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TIANSHUN
-
2 # 步象1
廣東汕尾陸河縣布金山口村陳姓家譜輩分:明德景良謙,旺輝序國策;念汝觀宗卓,麗雲文章烈。奕世紹書香,盛時欽玉帛;光裕有象賢,永昭先祖德。
-
3 # 童心happy
我是河南人,曾見過族人商議續家譜的書信,說明我們陳姓根在山西大槐樹,分支為三,一在山西大槐樹,二在河南沁陽邗邰,三在河南溫縣陳家溝。我是第十七代傳人。
-
4 # 打死都不說13
登國友大學,朝庭永世昌,啟先芝碧祖,孝敬其寧芳,還有十個字輩記不起了,祖籍是湖南麻城縣孝感鄉人氏,湖廣填四川到重慶江北縣的。有同字輩的宗親可以聯絡一下。
-
5 # 魯山一狼
湖廣入川廣義,我手頭譜記從陳國,今穎上縣,向南,到浙閩,從蒲田,到武昌府興國州歸化裡,第八十七世從武昌府入川,開縣一支,新都一支,其於在簡州府,原總詞在石鍾灘,嵩公入川八十七世,歷,啟,登。現第九十輩份永,立,文,幫,政,鋼,常,開,國,英,榮,華,應,以,大,萬,世,繼,光,明。義門陳氏正宗的。
-
6 # 青松皓月1
陳尊建 銅山單集賀莊 伊莊 毛橋 陳王等地潁川堂陳氏族譜輩分如下:承厚世尊 繼先兆瑞 長髮吉祥 任重道遠 新秀盈堂 國泰裕民 族盛宏揚 德樹才育 振興家邦 各位族親頂起!!
-
7 # 千凡文化
家丨南方第一大姓陳氏起源
陳,左阜右東而組成。東為日在木中,觀察太陽活動的神木稱扶木或扶桑,阜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稱為陳,是古代帝王諸侯觀察天文氣象之地。宛丘(今河南淮陽縣)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西周初封舜後媯滿之地,是先祖觀察天文氣象之中心。所以,專執觀察天文神職的氏族又被封於宛丘之地,逐漸成為陳氏族。
姓氏根祖—舜 帝
得姓始祖—陳胡公
說起陳姓起源,非常的複雜。歸納起來大概有五種說法。
出自姚姓或媯姓說
舜帝,也稱虞舜,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以地取姓為姚。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舜的部分後代以所居住媯水河為姓,為媯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建立周朝後,找到舜帝后人陳胡公媯滿,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周朝初年陳胡公滿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據《唐書·宰相世系》和相關史料記載,陳亡後,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後改為田氏。公元前386年,陳的分支仕齊的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出自媯姓說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除胡公滿的後裔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避居陳留郡;二是陳湣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或潁川;三是遷居固 始,源於陳湣公次子陳溫之後陳璉,其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自秦漢以來,由田姓複姓歸宗的潁川陳氏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
少數民族原有王姓或改姓說
少數民族中原有姓陳,非常之多,幾乎所有的民族當中都有陳姓。如:滿族姓陳有兩種,一種是原來漢人,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編入漢八旗,或者是到關外去生活。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京族裡邊陳姓是大姓;羌族裡邊陳姓氏大姓。
少數民族改姓陳的,也非常之多。如北魏鮮卑族陳氏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五代北魏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而到洛陽,在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定族姓時,於496年改為單姓陳氏;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
賜姓改姓說
隋朝時期有一個叫陳永貴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陳永貴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明朝統一全國後,朱元璋為籠絡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釐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
經過數千年的繁衍生息,時至今日,陳姓已遍佈世界每一個地區。根據國務院第六次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王姓人口總數5440萬,佔中國總人口的4.53%,是中國第五大姓。世界陳氏人口逾8000多萬,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五大姓。陳氏在福建省、廣東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蘇省、香港、澳門以及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第一大姓,在福建省、臺灣省和廣東兩省,陳氏約佔當地人口的10%以上。
說起陳姓,不得不說下陳姓南遷史。陳姓南遷的過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重要南遷,全部遷往福建。669年,當時唐朝派河東人,山西一帶,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677年陳政去世,他的20歲的兒子陳元光,接替父親打了九年仗,在686年平定叛亂,報請朝廷批准設立了一個行政區,這個區劃對今天中國太重要了,福建漳州郡,就是陳元光設立的,他也被尊稱為“開漳聖王”,子孫就被稱為陳氏開漳聖王派。這一派非常重要,為閩、粵、臺灣以及南洋陳姓的主要始祖。今天的臺灣還有53座陳聖王廟。
最後讓我們一起傾聽這首很給力的《陳氏之歌》,敬仰跨越千年的姓氏血脈傳承!
