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個人覺得生煎超級好吃!
12
回覆列表
  • 1 # 吃點鯊魚

    聽起來差不多,其實還是不一樣的。

    它們的外形和麵皮的不同,製作方法過程也不同。

    生煎是先煎,然後在鍋里加水後蒸,出鍋後,裝在盤子裡,一般會撒上黑芝麻和香蔥,賣相更好,吃起來也多了一點味道。

    生煎煎之前沒有蒸熟的過程,直接放入油鍋裡煎,所以叫生煎。由於是生的時候入油鍋,熟了以後,生煎吃起來有湯汁,很多人特別喜愛這個湯汁。

    一般好一點的生煎用的是輕度發酵的發麵團做皮,皮較薄。

    都是帶餡的麵食,採用相同的油煎加水蒸煮的混合制熟工藝,餡的口味也隨地區有所不同。

    煎包就是普通包子蒸熟後開始煎,一般用平頂鍋,煎包比較方便,比起生煎,它很省事。

    煎包用發麵麵糰作皮,皮稍厚,吃起來鬆軟,又酥又香,這是傳統煎包的優點。

    另外,生煎一般都是圓圓的,煎包根據各地的不同,形狀不一。

    總的來說,我認為喜歡口感軟嫩的,生煎包比較合適,如果喜歡更酥軟的,可以吃水煎包。生煎包更精緻,外觀好看,水煎包感覺比較淳樸。我本人偏愛於生煎。

  • 2 # 肚子等待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生煎什麼是煎包?

    其實很多情況下煎包就是生煎,都是用油水平底鍋將生的包子煎熟來吃的,但是有一種情況是煎包可能是熟的包子,直接用油煎一下來吃

    生煎:

    對許多北方人來說,生煎和小籠包一樣是上海的小吃。實際上小籠包在江浙一帶的各地都有經營。我認識一位徽州地區的朋友向我推薦他家那邊的小籠包,比上海的好過許多。要說真正的上海特色,生煎才是。江南地區並無類似風格的水煎麵食,上海的生煎好象橫空出世一般。但是聯絡到上海地區居民的背景,我相信生煎是被來自北方的移民帶到上海,並被改造成更適合上海本地居民的口味和樣式。生煎的大名是生煎饅頭,後來被簡化成生煎。江浙一帶和上海人對餡食的叫法頗有古風,經常令我想起水滸傳。實際上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就是江蘇人。通常上海人的饅頭就是北方人的肉包子,這是饅頭一詞的本意。不過上海人會加上定語,如肉饅頭。北方人吃的饅頭應該是後來,大批北方移民進入上海後才有商業意義。在上海有一種不易見到的油汆饅頭與生煎饅頭相對應。這種油汆饅頭也是一種肉包子。不過要先蒸熟後,再下鍋油炸至表皮起泡才奉客。生煎饅頭則沒有這個蒸熟的過程,而直接下鍋油煎,所以叫生煎

    上海生煎饅頭

    首先說生煎的外觀。生煎的尺寸應該比乒乓球稍大,但比山東水煎包小很多。這是江南人細緻的表現。生煎的外觀與餃子和包子都不同,但更類似於包子。與水煎包的外觀一樣,生煎的形狀也有助於把鍋排滿。這同樣是出於節省熱能的考慮。生煎的餡是典型的上海特色。鹹中帶甜的豬肉餡中添加了豬皮凍,所以吃來有湯汁。因為生煎使用發麵作皮,所以餡中的湯汁不多。這是生煎與小籠包的區別。但是生煎的麵皮採用輕度發酵的麵糰,上海飲食行業內叫做搶酵。這與普通的包子又白又鬆軟的外皮又有不同。生煎的成熟過程與鍋貼和水煎包的做法一致:先煎,後添水蒸煮。不過在出鍋的時候,店家會在生煎上灑點黑芝麻和綠色的蔥花,使生煎看起來更加生動。

    在上海外灘附近有一家生煎饅頭名店,叫做玉壺春還是大壺春。在外灘每次都看到店裡的顧客在排長隊等生煎出鍋。這家店的廚房有一面落地玻璃窗,對著人行道。廚師們製作生煎只見他們口中說笑,手上活計不停。特別是負責擀皮的師傅,每個面劑只要擀一下就能用。對注視也不以為意。店家或許就有活廣告的想法。如果想偷學手藝,這確是好機會。

    口味方面並無驚訝,與小籠包大同小異,只是湯汁少些。鬆軟的外皮和酥底,給予食者不同於小籠包的口感。我不得不點頭認可,排隊是值得的。在這裡,生煎要配咖哩牛肉湯。上海自開埠以來,華洋雜處,飲食方面也多有交流。咖哩口味能夠被普通市民接受,可見上海人的開放程度。就常規口味而言,生煎與咖哩牛肉湯的味道並不搭配。但是上海人安之若素。可見所謂常規也是變化的。這是一件趣事。或許可以旁證生煎饅頭與咖哩一樣都是外來食品。

  • 3 # 遇到天津的你

    生煎是指用生面包好包子,放油,然後放水煎熟。煎包就不一樣了,煎包有可能是用蒸熟的包子煎熟,也可能是生的包子煎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蝴蝶要怎樣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