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牙泉水悠悠

    無人機載荷量太小,不足以支撐大重量的預警雷達。只有解決了無人飛機大平臺才可能使用無人機預警,目前看來還做不到。另外,樓上所提的偵查與預警完全兩回事,複雜程度不可相提並論。

  • 2 # 追風精品裝備館

    這是一個涉及到航母編隊戰場感知力方面的問題。那麼一個成熟的航母編隊至少應該擁有怎樣的外部感知力呢?我想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四個部分。那就是本艦感知力,屬艦感知力,航空感知力和外圍感知力。其實這非常容易理解,本艦感知力就來自於航母本身所搭載的各類感測器所收集到的資訊,那麼相應的,屬艦感知力就來自於航母周圍各種驅逐艦,護衛艦,潛艇所搭載的各類感測器所獲取的各類資訊,航空感知力就來自於航母或屬艦所搭載的各類艦載機所獲得的戰場資訊,而外圍感知力則來自於資料鏈衛星通訊系統等等。

    很明顯,這個問題就屬於上面我們所提到的航空感知力的範疇。我們知道航母是個高度複雜且攻防一體化的綜合性武器系統。它的防護體系本身就十分嚴密,而它最外層的防護一般都由它的艦載機聯隊所提供。而艦載機聯隊卻不可能在航母周圍形成360°全覆蓋式的防禦圈,而主要是向最有可能的一到兩條"威脅軸"方向派出自己的航空聯隊。而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艦載機聯隊在飛抵"威脅軸"方向200海里的預定防衛區時,往往都只有預警機開啟雷達,為整個聯隊提供必要的戰場資訊,(就目前最強的E2D而言,其雷達開機後將獲得至少400公里的探測半徑)而聯隊中的戰鬥機在沒有進去實際交戰之前通常也都會保持電磁緘默狀態。而以上只是艦載機聯隊傳統的防禦任務所覆蓋的戰場區域,而如果是執行進攻性作戰任務的話,則最遠可以提供大約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不空中加油)。所以固定翼預警機就是整個艦載機聯隊的"靈魂",它為聯隊乃至整個航母編隊提供了遠端大範圍的空情警戒,戰場監視以及戰鬥機的空中指揮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卻是任何偵察機所不具備的。當然這並不等於說艦載無人偵察機就一無是處了,它主要提供的是遠端點狀目標的偵察和持續監視能力,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自行對目標尤其是時間敏感目標發動輕度的打擊,而這也是艦載預警機所無法提供的。

    綜上所述,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和無人偵察機都各自為航母提供了兩種完全不同卻又缺一不可的能力,所以它們兩者之間不存在誰可以代替誰的關係,而更多的是一種能力上的互相彌補。未來,它們將共同為航母提供完美的遠端戰場感知力。

  • 3 # 吳戈

    你可能是看到了美國海軍正在發展無人艦載機,而其功能最近又縮小到先發展偵察機,同時美國航母上原有的E-2預警機不光沒有消失,還在不斷改進,所以你的問題其實是將兩個問題混到一起了。先是偵察機和預警機之間的關係,再是無人機和有人機之間的關係。

    偵察和預警是重疊並相關的概念,但不能相互替代。偵察指的是所有獲取敵方作戰情報的行為,預警則是強調提前發現敵方來襲,可以說預警也是一種特定目的的偵察。在手段上,偵察可以使用各種手段,即使使用技術手段,也包括雷達、紅外、聲吶等多種感測器,而預警理論上也可以多手段,但在艦載機領域它主要指雷達預警機。

    而且預警機完整的稱呼是空中早期預警與指揮飛機,它還包括提前獲得敵方來襲的情報後,迅速掌握全面敵情我情,組織交戰活動。

    在技術上,無人機已經解決了彈射起飛、自主飛行和自動著艦的問題,而且有成本低、續航力強並不擔心犧牲飛行員的優勢,因而代替有人機是大勢所趨,但這個過程也受制於有人機並不是所有任務現在都達到更適合無人在場的水平,比如空戰。

    偵察任務,如果只是飛抵目標附近,使用感測器獲取偵察資料帶回或實時傳回,然後自身安全返航,是完全可以無人化的。預警如果只是指雷達獲取空情,也是可以的,但指揮任務還需要對多種來源的情報加以融合,並判斷全域性,引導自己各種戰力,相對依靠人腦的判斷。

    不過,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也在使這種腦力勞動可能為較先進的軟體系統代替,起碼其中大部分工作量可以,加上通訊的發展,即使保持“人在環路”的指揮流程,人員也可以在地面,甚至在半個地球之外。

    因此,當前E-2等機型暫時還在使用,並不意味著新一代技術不會代替它,這只是個時間問題。但代替它的並不是無人偵察機,而是有人工智慧的無人預警指揮機,屆時無人偵察機也將可能是無人預警指揮機的一個下屬。

  • 4 # 攔阻著艦

    預警機,當然只是“簡稱”了。預警機不是簡單的飛起來的“雷達”,而且隨著功能的日漸疊加,也不是一部飛起的“雷達指揮所”這麼初級的概念。如今,“預警機”的指揮控制的“範圍”不斷拓展、“許可權”也正在不斷提升。

