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鈴鐺數學
-
2 # 陪著學思維
這個不一定,沒有必然聯絡,數學學得好與壞在於是否靈活應用。
首先,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在家裡擺積木帶數字的積木遊戲。
其次,給孩子講帶數字內容的故事,讓孩子計算數字中的結果。
再次,讓孩子自己發掘自己的天性,家長不要強加自己的觀點在孩子學習身上。
最後,關注孩子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熟練程度,要求有些內容必須會背,有的必須熟練應用。
這樣在孩子做題的時候,不會的或者做錯的,家長絕對忌諱說你太笨了這句話,千萬不能說,一定要給孩子分析不會做的原因在哪裡,基本上都是基礎知識沒掌握紮實導致的。
-
3 # 風飄逸8
不一定,只要後天教育培養得當,成不了數學家,數學絕不會太差,三歲左右讓孩子學數數,用小棒,開始一個一個數,數到一千,在兩個兩個的數,一直升機,孩子從小腦子裡就有數的概念!慢慢就不是數學渣了!
-
4 # 方老師數學課堂
數學不好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定數學不好嗎?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數學成績不好,就開始在想是不是自己的數學不好的原因。
方老師告訴大家,這個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甚至有科學教研究表明,孩子數學成績不好,和父母的基因遺傳,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大多都是來自後天的培養和鍛鍊。也有科學教研究說,孩子的數感培養,最好是在嬰幼兒期。比如,在孩子還抱在手裡的時候,你就給孩子數數。
你可能會說,孩子話都不會講,你數什麼數咯?你不用管,你只要認真的在孩子面前開心的數就好,就從一數到十,每天數那麼幾遍,一邊逗孩子,一邊玩就好。
再大一些了,兩歲的時候,孩子感剛剛開始學說話了,就可以教孩子數積木,數玩具,數蘋果的遊戲。而且兒歌也有數鴨子,門前大橋小,遊過一群鴨,大家快來數一數。
這樣對孩子的數感培養,數學邏輯培養,非常有用。
孩子再大一些,比如上小學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點非常重要。然後在實際生活中多讓孩子思考數學問題,比如10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幾個?一斤香蕉3元,買5斤需要多少錢?從小培養孩子細心細緻,計算能力要又快又準確。
孩子再大一些,可以讓孩子解決生活裡稍微複雜的應用題,比如家裡的水電費怎麼付?比如銀行利息怎麼算?比如商場打折促銷怎麼買更划算,多鼓勵孩子思考這些問題。這不僅僅是數學,更是生活能力。
再者,孩子數學成績好壞,除了這些基礎能力的鍛鍊培養之外,主要來自孩子是否用心,是否專注,是否刻苦鑽研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所有的父母不需要擔心,孩子的數學成績好壞,和父母上學時候的成績好壞沒有直接關係。你上學是學霸,你的孩子不一定是學霸。同樣的道理,你上學成績可能不好,你的孩子學習習慣好,那就會是學霸。
-
5 # 強哥數學
雖然不一定,可是,這樣的父母,肯定限定了孩子的數學成績和素養。
不一定的原因,其實很多。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最大的力量,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而這三個力量,數學渣父母未必缺失。有的父母,非但不缺,而且還很好。何況,數學非常好的父母,孩子未必好,其原因也同上面一樣。父母雖然數學好,卻未必能培養好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就無法讓良好的數學基因,得到很好的繼承。相反的,卻因為最基本的學習力量不具備,而難以學好數學。即便是數學渣父母,如果不注意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那孩子基本可以肯定是數學渣無疑了。
數學渣父母,即便在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做的好,也不如既數學好,又在孩子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做的好的父母面前,也是不如,孩子的數學興趣也不行。為何如此?
只因為,數學渣父母,肯定會在孩子的興趣培養上,對數學是缺少經驗的,即便他們透過數學好的別人,讓孩子數學好,那也是沒有興趣的前提下,為考試成績而拼出來的,不能持之以恆的保持到底,說不上什麼時候,數學就被他們忘到腦後,還給教他的數學老師了。
回覆列表
數學渣父母和孩子一定數學渣,本來是沒有必然的聯絡的。就像高斯,古往今來數學第一人,他爹,園丁起步,生性古板,記賬能力差到連三歲孩子都能看出錯誤。他媽,沒受過教育,女傭。而高斯自己呢?10歲才開始接受數學教育,卻並不影響他成為數學家。
然而,父母對數學的焦慮,往往才是導致孩子學不好數學的原因。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和兒童數學家發現,對數學感到焦慮的父母,如果經常輔導數學作業,孩子的數學成績也會變差,並且被父母傳染這樣的數學焦慮,從而形成惡性迴圈。原來,那些曾經被數學「虐」過的家長,普遍害怕數學,或者總和孩子唸叨“數學也沒什麼用”,“數學太難”等言論,就這樣把自己對數學的焦慮和不重視統統傳染給孩子,導致孩子也害怕和不重視數學,自然數學也就不好了。 其實有的時候也不是孩子笨,主要是我們被數學虐了這麼多年,早就成了高階玩家;再看到小學生的題目,一眼便已看出答案。而孩子們才剛開始學數學,還在新手村練級,我們站在高處俯視著他們,卻要求他們達到高階玩家的水準,這是不可能達到的。其實我們心裡也知道,就算孩子會從1數到100,搞定20以內的加減法,也算不上什麼重大成果——但轉眼一看,同學會了,鄰居會了,就連樓下小區裡還在擦鼻涕的小弟弟小妹妹都會了,就會變變得焦慮了。 歸根結底,影響孩子數學的不是父母,但也是父母。父母數學渣不一定影響到孩子數學成就,但父母數學渣還有著數學焦慮,卻很是影響孩子對數學的態度。而態度卻往往決定著為數學學習的付出,付出又決定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