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火箭突然棄用了內線球員,改而換成了一套超級迷你的陣容,即所有出場球員的身高均不超過兩米,實在是清新脫俗。雖說五小陣容早就是勇士玩過的,但是小到如此過分的,還是NBA中開天闢地頭一遭。
更為關鍵的是,勇士的死亡五小隻在關鍵時刻充當核武來用,可是火箭卻把它當成了常規武器,以至於隊裡的一眾內線球員,紛紛失業。
控制籃板球就能控制比賽,得內線者得天下,是籃壇一直流傳著的真理,一群兩米以下的球員還能反了天不成?說到底不過是東施效顰爾。
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就好比大西洋上的海浪,波濤滾滾而來。
雖然火箭憑藉著這套陣容已經取得了三連勝,卻還是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大家都認為是對手太弱的緣故。那獨行俠少了東契奇,等於是自斷一臂,至於鵜鶘、黃蜂之流,不過魚腩爾,不提也罷。總之一遇到強隊,尤其是內線強的球隊,這群小矮子必被殺的人仰馬翻。
所以在火箭前來斯臺普斯挑戰湖人的時候,不敢說全部人,但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等著看他們的笑話的。
但是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此,永遠充滿了不確定性,最終竟然是火箭笑了最後,以121:111帶走了比賽勝利。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巨大的身高差異,火箭是如何戰勝湖人的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五個小個球員在場上,就意味著更快的機動能力,以及更強大的進攻火力。
當場上五個球員全部都能投三分是什麼概念?就意味著空間被無限拉開,防不勝防。而火箭除了投手群之外,還有著聯盟中頂尖兩個的突破手,一切不言而喻,他們總能輕易的撕碎對方的防線。
全場比賽,火箭上場的九人之中,除了塞弗落沙之外,全部有三分進賬,共計42投19中,命中率高達45%。在如今這個時代,一旦投出了這種高質高量的三分雨,一般情況下很難輸球。
另外應該重點提一下火箭的新援考文頓。
作為聯盟中不可多得的3D球員,他的到來不僅給火箭的三分雨錦上添花,還帶來了火箭最為稀缺的側翼防守,可謂是雪中送炭。
比賽中大家也看到了,考文頓不僅防守積極,還在比賽最後關頭的膠著時刻,連續命中了兩記三分球,確保了比賽的勝利。
難怪火箭為了他不惜失去了卡皇,一個字:香!
哈登跟威少,兩個MVP,兩個好兄弟。
既然是好兄弟,就沒有什麼藏著掖著的,不用去刻意照顧對方的情緒。所以每當他們兩個中間有人手感滾燙時,另一個都默默的為之做嫁衣。
試想一下,全聯盟最頂級的得分手,一場比賽只出手了十次是什麼概念?可以說在這場比賽裡,哈登不再是球隊的主C,改而當起了主T,不僅負責開局跳球,內線防守等髒活累活,更為關鍵的是還起到了拉仇恨的作用。
當哈登在場時,自然而然的就把湖人的防守重心給吸引過去了,防守尖兵全場緊盯那是最基本的,時不時的還要上兩人包夾,總之是不管什麼策略,就是不能讓你哈登打的舒服。
當球隊裡有哈登這麼一個隊友去拉仇恨,還有三個ADC遠端輸出,那威少這個刺客他打的能不舒服嗎?
