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級管理會計師辦公室
-
2 # 秀財網
經濟越發展,內審越重要。內審,正在不斷地被認識、被理解、被重視,它必將在企業管理中佔有重要一席。
我個人認為五點建議:
一、定位
內審的作用,猶如人體的免疫系統,猶如進化過程的自我修復調節功能;沒有內審或類似部門,企業肯定做不大,就算你碰巧能做大,肯定也做不強,就算你暫時做強,肯定也做不久。
內審作用這麼大,如何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定位,定好位能構建堅實的上層地位,具體而言,就是搞清楚老闆你要求內審做什麼?達到什麼目的?你把內審部門放在哪裡?對於中國現有組織管理模式而言,有位才有為,你擺在哪個位置,就做相應位置的工作。定在財務部門之下?財務可是檢查的重要物件?能保證獨立性嗎?定在總經理之下?現在總經理可是職業經理人喲!人性決定了管理風險,權力越大,監督超小,風險越高,諸多的高管舞弊案給內審一個啟示:任何權力都要監督,否則,後果非常嚴重,老大很氣憤。此時關鍵你要有重大案例、活生生的案例說服老闆,實在沒有,可來找我。
內審作為評估機構,位置越高越獨立,越獨立越公正,越客觀越公平。彙報級別越高,內審威震力就越大。所以,大家不要把內審掛在什麼經理什麼部門之下,那就OVER了。
二、定章
定章,就是制訂《內審章程》,章程決定了內審的地位、許可權、範圍、方式、處罰等。它是定位後的權力保證,它相當於內審憲法,企業監督法,保證內審組織有法可依,才能執法必嚴的重要依據,這個階段主要是審定《內審章程》等一系列上層依據,相當於內部審計頂層設計,高處定調的意思。
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注意章程許可權審批,審批級別越高,制度執行力會越大,你的權力就越大。切記!
三、定置
定置,就是設定好部門的機構,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該如何設定呢?首先,對整個組織的進行評估,收集公司存在的風險。
按照1、業務或系統進行分類;2、風險的高低進行排序;3、業務發生及執行的難易程式;4、集團管控維度長短。總結出組織存在問題或可能發生的問題,歸類集結。
其次,根據上述問題的多少?風險的大小,確定需要評估、鑑定、確認的事項有多少?而達到這個評價評估工作需要什麼樣的組織單位執行?例如:公司中在比較多的建設專案,則應設立工程審計部門;如現金財務佔比重的公司,則應設定財務審計部;各業務線距離大遠,則可考慮設計二級審計單位等,不一詳述。如其他比較規範,重在業務管理、流程管控,則應設定經營審計部門。
最後,如此分析,構建好部門設定,立好部門骨架。
四、定員
搭好部門骨架,接下來就要填充肌肉和面板了;招聘人員,按照部門設定,招聘相應的人員,最好能中層和員工一起招聘。新設部門一定要有一個經驗豐富之老鳥,帶領這群小菜一起飛。否則,領導很難開展工作,容易出現上層能,下層弱的老虎帶綿羊的局面,重要一點:一定要進行崗前培訓,如有沒有相應技能培訓師,就外送培訓,建議是內訓,有針對性,效果好,能即時解決公司存在問題,是一種快速讓員工成熟的培訓模式,內訓是所有培訓中最好的一種培訓方式。
五、定案
此案仍制訂內部審計相關制度方案。上面第二點中的定章已將內審的許可權、彙報流程、範圍等作相應的規定。這裡主要是制定部門作業流程、操作指南、操作細則、審計計劃、審計方案等。
終上所述,新建部門透過以上“五定”,即定位、定章、定置、定員、定製,讓你面臨部門構建、建章立制、人員設定、內部制度、具體操作方面胸有成竹,所向披披靡。
-
3 # 雲九小微服
審計部主要的業務板塊有以下幾個:財務審計,工程審計,業務審計(採購,銷售,物流等),還有法務也關聯。財務審計和工程審計和外審差不多,但是更側重於實際業務和過程控制,而業務審計是核心,以合同為主線,以每類業務的控管重點為工作方向,如採購成本的控制,採購舞弊行為的監控,銷售風險的控管,物流成本和舞弊行為的監管等等,都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工作方向。
內審是內部審計的簡稱,內部審計之父索耶關於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
外審:即外部審計 ,外部審計包括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
國家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國家審計的主體是審計署以及各 省、市、自治區、縣設立的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財政活動、執行財經法紀情況以及經濟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
