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A看動漫
-
2 # 黃健898
產品如果先滿足使用者價值那產品就會大機率成為生活必需品,同樣類似產品如果先滿足符合使用者場景那麼那個產品大機率會成為時效性產品或奢侈品,產品的要先滿足使用者價值還是符合使用者場景就得看商家的盈利模式了,如果商家跟看重穩妥為主的就是使用者價值為先就先滿足使用者需求,然後在推出滿足使用者場景的,如:經典款、高階貨、等。
-
3 # 劉言飛語
使用者價值和使用者場景不是一個層面。
從問題裡能夠看出一種常見會犯的錯誤,就是隻考慮場景而沒有考慮價值。場景的關聯性很容易講故事,可是你的產品沒有創造新的價值,使用者也是毫不關心的。
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人家裡都愛養寵物,但是不太會照顧寵物,是不是能有一個類似寵物醫生的平臺存在,就像私人醫生一樣,定期來幫忙看下寵物,看它的生活環境、膳食情況、健康情況等等。使用者肯定也願意出錢,寵物醫生可以一對多看很多家的寵物,也能夠賺取不錯的收入。
這是我隨意想到的一個場景,因為我也養寵物,我有這種需求。
可是有沒有想過,假如做一個產品的話,你作為產品來說,給使用者創造的價值是什麼?以及你能否創造價值?
如果只是做一個寵物醫生撮合平臺,不關心服務質量的話,那價值就會非常小,跟58同城沒啥區別。
如果要保障服務質量,那這種寵物服務核心就在於醫生的質量,他是否具備良好的能力,這個能力就非常難以檢驗,造假門檻並不高,甚至哪怕是真人稽核,到時候上門的都可能是頂包的人,管控會難以保證。
當你想清楚這些之後就會發現,做這樣一個業務並不是只有場景就OK的,你還要看清整個邏輯中是否能夠給使用者創造價值。
總之,使用者價值和使用者場景要結合來看,“在XXX場景下我們是否能夠創造使用者價值”是我們要評判的結論。場景能夠幫我們看清需求,但價值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
4 # 降峰小山學堂產品課
1.使用場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下,某個使用者因為某個因素的影響,產生了某種訴求。
比如,今天上午,張三在公司使用電腦第一次登入QQ,他之前一直在家裡那臺電腦上登入,上面有很多他收藏的表情。他想在公司的這臺電腦上也使用這些表情。
2.使用者需求:在某個使用場景下,使用者的需要。
比如,上例中,使用者的需求是在各個裝置上登入的時候,都可以使用收藏的表情。
3.產品功能:為了滿足某個特定的使用者需求所創造的程式。
比如,上例中,QQ表情跟隨使用者ID儲存在雲端,可以隨時同步到不同裝置,這個QQ表情漫遊的程式。
4.使用者價值:因為幫助使用者解決了某個具體的需要,所以產生了相應的對使用者的價值。
比如,上例中,透過QQ表情漫遊這個功能,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收藏的表情。
5.商業價值:因為符合商業的需要,所以能產生收益。
比如,QQ表情漫遊可以包裝成會員權益,會員可以收費,收費可以掙錢。
6.使用者體驗:在滿足使用者需求創造使用者價值的過程中,是否讓使用者足夠愉悅,甚至給使用者帶來驚喜。
比如,QQ表情漫遊這個功能,入口設定很難找,操作步驟很複雜,漫遊的表情還經常丟,或者不同裝置之間排序很混亂。
關係:
1.有使用場景就會有使用者價值。