全場28投17中,41分8籃板5助攻,這便是答案。
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威少雖以年過30,但是依然極具爆發力,常常以電光火石的速度衝到對方禁區,然後以千鈞之勢騰空而起,恨不得將防守球員生吞活剝。
至少在這場比賽,庫茲馬一定很辛苦。
在此前的比賽裡,黃蜂贏了火箭整整12個籃板,鵜鶘更是贏了火箭整整20個籃板。
那麼坐擁戴維斯、麥基、霍華德的湖人呢?卻僅僅贏了火箭1個籃板球,這真是不應該。
另外現在的時代變了,再也不是得內線者得天下了。
比如說戴維斯,本場比賽21投14中,得到了32分13籃板,依然非常完美,可是這一切在火箭19記三分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在往前看,湖人對陣開拓者的那場比賽也是,戴維斯37分15籃板,卻也在利拉德12中7的三分火力面前敗下陣來。
在如今這個時代,不會投三分是沒有前途的。
最近一段時間,火箭突然棄用了內線球員,改而換成了一套超級迷你的陣容,即所有出場球員的身高均不超過兩米,實在是清新脫俗。雖說五小陣容早就是勇士玩過的,但是小到如此過分的,還是NBA中開天闢地頭一遭。
更為關鍵的是,勇士的死亡五小隻在關鍵時刻充當核武來用,可是火箭卻把它當成了常規武器,以至於隊裡的一眾內線球員,紛紛失業。
控制籃板球就能控制比賽,得內線者得天下,是籃壇一直流傳著的真理,一群兩米以下的球員還能反了天不成?說到底不過是東施效顰爾。
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就好比大西洋上的海浪,波濤滾滾而來。
雖然火箭憑藉著這套陣容已經取得了三連勝,卻還是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大家都認為是對手太弱的緣故。那獨行俠少了東契奇,等於是自斷一臂,至於鵜鶘、黃蜂之流,不過魚腩爾,不提也罷。總之一遇到強隊,尤其是內線強的球隊,這群小矮子必被殺的人仰馬翻。
所以在火箭前來斯臺普斯挑戰湖人的時候,不敢說全部人,但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等著看他們的笑話的。
但是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此,永遠充滿了不確定性,最終竟然是火箭笑了最後,以121:111帶走了比賽勝利。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巨大的身高差異,火箭是如何戰勝湖人的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火箭五小陣容發揮出了威力五個小個球員在場上,就意味著更快的機動能力,以及更強大的進攻火力。
當場上五個球員全部都能投三分是什麼概念?就意味著空間被無限拉開,防不勝防。而火箭除了投手群之外,還有著聯盟中頂尖兩個的突破手,一切不言而喻,他們總能輕易的撕碎對方的防線。
全場比賽,火箭上場的九人之中,除了塞弗落沙之外,全部有三分進賬,共計42投19中,命中率高達45%。在如今這個時代,一旦投出了這種高質高量的三分雨,一般情況下很難輸球。
另外應該重點提一下火箭的新援考文頓。
作為聯盟中不可多得的3D球員,他的到來不僅給火箭的三分雨錦上添花,還帶來了火箭最為稀缺的側翼防守,可謂是雪中送炭。
比賽中大家也看到了,考文頓不僅防守積極,還在比賽最後關頭的膠著時刻,連續命中了兩記三分球,確保了比賽的勝利。
難怪火箭為了他不惜失去了卡皇,一個字:香!
二、哈登的犧牲以及威少的銳利哈登跟威少,兩個MVP,兩個好兄弟。
既然是好兄弟,就沒有什麼藏著掖著的,不用去刻意照顧對方的情緒。所以每當他們兩個中間有人手感滾燙時,另一個都默默的為之做嫁衣。
試想一下,全聯盟最頂級的得分手,一場比賽只出手了十次是什麼概念?可以說在這場比賽裡,哈登不再是球隊的主C,改而當起了主T,不僅負責開局跳球,內線防守等髒活累活,更為關鍵的是還起到了拉仇恨的作用。
當哈登在場時,自然而然的就把湖人的防守重心給吸引過去了,防守尖兵全場緊盯那是最基本的,時不時的還要上兩人包夾,總之是不管什麼策略,就是不能讓你哈登打的舒服。
當球隊裡有哈登這麼一個隊友去拉仇恨,還有三個ADC遠端輸出,那威少這個刺客他打的能不舒服嗎?
全場28投17中,41分8籃板5助攻,這便是答案。
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威少雖以年過30,但是依然極具爆發力,常常以電光火石的速度衝到對方禁區,然後以千鈞之勢騰空而起,恨不得將防守球員生吞活剝。
至少在這場比賽,庫茲馬一定很辛苦。
三、湖人沒有打出自己的內線優勢在此前的比賽裡,黃蜂贏了火箭整整12個籃板,鵜鶘更是贏了火箭整整20個籃板。
那麼坐擁戴維斯、麥基、霍華德的湖人呢?卻僅僅贏了火箭1個籃板球,這真是不應該。
另外現在的時代變了,再也不是得內線者得天下了。
比如說戴維斯,本場比賽21投14中,得到了32分13籃板,依然非常完美,可是這一切在火箭19記三分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在往前看,湖人對陣開拓者的那場比賽也是,戴維斯37分15籃板,卻也在利拉德12中7的三分火力面前敗下陣來。
在如今這個時代,不會投三分是沒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