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CT10
-
2 # 平衡181112258
剛有人類的時候沒有善惡之分,也正如動物界生存一樣,你能說哪個動物是善哪個是惡麼。人類是特殊物種我一直覺得,不知在何時有無形的東西給了人類知識,這才有了善惡的區分。一個剛生出來的小孩肯定是張白紙,即使沒人交給他任何東西,他的行為在我們自己規定的知識裡面善惡應該都有。小孩到底變得怎麼樣,這是教育的問題,父母有很大原因直接能行成小孩以後的言行舉止,一旦習慣了一種行為是很難改正的,就像抽菸一樣。
-
3 # 簡妙作文尚昊
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複雜,因為幾千年來還未有明確之說。“人之初性本善”說的是人性的本源。孟子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觀。根據就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四種人皆有之的心,就是仁義禮智,就是善和大善。所以說,人生下來就是性善的,善是人所固有的本質,不是由外部加工出來的。人之所以後來又有了惡行,那是因為其善的本性產生了流失。一切教化都使人返樸歸真,都是尋找與歸還於人之本性的自我。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普遍的看法,也有說之“江山能移,惡習難改”等等,認為性格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人是高等動物,最容易以行為代習慣,養成一種習慣,在未來他將會不自覺的按照這個習慣走下去。如果這個習慣是一個好的習慣則受益終生,反之,如果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對於人的負面影響也會長期跟隨。
-
4 # 百川歸海6575
這就看當時說這話的人了。諸子百家,各有所推崇,像人之初,性本善,是懦家思想,孟子曾說過的。而本性難移,忘了誰說的了,但肯定不屬一個派系!人的性格養成,跟所處環境,所接觸的人有很大關係。贏政,本來沒當皇帝前,生活中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而他當了皇帝后,環境變了,坐擁那麼大的權力,恐懼使他的性格開始扭曲,他怕好不容易得到手裡江山會易主。這點,好多皇帝身上都有體現,朱元璋就是個例子。但是,贏政似乎扭曲的太嚴重了!不知道我的解釋你滿意嗎?
-
5 # 谷竹74891629
我認為善與惡之分類似於宗教與儒家的道德倫理來辨別生物性,比較人還是動物也是生物的一種,再說善良的標準概念是一種愚民思維,延續出對錯這個二分法這種主觀武斷,生物競爭也是道亦是本能,不能用善惡去區分,而環境不同,道德倫理的善惡區分亦不同也可能互有衝突,善惡等於一種生活習慣的道德倫理協定,但沒有絕對標準!
如果把本性難移換成屬性難移,也就說豪放的性格愛打打殺殺,缺乏內斂溫合的思考,所以多重屬性才是平衡自己的一種健全道路,也可能說是單極屬性經歷過極端衝突相互融合後的結果,例如有的人極端熱情,有的人極端冷靜,但戰至最高境界後彼此卻融入了一些性格,產生一種能夠相處並理解的思維。
就像民族融合的過程,生物性加上屬性,加上地理環境上的道德倫理標準的不同,一個共有的習慣特質。
回覆列表
人之初,性本善。人剛生下天性本來是無惡的。應説是無惡無善。而性本善的善應是無惡的相對詞。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本性難移的(本性)可解釋為性習。人性已被周圍的因素所影響而轉變為習慣性。習慣一成就很難改了。如右手寫字很難改成左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