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子成長手冊
-
2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夫妻之間的育兒理念想要完全一致是不現實的,若真的完全一致了也未見得是好事情。育兒理念的差別有時候是互補的,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對孩子來說應該利大於弊;但有的時候是衝突的,造成相互掣肘抑或互相拆臺,令孩子左右為難無所適從。
應對育兒理念的分歧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處理:第一,要從孩子發展的角度考察評價育兒理念,而不是夫妻各自的知識或經驗,比如說類似規定作息時間這樣的事,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孩子的氣質個性才是選擇的正確依據,節律性高的寶貝適合穩定的作息時間,而節律性低的小朋友更喜歡靈活的隨遇而安。
第二,在同樣的事情上應該儘量避免雙重標準或原則,尤其涉及規則建立和行為評判方面,假如夫妻雙方採用不同的理念方法,至少會讓孩子徒增很多麻煩,還特別容易造成認知混亂,比如爸爸認為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若媽媽認為孩子應該花更多時間學習和遊戲,勞動和做事尚無必要且浪費時間,這樣孩子就不容易養成穩定的行為習慣,而且在是否主動做事上會模糊搖擺甚至全面影響日後的行事風格。
第三,應該儘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暴露衝突,尤其須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嚴重爭執,父母任何一方對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親人,而且無法相互替代,孩子若陷於父母的分歧之中,不僅行為上會遭遇尷尬的選擇困難,在情感的取向和發展上也會遭受囚徒困境的折磨。
夫妻雙方如果能夠事先討論溝通,相互借鑑和妥協達成一致,常常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可以考慮分工負責,在一部分事項上以父親的原則為準,同時另外的事項由媽媽做主,大家需要理解——其實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對方的理念雖然不同卻也與自己的難分高下而就在伯仲之間;萬一上面兩個原則都沒能行得通,最後的辦法就是先入為主,誰先面對孩子進行迴應,就按照誰的原則行事,總比直接衝撞或爭執不下要強得多。
-
3 # 讀書與成長
在育兒理念上,附近的觀點應該一致,否則產生分歧,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夫妻雙方遇到問題應該協商,意見一致以後,再在面前,在孩子面前表現。如果兩個人意見不一致,東一句西一句,很難很好的教育孩子。
夫妻雙方共同學習,看一些育兒書籍和一些育兒理念,能較好的達成一致。
還可以制定共同的家庭目標,制定一些規則,只要大的方向對,出了矛盾和分歧,及時糾正,就能回到正軌上去,繼續沿著目標方向往下走。
-
4 # 搜影小龍蝦
如果夫妻之間有分歧,在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兩個人坐下來慢慢談,把各自的觀點講明白。有不同的想法也很正常,不要一下子否定對方的想法,多交流,畢竟都是愛孩子的。
-
5 # 根本幸福
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果出現意見分歧,大體如下。
父親會以父親的角度,父親的立場,父親的經歷來教育指導孩子。
而母親則會,從母親的角度,母親的立場,母親的認知,母親的經歷來教育孩子。
誰的教育方式更好呢?從大面上來分析父母的問題是。
父親更著重於長遠,更趨於理性,更適合教育男孩兒。
母親這更多的著眼於眼前的關心與日常生活,甚至很容易出現將就、溺愛孩子等現象。
當然這也不能在家庭教育的個例上面說明什麼,有的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成才上面就比父親更強,比如孟母。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的重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教育分歧,這樣會導致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一些要求,教育,產生很大的懷疑與心理上的抵抗,從而失去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天下沒有完美的事情,母親管孩子,容易出現慈母多敗兒。
父親管孩子容易邋遢,沒有條理,不細心等等。
沒有另一方參與的教育,稱為是喪偶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最好的情況是一方為主,一方為輔,確定了以後,大政方針由主方來制定,輔助方來協助。
這樣的教育會好得多。
回覆列表
教育孩子總是會有一種是主導作用。另外一個是協助作用,不要兩個都爭主導,如果出現問題。
1、講清楚不吵鬧不打架,出現問題在所難免,但是不要將矛盾激化,更不要因為孩子的事情大打出手,如果是這樣的話,育兒問題就演變成夫妻大戰了。
2、不當著孩子的面,出現分歧,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達出來,不然孩子會在父母教育的夾縫中生長。
3、找尋合理的方式,大家心平氣和的考慮問題,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誰的方法對孩子更有利,就用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