2.使用場景不是硬造出來的,但是,是可以培養的。
就打車而言,巡遊模式的計程車是最高效的(排除服務意識、數量管制等因素),即使有透過手機叫車的訴求,也很有限,比如接送機等。但是,透過補貼的刺激,可以培養使用者更多的在新場景下使用。
3.有使用者價值不等於有商業價值。
使用者價值是說因為你解決了使用者需求,所以你有價值;商業價值是說,在商業層面下他可以掙錢,涉及到投入、產出的模型。所以,有很多產品有海量的使用者,然並卵。
4.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建議多考慮使用者場景。
從使用者場景出發,考慮多數人的使用者場景,思考基於這個場景如何產生足夠大的使用者價值,再思考如何從中獲得商業價值。
畢竟,大家做的事情概括起來就是,替人消災,拿人錢財。這是運行了數個世紀的最基本規律,並沒有什麼高階之處。
5.理論上使用者價值比使用者體驗重要。
之所以說理論上,是因為類似12306這樣的真實案例是存在的。
-
5 # 劉麗嬌
使用者價值:滿足了使用者某方面的需求,為使用者解決某方面的問題。例如滴滴的使用者價值是為使用者解決出行的問題,大眾點評的使用者價值是解決消費決策的問題,微信的使用者價值是解決的是熟人社交的問題。使用者場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類使用者萌發了某種慾望,想透過某種手段來滿足。所以使用者場景包含:時間、地點、人、慾望(需求)、手段。例如,週六中午約朋友去住所附近一起吃頓飯。我透過大眾點評尋找附近美食,並檢視菜系、距離、評分、評價等資訊以便自己找到不錯的美食。把兩個概念定義清楚後,不難發現。使用者價值是目標,產品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應該圍繞使用者價值來實現。這也是為什麼微信張小龍首次公開演講時,第一點提到的就是騰訊的價值觀:“一切以使用者價值為依歸,使用者價值是第一位”。使用者場景是實現使用者價值的一種手段,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做符合使用者場景的產品才能讓使用者有好的體驗。例如,在中午、下午開啟美團外賣時,看到的美食推薦會不一樣。下午推薦的是下午茶、甜品類居多。簡單來說,滿足使用者價值——有用,符合使用者場景——好用。好用的前提是有用,不然就屬於華而不實,沒有魂。
-
6 # 孫洪鶴
使用者有時往往是對價值的分辨很盲目,而使用者場景卻是可以提升使用者價值的核心,也是營銷的核心,更是產品開發的先決條件。
1、產品的營銷失敗,往往是缺少使用者場景:
我們要想成功推廣一個產品,一定要找到這個產品的使用者場景。產品營銷的失敗,很多時候是過重的宣傳產品的功能,而忽略了產品的使用者場景;
比如,減肥、豐胸最好的方式是賣使用者場景;王老吉是使用者場景;事實上任何一個優秀的產品都有明確的使用者場景:沒有使用者場景的產品就一定會失敗,更不會被使用者認為有價值。
2、使用者的價值有時是錯覺:使用者有時也不知道什麼是自己需要的,什麼是價值。
使用者很多時候不是專業人士,使用者的價值往往更多是隨機性、盲從性、個人情感性,使用者的價值感有時受營銷氣氛影響。
事實上產品沒的使用者場景,就是缺少使用者思維,使用者價值就無從談起。
-
7 # office高效辦公技巧
你的產品首先肯定要是具有使用者價值,你的東西,你的產品,如果說買家不買賬,或者是說買家不喜歡,你,再怎麼樣你也賣不出去的,是不是?
