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華合木教育
-
2 # 育鄰人
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就是要從小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包括從小事、從小時候。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慈母多敗兒。”人生的學習成長同樣需要歷經風雨之後才能見到彩虹,輔助孩子學習成長最好的方法是引導、鼓勵孩子自己去經歷。人必須適應複雜多變的群體生活,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學會如何與同伴爭優、如何剋剋服妒嫉、如何參與分工協作、如何統領或跟隨同伴採取一致行動、如何換位思考、如何藉助有利時機教訓一下那個總是和自己對著幹的同伴還不影響團隊協作、如何獲得同伴幫助並幫助弱小的同伴......
引導孩子整理家務
小鳥只有自己展翅才能飛向遠方、小苗只有自己製造養料才能茁壯成長......自然界其他生命體父母輩對子代的營養供給多則數月短則幾天,而只有人類父母對孩子的撫養需要長達數年。人類嬰兒出生之時根本不具備獨自行動能力,不會行走、不會講話、不會自己尋找食物......面對孩子這麼多的不會,作為父母必須耐心輔助他們,讓他們逐步適應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然而,作為父母最難把控的就是輔助行為如何更好適應孩子自身的成長節奏,輔助過度難以讓孩子獲得獨立成長能力、輔助太少又害怕孩子不能成才。
動手做一做
家長的職責就是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生的成功,莫過養育子女成才。否則,即便家財萬貫也會消逝在頃刻間。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害怕孩子惹麻煩,時常對孩子的成長事務大包大攬,追著孩子餵飯、出校門就接過書包、替孩子處理社交問題......真有機會給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機會越來越少。
巨嬰,指年齡和身體已經成年,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的人,也就是任何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別人無條件配合自己的人。“成年而不自立”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啃老族、老養小已成為眾多家長的心頭病。一方面期望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為孩子分擔一切成長煩惱,給孩子整理學習用品、繫鞋帶、穿衣......並不斷告誡自己,孩子還小,等他們長大了就好了;另一方面又期望成年之後的孩子能夠迅速實現生活獨立,卻殊不知參天大樹並不能一天長成。
車輛跑得快全靠車頭將能源轉換為牽引力推動,人的身體之所以能長高全因消化系統將每天吃進的食物吸納為供細胞分裂的養料,某些人之所以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全因他們在那方面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人生的成長同樣需要經歷一些事情之後才能走向成熟。所以,家長在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歷程中,需要像引導孩子練習走路那樣適時放手,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學習用品、處理與同學或同伴之間的社交關係......
不腳踏實地的孩子始終都長不大
社會需要為孩子們群體社交提供方便孩子是“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孩子的多數行為活動都需要在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的陪護下完成,孩子們的學習、遊戲場所都需要成年人提供保障。然而,城鎮化、優生優育讓眾多孩子失去了天然遊戲場所和“青梅竹馬”的童年小夥伴,越來越多孩子變得自閉、抑鬱或是心理脆弱。所以,當今社會很有必要像普及義務教育那樣普及孩子們的童年成長輔助,比如學校放學後繼續開放給附近孩子學習、遊戲,強化以小區為“根據地”的文娛童年成長活動輔助等等。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每個人學習成長、工作、生活的出發點和落腳地,家是每個人學習成長旅程中獲得休息和營養補給的地方,是個人融入社會大家庭的成長驛站,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在家庭。”所以,社會提供補給解決家庭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就是最大的民生、就能讓更多中年父母無憂無慮的參與社會分工協作、就能從源頭上解除家庭生育孩子的後顧之憂。
跳起來彼此更融洽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讀能夠讓每個人連結到一堆堆抽象的符號資訊,只有成長經歷才能提煉出屬於個人的獨特智慧。智慧是人一生中最寶貴、最獨特的財富資源,它在生命的最底層為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然而,智慧無論貴賤、高下,都只能從社會實踐中獲得,就如同下水才能學會游泳、邁步才能學會走路、張口才能學會講話或者歌唱......18歲是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法定分界線。但是,人生不是“直升飛機”、成長不能實現“垂直起降”,導師【包括父母和學校老師】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就是要從小、從日常生活中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3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針對強勢一點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如果別人打他,可以大聲呵斥對方。在家媽媽和孩子可以反覆模擬練習,增強孩子的勇氣,讓他懂得他有能力保護自己。
可是如果孩子年齡偏小、個性又偏弱一些的,媽媽就不要再逼孩子勇敢了。
事情是這樣的:老師讓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凳子,我女兒就搬了一個粉色的凳子,然後另一個女生就去和我女兒搶,我女兒不給她,她就把我女兒胳膊掐成了這樣子,回家後我給她洗澡發現了傷口,才知道她在學校被欺負了,我很憤怒,在家裡一下子都不捨得打她,竟然把她的胳膊掐了四個口子,我就教育她說誰再欺負你你就打回去,用力的往她臉上扇等等,我真的心疼死了,感覺這樣教育女兒不太好,但是看到女兒的傷口真的是很憤怒,就想讓女兒狠狠地打回去
回覆列表
看到孩子身上的傷口,我也感到很心疼。孩子第一次走出家門過集體生活,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欺負。面對孩子被欺負,我建議你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處理:
1、安撫孩子的情緒我記得自己小時候被同學欺負,回到家告訴爸媽,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很憤怒生氣,然後告訴我:以後誰再欺負你,你就打回去,你怕啥?父母這樣說,只會讓我覺得這是一種責備,以後再被欺負,可能都不願意再告訴父母了。
現在自己有了孩子,當他受欺負的時候,我都會先安慰他,抱抱他,讓他覺得:媽媽是愛我的。並且告訴孩子:如果以後在學校遇到這種情況,回家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幫你解決,好嗎?這樣說,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背後有爸媽的支援,也能會更加有勇氣去面對校園欺凌,並且勇敢說不。
2、幫孩子分析問題,找出原因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有可能是別的孩子太霸道,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惹惱了別的孩子,才導致被欺負。如果是別的孩子太霸道,就要教會孩子“打架”,學會反擊,勇敢說不。比如,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要讓孩子勇敢的說出“你不可以欺負我”,“你再欺負我,我就打回去了”。並且要態度堅決的讓打人的孩子道歉:“你必須要給我道歉”。
如果是自己孩子太調皮了,就要在平時好好教育。
3、與老師及時溝通,反映情況家園共育永遠是幼兒成長的中心點。遇到這種情況,要與老師溝通,並且希望可以透過老師告知打人孩子的家長,畢竟這種事情,對方家長也要有知情權,以免帶來大人之間的矛盾。讓老師在中間引導,讓打人的孩子道歉和解,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明白,人際交往的規則,做錯了事情不可怕,知錯能改還能是朋友。讓孩子心裡有Sunny,才能不受這樣事情的影響,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