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渡口
-
2 # 笨鳥書齋
先說詩律:
一、基本格式
詩律是針對近體詩(格律詩)而言的,每首格律詩的平仄格式都有嚴格要求,看起來十分複雜,其實只要拆開來就非常簡單了。一首格律詩無非由四種基本句式組成:
甲:(仄仄)平平仄仄平
乙:(平平)仄仄平平仄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記住這四種基本句式,組合時按照相粘、相對、押韻等要求排列起來即可,一般情況下,只要確定了第一句的句式,整首詩的基本格式就確定了。律絕的基本格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格式一(五言平起入韻,七言仄起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格式二(五言仄起入韻,七言平起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格式三(五言仄起不入韻,七言平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格式四(五言平起不入韻,七言仄起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律詩比絕句要長,但格式並不複雜,律詩句式的排列規律和絕句一樣,只要將甲、乙、丙、丁四種句式按此規律排列即可。
例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長律由於沒有句數的限制,可以無限排列下去,格式也有無窮多種,不再說明。
二、禁忌
以上所列都是格律詩的正格格式,其實在作詩的時候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詩的格律是可以靈活變化的。一定有人聽過一句話: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七言詩每一句的一、三、五字,五言詩的一、三字可平可仄,其餘字平仄不可變。不過這句話並不全對,很多初學者記住這句話後反而深受其害,其中暗藏的許多陷阱乃是詩中大忌:
1.孤平。孤平是指五言或七言的後五字,除去韻腳只有一個平聲。這個問題主要在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出現,按照“一三五不論”的規則,就可變為“甲:(仄仄)仄平仄仄平”,很顯然就犯了孤平。
2.三平調,即詩句中最後三個字全都是平聲。這種錯誤易在句式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出現,同樣按照“一三五不論”的原則,就變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即犯了三平調的大忌。
3.順便說說三仄調,有人認為三仄調也是格律詩中大忌,其實不然,格律詩是允許出現三仄調的,在有坳救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五仄調”,即一句詩後五字皆為仄聲。
三、拗救
格律詩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對拗句採取一定的方式補救,稱為"拗救"。
“拗救”比“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更為靈活,但又更為複雜。在拗救中“一三五”可以“不論”,“二四六”也未必“分明”,但是有“拗”就必須要“救”,在某處“拗”了,在何處能“救”回來,是最關鍵的問題。
拗救一般發生在五言或七言的後五字中,在此以五言為例,七言類推之。
1.同句自救
(1)仄平仄仄平:這個句式是因“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變成了仄聲而來,犯了以上所說的“孤平”,要想就回來,就需將第三字變為平聲,即:仄平平仄平。(紅體字為拗字,藍體字為救字,下同。)
例:杜甫《復愁十二首》其三:
萬國尚戎馬,
仄平平仄平
故園今若何?
(2)平平仄仄仄:這個句式的原句應為“平平平仄仄”,第三字應“平”而“仄”,只需將第四字變“仄”為“平”即可:平平仄平仄。
例:杜甫《天末懷李白》:
平平仄平仄
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2.對句相救
(1)對句相救是指出句出現“拗字”,對句對其進行補救的情況。如下: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例:杜甫《復愁十二首》其三: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
或: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例:白居易《草》: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或: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例:陸游《夜泊水村》: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此例中“無”字一處救三處,可見其位之妙,聰明的詩人在前面無拗字時在此處也常用平聲,以防萬一。)
在無拗救情況下可平可仄的句式(褐色字為可平可仄):
甲:(仄仄)平平仄仄平
乙:(平平)仄仄平平仄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詩韻
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且不可換韻,選韻時可參照《平水韻》,韻腳選擇同一韻部的字,就不會錯了。
再說詞律:
一、詞牌
1.詞牌,其實是詞的格式的名稱,就像律詩一樣,用來限定一首詩詞作品的平仄格式、韻腳位置等。與律詩不同的是,詞的格式種類繁多,有一千多種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不過有的詞牌有多種格式,如《生查子》就有三種格式;還有的詞牌有多種名稱,如《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
(1)以樂曲名為詞牌。如《菩薩蠻》等。
(2)以詞中的幾個字為詞牌。如《憶秦娥》等。
(3)以詞的原題目為詞牌。如《浪淘沙》等。
3.詞題
詞題,即詞的題目,一般放在詞牌的後面。一首詞一定有詞牌,但不一定有詞題,即詞題是可有可無的。例:
清平樂
