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愛說話的K先生
-
2 # 回望長安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宋軍與金軍在黃天蕩(今南京東北)進行的一次水戰。宋軍在韓世忠指揮下多次擊敗金兵,阻扼金軍40日不得渡江,將金軍逼進死港黃天蕩,進退無路,金完顏昌派兵援救,亦被韓世忠所阻。韓世忠本意是待圍困日久後,金兵疲憊缺糧時,在一舉重創,但完顏宗弼在漢奸的建議下,因勢用兵,適時改造舟楫,利用火攻,最後一次擊敗宋軍,終於突圍北撤。此戰可謂雙方打成平手。
南宋採石磯大捷。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原來負責督軍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虞允文見形勢危急,親自督師,向當時軍心散漫計程車兵演說:“若金軍成功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裡?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於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三十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這番演說成功把士兵團結起來,並大大振奮了軍心。他並隨即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以1.8萬兵力與15萬金軍決戰於採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南部中國在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在中國水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戰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支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從雙方兵力對比來看,陳軍號稱60萬,朱軍僅有20萬;陳軍的戰船大多是新造的,形體高大,裝備精良,朱軍的戰船主要是收編和繳獲的,以小船居多,但機動靈活,進退自如。兩相比較,陳軍居優勢。但交戰的結果卻是朱軍以劣勢兵力戰勝了優勢兵力的陳軍。
太平軍曾國藩靖港大敗。1854年2月,曾國藩已練成湘軍水陸兵勇各十營五千人,雄心勃勃地進行所謂的“東征”。4月28日,曾國藩親率大小戰船40只、陸師800人奔襲靖港,妄圖僥倖取勝。但是,由於太平軍已作好戰鬥準備,更加上天時不利——風速過快,湘軍戰船無法在靖港停泊,只得停靠在靖港對岸之銅官渚。太平軍順風勢焚燬湘軍水師戰船10餘隻。曾國藩驚悉水師慘敗,急派陸師分三路進攻靖港,企圖挽回敗局。然“陸勇見水勇失利,心懷疑怯”,亦潰散而逃,“爭浮橋,橋以門扉、床板,人多橋壞,死者百餘人”。曾國藩見士卒反奔,親自仗劍督陣,並豎令旗於岸邊,上書“過旗者斬”。可是湘軍兵敗如山倒,士卒都從旗邊上繞道而奔。曾國藩又羞又憤,遂決定跳水自殺,一死了之。
-
3 # 百文不如一劍
謝邀!也許是吸取了前人教訓,傳統意義上的大規模水上火攻,自赤壁大戰之後就少有了。元末及清朝時期鄱陽湖的兩次大戰,先後發生在朱元璋與陳友諒、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之間,有一定規模的火器加入。特別是到了近代,發生在東南沿海的鴉片戰爭海戰,發生在黃海海域的甲午海戰,基本都是使用火炮作為常規性武器了。
-
4 # 風雨中的梅雲
應該是有,我記得有一齣戲,叫擂鼓戰金山。說的是巾幗英雄梁紅玉幫著丈夫抗擊金國的事情。我覺得這算一個,其他的想不起來了。
-
5 # 聖辰國際影視
官渡之戰是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之間的巔峰對決,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第一戰。在關羽的幫助下,曹操斬殺袁紹兩員大將——顏良、文丑,挫傷袁紹銳氣。不過,袁紹兵馬多,糧草充足,能夠打持久戰。曹操眼看就要斷糧了,袁紹集團的謀士許攸前來投靠,獻計夜襲烏巢。那烏巢是袁紹的屯糧之地,卻被曹操一把火燒了,袁紹集團因而軍心潰散,被曹操一舉擊破。
回覆列表
鄱陽湖水戰。1361年朱元璋開始西征陳友諒,《明太祖實錄》記八月攻下安慶,進佔鄱陽湖口。朱元璋率20萬兵力先至鄱陽湖口,分散兵力把守涇江口及南湖咀,斬斷陳友諒退路,又調信州之兵守武陽渡以牽制陳軍,自己率主力入鄱陽湖。陳友諒率60萬大軍從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 出發往鄱陽湖迎戰,在康郎山水域與朱元璋遭遇。朱元璋視察以後發現,陳友諒的鉅艦用鐵索連在一起,作戰時根本不利於軍隊進退。於是朱元璋計劃採用火攻戰術來攻打陳友諒,並在事前進行周密部署。他將自己的戰船分編成十一隊,配備了火器、弓弩,讓手下接近敵艦時先發火炮,再射弓弩。據《平漢錄》記載,朱元璋下令" 乘風縱火,焚其水寨舟數百艘,火熾十里之間,煙焰漲天,湖水盡赤" 。結果陳友諒的主力嚴重受損,戰艦大部分被焚燬,己無力再戰,其左右金吾將軍又臨陣倒戈,士氣更為削弱。
鄱陽湖大戰至此以朱元璋全勝而結束,為朱元璋蕩平諸雄、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