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onyo與肉球
-
2 # 王子的愛
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呢?相愛的兩個人相處會難嗎?假裝相愛和真心相愛僅一字之差,到心境差了一整條跨不過的銀河。假裝相愛的人在一起相處當然會難,打從心底裡並沒有想要愛對方的打算和意願,可能只是玩玩或者只是利益捆綁不得已選擇在一起亦或者像房思琦和李國華在一起的感覺,最後有一個被毒害,有了治癒不了的病態,遠離了愛情的美好,也散失了本真的自我。幾句沒有邏輯思維錯誤看上去押韻,聽起來動聽的調情語句,不過是加深了這種毒害與病態,相處起來當然困難,最後兩敗俱傷或者兩個大家庭彼此成為仇家。當然也不否認利益者能一直順利,獲得的利益源源不斷的歸來的特殊情況。
但如果是真心相愛,何來難?真心相愛的兩人看對方的眼睛都是自帶閃光燈和美顏的,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在我眼裡,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你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愛就相隨到哪裡,何來相處之難?真心相愛的兩人不會計較對方的過與錯,不會埋怨對方的缺點,挑剔近乎完美中的玫瑰刺,只會齊心協力奔向一個方向,那便是幸福的方向。你不要說我們兩個是相愛的,只是被現實打敗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瑣碎的事讓兩個相愛的人相互廝殺,然後漸行漸遠。如果是這樣,我只能說你們並不是真心相愛,什麼叫被現實打敗了,你倆難道吃不飽,穿不暖?無非是虛榮心和把自己和沒有可比性的人做了個不科學的比較,然後還是覺得自己更喜歡名貴包包和衣服首飾,自己要像個貴婦或公子才顯得出眾或耀眼罷了!這種情況不過是打著我愛你的旗號招搖撞騙,根本不是真心相愛,或者是還不理解什麼是真心相愛。
真心相愛的人不會演戲,只會真情流露,跟著心走,跟著愛走!有愛相處還會難嗎?有愛會抱怨沒有錢卻自己又不努力掙錢嗎?有愛會為難對方把詩意的日子硬生生磨得粉碎嗎?
2017-5-9
於北京
-
3 # 流離不流離
我和我初戀談了將近三年的戀愛,熱戀期算第一年吧,第二年和第三年各種爭吵打鬧,原因不過是他揹著我去聯絡他前女友罷了。
現在分手一年多了,想來,當初的我也是夠無理取鬧,可是隻要他對我直接說我不會攔著他的對吧。換成別的女的會這樣嗎?我不知道。
都說愛情有保質期,那是多久呢?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我不知道我和他的感情是在什麼時候消逝的,從剛開始的甜蜜到後來的無話可說再到後來的爭吵打鬧,我不清楚在這段感情裡到底是我愛的比較深呢還是他?都有付出的吧,只是付出多一點的那個人是我,所以分手後痛苦的是我吧。
現在已分開一年多,偶爾想起只是會覺得遺憾,也曾感嘆過我當初為什麼要遇見他呢?如果沒有遇見沒有開始,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
4 # 續緣情感諮詢
因為,開始的相愛是短暫的、新鮮的。還沒有實實在在的生活,她的存在關係還不足以深厚,所以彼此之間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優點,缺點卻被自己忽略了亦或者包容了,彼此之間感受到的也是笑聲和歡樂。
而兩個人一旦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意味著生活才剛剛開始。
在每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裡,面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之後,隨著兩個人的關係愈來愈緊密,對彼此的瞭解也愈來愈深厚的時候,因為太熟悉對方了、太瞭解了對方了,那種新鮮感也就逐漸地失去了原來的保鮮度,以至於彼此之間的包容心、尊重感、珍惜情亦隨之在慢慢地降低。
愛一個人真的很容易,但是一直走到白髮蒼蒼到盡頭卻非常地難
-
5 # 張慧君是個笨小孩兒
人們常道人心易變,又該如何從一個瞬間去書寫一場永恆?今朝情意綿綿,明日就相忘於江湖。為何世間好物如此不堅牢,開頭美好,結局卻潦倒?相愛容易,相守卻很難?
哪裡有什麼愛情,不過是生理衝動?
在愛之開端,激情澆灌著兩顆年輕的心。然而,也因了愛情模糊的面目,個體的緊張與喚醒狀態也會被貼上“愛情”的標籤。
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甚至認為,愛情就是生理喚醒和心理標籤相互作用的結果。
阿瑟·阿倫(Arthur Aron,1974)曾經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他找來一位漂亮的女助手,由她去找男性被試完成一個簡單的問卷,再讓他們根據一張圖片編一個小故事。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被分為三組,分別在安靜的公園、堅固而低矮的石橋,以及危險的吊橋上接受調查。最後,這位漂亮的女助手把自己的聯絡方式告訴了每一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如果他們想進一步瞭解實驗可以給她打電話。
猜一猜,最後的結果如何?與其他兩組相比,在危險的吊橋上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給女調查者打電話的人數最多,而他們所編撰的故事中,也包含更多情愛的色彩。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吊橋效應”,其理論來源是沙赫特的“情緒三因素理論”,情緒=刺激×生理喚醒×認知標籤。個體如何解釋情境及生理反應,往往與外部的線索及“誘因”有關。大部分男性把橫渡吊橋時因為緊張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興奮誤認為性衝動,於是在心底埋下了一顆愛情的種子。
短暫的“投射—認同”遊戲
所謂的“經營愛情”大多指的就是在“情感探索”和“情感交流”這兩個階段的相處與溝通之道。
通常在情感探索階段的初期,雙方因為相當程度上的保留與節制,仍然透過“投射”與“認同”來維護關係,戀人小心翼翼地開放著自己的私人領域,也好奇地探索著關於對方的一切。
他們修飾著自己也美化著對方,同時因為接觸與瞭解的程度不深,也可以較少地受到對方自身特質的干擾,迅速地把自己的早期客體形象,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對方為了討得戀人的歡心,也會迅速地認同這個投射,做出戀人理想中的樣子來。
然而,愛情並不只是甜的。當那個果醬罐被一點點地開啟之後,它的神秘感與新鮮感都將消失,那時呈現在眼前的或許只是一隻平凡無奇的小罐頭而已,不同於最初的想象。甚至,令你失望。
我是脆弱的,你還愛我嗎?