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蠻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宋]辛棄疾
例中“村居”即為詞題。
二、詞譜
如上文言,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 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它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填”,就是依譜填寫的意思。例:
《憶江南》的詞譜為:
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仄平平(韻)。
(“中”為可平可仄,“韻”字表示該出應押韻,下同。)
對應起來就是:
李煜《憶江南·懷舊》
平中仄,
多少恨,
中仄仄平平(韻)。
昨夜夢魂中。
中仄中平平仄仄,
還似舊時游上苑,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車如流水馬如龍,
中仄仄平平(韻)。
花月正春風。
又如秦觀《鵲橋仙》:
中平中仄,
纖雲弄巧,
中平中仄,
飛星傳恨,
中仄中平中仄(韻)。
銀漢迢迢暗度。
中平中仄仄平平,
金風玉露一相逢,
仄中仄、平平中仄(韻)。
便勝卻、人間無數。
中平中仄,
柔情似水,
中平中仄,
佳期如夢,
中仄中平中仄(韻)。
忍顧鵲橋歸路。
中平中仄仄平平,
兩情若是久長時,
仄中仄、平平中仄(韻)。
又豈在、朝朝暮暮。
詞譜太多,不能一一列舉,暫僅舉此兩例,諸位舉一反三即可。
三、詞的平仄
詞律與詩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詞的平仄句式基本上都是由格律詩的律句句式變化而來,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律句。所以學詞律前先掌握詩律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掌握了詩律的知識,詞律學起來就非常輕鬆簡單了,根本不用死記硬背。
下面按照句式的長短順序進行舉例說明:
1.一字句:即一個字為一句。如:
張孝祥《十六字令》:
歸。
十萬人家兒樣啼。
公歸去,
何日是來時。
2.二字句:二字句一般兩種格式:一是“平平”式,如辛棄疾《南鄉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二是“平仄”式,如李清照《如夢令》:“爭渡,爭渡。”
3.三字句:三字句一般是用律句的最後三個字,有四種格式:
(1)平平仄:如辛棄疾《沁園春》:“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2)平仄仄:如辛棄疾《沁園春》:“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3)仄平平:如蘇軾《水調歌頭》:“照無眠”。
(4)仄仄平:如辛棄疾《滿江紅》:“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
4.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前四字,有兩種格式:
(1)中平中仄: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驚濤拍岸”。
(2)中仄平平: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
5.五字句:詞的五字句就是五言律句,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生查子》的句子全是五言律句。
6.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充套件,在四字句前加上兩個與其第二字平仄相反的字即可:
(1)中仄中平中仄:如“我欲乘風歸去”。
(2)中平中仄平平:如“清風半夜鳴蟬”。
7.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種句式,如《浣溪沙》中的句子全是七言律句。
8.八字句:八字句一般是上三下五,即三字句和五字句相組合而得。這個組合有一個規律:若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用仄聲;若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用平聲。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9.九字句:九字句一般是上二下七,或上三下六,或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0.詞中雖無坳救只說,但也有一種拗句:平平仄平仄。如“一時多少豪傑”“一樽還酹江月”等。六字句中也有:中平平仄平仄。如“不知天上宮闕”。
四、斷句
上面講到,詞的句式長短不一,那麼長句就涉及到斷句的問題。我在詩律中曾提到,雙平雙仄為基本元素,即兩個字為一個單元(音步),所以律句的斷句一般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五言)、二二二一或 二二一二(七言)。詞句中也不乏此類情況,如《生查子》、《浣溪沙》、《鷓鴣天》等。但也有不少節奏不同的句式,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1.四字句:四字句一般為“二二”結構,也有“一三”的情況,如蘇軾《行香子》:“但/遠山長,雲山亂,小山青。”
2.五字句:五字句除以上斷句方式外,詞中常見的還有“一四”結構,如辛棄疾《沁園春·杯汝前來》:“甚 /長年抱渴,咽如焦釜。”
3.七字句:以上所講七字句的斷句方式可總結為“四三”式,在詞中還有一種常見的結構,即“上三下四”結構。如: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4.八字句:八字句一般是上三下五,如辛棄疾《賀新郎》:“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還有“一四三”結構,如:辛棄疾《木蘭花慢》:“但/山川滿目/淚沾衣……正/江涵秋影/雁初飛。”
5.九字句:九字句上三下六、上四下五、上六下三幾種情況一般中間都以逗號隔開,可作三、四、五、六字句解,有一種連著的“二七”結構較特殊,如:辛棄疾:《南歌子》:“試問/清溪底事未能平?”
