了,這狀況一直延續到了大約1萬年前。這時候,因為冰 河的後退,海面仍然尚未大幅度升高——而出現了短暫的 一段時間,讓美洲印地安人的祖先有機會走過來。
過去50年,考古學家都一直認為:美洲印地安人的祖 先過來的時間,是在白令海峽第二次開放的期間。這裡的 推理非常簡單:在北美洲不存在著任何可靠並被接受的考 古遺址,能夠顯示人類曾出現於大約1萬1千年前。
事實上,在美洲大陸已知最早的考古遺址——這裡的 地名就被用來稱呼那整個文化——是在新墨西哥州的克羅 維斯(Clovis)鎮附近,是在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所謂的 “克羅維斯人”的特徵,是他們特別的笛狀箭缺與其他石制工具,使得考古學家往往能一眼就看出是否是屬於他們的 特別物品。
爭論的發生,是因為分子生物學家在分析現存的美洲 土著各個族群的線粒體DNA時的發現(可還記得,稱為線 粒體的細胞結構,其DNA只遺傳自母體)。任何兩個族群 之間的DNA序列的差異量,就被視為這兩個族群自從有 共同祖先而後分化,直到現在所經歷的時間。
一般而言,關 於DNA的資料顯示,屬於這些族群的美洲印地安人,大約 在2萬到4萬年前有共同的祖先。於是,分子生物學家論 證說,帶有這種DNA的部族,是在第一次白令海峽開放時 從陸橋走過來的,並且他們是美洲印地安人的真正祖先。
這就是爭論的現狀。認為遷徙是發生於1萬1千年前 的問題是,在美洲各地都發現了克羅維斯人的遺址,而且年 齡全部大約在1萬1千年。發生這種情況的惟一可能是, 美洲印地安人的祖先,必須是在大約300年間,就從阿拉斯 加遷移到了 1萬英里之遙的南美洲的火地島群島(Tiena del Fuego)——大約每年30英里。對於必須保持和親人聯 絡、確保每個人都吃飽、維持社團生活的漁獵採集社會來 說,這是極高的旅行速率。如一位科學家開玩笑說:“你有 沒有聽說帶著孩子還能迅速到任何地方的?”有些科學家覺 得,比較合適的想法,應是他們在2萬年前抵達,而以比較 遲緩的自然速度向南擴散。
另一方面,如果接受這看法,你就必須要解釋,為什麼 這麼廣泛的搜尋,人類學家還是沒能找到一個大家都同意 的年齡大於1萬1千年的遺址。當然,這類遺址的候選者 必定很多——典型的就是有人會宣佈某個遺址是先於克羅 維斯人的,然而仔細檢查後,考古學家就會發現在推定年份上犯了錯,或是判定為手工工具的東西原來只是一塊自然 的岩石。最後這遺址就被排除了。
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 遺址 位於南智利稱作佛得山(Monte Verde)的地方——可能是先於克羅維斯人的。在巴西也有一個洞穴,似 乎有一些人造工具,老得像最老的克羅維斯人遺址的一樣。
同時,也進行著更多關於DNA的研究。關於最後的 共同祖先的出現日期,是紛雜無比的,極可能是因為它們分 析的是線粒體DNA不同的部分。有些分析的結論,是把 愛斯基摩部落最後共同祖先置於遠至8萬年前。在這情況 下,這個先祖的部族,幾乎必然是在越過陸橋以前,在西伯 利亞孤立生活了很長時間。這種狀況下遠祖的“分子時鐘” (molecular clock),很可能是在這些人來到北美洲以前就已 啟動了。
老實說,我完全沒法猜測這場爭論將會如何收場。但 我不願意接受任何關於更早抵達的論證,除非有人能指出 一個地點,說:“看!這就是年齡相當於最老的克羅維斯遺 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