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戰狼和敦刻爾克同期上映,兩部戰爭片,講了不同的內容,如果純在電影拍攝手法上看,大家覺得哪個更值得提倡?
7
回覆列表
  • 1 # 火宅老爺泰野輝

    一個票房56.8億,一個不到四億,沒有可比性,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刨除那一部分自認為一般,不好看,或者喝倒彩的人的票房,仍然也是秒殺敦刻爾克。技術上拍得再好,脫離了群眾,沒有讓群眾有真實感受的電影,那麼群眾已經用電影票投過票了。

    當然肯定會有慕洋犬說那個篡改了史實,展現灰頭土臉逃跑精神的諾蘭版《敦刻爾克之只有英軍,沒有法軍,比利時軍大撤退》,拍得真不咋樣的英國主旋律電影,比根據眾多有實際原型故事和人物改編,真正進部隊近兩年體驗生活,實打實各項指標達到優秀,拼命三郎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拍片,得到曾經參與事件的各部隊,外交部,下至被援人員,上至將軍,甚至外華人的讚揚和肯定的,中國主旋律電影好看,比中國主旋律拍得有登次,有水平,有品位,借用星爺電影裡的一句話:連逃跑都跑的那麼帥,我真幸福。

    這部分誇的人也交了票錢,諾蘭並沒有因為你貢獻了票房,還對他的敦刻爾克表示欣賞,喜歡,甚至在電影院裡跪倒膜拜,表示過一絲絲的感謝,因為他是來重溫昔日帝國的餘暉,順便來賺錢的,所以並不在乎你法華人,比利時人,華人怎麼想,只要你的票房,一旦票房不如了意,他也就屁股對著你了。自家電影的互動和代入感是無可比擬的,哪怕確實拍得不足,還有改進和努力的地方,但這樣認真拼命的電影應該值得鼓勵和支援。

    其他不說,提問的人,你選了一張兩部電影都不是的圖片,能認真點嗎?好像也不是《比李林恩的中場戰事》。看了半天,也沒想起來是哪部電影裡的場景。

  • 2 # 東訊網路科技

    頂著50億票房和單一市場觀影人次之最這兩個頭銜的《戰狼2》已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卻因為諾蘭和《敦刻爾克》的不期而至,再度成了熱點。按照原本的安排,前來中國宣傳新片的諾蘭,也將順便參加“中外導演巔峰論壇”,雖然吳京因“行程衝突”,無法與會,但已經足夠讓兩派粉絲掐得昏天黑地了。一些人表示:“耽誤諾蘭導演的時間了”,質問“吳京真的懂電影嗎?”另一些人指責這是給諾蘭招黑,還有些出離憤怒的人乾脆破口大罵。

    爭論本身很無聊,因為吳京作為一個賣座片導演,有資格與任何與會同行對話,這是常識,但毫無營養的爭論卻關係到一個核心問題:怎樣才是欣賞一部電影,評判一位電影人的正確方式?先說諾蘭和他的《敦刻爾克》。玩獨立短片出身的諾蘭,早期熱衷的是充滿哲思的小故事,比如1996年的《盜竊罪》,1997的《蟻嶺》,那時的他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的同門,致力於拍攝最純粹的電影,也就是後來被聖丹斯電影節神化的Dogma’95宣言,這種電影原教旨主義表面上是反好萊塢化,其實也有反工業化、反技術化的傾向,比如:除非必要,絕不使用任何道具,也不允許置景;堅持手持攝影風格;堅持傳統的35毫米膠片拍攝;不允許作品出現任何時間和空間上的間離;影片不可包含任何表面行為(如謀殺或動作場面等);反對任何型別片;導演的姓名不可出現在演職員名單中等等。Dogma’95宣言不像是某個文藝流派,倒像一種學院化的教條,而諾蘭也很快從理想回歸現實,在2000年的《記憶碎片》和2001年的《白夜追兇》之後,他逐漸蛻變成了一個主流的商業片導演,他需要更多的資金為自己的野心服務,而不是關注什麼電影本身的精神,當然這種妥協不是以犧牲在好萊塢的話語權為代價的。換句話說,委身於好萊塢的諾蘭其實已經不再有凌駕吳京或其他導演的學院式優越了。