    當下風頭正盛、未來也是前景無限的“無人機”來說,目前無人機只是能做大戰場的偵察預警,只是戰場情報獲取的第一步,後續尤為關鍵的資訊的判斷篩選過濾,以有價值的資訊為基礎來指揮、決策、火力打擊等環節,都還是需要後方的控制站裡的人員來完成。飛上天的無人機依舊是離不開地上的人員遠端控制,也因此如今的大中型無人機、察打一體無人機,其實就是不用飛行員的親自不用上天,只是在起降過程中才偶爾可以撒手放任無人機的“自動”。

    那麼,對比來說,如今的無人機還是隻是具備單一的預警能力,而且,限於目前無人機的氣動佈局、噸位大小、動力等多方面因素,無人機的雷達效能還是遜於預警機的雷達。這方面展望來看,隨著相控陣雷達技術的發展、技術上雷達天線與機身的一體化,無人機的光電和雷達的偵察能力將會近一步提升。但就“預警”而言,關鍵性的後續的資訊處理、戰場指揮控制,無人機這個平臺還是無法做到的,只是可能將這些戰場空情資訊傳回後方,由後方人員指揮排程。

    其實,這樣的無人機,就是將預警機上的ACO空中管制官放到了後方地面,但這就是多了無人機的戰場資訊回傳流程,就增加了新問題,資料鏈傳輸是否穩定可靠?是否足夠高效即時、會不會有資料延遲?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種回傳後的後方人員再排程,是否會貽誤戰機?

    所以,正是因為目前的預警機上,少不了ACO空中管制官、CICO戰鬥情報中心軍官的角色,所以,只能是上述的無人機的“資料回傳”環節的問題解決了,未來無人機才有可能取代預警機。

  • 5 # 發明214698630

    無人機,說白了就是駕駛人不在飛機上,是在地面遙控,資料發射和處理接受,離不開衛星。以後肯定可以的,就看北斗技術的成熟度。可能是十年,二十年。

  • 6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屬於對無人機與預警機認識的差別問題,無人偵察機主要針對地面目標,保持對某一區域的監視,缺少對空對海的監視功能。現有的無人機實質並不適於海上使用,或者根本沒把這視為一個任務。

    預警機則是針對空中目標,同時兼具一定對海的功能,這是無人偵察機根本不具備的能力,而且預警機還要擔任通訊與指揮的功能,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的雷達平臺,更需要空中提供其它支援,這都是目前無人偵察機具備的能力。

    想要用無人偵察機代替有人預警機,這屬於你想買車時,需要一臺代步的轎車時,卻有人推銷一輛載重卡車,那並不是你所需要的東西。

    現代航母為制海作戰中的主力,它對艦載機要求相當高,不是效能高即可,目前無人機做為艦載機,只能做為技術探索來被發現,尚不是一個什麼實用型號。目前也主要是解決幾個關鍵點,彈射起飛,自動著艦等難點,但是無人機的控制依然有難題,所謂自主飛機依然是相對簡單,距離成為真正的艦載機尚有不少的距離,至於說代替預警機,這只是一個構想方向,還沒有進入方案研究的階段,可以說無人機上艦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就是想去趕最高難度的東西,為與小孩子沒學會走路,就想參加百米賽跑一樣不切實際。

    當然了,無人機上艦是一個發展方向,會繼續研究,但是這個過程不是馬上,也許還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不要太過著急了!

  • 7 # 利刃號

    有人預警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被取代,而無人偵察機更是不可能頂替預警機,因為預警機就是一個空中指揮平臺,它的特點不僅僅是脊背上的預警監視雷達,還包括複雜的通訊系統和電子戰裝置。高質量的戰場通訊不是那麼簡單做到的,美國甚至專門建造了指揮艦“藍嶺號”(名字翻譯有爭議在此不做解釋),裝甲部隊也有專門的指揮坦克,因此預警機的空中指揮作用不會被偵察機取代。

    無人機存在很大的技術問題,就是實時通訊技術。因為不管什麼無人機都要有人來控制操作,兩者之間的資料傳輸很容易被敵方的電子戰手段干擾,因此放出去的無人機很難將偵察到的資料及時傳輸給航母上的指揮人員,美國的X-47B無人攻擊機專案就已經下馬了,原因就是後臺操作人員很難確保和攻擊機的實時通訊。只有飛出去不用管、徘徊在在指定空域為艦載機加油的加油機具備使用無人機的潛力,因此美國在X-47B無人攻擊機取消之後確定開發無人加油機專案。

    美國剛剛推出鷹眼預警機的最新改進型E-2C型,在加裝了新型雷達和電子戰裝置之後,指揮裝置的抗干擾能力大大增強,航母放飛的預警機可以伴隨整個機隊攻擊波飛到任何戰場附近,為艦載機提供空中預警和協調指揮,這是無人偵察機短時間內做不到的;而且美軍的資訊化聯合作戰戰術也是基於預警機設計的,加強戰鬥機和預警機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是美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未來幾十年預警機都是航母作戰的中樞不可能被取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不抽菸,不喝酒,不蹦迪,沒有特別喜歡的興趣愛好,也不經常打遊戲,請問我要怎麼度過分手的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