龍的傳人,舜帝裔孫。
厚德載物,弘揚吾陳,
禮儀廉恥,孝仁忠信,
陳氏家族流淌中華魂!
耕讀之家,創業艱辛。
金沙岷水,潤澤毓秀鍾靈。
團結友善,意志堅定,
金門宴罷月如銀,
環佩聲聲出風城。
問到江南誰第一
鹹稱惟有陳氏。
傳承陳氏家族精神,
移山填海任我行!
百家傳承百家姓,
一筆難寫兩個陳。
陳府之南豪氣壯,
光大祖業有人來。
天下陳氏親連親,守望一家親
相望一家人,我們根連根。
同宗同源同根生,
同心同德同奮進。
潁川家聲振,家和萬事興!
-
8 # 柳育龍
陳,是現代百家大姓之一,南方地區和海外都是第一大姓,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據統計,陳姓人丁佔中國人口總數4.6%左右。全華人口7000多萬,全球陳姓9800多萬人口。
分佈陳氏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臺灣省和廣東兩省,陳氏約佔當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於陳氏族人過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壓力,有礙於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時經朝中的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合議,宋仁宗准奏,決定採取雙分流的辦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賜編號,將家族財產列為291份,將陳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廣東、福建、山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125個縣市,入住的田莊達290餘處,致使義門陳氏遍植於華夏四方,這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人口分流和遠距離的動遷行動。這些陳氏徙居新址後,家家門口都掛起“義門”燈籠。
潁川世澤,太丘家聲。天下陳姓源出於潁川(河南長葛)。東漢時,陳實系胡公滿之43世孫,為太丘長,人稱“陳太丘”。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於泉州仙遊(今天莆田市仙遊縣),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勤奮好學,文采出眾。當時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遊覽了廬山。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跡於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裡永清村。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臺,始於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臺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臺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臺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臺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餘口,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在陳氏分流遠遷之時,陳宗俞(系滿公之80世孫)在潤州任職別駕。攜子孫遷居丹陽珥陵越塘,成為丹陽陳氏始祖。《丹陽縣誌·城廓》載,“越塘橋,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陳誠建。”陳誠之4世孫陳震,在越塘生兩子,長子陳東,次子陳南。陳東死於1127年,年42歲。有遺腹子,取名嗣宗。《丹陽縣誌·廕襲》載,陳嗣宗以父陳東之廕襲,授迪功郎。陳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陳明,由越塘遷往珥陵花家渡。陳明為花家渡陳氏始祖。
處於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島與臺灣島之間,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萬 (1970年)。
琉球群島於中國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國,歸附於明朝,成為一個藩屬國。明太祖為了便於琉球的朝貢和彼此的貿易往來,便賜給這個小國許多艘大海船,並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 這些姓氏即:梁、鄭、金、蔡、毛、陳、林、曾、高、吳、李、阮、沈、魏、田、王、馬、錢、翁、穆、韓、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暹羅(泰國)、滿刺甲(今馬來西亞馬六甲)的使者、通事的陳氏有:陳康、陳泰、陳耀、陳義、陳武、陳賦、陳繼榮、陳繼成、陳繼章、陳繼茂、陳貴、陳富、陳華、陳榮、陳浩、陳文鑑、陳爵、陳宜、陳詔、陳營等。他們在琉球國定居多年,並世代擔任琉球國的大使、通事、大夫、長史、火長等要職。所以《久米村系家譜·陳氏家譜》載:”陳氏之稱閩人也,蓋永樂年間遷中山國三十六姓唐榮,以備出使之先。
郡望郡望
潁川郡:秦時置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潁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縣。相當於今河南登封、寶封以東,尉氏以西,密縣以南,葉縣、武縣以北的地區。此支陳氏,其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汝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郡治相當於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下邳郡:東漢置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轄地北至江蘇邳縣,南至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漣水、淮安一帶。
廣陵郡: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省揚州)。
東海郡:秦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治所在郯(今山東省郯城北)。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
武當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省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後。
新安郡:晉時由新都郡改置,相當於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後來移到了歙縣。
廬江郡:漢名舒,屬廬江郡,隋初皇置廬江縣。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廬江)。轄境相當於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後裔陳忠之後。
堂號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後,把夏禹之後封於杞,商湯之後封於宋,虞舜之後封於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此外,陳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澠武堂”、“潁川堂”、“四勿堂”等,以及以上十一個郡望均可為陳姓的堂號。
