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青檬創意

    學習方面

    買一些自考院建議的輔導書;看書、刷題;靈活學習。

    時間方面

    利用休息時間;利用零散時間;集中時間複習。

    認清自我

    自考考生一定要對自己有個準確的定位,自己會什麼不會什麼,擅長哪部分,基礎是否夠多,都是考生要明白的地方。對於自考考試來說,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主要是靈活運用各種題型,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更多相關知識,敬請關注紅螞蟻創意

  • 2 # 升學教育機構

    自考具體的學習,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預習,溫習和總複習。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自考路也會事半功倍。

    在學一門課程之前,先看目錄瞭解一下它大概講了什麼內容,如果有時間可以通讀一遍。

    預習是在學每門課程之前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透過預習,會對這門課程裡所講的東西有初步瞭解,同時不妨用筆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我建議用鉛筆,等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可以用別的筆加重,做到重點突出。

    溫習是這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無論是完全自學還是有老師教,它都十分關鍵,比如老師剛講完某一章節,回到家之後,必須馬上合上書本,靜靜地回憶一下老師講過的東西和自己篩選出來的重要內容,可能只記了個大概,沒有關係,開啟書本,重新溫習一遍,最好將重要的東西完全記住,切記不可似是而非,模稜兩可,因為這個時候記住的東西會印象非常深刻,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做一下相關的同步練習和作業,加深印象,實在不行,那就等第二天做,千萬不要拖時間太長,否則記住的內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假如是自學,可能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個周密安排,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可以多看幾章節,如果有難度,相對少些,量力而行,最好是當天看過的內容,在睡覺之前溫習,以便記得更牢。

    接下來就是複習,我所講的總複習不是平常所說的考試之前那個總複習,如果真是平常不怎麼看書,到考試之前專門騰出時間來複習,我認為這樣的效率不是很高,如果課程多的話,壓力還會很大。每門課都有好幾個章節,我所講的複習是在學習下一章節之前,要常常複習前面學過的內容,做到一邊學新課程,一邊複習,這個複習與溫習不一樣,我把它看作是總複習,它會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多而增多,但是當一門課的新內容全學完時,這本也全部複習完了,可能距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然後再根據要考的課程和時間來安排一個總的複習計劃。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做做歷年的考題,按正式考試規定的時間完成,測測自己的能力,但這不是絕對的。通常,我習慣把考試時間提前十天來計算,比如還有一個月要考試,我就只當它還剩二十天,給自己提個醒兒,這不是加大自己的壓力,而是在緩解壓力和緊張情緒,因為這個時候可能要比平常緊張些,但是還是要適度地放鬆,給自己一些空間,做到有的放矢,當然剩下的十天不是不看書,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 3 # 過啦考研

    怎樣合理的安排自考?貌似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考不像在校的學習一樣,只用關注學習就可以啦。自考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報名時間、如何報名、如何列印准考證等,此外還要對自己報考專業的科目進行時間安排,也就是說那麼多科目該如何安排,先要考哪一門,後考哪一門?學習方法就不在這裡說了,可以網上搜搜找出自己的學習方法,現在就說說如何合理的安排自考中的十幾門課程的報考吧。

    1、理想情況

    我們先來做一個假設:

    全國:每年考 2 次,每次可以報考 4 科,最快可以 2 年透過自考;

    上海:每年考 2 次,每次可以報考 8 科,最快可以 1 年透過自考;

    四川:每年考 3 次,每次可以報考 4 科,最快可以 1 年半透過自考;

    江蘇、廣東:每年考 4 次,每次可以報考 4 科,最快可以 1 年透過自考。

    上述假設說明,在 1-2 年內透過自考完全是可以實現的!而實現的前提是:每次報考儘可能多的課程,並且每科都能一次性透過。

    那麼除卻自身努力這個因素外,報考課程搭配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難易搭配的重要性。

    在瞭解課程難度、考試隱藏規律的情況下報考課程和完全隨意之下報考課程,哪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報考課程

    一個專業,通常平均 15 科左右(13-15科)。其中 3 門公共課、4 門學位課、8門基礎課,另加本科畢業論文 1 篇或畢業設計1份。

    我們可以以專業 15 科為例:

    1、第一年4月 進度3/15 ,第一次報考

    報考科目:

    英語、馬克思、近代史

    為什麼這樣報:

