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JQinStudio
-
2 # 茹錦花開
人和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訴求——想讓所有人都滿意。
凡是市場做得好的品牌,都能進入使用者的心智。
比如一提到涼茶,我們就會想到“加多寶”,一提到奶茶,我們就會想到“香飄飄”,一提到服務,我們就會想到海底撈,一提到堅果,我們就會想到三隻松鼠(原諒我這個吃貨,滿腦袋都是吃的東西)。
你覺得他人會在聊什麼話題的時候提到你?
當他人談到你的時候,你覺得他們會說些什麼?
在社交中,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你給自己的定位嗎?如果能的話,你能透過自己的職業或事業來確定這個定位並加以利用嗎?
如果你說:“我是一位非常專業的HRBP。”那麼,假如我們在你所在的城市做一次調查,或者翻閱一下和HRBP相關的文章,你的名字會出現多少次?
“我是XXXXX。”這個定位的確立,需要有規劃有策略,但更得靠戰略。
首先要找出你的定位概念,這看似容易,實則很難,需要時間和經驗的沉澱,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敏銳的自我覺察。可一旦實現,它就會成為你的個人品牌,為你帶來很可觀的回報。
定位有七個問題,這七大問題的清晰、協調和一致,才能讓定位真正的發揮作用,才能讓你像品牌一樣有身價。下面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來看。
第一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是你的立足點和發力點。
針對企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會再問三個問題:
1、 是什麼產業?
2、 是什麼企業?
3、 是什麼產品?
比如說,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做的是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做的是網上交易平臺;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做的是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大資料。
對於個人來說,你也應該從三個維度來思考“是什麼”:
1、 你處在什麼行業?(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你有些什麼樣的資源和人脈?)
2、 你從事什麼工作?(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你有哪些能力?你能做些什麼?)
3、 你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在別人的眼中,你有什麼樣的“使用價值”?)
無論你在職場中工作,還是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你都可以從面到線再到點,逐漸聚焦的思考,這樣一來,你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的品牌屬性和品牌價值。
“使用價值“越多的人,越容易吸引更多的資源、資金、人脈和機會,他們可以藉助這些“原材料”,進一步創造出更大的“平臺”或者效用更高的“產品”,這樣就能持續提升自己的“使用價值”,讓資源和機會源源不斷的流向他們,形成正向迴圈。
第二個問題:你的產品是什麼?
這個問題,對於企業來說,問的是企業對客戶的價值主張,對於個人來說,問的是你能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
“我能做文案”、“我能做策劃”、“我能做設計”,這些都不是你創造的價值。
你的產品是什麼?——指的是你透過你所做的事情,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和結果。
這個世界是看結果的,你的品牌,取決於你能做出來的成果,而不是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有足夠強的資源調配能力和人力資本運作能力,也許你什麼都不用做,但只要有結果,你的品牌價值就能得到認可。
所以,你真正的產品是:“透過文案讓產品的銷售額增加一倍”、“策劃出一個能吸引風投的點子“、“透過設計讓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提升5個點”。
第三個問題:明確告訴客戶,你做什麼?
這個問題,不是告訴別人,你現在要做什麼,而是讓別人知道,你未來將會做什麼。
很多企業對於這個問題,都不能夠回答得非常精準。你不是“開健身房”的,你是在”打造健康時尚的生活體驗“;你不是”開飯館的“,也不是”做餐飲的“,你是在“創造娛樂化的社交平臺”。看明白了嗎?
也許你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室內設計師,但是未來,你可能會有自己的工作室,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設計師,那麼你可以在社交中,告訴別人說,你專業做室內空間設計。給對方看一些你設計過的照片,然後遞上你的名片,告訴對方,如果有需要可以找你。
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搭建未來的那座城堡了。這個城堡的一磚一瓦,都是依靠你的社交圈搭建起來的。前提是,你有明確的“品牌標籤”。
第四個問題:你的主題語是什麼?