社會審計是指由經政府有關部門稽核批准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的審計,其主體是註冊會計師。
回覆列表
審計包括了內審和外審兩種。
審計工作流程
一、審計準備階段
1、接收委託,確定審計專案
2、組成審計小組
3、瞭解和調查被審計單位
4、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制訂審計工作計劃方案
5、編制審計通知書,被審計單位承諾書
6、下發審計通知書
二、審計實施階段
1、對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有關會計資料(包括電子文件),實施財務審計程式。
2、整理彙總審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有關情況。
3、審計小組彙報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有關情況,確定需進一步核實的問題。
4、實施相關的追加審計程式。
三、審計報告階段
1、審計小組歸集審計工作底稿、並編制審計報告初稿
2、審計小組按稽核後的要求,對審計報告進行修改。
3、審計小組彙報審計報告的徵求意見稿,並對審計報告的徵求意見稿進行定稿。
4、將審計報告的徵求意見稿徵求被審計單位意見。
5、出具正式審計報告。
四、審計報告的終結階段審計小組將審計檔案歸檔。
內審和外審的差別
內審和外審,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們除了服務物件有所區分,一個對外部負責,一個對公司負責,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只有真正接觸到這兩個崗位時才發現,雖同為審計,除了基本工作的程式大同小異外,兩者間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
審計視角差異
一般而言,內審是外審的“前奏”。每個公司都會在每年的一固定時間進行內審,又稱“第二方”稽核,本公司的員工就具備相關的內審資格。而外審則是從外部請回的專家組進行稽核,又稱“第三方稽核”。因而,往往在審計視角上會有明顯的差異。內審是對公司中的各種業務和控制等等進行評價,確定相關的方針程式是否符合標準,是否經濟有效地利用了資源,實現了相關的目標,注重於企業內部的一些管理、經營。而外審更為嚴格,更關注的是對外界的影響,著眼於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相關資料。
審計範圍差異
內審的主要目的還是從改善公司的內部管理處罰,以求發現相關的問題,並及時進行改進,因而審計的範圍基本上涵蓋了企業流程的各方面。而外審是透過對企業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以及相關技術能力進行評估,本著對第三方公眾負責的態度,因而審計的範圍往往集中於財務資訊和流程等內部控制層面。
3審計標準差異
外部審計以法律規定的獨立審計規則以及具體的法規為標準和尺度,較為嚴謹。而內審的標準則稍顯寬鬆,以非法定但是已被公認的方針、程式(IPPF)等為準則。
4測試重點差異
內審可編制集中、滾動式的計劃,在一年內覆蓋全部要素以及部門。審計方法側重於符合性測試,範圍廣,並且樣本多,有助於全方位瞭解公司的業務迴圈。而外審可編制三天左右短期內的現場評審計劃,在審計方法上,重點在“實質性測試”上,即便進行了一定的符合性測試,也僅僅是偏重於某一部門的業務迴圈。
5專業知識差異
除了操作流程的相關差異外,對相關審計人員的知識面要求也是有所差異的。一般要求外審人員熟悉相關財務、稅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而內審人員不僅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還要對公司的運營管理、管理控制等關鍵點有一定的瞭解。此外,為了保證財務報表的準確性,還要求內審員掌握一定外審的審計方法,具備相關的道德規範。因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審計工作者選擇透過考取CPA、ACCA、USCPA等涉及審計、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規範等多方面知識的高含金量證書來不斷充實自己,以求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6處理措施差異
內審需要對相關流程的完成情況就行追蹤和驗證,並提出相關的改善建議,而外審不提建議,主要對整改計劃和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稽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