    1) 第一次參加考試一般只選公共課3門,這3門難度低、過關率高,在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複習時間也比較短。

    2) 英語基礎薄弱者需要提前複習,理想情況一次透過,並且英語達到70分以上,為以後拿學位做準備。

    2、第一年10月 進度7/15,開始體驗學位課和專業課

    報考科目:

    2門學位課+2門基礎課或1門學位課+3門基礎課

    為什麼這樣報:

    1)第二次參加考試,4門報滿。一般採取學位課搭配基礎課的形式,不建議報3門以上學位課,難度太大。

    2)每門學位課每天起碼要保證1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並輔之以真題、資料、筆記等措施。

    3、第二年4月 進度11/15,繼續學位課和基礎課

    報考科目:

    1-2門學位+1-2門基礎課

    為什麼這樣報:

    第三次參加考試仍舊4門報滿,留足複習時間,學習方法如上。

    4、第二年10月 進度 15/15,剩餘科目完成

    第四次參加考試將剩下的4門課程全部報上,通過後即透過完成所有自考課程。

    這樣安排課程進行報考的方式可以儘快的拿到證。

  • 4 # 365聚學網

    第一、要正確選擇適當專業。

    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最好是選擇與自己工作或興趣愛好相近相關的專業。有的剛開始參加自考的朋友一時心血來潮,不怎麼思索就選了一個課程較少的專業,目的是為了想早點畢業。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使課程再少,平時學習看書沒用什麼心思,不僅不能早點畢業,反而會適得其反。例如我認識一個朋友,在網路公司上班,結果選擇的專業卻是飯店管理,她選擇這個專業的理由是這個專業課程開得少,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第二、在報考課程時,專業課和基礎課要交叉間錯的報。

    一般說來,專業課每一年只有一次或兩次考試機會,公共課有兩次或四次考試機會。在我剛開始參加自考時,聽很多人說先考專業課,後考公共課,其實也不盡然。專業課一般往往是本專業最重要的課程,相對而言也較難透過,公共課不外乎是大語,高數,英語等以前讀書時都接觸過的和一些公共政治課等課程,透過也較容易。有的朋友剛開始報名時全報專業課,結果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就會對自考產生一種畏難情緒。而有的朋友認為公共課容易,剛開始全報公共課,而因為專業課一年考試次數有限也會影響自考畢業的進行。

    第三、要正確選擇資料。

    一般是一本教材和一本預測試卷,外加一本帶講解的同步過關資料也可。千萬不要以為資料買得越多越好,這樣勢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第四、學習要以指定教材為主,自考不像其他考試,它考的全部是教材上的東西。

    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識理解領悟透了,考試也會不攻自破。有的同學不看教材或者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的瀏覽一二遍就開始做大量的預測試卷,捨本逐末,實不可取。看書時可以先看一看目錄看這本書每一章節大概講的是什麼內容,各章節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絡,然後看書時做到有的放矢,並經常做一下讀書筆記和一些各章節的複習總結。看書時要有恆心,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尺之寒,看一遍,二遍,三遍甚至多遍,一遍比一遍細膩,直到摸清了本書的主幹以及章節具體講的是什麼內容為止。這樣在做預測試卷時遇到不懂的就可以快速準確的翻到哪一章節,不要在做試卷時連這個知識點在哪一章哪一節都不知道。

    第五、可以在考前一個月做一下預測試卷。

    預測試卷是對這種門課程起一個模擬測試的作用,透過測試我們可以瞭解自己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摸一摸自己的米桶,以便對沒有複習到位的知識點及時查漏補缺。另外還要做一下近幾年的真題,透過真題,我們可以把握住考試的題型,以及常考的和重要的知識點,哪些題目今年已經考過,對考試的題目做一個估計和預測,對可能要考的題目將做重點複習,該背的要背,該記的要記,不要認為這個知識點已經考過,不會再考,存在僥倖心理,有好多同學等到考試結果出來時五十多分才後悔莫及,因為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變換不同的題型,這就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結果。

    自考貴在堅持,要有恆心和毅力,不要三天打魚,二天曬網。有人說自考難,其實是沒有正確處理好各門課程之前的關係和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上是我的一些具體的自考心得,雖然對各位自考朋友可能不完全適用,說起來容易,可真正做起來有些難,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指出。最後也忠心希望天下所有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拼搏的自考生朋友都能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肩周炎會自己自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