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個人,要透過他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以及其他人對這個人的評價等等。
三國(公元220-28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時間,《三國志》成書於公元280-290年,為二十四正史之一,為史學界所認可。同時幾乎是三國剛剛落幕、晉朝開始創立時期所著,其所述內容應更接近歷史事實。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公元約1368年左右),距今600多年,部分內容取自民間傳說,且距三國時期已1000多年,魯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三國演義》七實三虛,太實而近腐,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綜上,以下對程、荀二人之評價,以《三國志》所陳之言、所述之事為主,而非《三國演義》。
《三國志》中程昱、荀彧二人均有立傳,鑑於篇幅較長,百度即可查到,不贅述。另荀彧在歷史上的名氣遠大於程昱,其事蹟廣為流傳。因此著重說一下程昱傳的主要內容:
1、黃巾起義時,王度也起兵造反,佔領東阿縣城。程昱派人前去觀察,發現王度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於是想要奪回縣城,但百姓不願跟隨,但程昱假裝土匪來了,誘使百姓跟隨他,最終打敗王度,奪回東阿縣城。
分析:當時是東漢末年,官僚腐敗,民不聊生,全國已經是一片混亂,王度也是看到了黃巾起義才效仿著佔領東阿縣城。那為什麼程昱不跟隨呢? 說明程昱覺得這幫人幹不了什麼事,有很深的洞察能力,有大局觀。能派人先去檢視,而且能想辦法讓反對的百姓跟隨,說明有智慧。能帶領百姓又奪回東阿縣城,說明勇敢,組織領導能力強。
由此可看出:程昱這個人有勇有謀,有大局觀,有深刻的洞察力,組織領導能力較強。
2、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都有和親,袁紹將妻兒送至劉岱處。後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敗了袁紹(不是徹底擊敗)後,威脅劉岱,要將袁紹妻兒送回袁紹處,且與袁紹斷交,否則等他徹底擊敗袁紹,就要反過來攻打劉岱,劉岱拿不定主意。其謀士王彧建議請程昱定奪(程昱有謀,能斷大事),程昱說公孫瓚只是一時厲害,最終打不過袁紹。最終劉岱聽從了程昱的建議,沒有送回袁紹妻兒,果然最終公孫瓚反被袁紹擊敗。
《三國志》程昱傳所述的第二件事,再一次證實了程昱深刻的洞察力和大局觀,以及非凡的智慧,判斷袁紹終將勝利(歷史上,袁紹和公孫瓚多次相爭,前期袁紹一直敗於公孫瓚),事實也證明了程昱的判斷。
3、第三件事是講述了曹操征討徐州時,命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時呂布手下大將陳宮前來進攻,程昱在荀彧建議之下說服範縣縣令靳允,最終守住了鄄城、範縣、東阿三縣,而周邊區域則全部淪陷。 “太祖還,執昱手曰: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曹操回來後,握著程昱的手說,沒有你的功勞,我就無處可歸了)。
程昱在前兩件事時都是可以擇主而適的,但他都沒有選擇,而是等到了曹操,深刻說明了程昱非凡的政治智慧,而且在曹操征討徐州時,是命令程昱和荀彧共同留守鄄城,至少從表面上二人當時沒有從屬,從側面可以說明二者的智慧大體相當,因為以曹操之能,不會讓一個草包和一個智慧的人共同留守鄄城。
最終,程昱去世的時候已經八十了,在古代是非常長壽的年齡,且官居高位 (文帝踐阼,復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並前八百戶。分封少子延及孫曉列侯。方欲以為公,會薨,帝為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能在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活到八十歲而善終,也說明了程昱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才幹。
其他人對程昱的評價主要有:
曹操: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程昱的膽識要超過孟賁、夏育)
陳壽:①昱性剛戾,與人多迕。(程昱的個性剛正暴戾,與他人經常不和)
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以程昱為首,品德比不上荀攸等人,但謀劃預料,可以跟荀攸相匹敵)。
關於荀彧,《三國志》中用了較大的篇幅(8000多字)來為荀彧(和其家族)立傳,是比較少見的。荀彧出生於官宦世家,年少時南陽何顒稱荀彧“王佐才也”,後來從袁紹手下轉投曹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另外還有以下內容:
(張衡)“又見荀有儀容”,說明荀彧長相不錯。
皆如彧所策(大才子孔融,也就是讓梨的孔融,與荀彧對時事的分析,最後都被荀彧言中)。
最後(因曹操想要進封魏公,荀彧反對,由此被曹操忌恨),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
歷史上名人對荀彧大多有較高的評價:
何顒:王佐才也
曹操:吾之子房也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評價非常高了)
司馬懿: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蘇軾: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何茲全:沮授、荀彧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由此可見:荀彧和程昱都是三國時期頂級的謀士,都擁有非凡的智慧,但從他人的評價和三國志來看,程昱多與他人不和,而荀彧秉持儒家的忠君思想,堅定的忠於漢朝,反對曹操進封魏公,被曹操忌恨。更符合華人忠誠的君子評價。
