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20153659432
-
2 # 白糖電影世界
3D電影會有這種效果,因為我們兩隻眼睛位置的區別,每隻眼睛看到的影象都有細微的不同。大腦會將這些影象處理成立體視覺,讓我們能夠分辨出距離感。
3D電影原理就是用“光分技術”,讓每隻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濾掉另一部分。眼睛的工作完成然後剩下的就交給大腦了,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3D電影啦。
3D電影會有這種效果,因為我們兩隻眼睛位置的區別,每隻眼睛看到的影象都有細微的不同。大腦會將這些影象處理成立體視覺,讓我們能夠分辨出距離感。
3D電影原理就是用“光分技術”,讓每隻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濾掉另一部分。眼睛的工作完成然後剩下的就交給大腦了,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3D電影啦。
3D的原理:人的眼睛有兩隻,兩個眼睛的距離大概是7釐米左右,正是由於這個距離,所以人看物體的時候是有一個角度差,越近的物體,看的角度差就越大(把一根手指放眼前,左眼看到在右邊,右眼看到在左邊)。而大腦也正是根據這個角度差的大小,來感覺這個物體離眼睛的遠近,這就是3D的基本原理。3D電影就是運用這個原理製作。
3D電影拍攝時需要使用兩臺攝像機(或者直接一臺3D攝像機),兩個鏡頭分別模擬人的兩隻眼睛的角度,來拍攝兩個角度的畫面。這是真3D的拍攝模式,立體動畫片就是直接製作兩個畫面。還有偽3D是指先拍出來一個畫面,然後用人工把這個畫面的物體根據距離的遠近來調整角度。還有電視上的2D轉3D,就是直接把一個畫面複製出一個來平移幾釐米。這三種的立體效果是真3D最好,偽3D由於是後期加工,所以效果參差不齊。2D轉3D就可以忽略不計。
3D電影製作出了,那麼剩下的就是3D效果實現了。目前,主流的一共有三種輸出方式,偏色(已被淘汰,但是由於價格便宜,所以很多人仍在使用) 偏光和快門(電視目前主要這兩種)。但是不管是哪種輸出方式,其目的就是讓兩個畫面分別進入左右眼,比如左畫面只讓左眼看到而右眼看不到,右畫面只讓右眼看到而左眼看不到。 具體的三種輸出原理為:
偏色:是透過顏色的過濾來實現,一般多的為紅藍。把兩個畫面重合到一起,然後重影的部分使用了紅色或者藍色,而眼鏡的一紅一藍的鏡片正好可以過濾掉各自的顏色,那麼兩隻眼睛看到的畫面就不同了。這種輸出方式由於需要改變顏色,並且兩個鏡片顏色不同,最主要的是不能過濾掉完全的畫面,所以重影比較多,立體效果較差,人在看時眼睛極為不舒服。
偏光:這種方式有兩種,第一是投影,是用兩臺投影機來投射出兩個畫面到一塊金屬幕布上,投影前面分別有一片偏振片,這兩片偏振片的方向是不同的(兩片偏振片重疊後看不到任何東西)。然後投射出來的畫面是被偏振片阻擋後的畫面,再透過偏光眼鏡來觀看,就阻隔掉了另外一個畫面,就形成了3D;還有一種是偏振電視(目前被吹噓成不閃式)是把一個螢幕隔行的分成兩部分,濾光膜再把這兩部分分開,戴上偏振鏡片後,一隻眼睛看到一半畫面,另一隻眼睛看到另外一半畫面。而3D電影切掉一半的解析度以後,兩個畫面交錯著顯示。
快門:是透過顯示裝置的高速切換(一般的顯示裝置重新整理只有60HZ,而快門的有120HZ,把這兩個畫面交替著顯示,每個畫面每秒顯示60次)交替顯示,而在交替過程中,顯示裝置給眼鏡發射訊號,當顯示左畫面時,左鏡片可以看到東西,右鏡片關閉。當顯示右畫面時則相反,但是由於閃動速度快,所以人眼感覺不到閃動(有人說快門式閃動很厲害,那是因為60HZ的眼鏡碰上了50HZ的日光燈,造成了眼鏡看日光燈光源是每秒閃12次,當然會閃得很厲害了)。
目前也有裸眼的3D出現,主要是透過螢幕前面有一層光柵來實現,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其目的就是讓你的一隻眼睛看到只看到一個畫面,另一隻眼睛只看到另一個畫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