    諾蘭擅長高概念電影(high concept film),也就是對高關注度、高傳播性話題進行觸達人心的重構。他的電影不講究對白,情節主要靠複雜的敘事結構驅動,跨越空間的視角和交叉剪輯加上影像色彩的運用,常能恰到好處的撩撥觀眾的想象思維。但具體到《敦刻爾克》,卻又不是一部典型的諾蘭電影,因為它有三個特徵:1、不好看(或許在諾蘭粉看來正相反)。這表現在影片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核心,劇情完全靠漢斯·基默的音樂推進,對白少得可憐,更像是互不相關的三個場景片斷,諾蘭只是在最後一幕將他們簡單的串連起來。2、不熱鬧。影片基本沒有戰爭和動作場面,沒有女性角色,甚至沒有一個德軍出鏡,缺乏基本的戲劇衝突,鏡頭只是緩慢清冷、令人不安的移動著,引導觀眾透過人物的表情、眼神和行為謹慎的觀察,影片也沒有塑造通常意義上的英雄。3、不煽、不虐、不蘇、不燃。可以說,斯皮爾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邁克爾貝在《珍珠港》裡所示範過的那些燃燒觀眾荷爾蒙的做法,諾蘭全部放棄了,他甚至都不在意電影本身是否調動了觀眾的情感。《敦刻爾克》也沒有試圖對戰爭本身做任何主觀闡述,只是借角色之口甩了僅有的金句:“上年紀的人發動戰爭,卻讓年輕人送死”。那些中國式電影消費體系中常見的關鍵詞,燃、蘇、炸、虐、尿點等,完全與這部影片無緣,諾蘭所關注的只是複雜而不易察覺的人性。從商業角度來說,《敦刻爾克》在創造票房奇蹟的《戰狼2》面前,簡直是自廢武功。

    歷史上的敦刻爾克,英國民眾聽說自己的軍隊受困,大多自發的駕船出海,前往迎接,但這千帆競渡的一幕在諾蘭的鏡頭中卻極度剋制,令他著迷的反倒是真實的人性,比如主角和另一個士兵,發現了海灘上被遺棄的傷兵,簡單的眼神交流後,二人立刻抬起了擔架,奔過成千上萬排隊等待計程車兵,在眾人不甘又無可奈何的眼神中,率先上了船。諾蘭也沒有安排什麼激動人心的情節,諸如某個士兵拿出護照,上書燙金大字:英格蘭永遠在你身後。他對商業的唯一妥協是使用了小鮮肉,比如One Direction樂隊歌手Harry Styles,後者是人氣偶像,另一個身份則是泰勒·斯威夫特的前男友。《敦刻爾克》的口碑走勢也不樂觀,imdb從最初的9.9滑落到目前的8.4,遠低於諾蘭的其他作品,爛蕃茄新鮮度從最初的100%跌到了現在的93%,雖然國內尚未上映,豆瓣電影也給出了8.3的評分,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對那些懷有期待的觀眾來說,諾蘭是用不太商業的方式拍了一部商業大片,《敦刻爾克》在歐美叫好又叫座,但在中國很可能無法滿足被《戰狼2》調教過的公眾審美。

    相比之下,吳京的《戰狼2》幾乎一誕生就處在輿論風暴的中心。首映12天拿下34億票房的《戰狼2》兩極分化的口碑就已呈現,那時豆瓣的熱評一邊倒:吳京意淫到了N……的地步,看了噁心想吐!太恐怖了這個電影,不講道理的,…………為了煽情而煽情,讓人覺得他是個大大謊言家,……但隨著觀眾群體幾何級數的暴增,口碑很快又出現一定程度的逆轉,對影片的看法,瞬間從“人民內部矛盾”上升到了“敵我矛盾”。這表現在影片粉絲使用了中國常見的讓人無從置喙的辯論技巧,比如這標題“美分的水軍註定敵不過14億人民群眾的眼睛”。

    這篇長評的文末特別強調“別忘了你是以一個華人的身份在看電影”,這話與“不頂不是華人”一樣,具有立杆見影的封口效果。《戰狼2》之所以撕裂觀眾群體,更多是爭論的雙方存在嚴重的認知錯位。諾蘭粉關注電影本身的技法、風格、敘事結構和視覺語言,而觸動後者的是自1840年以來飽受屈辱的華人再度喊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最強音。這就決定了兩個群體不會有可以共享的欣賞情趣,能討論的只有事實。比如當有人指責《戰狼2》意淫時,反駁派的主要論點是好萊塢也沒少拍意淫片,這就是個誤區,因為好萊塢真正有傳統的其實是反英雄電影。從1930年的《西線無戰事》,到後來的《第22條軍規》、《奇愛博士》、《野戰排》、《獵鹿人》、《生逢七月四日》、《全金屬外殼》、《漢堡山丘》、《現代啟示錄》,沒有哪個電影告訴你,端著機槍能伸張正義。美國觀眾也不總是喜歡意淫片的,還喜歡《反斗神鷹》,後者對鐵血英雄片的惡搞開啟了一個新的型別片種,同樣市場大賣,1988年史泰隆的《第一滴血3》全美票房5387萬美元,1991年查理辛的《反斗神鷹》則有6947萬美元。