你說的這個使用者的場景啊,也是必須的,當用戶使用的場景在什麼地方,使用的一些情景,是什麼場合?我們做一個產品,首先,開發研究,市場分析。
-
8 # 王澤華Kino
這個問題太抽象。劉言飛語已經回答的很好了,我基於自身的體驗補充一下。
先回答問題。個人觀點,當用戶價值與使用者場景發生衝突的時候,優先滿足使用者價值。這是因為,使用者價值更接近使用者的底層需求,而場景只是需求的一種滿足方式。
但是,以市面上絕大多數產品經理的能力而言,99%的產品經理都沒有能力跳過使用者場景來發掘使用者價值。換言之,做產品其實是一個認識使用者、認識行業,與大家交朋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螺旋上升的,你瞭解的越多、你能看到的就越多、你能理解到的也才能更深。
所以,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最開始的產品,最好是從一個準確而有把握的場景出發,來為使用者的需求把脈;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使用者,各種各樣的需求,以及各種各樣的場景。
而終有一天,當你的情報量和修為都足夠的時候,你就會像修仙一樣三花聚頂開始飛昇,頓時覺得世間一切原來都有聯絡,覺得業務的根本邏輯是那樣的簡單清晰。這個時候,你有勇氣說我比使用者更瞭解使用者,我比行業更能洞察行業,那麼你就可以抓緊產品最核心的使用者價值,以此為根節點出發,去研發迭代、去社群運營,甚至去創造新的場景。
凡事沒有簡單的答案,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
9 # 寡語2018
1、如果公司為了生存,可以先以進入使用者場景為先。先活下去,再圖提高和發展。
2、還有一種情況,針對使用者的痛點會產生一個新場景,此時肯定是儘快先推產品去滿足場景需求,然後再迭代更新。比如當年支付寶的產生,就是先滿足買家和賣家付款信用的不對稱。
3、但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進入一些早已存在的場景,就可能先考慮使用者價值了。要想擊敗已經進入的競爭對手,必須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因此必須優先考慮使用者價值。
-
10 # 金錯刀
刀哥認為一款產品的本質就是滿足使用者的核心需求,但是,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的與使用者使用場景結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要把使用者當小白,千萬不能用專家思維思考問題。
使用者的使用場景是客觀存在的,使用者的內在需求也是客觀存在的,這需求是實打實的,作為產品經理,應該觀察日常生活,發掘發現這些場景,而不是去設計這些場景。
網際網路行業本身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而唯一相對確定的就是使用者價值,這些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用產品來滿足的,而隨之產生的不確定是相對不可控的,是在使用者的使用過程中自然發展產生的,基本上是無法掌控的。
-
11 # 我哈哈哈哈哈跑哈跑
產品,是解決“什麼人”在“什麼場景”的“什麼需求”。
離開場景的需求,不靠譜。
就像需要幫使用者做一套衣服,離開場景就不知道做什麼了…
使用者要去踢足球的場景、要去參加正式晚宴的場景,對服裝需求就不一樣,那麼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就需要不一樣。
談需求,要在場景中談。
回覆列表
您好,我是YRBeautiful,也是做產品的。首先我認為需要先明確你開發的產品屬於新型產品,還是市場已有產品。新型產品,個人認為可以先考慮使用者價值,以便判斷是否有開發的價值。價值明確以後,再做產品場景的分析。如果是市場上已有產品,思考方向可能就要改變了。
其實大部分的產品都屬於後入者,如果是這樣的產品,開發時需要做好產品定位,明確產品的使用者場景,便於你前期的產品開發。如果先考慮使用者價值而忽略了使用者場景,後面可能會很難做。當然,這需要分時客製化產品,還是公司標準時。
如果是想開發標準品,首先你需要做好產品定位和使用者場景。分析使用者場景中已有行為,先按照當前市場上已有產品的規格條件進行評估,包括功能,成本,時間等。同時需要從使用者場景的已有行為中找到使用者痛點(即需求和價值)。在前者成本、時間、定位等方面評估確認OK後,再整合使用者價值到產品設計中,隨後就可以正式開發產品了。
如果說是開發客製化產品,其實跟上訴差不多。首先還是需要明確使用者場景,以便確認好基本的規格,並進行成本的初期評估,再未加入使用者價值前,確認價格未超出客戶期望價格。確認OK,再整合客戶的自身需求到產品中,從而對整個產品進行評估和開發。
做產品,第一就要滿足使用者的使用場景,再談價值。如果使用場景都沒確認好,不知道客戶的基本需求,談價值是沒什麼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