隨著交往的加深,早期的“投射—認同”遊戲已經無法再繼續下去,戀人被壓抑的真實自我在呼喚得到釋放,他們無法再去扮演一個理想的戀人,而更想去做一個真實的戀人。
這也是親密關係的真諦。人們之所以想組建親密關係,之所以想愛與被愛,就是想獲得一種親密感。親密需要把自我最深處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呈現,卸除掉層層的偽裝與防護,建立起真我與真我之間的連線感。
在這個階段,雙方的信任感、依戀感開始建立,溝通的深度和廣度也有所發展,開始牽涉到較深的情感捲入。這是心與心之間相知的契機,但同時也是一場充滿風險的賭博。
在關係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退縮、害怕、扮演角色,在操縱與受控之間遊走,生出嫉妒與厭惡、逃離與背叛之心,將關係場演變成遊樂場,上演出種種的鬧劇與幻想。
愛是一門藝術(衛星:觸芯話)
歸根結底,相愛容易,而相守不易,也是因為我們錯誤地理解了“愛”。
弗洛姆認為,愛不僅是情感,愛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如果說愛情始於生理喚醒,又在“你投射,我認同”的模式下發酵發展,那麼能夠相依相伴必定是因為習得了愛的能力,掌握了愛的藝術。
愛的四要素包括關心、尊重、責任和認識。只有當我們從整體上理解愛人,為對方投注以主動的關懷,尊重他的真實存在,為他的精神成長負起責任時,我們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
這是一場相互的馴化,是兩個個體之間“不完整的融合”,是在距離感與親密感之間取得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它需要很多的耐心與時間,又在耐心與時間之中釀造出新的意義。
做到這一切並不容易。愛有起點,也必有終點,以死亡為句讀是愛最好的結局,也是最難的結局。但當你用心地去呵護愛情的生命時,你會發現,一切終將黯淡,唯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依然在歲月的深谷裡閃耀著永恆的光芒。
-
6 # 狼神公爵
個人以為:相愛難,真愛相處卻不難!
所謂相愛難,就是,真的相愛的友人,在情況不明的前提下,往往都不願當面說出求愛的表白!因為一旦說出表白,就會有一半的機率連朋友都做不成了,真的愛了是願意委屈的!寧可保持朋友關係而不願早早表白,而毀了繼續相處的友人關係!
其實真的相愛表達的時候,往往都是對錶白後被拒絕的情況是心裡有所思量的!一種是不在乎拒絕,表白只是一個愛情遊戲而已。一種是篤定會得到愛人同意的迴應,所以表白!
相愛,說著簡單,真的開始卻是那麼難!看不清真愛在哪裡……要找個合適的伴侶是有多不容易,全世界六十多億的人!至少要在大約的十億成年女子中,找到自己的真愛,卻不知對方是不是也愛著自己,人家憑什麼對你死心塌地呢?況且還有那麼多比自己優秀,也同樣愛著她的人!
真愛真的很難,但想要保持相愛,又何其難啊!畢竟兩個本來獨立生活著的兩個人,突然要在一起生活,生活習慣不同,心性,所受家庭教育都各不相同!這樣兩個人突然在一起,還要和諧相處,實在太難了!要知道,有煙癮的人戒掉吸菸習慣有多麼困難多麼痛苦,兩個生活習慣不同的人想要和諧的在一起,需要剋制多少不同的習慣,需要多少思想鬥爭……
要我說,相愛難,找到真愛更難,反而相處卻不那麼難了!因為真愛就是克服不同習慣的動力,真愛的兩個人,相處卻簡單了,因為愛所以簡單!
如果,一開始愛的就不夠純粹,彼此遷就的在一起了!那麼相處就真的很難了,因為在彼此生活習慣發生齟齬的時候,心裡會拷問自己:改變自己值不值得!有了這樣的拷問,就出現了,他(或她)是不是真愛自己的懷疑…………最後勞燕分飛,都是因為不相信真有愛!
-
7 # 用盡yi生去等你
每個人都覺得相愛容易,相愛很難。然而這些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看兩個人在一起慢慢的瞭解,互相信任,兩個人有共同的話題,永遠都要決定我們都是在談戀愛。保持新鮮感。應該是不錯的。
-
8 # 別把他太當回事
相愛時有新鮮感,有激情有荷爾蒙,在一起覺得每時每刻都是那麼美好。但相處時間一長,彼此熟悉後,神秘感消失了,荷爾蒙分泌趨於平穩,花前月下的浪漫裡摻入了生活的繁雜,平淡了很多。愛的保質期基本就是荷爾蒙高分泌期,據說只有一年零八個月。
回覆列表
不會呀!如果很相愛,就會收斂自己的小性子,會更珍惜相處的時間。既然選擇在一起,就要做好在一起的準備和計劃,不是說一時興起想在一起。我覺得那些廝守一生的老人即使一直在磨合,如果沒有自我要求自我改變也很難在一起吧。兩個人在一起,不僅僅是要求對方改變什麼,更多的是自己要改變什麼,不能打著愛的名義無所顧忌,那另一方總會有厭煩的時候。人都要往前看,不僅是在事業上,家庭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