源流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為姓,為媯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比如陳姓——《唐書·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長孫媯滿封於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后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從姚姓發展到媯姓,再到媯陳胡公滿傳至10世孫陳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後改田氏。到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時,齊國為秦所滅。齊王建亡國後,子孫紛紛改姓避難,舜帝一系又經歷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列第34位。齊王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為王氏,其後代即漢代王莽一族。軫奔楚為相,後遷入潁川(今河南長葛)。田軫複姓陳。自秦漢以來,由田姓複姓歸宗的潁川陳氏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華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華嫡裔69世嫡長孫西漢諫議大夫冀州刺史姚平為保舜帝正統血脈,避戰亂而遷隱江南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部分田姓族人改為王姓。其它從從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沒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繼續發展出其他姓。陳姓發展歷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歷史,《韓非子》說:虞夏二千餘歲。《國語》記載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隸社會的頂峰的代表,華夏正統。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彰明德。因舜帝生於姚虛而姓姚,其子商均生於媯汭而姓媯,《堯典》記,舜“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夏代虞後,虞族子孫亦姓虞,姓媯,姓姚,姓王,姓吳......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曾幫助禹的後代少康復國......;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史記》詳細見陳杞世家;自陳胡公以後其子孫姓陳,姓胡,姓袁......;陳完,陳厲公之子,陳氏重要支系,詳見田敬仲完世家,陳完的子孫代姜齊稱孤道寡,陳完的子孫姓陳,姓孫,姓王,姓田,姓陸......,虞舜帝部分後裔簡表,商族姓氏參考宋微子世家,此不累述。《通志‧氏族略》。
源流二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除了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避居陳留郡;二是陳湣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或潁川;三是遷居固 始,源於陳湣公次子陳溫之後陳璉,其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源流三
少數民族陳姓,南韓北韓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除梁山、廣東本貫外全部是驪陽本貫的分支。驪陽陳氏是中國宋朝陳誘東渡後的子孫,梁山陳氏是明太祖時陳普才的後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東援將領陳磷的後孫,即廣東陳氏。南韓的陳氏和中國朝 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北魏鮮卑族陳氏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五代北魏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而到洛陽,在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改族姓時,於496年改為單姓陳氏。
女真族陳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經形成。
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
滿 族陳氏 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哈尼族陳氏 如國家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文興、第五屆政協委員陳批魯等即是哈尼族陳氏。
侗族陳氏 如廣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陳衣、《優秀的傳統建築藝術》一書作者陳璃春園等即是侗族陳氏。
土家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湖 北人陳忠信即是土家族陳氏。
布依族陳氏 如貴州省民委副主任陳永康即是布依族陳氏。
瑤族陳氏 湖南新寧縣黃卜洞瑤民、麻雷洞瑤民、圳源洞瑤民及汝城縣瑤民個均有陳氏。廣西大瑤山山子瑤十五姓也有陳氏。
京族陳氏 為該族大姓,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廣西防城縣人陳潤芬(女)即是京族陳氏。
羌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四川茂汶縣人陳花花(女)即是羌族陳氏。
回族陳氏 明成祖時,山東歷城回 民陳氏被指定為葬於德州北郊北營村的蘇祿東王墓供役。民國初年,由河南各地遷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帶的回 民有陳氏。
苗族陳氏 如廣東省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斯德、城步縣政協主席陳加壽等即是苗族陳氏。此外,壯族、黎族、彝族、北韓 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陳氏。
源流四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隋朝時期有一個叫陳永貴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在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地帶)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陳永貴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明朝統一全國後,朱元璋為籠絡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釐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
其它源流說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製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諡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 時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陳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於莆田仙遊, 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那時因 江南西道 南康縣 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遊覽了廬山,後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晦跡於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裡永清村, 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內,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唐初期、中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 河東人陳政、陳元光,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定了漳州。
-
9 # 洞見之派
剛好,這幾天做了關於陳姓的影片。
陳望是陳姓的始祖,發源地在河南淮陽。下面是一部分陳姓的字輩:
江蘇省鹽城市廟灣陳氏家族自十六世至六十三世輩份排序於後:起應志增;嘉德宏昌。克光其緒;錫慶延長。懷祖崇善;銘頌恩福。俊傑顯榮;忠良松鶴。武林學海;祝賀裕康。威振華漢;遠宣東方。
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觀音閣地區”樓坊陳氏宗譜“陳氏字行:榮華富貴 、長髮其祥、克昌厥後、蘭桂芬芳、家傳孝友、世守忠良、文章詩禮、 迪惟前光、仁義道德 、
金玉滿堂
回覆列表
我是姓陳,福建省長樂市漳港鎮洋邊村輩份,宣伯夫甫,於子德師,希景惟汝,洐則舜宗,孔孟世守,忠孝家傳,聿敦彝秉,效克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