    假如今天真有人拍一部《反斗戰狼》,那些貢獻50億票房的觀眾會捧場嗎?另一方面,美式動作片的英雄總是以平庸無能的上級和姍姍來遲的豬隊友為背景的,而《戰狼2》中所有人都全程高能的跟得上主角開掛的節奏。對打得不可開交的兩派粉絲來說,真正合適的辯題其實是:高票房電影是否天生具有“勝利者不受譴責”的免疫性。比如1999年Artisan Entertainment發行的《女巫布萊爾》,只有4.5萬美元成本的簡陋粗糙恐怖片,靠手持攝影的偽紀錄片模式一夜爆紅,原本只有27家肯放映的影院,最後卻猛增到2142家,拿下3億美元票房。

    它的成功秘訣很簡單,搖搖晃晃的鏡頭讓觀眾頭暈腦脹之餘,也製造了沉浸感,虛構的意象延伸了觀眾的臆想,從而產生強烈的代入。很多好萊塢名宿對此斥之以鼻,但《女巫布萊爾》的導演不在乎,因為他從不把自己看成是導演,而是一位改變了電影生產方式的產品經理。說到底,只要電影是商品,就沒有任何票房以外的東西能夠詮釋成功。假使諾蘭一直踐行Dogma’95宣言,堅守更原教旨的“16毫米社團”,只去拍那些不媚流俗但根本進不了主流院線的獨立小短片,今天會有多少粉絲?從這個意義上說,2003年用《蝙蝠俠:俠影之迷》拯救好萊塢英雄電影之後,把自己擺上商業祭壇的諾蘭,就不再適合充當審美鄙視鏈上的圖騰了,即便如諾蘭粉絲所說,吳京再拍30部電影,也不可能成為下一個諾蘭。諾蘭粉基本是兩部分人,一些人忙著把燒腦的碎片資訊編織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另一些人在五彩斑斕的視效中目迷五色。諾蘭的成功在於他總能在不易掌控的題材中帶給觀眾稍高於期待值的作品,這就滿足了粉絲的優越感。

    而如果你觀察《戰狼2》散場時的人群,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彷彿“每個人眼中都有了鐵血論壇的使命感,身影放射出強國社群的盛大光芒”,就如吳京所說,“觀眾的情緒一點即燃,我只是那根火柴”。兩個群體的情緒化對峙早就是抽離於電影之外的N……粉式憤怒了。僅就中國市場來說,《敦刻爾克》已經具備了票房撲街的一切特徵,唯一的救贖反而可能是粉絲衝突所帶來的逆反心理了。

    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有個說法:只要夾雜著極少的利害感在裡面,就會有偏愛而不是純粹的欣賞了。這話對諾蘭粉和戰狼粉都適用。

  • 3 # 絃動雲起

    單從拍攝看,戰狼2純粹是一部商業片的拍攝手法,緊張、煽情、火爆、復刻好萊塢槍戰片的手法,沒有什麼創新,更談不上超越,之所以大賣更多的是愛國情懷。

    敦刻爾克的拍攝手法是很不抓眼球的,沒有往常戰爭片的烈焰煉獄、血肉橫飛,很平淡,像一杯泡過兩道的茶,只是不時響起的槍炮聲、飛機引擎聲告訴觀眾片中人物身處的險惡環境,在不遠的地方敵人正在湧來,只有跨過大海才能安全。電影以片中人物的感受構建整部電影,透過單調壯闊的大海、士兵緊張彷徨的情緒、以及漢斯季默的音樂傳遞給觀眾壓抑、陰鬱、甚至絕望崩潰的感覺,只是這種傳遞是剋制的,一絲絲的滲入,不是像潮水一樣湧來令人窒息的,靜下心來觀看慢慢的是會沉浸其中的。

    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 4 # 今晚看神馬

    一部電影可以從主題、內容結構、人物、場景、配樂、攝影、對話等方面來分析。

    主題

    《敦刻爾克》主題很明確,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和英華人民對英軍撤退的態度。

    《戰狼2》主題也很明確,講述了被開除軍籍的冷鋒捲入非洲某國叛亂,無法忘記軍人使命的他帶領淪陷區人民撤退的故事。

    內容結構

    《敦刻爾克》從士兵、民眾、空軍三個人物角度,一週、一天、一小時三段時間概念,陸、海、空三種空間場景展現了大撤退以及大撤退中的人。最後我們會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反思。