京東的主題語是“多快好省,只為品質生活”。
嘀嘀打車的主題語是“讓出行更美好”。
迪士尼的主題語是“創造高品質娛樂體驗”。
主題語不是廣告語,而是你的信念。
人們不會買你的產品;人們買的是你的信念。
同樣的,人們願意跟你合作,不是基於你做的什麼事情,而是你做這些事情的信念。
別人確實會考慮你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和資源,但他們從心理上更傾向於和他們有共同信念的人合作共贏。
第五個問題: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對於企業來說,客戶為什麼會購買你的產品?和同質產品相比,你的優勢是什麼?客戶看重的是什麼?
對於個人來說,別人為什麼願意跟你合作?別人為什麼願意和你進行資源交換?別人為什麼願意支援你?
因為你有核心競爭力。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識別標準有四個: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難以模仿性。
也許你會說:我會的很多東西,別人也會,沒有辦法制造“稀缺性”。
也許你會說:我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做出來的“產品”,採用其他方式也能做到,無法實現“不可替代性”。
也許你會說:我在某一方面確實比較優秀,但是也很容易被別人模仿。
那麼,你所說的這些,都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不是知識、不是技能、不是你所擁有的資源和人脈,而是你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
巴克敏斯特·富勒說過,與當前現實做鬥爭,你絕不會改變任何事物。要變革,你需要建立新的模型,淘汰現有模型。
不斷迭代,才是最好最有效的生存模式。
第六個問題:如何做?
答案是:多角度的刻意嘗試
想要形成自己在某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變換角度的去嘗試,嘗試不同的做事方式,嘗試不同的資源交換方式,嘗試不同的成果展現方式……這樣漸漸的,你就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眼界框架和思考維度。
在商學院裡面,一個學員每週都要面對大量真實發生過的商業案例,學習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個月做決策怎麼做,而是自己每週做10次以上的模擬決策。
要應對變化,有長遠的眼光很重要。你要選擇自己的基本定位並堅持下去。而且,你幾乎不應該改變你的基本定位戰略,能改變的,只是為實施長期戰略而採取的戰術和短期的行動。
回覆列表
好處很多,請看下面的舉例。
我們用網際網路邊際成本的思維來考慮個人的天賦和日後的發展,就會發現如果一個人有繪畫和音樂兩種才能的話,音樂更適合發展的方向。這個世界上歌手有很多,畫家也有不少,但是仔細比較就會發現音樂還是要比繪畫更容易被人接受,音樂家、流行歌手數量也遠遠多於畫家。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音樂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幾乎零成本地複製傳播,而繪畫就很難做到。聲音這種媒介不需要親眼看到真實的某人在歌唱,只需要親耳聽到就可以感受到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喉和精彩的作詞。相反,繪畫如果看不到原作,看到的是贗品的話其審美價值將大幅降低。另外,音樂作為媒介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傳播,而一副繪畫作品就很難做到零成本複製和傳播。
選擇
雖然,考慮個人興趣不應該太過市儈地考慮其他因素,有時個人興趣就是個人興趣。如果凡事都是這樣考慮,也就失去了人生的趣味。不過,如果想考慮日後自己的發展,用商業的思維考慮不會有錯。
那麼既然用商業邏輯來考慮自身日後的發展,那麼自身日後的價值怎麼提高呢?也就是說如果選擇好自己的發展目標,如何儘快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呢?
商業
第一個就是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性。人們從事可替換的工作,就像具有可替換性的零件參與到一個龐大機器的組裝中,只有零件具有極好的效能優勢,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地位變得更有價值。人也是如此!自身的專業性如果很高的話,也就具有了在該領域的權威。俞敏洪曾經告誡大學生,在進入研究階段之後,儘可能做到該領域國內前100名也是這個道理。
第二是參與到團隊組建和發展過程中。永遠記住,任何一個零件即使再效能卓越,如果只是一個零件,其價值也會是有限的。如果你可以作為一個機器的核心讓整個團隊為你而轉,為你而運作,為他人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那麼你自身的價值也會被相應放大。管理10個人,價值就會被放大10倍。
第三便是不再單獨參與到一個團隊中來,而是管理諸多團隊對應的leader,這便是冪次效應。相對於第二階段的乘法效應,其效益是幾何級的。
當然,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人生。如果你偏愛梅妻鶴子的閒遊生活,這也就有違心志。不過,這種思維方式僅僅是一種,僅供參考。
最是夕陽好,晚晴人得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