評價一個人,要透過他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以及其他人對這個人的評價等等。
三國(公元220-28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時間,《三國志》成書於公元280-290年,為二十四正史之一,為史學界所認可。同時幾乎是三國剛剛落幕、晉朝開始創立時期所著,其所述內容應更接近歷史事實。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公元約1368年左右),距今600多年,部分內容取自民間傳說,且距三國時期已1000多年,魯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三國演義》七實三虛,太實而近腐,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綜上,以下對程、荀二人之評價,以《三國志》所陳之言、所述之事為主,而非《三國演義》。
《三國志》中程昱、荀彧二人均有立傳,鑑於篇幅較長,百度即可查到,不贅述。另荀彧在歷史上的名氣遠大於程昱,其事蹟廣為流傳。因此著重說一下程昱傳的主要內容:
1、黃巾起義時,王度也起兵造反,佔領東阿縣城。程昱派人前去觀察,發現王度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於是想要奪回縣城,但百姓不願跟隨,但程昱假裝土匪來了,誘使百姓跟隨他,最終打敗王度,奪回東阿縣城。
分析:當時是東漢末年,官僚腐敗,民不聊生,全國已經是一片混亂,王度也是看到了黃巾起義才效仿著佔領東阿縣城。那為什麼程昱不跟隨呢? 說明程昱覺得這幫人幹不了什麼事,有很深的洞察能力,有大局觀。能派人先去檢視,而且能想辦法讓反對的百姓跟隨,說明有智慧。能帶領百姓又奪回東阿縣城,說明勇敢,組織領導能力強。
由此可看出:程昱這個人有勇有謀,有大局觀,有深刻的洞察力,組織領導能力較強。
2、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都有和親,袁紹將妻兒送至劉岱處。後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敗了袁紹(不是徹底擊敗)後,威脅劉岱,要將袁紹妻兒送回袁紹處,且與袁紹斷交,否則等他徹底擊敗袁紹,就要反過來攻打劉岱,劉岱拿不定主意。其謀士王彧建議請程昱定奪(程昱有謀,能斷大事),程昱說公孫瓚只是一時厲害,最終打不過袁紹。最終劉岱聽從了程昱的建議,沒有送回袁紹妻兒,果然最終公孫瓚反被袁紹擊敗。
《三國志》程昱傳所述的第二件事,再一次證實了程昱深刻的洞察力和大局觀,以及非凡的智慧,判斷袁紹終將勝利(歷史上,袁紹和公孫瓚多次相爭,前期袁紹一直敗於公孫瓚),事實也證明了程昱的判斷。
3、第三件事是講述了曹操征討徐州時,命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時呂布手下大將陳宮前來進攻,程昱在荀彧建議之下說服範縣縣令靳允,最終守住了鄄城、範縣、東阿三縣,而周邊區域則全部淪陷。 “太祖還,執昱手曰: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曹操回來後,握著程昱的手說,沒有你的功勞,我就無處可歸了)。
程昱在前兩件事時都是可以擇主而適的,但他都沒有選擇,而是等到了曹操,深刻說明了程昱非凡的政治智慧,而且在曹操征討徐州時,是命令程昱和荀彧共同留守鄄城,至少從表面上二人當時沒有從屬,從側面可以說明二者的智慧大體相當,因為以曹操之能,不會讓一個草包和一個智慧的人共同留守鄄城。
最終,程昱去世的時候已經八十了,在古代是非常長壽的年齡,且官居高位 (文帝踐阼,復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並前八百戶。分封少子延及孫曉列侯。方欲以為公,會薨,帝為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能在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活到八十歲而善終,也說明了程昱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才幹。
其他人對程昱的評價主要有:
曹操: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程昱的膽識要超過孟賁、夏育)
陳壽:①昱性剛戾,與人多迕。(程昱的個性剛正暴戾,與他人經常不和)
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以程昱為首,品德比不上荀攸等人,但謀劃預料,可以跟荀攸相匹敵)。
關於荀彧,《三國志》中用了較大的篇幅(8000多字)來為荀彧(和其家族)立傳,是比較少見的。荀彧出生於官宦世家,年少時南陽何顒稱荀彧“王佐才也”,後來從袁紹手下轉投曹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另外還有以下內容:
(張衡)“又見荀有儀容”,說明荀彧長相不錯。
皆如彧所策(大才子孔融,也就是讓梨的孔融,與荀彧對時事的分析,最後都被荀彧言中)。
最後(因曹操想要進封魏公,荀彧反對,由此被曹操忌恨),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
歷史上名人對荀彧大多有較高的評價:
何顒:王佐才也
曹操:吾之子房也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評價非常高了)
司馬懿: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蘇軾: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何茲全:沮授、荀彧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由此可見:荀彧和程昱都是三國時期頂級的謀士,都擁有非凡的智慧,但從他人的評價和三國志來看,程昱多與他人不和,而荀彧秉持儒家的忠君思想,堅定的忠於漢朝,反對曹操進封魏公,被曹操忌恨。更符合華人忠誠的君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