    《戰狼2》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欺我同胞者打到你哭。本片充分展現了愛國情懷,並且傳達了一種觀念,誰不服就把誰打服。

    人物

    《敦刻爾克》中,士兵想方設法離開海岸,軍官等船到最後一刻,民眾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幫助撤退,空軍冒著無法返航被俘虜的危險去與敵機戰鬥,每個人物都在為了回家或者為了讓同胞回家做出努力,每個人的力量都看似微小,但並不渺小。

    《戰狼2》冷鋒雖被開除軍籍,但依舊無法忘記軍人職責,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彷彿開掛般拯救著難民。或許可以和美國隊長相比,但美國隊長被注射了血清已經不是常人,但冷鋒是。

    場景

    《敦刻爾克》的主場景是海岸、民船、天空,三個空曠的地方都沒有掩體,沒有任何安全感,這種空曠對劇情很有幫助,敵軍一炸一個準。置身於其中的人物命運也就多了一份未知。

    《戰狼2》場景很豐富,水下、拆遷地、鬧市、倉庫、工廠等等。展現了人物豐富的經歷,以及在各種地形下均可以伸張正義。

    配樂

    《敦刻爾克》配樂漢斯季默(Hans Zimmer),代表作《蝙蝠俠:黑暗騎士、黑騎士崛起》《盜夢空間》《加勒比海盜:聚魂棺、世界的盡頭》《大偵探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星際穿越》等,截至2013年共獲得8次奧斯卡獎提名、1次獲獎,6次格萊美獎提名、3次獲獎,8次金球獎提名、2次獲獎、2次安妮獎提名及一座全美音樂獎和一座託尼獎。

    攝影

    《敦刻爾克》攝影師範·霍特瑪第二次與諾蘭合作,第一次是《星際穿越》。本片大約百分之七十的片段是用15片孔的65mm IMAX膠片攝影機拍攝,餘下的約百分之三十是使用5片孔65mm Panaflex HR Spinning Mirror Reflex攝影機和System 65 Studio攝影機拍攝。本片中有大量的IMAX攝影鏡頭,透過IMAX全畫幅完全可以置身場景,體會到人物的絕望。

    《戰狼2》的攝影師在某度上沒找到完整名單,只找到了一些攝影師受傷的新聞。《戰狼2》畫面切得太快,每個鏡頭的目的太明顯,或許這是剪輯的鍋。

    對話

    《敦刻爾克》全片臺詞不多,幾乎靠配樂支撐。除了必須用對話表述的場景外,都用了畫面和配樂替代。

    《戰狼2》對話推動著劇情發現,製造著笑點。冷鋒最後與反派的對話還在探討華人是不是東亞病夫。

    神馬只是路人影迷並不專業,但態度或許已經表達清楚了。

    另外題主的配圖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並不是敦刻爾克額

  • 5 # 陽光下的星星star

    先介紹一下,《敦刻爾克》故事改編自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大陸執行的一次戰略性撤退。撤退過程中,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了激烈的空戰,英國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分士兵撤離歐洲大陸。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併成為四年後反攻的根本。

    由於暑期檔剛剛結束,很多人把《敦刻爾克》與八月上映的中國產片《戰狼2》一較高下。

    論票房,《戰狼2》的54億票房,短期內都沒有電影可以超越,何況是《敦刻爾克》這種嚴肅題材片。《戰狼2》從裡到外都是一場凱旋,而《敦刻爾克》描述的是一場災難般的大撤退,與中國的傳統史觀不太相同,雖然中國大陸票房不高,但是豆瓣評分高達8.6,好評如潮。這是戰狼遙不可及的。

    論電影的深度,《戰狼2》遵循商業電影的創作法則,以高密度的精彩動作場面,掩蓋故事框架上的粗糙,是一場荷爾蒙爆發的男人戲。如果說《戰狼2》是一場進攻,《敦刻爾克》則是一場早成定局的逃亡。然而,悲劇總是比喜劇具有更永恆的意義。

    《敦刻爾克》這是諾蘭的第十部電影長片,也是他第一次根據史實來創作,講述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其中一些片段。他說自己從小就聽這些故事長大,因此有很深刻的印象。

    上映之後,這部電影獲得了山呼海嘯般的好評,目前口碑位居諾蘭所有電影之冠,越來越多觀眾翹首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十五歲的孩子要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