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我的瀟灑歐巴
軸心國,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戰爭聯盟,包括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和義大利王國等國家。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義日三國同盟條約》(即: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因此滅亡。
-
3 # 富貴如意天師慶平
軸心國是什麼?
最正確的解釋:軸的基本概念就是車軸、軸承、轉軸,意為車輪的中心;心的概念是中心、心機、核心等,意指事物的中心;國的概念就是國家、國度、國民等,意指國家!軸心國的基本概念就是國家的中心,國家的軸心,國家運轉的中心車軸,國家中心運轉的機構……
-
4 # 硯田劍影
軸心國是二戰時期,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中心的政活,軍事,經濟為一體的聯盟,意在瓜分世界,絞殺佔領各國予以互相支援,承認各自佔領的國家。
-
5 # 五星紅旗蕩倭平夷
謝邀,希特勒是個狂熱的種族主義者,積極宣揚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人種,這樣看來所謂“軸心”一說就有了基礎。德意首先簽訂了軍事同盟協議,而恰巧柏林——羅馬處於同一經度,於是希特勒就提出了“軸心”的觀點。結合種族觀念和軍事同盟的地緣,“軸心”就是指世界的中心,反映的是支配世界的野心,回答完畢!
-
6 # 周明建16
回答1: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日本帝國主義以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
軸心國名稱源於: 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來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軸心國″。
回答2 :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即: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一羅馬一東京為核心的軍事集團,其參加的成員國即被稱為"軸心國″。
-
7 # 蘇北九哥1
軸心即中心!好比人和公司起名一樣,總想圖個好兆頭而已!都說墨索里尼是個二逼慫蛋,但人家起名可不含糊,還真有點江湖道行——橫線不行,豎線不可,我就要中心線,之所以——軸心是也!
回覆列表
軸心國(Axis),指的是二戰時期法西斯國家的聯盟,主要的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以及日本,此外還包括了佔領國家以及在納粹控制下的諸多傀儡政府。當然這個聯盟的成立並不是單純的依靠彼此的政治形態以及口頭上的允諾結盟的,名稱的由來也並不是幾個國家共同商榷而來。1925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之後與德國日本相繼簽訂了“鋼鐵同盟”和“反共產協定”等一系列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企圖重新瓜分世界。“軸心”這個名稱的起源就在於1936年義大利法西斯獨裁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了協調一致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後,對德意同盟的評價而來,他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
軸心國成立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當時德、日為進一步在歐、亞擴大侵略戰爭,於1940年9月在東京舉行了談判,義大利隨後也加入談判。同年的9月27日,三國在柏林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又稱《柏林公約》。條約有效期為10年。至此德國、義大利與日本的三國軍事同盟建立,之後陸續的加入了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克羅埃西亞等國。
在條約中協定,日本承認並尊重德意在歐洲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德意承認並尊重日本在“大東亞”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三國保證如締約國一方受到目前未參與歐戰或中日“衝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上述條款毫不影響各締約國與蘇聯現存的政治地位。其實就是互相承認已佔有的土地國家以及既得利益,並且明確在未來的戰爭中彼此應當持有立場以及援助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