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有書幸運馨

    《座右銘》是怎麼由來的?

    看見這個題目,我的腦海裡,立即浮現的是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校訓,它就是清華大學的座右銘。

    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的詩句,也常常被莘莘學子們奉為刻苦、努力的座右銘。

    那麼,今天我就來聊一聊《座右銘》,看看它是怎麼個由來。

    01、《座右銘》的名詞解釋

    有人說,《座右銘》,從字面看,就是座位右邊的銘文。

    其實,他說的也沒有錯,還確實是這麼回事。

    所謂的“座右銘”,本是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用來約束自己行為的警句,後來被泛指人們激勵、警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銘”,是一種古老的文體。“銘”,最早是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從金,從名,名亦聲。“金”指鐘鼎鑄器,“名”意為“廣為人知”,“金”與“名”合起來就表示“在鐘鼎盤盂上鑄刻款識”。

    後來,“銘”演化成為一種特殊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銘”的文辭簡練、有韻,構思精巧,內容多簡短樸素而義理深邃,與格言很相似,形式活潑且易誦易記。

    因此,“銘”在《現代漢語詞典》裡有兩種解釋:(1)在器物、碑碣上面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2) 警戒自己的文字。且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這種文字一般都是用韻的。

    現在我們所用的座右銘,一般都是比較短小精悍的警言,而古代的座右銘,是分文體的,篇幅還更長,比如詩詞歌賦之類的。

    我們最熟悉的“銘”,就是我們以前在課本上學習的一篇古銘文《陋室銘》,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真的是朗朗上口,脫口而出,記憶猶新。

    02、《座右銘》的由來說法

    我們知道,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但是不少人並不知道“座右銘”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其實,關於座右銘,有著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是個與聖人孔子有關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欹器,是一種設定獨特、別致有趣的盛酒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時,就會自動直立起來,裝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所以,這種欹器,給人一種“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哲理。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生前就非常喜歡欹器,他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欹器,用來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因此,齊桓公去世後,齊華人在建造紀念齊桓公的廟堂時,便將這個意義深刻的酒器,一同擺在了廟堂中,以供後人祭拜。 有一次,孔子帶著學生到廟裡來祭拜,見到這種器皿,感覺很好奇,於是,就向廟裡管香火的人打聽。管香火的人就告訴他,這是欹(qī)器。孔子一邊看著欹器,一邊又想起了有關齊桓公的故事,孔子不斷地點頭,他基本上已經推斷出這個欹器的意義了。 於是,他指著欹器,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裝滿了就又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就是用來警戒自己:決不可以驕傲自滿,自滿就會像欹器裡裝滿了水一樣,必然要傾斜倒覆的。”說完,他就做個示範,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果然和孔子所說的一樣。 然後,孔子又將這個道理用到讀書上,提醒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後來,孔子回到家裡後,也請人做了個一模一樣的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來警示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

    據說,南北朝時,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也曾為齊武帝的兒子蕭子良做過一個欹器,以示警醒。

    在這之後,後人可能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於是,在座位右邊放置欹器,漸漸就演變成將文字鐫刻在金屬器皿上。但是,“座右銘”的叫法,卻一直沿用了下來。

    第二種說法:

    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崔瑗,年輕時,好意氣用事,因為他的哥哥被人殺害,他大怒之下殺了仇人,隻身逃亡。幾年後,朝廷赦免,才重新返回家鄉。 崔瑗自知,就是因為一時魯莽,才闖下大禍,讓自己吃足了苦頭,所以,他痛定思痛,就創作了一篇銘文,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以自戒。後來,人們就叫做“座右銘”。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正式以《座右銘》命名的作品。

    第三種說法:

    宋朝時,有個非常喜歡史書的人叫吳介,他讀史書,不光是讀書,還會將書中記載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都抄寫下來,放在座位的右邊,作為自己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來源,時間長了,他家連牆上、窗上都貼滿了警句、格言。這便是“座右銘”的由來。

    這以後,這種將激勵自己的文字,刻在物品器具上的做法,就慢慢地傳開了,成了人們勉勵自己的一種習慣做法,而寫在上面的文字,就叫做“座右銘”。

    因此,現在“座右銘”內容,也不僅僅是可以借鑑的往事,形式也不限於放在座位的右邊了。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幾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銘。

    例如:

    1、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造者達爾文的座右銘是:老老實實,簡單明白。 2、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3、加拿大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班廷的座右銘: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佔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的過程中。

    我自己的座右銘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2 # 老張講網際網路

    座右銘就是用來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的名言警句。

    座右銘的由來一種是上面兩位朋友關於“吳介”的說法,我就不再贅述了。還有一種是關於孔子的,齊桓公死後,齊華人為他建立的廟堂裡有種器皿“欹器”,這種器皿空著就傾斜,水或者酒倒了一半就直力,裝滿又會傾斜。孔子祭拜之時告誡自己的學生應當學習齊桓公不可驕傲自滿。並且自己也做了此器皿放於自己座位的右側用於時刻警醒自己。

    此為座右銘的由來,我們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謙遜,努力向上”。座右銘是一種很好的學習以及自律的方式。

  • 3 # 盛棠熠

    座右銘是古人寫在座位右邊的名言警句,後來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至於座右銘的出處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講的是宋朝有個叫吳介的人很喜歡史書,只要是史書中記載的可以吸取經驗教訓的內容他都抄下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稱之為“座右銘”。

    銘就是刻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業或警示自己的文字。 時間長了,他家連牆上、窗上都貼滿了警句、格言,以後就慢慢地傳開了。

    廟堂有一種叫欹器的酒器,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把液體裝進一半就直立起來。

    一天,孔子帶學生到廟裡來朝拜,看到那個傾斜的酒器後很是奇怪,於是就向廟裡管香火的人打聽。 管香火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

    管香火的這麼一說,孔子於是想起了有關齊桓公的故事。孔子指著欹器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絕不可以驕傲自滿。

    自滿就會像敬器裡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 ”說完,他就讓學生取水倒進欹器。接著,孔子又對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回家後,孔子便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自己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

    以上就是有關座右銘出處的兩種說法,但不論出於哪一種,座右銘的意思都是一樣,指用來激勵自己的名言警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鞅變法成功了,商鞅失敗了,問題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