其餘各句式較為簡單,這裡不加贅述。
五、詞韻
詞韻是指填詞所押的韻,其實詞韻就是詩韻的合併,戈載的《詞林正韻》把詞韻歸納為十九部,其中平、上、去聲十四部,入聲五部。如第一部: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相當於就是《平水韻》中的上平的“一東”、“二冬”,上聲的“一董”、“二腫”,去聲的“一送”、“二宋”六個韻部合併為一部,其中平聲一東二冬通用,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通用。具體參考戈載《詞林正韻》。
今韻:今韻有四種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通常說的“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其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古韻:古韻的四種聲調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上聲、去聲很好理解,就是今韻中的上聲去聲,歸為仄聲;平聲分上平聲和下平聲,不是說上平聲就是一聲,下平聲就是二聲,上平聲和下平聲都包含一聲、二聲,平聲整體就是平聲;最難區分的是入聲,因為入聲字在古韻中歸為仄聲,但入聲字中又包含一聲、二聲的字,若對入聲字不熟悉就會經常弄混。總的來說詩詞的平仄就是:平聲字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字為仄聲。具體參考《平水韻表》。
詞韻與詩韻不一樣的是,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且不能換韻;而詞有押平聲韻,也可有押仄聲韻,有的一首詞中即有平聲韻,也有仄聲韻,如《清平樂》上闋用仄聲韻,下闋用平聲韻。具體情況根據詞譜要求而定。
以上幾點都只是定詞的型,詞中之意還需要作者自己把控。
若對詩詞格律有興趣,可進本人主頁閱讀相關文章,對詩詞格律有詳細科普。
-
3 # 於訫一
哈哈,這屬於開卷答題嗎?沒事做,我也當次搬運工吧。 格律是由兩部分組成: (1) 格,它包括:起、承、轉、合、平仄、字數、對、粘、替、偶句和壓韻。 (2) 律,包括音律、聲律和韻律。 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都分五言和七言。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
4 # 河北人張鵬程
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中國古代近體詩、詞在格律上要求嚴格,其他如古體詩、現代詩歌、歐化詩歌等沒有確定的、嚴格的格律要求。唐朝以前的詩,稱為“齊梁體”,也稱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列為古體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雖然格律詩起源很古老,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但至唐初方才成熟,於是站在唐朝當時的角度上理解,不就是近體了麼?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隻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後,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律,可以不管。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以下只講近體詩。
韻腳是 韻文(詩、詞、歌、賦等)句末押韻的字。一篇(首)韻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後一個字,採用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後,故稱“韻腳”。引這些字的韻母要相似或相同。詩歌是按當時語音押韻的。由於語音變化,前代的詩歌后代 人讀起來,有些詩句便不押韻了。對於那些讀起來不押韻的詩 句,應如何讀它的韻腳字呢?學術界雖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數人 主張在一般場合下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應按普通話語音去讀, 逢到不協和之處,說明這是古今音變形成的就是了。過去有人主張採用“協(葉)音”的辦法。這種辦法在南北朝 時代便有人採用了,至宋代朱熹作《詩集傳》、《楚辭集註》而 集其大成。
了跟“羊、堂、疆”押韻,於是將“饗”改唸平聲字,將 “觥”改唸為“光”的字音;同樣,為了跟“渚”押韻,將“予” 改唸為上聲字,將“下”改唸為“戶”的字音。這種辦法受到了後代古音學家的批評,認為它主觀隨意,矛 盾百出,不合科學。但是,冷靜一想,也應肯定這種辦法是一種 歷史進步。它的很多猜測與後代的古韻分部絕大部分相合,如 “饗”、“觥”在上古正好是平聲[陽]部字;它實際上還是一種 比較原始的古音構擬方法。當然,它只是一種猜測,缺乏科學依 據,所以提倡讀叶音是不對的。那麼,能不能讀用科學方法構擬出來的古音呢?這在大多數 場合也是行不通的。因為,古音構擬也只是近似音,很難準確無 誤;同時,光韻腳字讀古音,其他字讀今音,也非常彆扭;何 況,古音讀也難讀準,聽也聽不懂。明代著名古音學家顧炎武便 鬧過這方面的笑話有人認為自己的方言合古音,按方言讀很協和,因而主張 按方言讀。除了自我欣賞以外,這也是行不通的。很難說哪一 種方言是古音的嫡系,而且沒有任何一種方言能像普通話一樣為 全民所瞭解和接受。總之,一般場合只能按普通話語音去讀那些今曰聽來已不押 韻了的韻腳字。不僅詩歌如此,其他韻文、韻語也是一樣。
-
5 # 青春大男孩
最簡單的辦法:不論聲母,只管韻母。比如全韻母ang(昂)、半韻母an、單韻母a(舉例:hang航、han海、ha哈)。必須相對應:全韻母對全韻母,半韻母對半韻母,單韻母對單韻母。押住韻腳後,聲調也要儘可能一致才算平仄韻味足,聽起來順耳。
-
6 # 有情人眼裡的世界雪梅
長短星燈,參差不等,三字四句,各有心得,四書五詩各有千秋,亮起心燈,詩詞韻味,其喜洋洋得意,其樂舉杯邀月,其嘆琵琶一語,其怒戰鼓雷動,其驚策馬奔騰,其志昆鵬展翅,,,!八仙過海,,神通各顯!,,談古論今,文化沙龍,龍飛雲海,,魅力無限!取精華去糟粕!發揚光大!
回覆列表
詩詞不存在哪些格律常用哪些格律不常用,也不存在哪些韻腳常用哪些韻腳不常用。詞倒是有些詞牌為詞人們所常用,有些詞牌則少人用,甚至有些詞牌一般人聽所未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