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畫養生
-
2 # 好街區
站在蓋聶這個面來看,即是正義了,但在秦始皇的角度看,他們卻是叛賊。
這只是對立面不同而已,說絕對的正義也不是,畢竟只要有戰爭即有死亡,在他們反秦的時候,秦國已經在實現一國統一了。
即便秦始皇有些面很殘暴,但不得不說也有好的貢獻。但偏偏由於他的暴虐,又要想重新開始洗盤,這無疑是再一次的戰爭,所以無論好壞,只是對立面的不同而已。
-
3 # 六不六7不7
角度不同,什麼都不一樣,對於某些人來說是正義,有些人是利益,有些人是逼不得已,有些人是推波助瀾。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看,這只不過是一場普通的改朝換代,秦始皇死的不明不白,而後又舍長立弟,這埋下了暴亂的種子,因為一般都是立嫡立長有些人早早就站好隊,可是長子成不了皇帝后大部分人會被清算,某些人就坐看暴亂髮生,這也是項羽劉邦這麼快就打倒秦朝的原因。
-
4 # 鎏謀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善良與邪惡。
我們都還記得衛莊問蓋聶嬴政是個什麼樣得人的對話。
衛莊:“嬴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蓋聶:“他是一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人。”
衛莊:“這算什麼結論。”
蓋聶:“他是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出現的人。”
………………
衛莊:“你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
蓋聶:“這不是我的評價,而是後世史官們的評價。”
在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叔對嬴政的評價,不摻雜個人情感,實事求是的判斷與評價,尤其是最後我們可以看出對嬴政的評價,
嬴政的功績不在當世,而在於後世,他罪於當代,卻功在千秋。
至於為什麼反秦,是因為罪在當代,嬴政很是殘暴,這也和他的身世有關讓他成了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例如焚書坑儒,修築萬里長城,累死的人更是無數,屍橫遍野。對於各國的殘餘勢力更是趕盡殺絕,民不聊生,所以才會有更多的人選擇反抗。
但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一個王朝的更替,勢必會有死亡,修築萬里長城也只是為了更好保護國家與人民,然而各國殘餘勢力共同反秦這也並不是正義,只是打著正義除暴安良的幌子,來達到自己的私慾。這樣只會讓人民再次陷入戰爭與死亡,好不容易已經統一的國家只需要加以時日,農民便會安定下來,過上平靜得生活。
我們不是當事人,對立面不一樣,人都是自私的只會為自己著想而做出有利於自己的舉動。在農民眼裡他們是救星,在嬴政眼裡則是讓國家不安定的暴亂分子。
-
5 # 我是路人甲A
秦時反秦是正義嗎?
以個人看法:站的角度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
對於後世來說,始皇帝功在千秋,是個偉大的人。但是對當時的百姓尤其是六國遺民來說,的確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秦時這方面也從很多地方表現出來了,我們沒親身體會過也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
個人覺得如果嬴政統一六國後能夠施行仁政,安撫六國遺民,不區別對待,百姓都安居樂業,還有人反秦的話,我覺得說不上正義,還有看個人的目的是什麼,反秦的原因是什麼。 我是大叔二叔三師公粉,就說說這三個人吧。先說張良,秦時張良的理念是“民貴君輕”,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眾的生機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這樣才有國家社稷,才有君王”,為了這個,他甚至願意捨生而取義,他反秦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再加上諸子百家的大危機,他也只是儘自己所能,為天下百姓爭取一線生機而已,國恨家仇不是沒有,但是秦時的張良不會單純因為這個去反秦的,關於張良的原因和目的這些玄機說的很明白了,他這個原因和目的是正義的。 再說蓋聶,大叔輔佐嬴政、離開嬴政、幫助墨家對抗嬴政,也是因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是私利,我覺得是正義的。 至於衛莊,說實話,二叔反秦我可不敢說是正義的,會被二叔用鯊齒梳頭的O(∩_∩)O哈哈
回覆列表
《秦時明月》這部劇中,主角們為了心中的信念,而反抗大秦帝國,是出於真正的大義嗎?在《萬里長城》85話中,小聖賢莊的掌門人大先生伏念,與二先生顏路,三先生張子房,有過一段辯論,正好我當時也在場,究竟孰是孰非,我們來一探究竟!
論點一::伏念得知師弟顏路、子房,與墨家反秦勢力有來往,拍案勃然大怒,質問顏路,顏路一力承擔,伏念要以儒家的家法,將顏路逐出師門,子房為顏路出言辯駁:聖賢祖師說:當仁不讓,見義勇為,何錯之有?伏念質疑:協助敵國叛逆,擾亂天下,當什麼仁,又見什麼義?子房曰:仁者,愛人,義者,利他,有人在危難之中,我們儒家是應該挺身而出,還是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觀?伏念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如民眾不知謙恭,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誠,如果一個國家的百姓都在想著謀害君王,以下犯上,這個國家豈不是陷入動盪,百姓豈不陷入危難,子房問:如果不問青紅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難道就天下太平,民眾就安居樂業了?《孟子》公孫丑下之篇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論點二:伏念再問《論語》顏淵篇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小聖賢莊是天下讀書人的心中楷模,我們如果不傳播教化平和之道,反而鼓動民眾動搖國本,詆譭王道,豈不是在,成人之惡,就是小人的行徑,子房答辯: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君子之道在於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伏念質問:你說的部位難道就是不忠、不孝?子房再答:《孟子》盡心下中教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眾的生機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這樣才有國家社稷,才有君王!伏念反駁:你斷章取義,難道你忘了,《孟子》離婁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沒有倫理綱常,沒有了社會秩序,又談什麼社稷國家,沒有了社稷國家,民眾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沒有了保障,又怎麼談得上,民為貴?子房坦言;伏念師兄言之有理。
論點三:子房又說: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之徒處於王位,就會讓他禍害廣大無辜的民眾!伏唸對答: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們小聖賢莊只專心研修學問,不涉軍國政治,身為讀書人,不該對自己的君王妄加評斷,敏於事而慎於言,要知道福禍無門,唯人自取,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定是自己先傷害了自己,別人才能傷害他!子房追問:那現在的百姓又做了什麼傷害自己的事情?而陷入到莫名的危難之中?伏念反問:你所說的處在危難之中的人,卻正是與帝國君王對抗,要將芸芸眾生陷於戰亂水火之中的反秦勢力!
論點四:子房再問:治國之本,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如果一個君王不能愛惜自己的百姓,不能愛惜人民的生命,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君王,秦吞併六國,天下因戰事而失去生命計程車兵不下百萬,長平之戰,坑殺戰俘就超過四十萬,而受戰火屠戮,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平民更是在百萬之上,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身為諸侯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國家,君王如果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伏念怒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後面還有兩句,卿、大夫不仁,宗廟,家族就會遭受滅亡,百姓如果不仁,就會失去生命,子房你再跟帝國叛逆來往,會有殺生之禍!子房淡然道:《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
論點五:伏念拍案大怒:你不惜生命的代價,要捨生取義,你不惜的是你自己的生命,還是整個小聖賢莊的生命?天、地、君、親、師,是儒家不可顛滅的倫理綱常,君臣有別,長幼有序,而你現在要做的,是要舉兵造反,為整個儒家帶來滅頂之災!說罷,便要將,顏路、子房,二人動用儒家家法,此時三人的師叔,荀子出現,替顏路、子房,說情一錘定音,伏念只能作罷,為這這場爭論畫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