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名小草1962

    只要公婆是通情達理的人,經常和他們溝通,他們會配合教育孩子的。如果你遇到思想頑固不化的公婆,只有和他們分開住。

  • 2 # 百合心語2015

    首先,要端正態度,不要在公婆面前擺出一副自己的教育方法就特別奏效特別好的樣子,這樣做的飯只會使得公婆對我們更加反感甚至在情感上產生排斥感,隨之而來的就是家庭成員間產生隔閡產生矛盾,使得家庭呈現出極為不和諧的樣子。

    其次,要冷靜處理,當公婆對待孩子的方式與自己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時切勿有過沖的語言,這樣做只會讓家庭造成不和諧的氛圍,並會給孩子留下了不良影響。應先冷靜下來,待情緒穩定後避開孩子再與公婆協商處理方式。

    最後,時而關注公婆的生活起居,為他們添添生活用品或是買些保健品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

    總之,家庭成員間的和諧相處,會讓彼此知道教育好孩子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這樣也會有助於處理好隔代教育的問題。

  • 3 # 南方俏

    和老人住在一起,在處理孩子教育方面是個非常重要的事,年輕父母往往趨於理性,老人,則是趨於感性的,他們疼愛孫輩,往往願意儘量去滿足孩子的願望,因此,隔代教育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而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試試下面這10條。

    1.私聊

    當我們和老人產生矛盾後,首先要注意找準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與爺爺、奶奶溝通,那就請爸爸出馬;如果是與姥姥、姥爺溝通,就請媽媽出馬。

    而且,不要把問題搬上臺面,一定要找沒人的場合私聊。這樣,即使老人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誠以對。此外,在溝通之初,年輕父母要儘量先表達對老人的感謝和關愛,再慢慢切入正題。

    2.說事實

    當發現老人對孩子有溺愛現象或不妥當的教育方法時,我們要顧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從側面提醒,說話只說事實,而不帶批評或任何讓老人馬上改變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當眾駁斥老人,那樣只會傷了老人的心,還讓矛盾更加惡化。

    3.找對理由

    在養育上和老人產生分歧時,不要在問題表面爭論不休。如果有科學依據,不妨將反駁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礎上。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尊重,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據,老人一定也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

    4.把握時機

    教育孩子講契機,說服老人也要講時機。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說服則易遭遇反擊,最終問題沒有解決,還導致不歡而散。

    5.曲線救國

    和老人在養育中發生隔代教育重大分歧時,萬不可針鋒相對,否則問題解決不了,大家的關係還會惡化。當下媒體中專家講育兒知識和方法的節目很多,可請老人一起看。專家的指導更有說服力,便於老人接受。凡事給對方臺階,大事才能化小。

    6.老幼兼顧

    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7.轉移引導物件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點並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線由老人引發。那麼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線,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8.常談心

    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9.善意的謊言

    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輕鬆解決。尤其是對於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

    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儘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等等。

    10.冷處理

    對於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說教,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的時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麼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 4 # 桃媽的自我修養

    我覺得重要的是態度問題。我發現很多人都抱怨說自己家老人在帶孩子時亂教孩子,把孩子慣得不行。而且在跟老人提醒之後,他們根本不聽,反而我行我素。其實是這樣的,我們來個換位思考,假如我們是老人幫著兒女帶孩子。那麼我們肯定會想親手將自己兒女帶大的我們怎麼會不懂帶孩子呢?一輩子在孩子面前都是權威的存在,怎麼到你這帶孩子就一無是處了呢?

    所以,當公婆不可避免的幫我們帶孩子時,我們要先學會尊重他們的育兒方式,不要一味的否定,強烈的態度只會激起老小孩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覺得我們知道他們很厲害畢竟把你老公養大成才了嘛。其次透過一些軟方式把你想傳達給他的育兒知識傳遞過去。想想你小時候老師和家長枯燥的說教吧,你能聽進去嗎?多舉例,什麼隔壁家的張阿姨怎麼帶孩子的、我同學的爸爸怎麼帶孩子的。就像小時候我們聽過的隔壁家孩子的故事……或者就像他們瘋狂給我轉發養生微信小文章一樣,我們也轉發一些育兒專家的文章給她們。總之跟老人鬥智鬥勇吧!

  • 5 # 高興媽媽聊育兒

    跟公婆住一起,在一起帶孩子,就不可避免會出現矛盾。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老人有老人的看法,有他們認為好的方式。而年輕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總覺得自己懂得多,看的清,從書上網路上學習的東西比較現代,比較先進,所以互相看不上彼此的方式方法,矛盾自然就出現了。

    面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彼此的態度問題,大家態度都好點,溝通的時候注意一下用詞用語,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這樣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可以分工合作,雙方的事情分清楚,誰來管孩子的生活,誰來管孩子的教育,不相互干涉。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自己的權威。這樣,我們就能和平共處,矛盾化解!

  • 6 # 黑妞胖媽媽

    好多家庭都是為了孩子選擇跟公婆一起生活,也就自然而然的照成了隔代教育,我覺得溝通最重要,多多跟老人溝通,其實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好的。可以提出分工合作,老人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至於教育還是讓爸爸媽媽來教育比較合適。

  • 7 # 陳東瑜Yukee

    首先,先說說我公婆吧。我老公是獨生子,但是我真心覺得公婆把老公教育得真好。不是自誇,但是真的覺得老公挺懂事的,至少相較我而言,他一點都不嬌氣,也不好吃懶做,反而更加仔細、耐心、還很顧家。不管是對他父母、我父母,還是其他的長輩、小輩,都很上心,逢年過節也都是電話或者影片主動問候。我們回家的時候,我公婆都會提前把我們的房間收拾好,準備一大桌豐盛的飯菜,各種水果等我們回來。至於我們小夫妻兩的小空間,他們也從不打擾。他們對我跟對老公一樣好,一家人的相處還非常融洽哦。家裡有啥事,他們也都是有商有量,跟老公和我一起討論,也從不擺“大家長”的架子,讓我們都聽他們的。總之,他們都還是非常nice的。

    其次,說說與公婆的相處之道。不管是老公的父母,還是我的父母,因為我和老公的結合,我們就是一家人。雖然在出嫁之前,我爸爸媽媽就經常教育我,作為妻子,作為兒媳,可不比在家當女兒。到了公婆家,不要任性,不要偷懶,多些體諒,多些關心,多幫忙做家務,反正是女子該有的“三從四德”又給我講了一遍。當然,我也沒有給爸爸媽媽丟臉,他們的教誨我都有記在心上,也都在行動上有所表現。不過,關於做家務,我基本只有飯後洗碗的份。當然,其中老公的積極表現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一直有在幫我在他爸媽心中建立我的“好老婆”形象。有時間,我們陪公婆也經常一起去超市買菜,去公園拍照。還有一家人坐一排一起在家看電視,聊家常也是一個增進感情的好方法。

    所以呢,在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方面,我們已經充分達成一致:

    1. 父母都只會是在旁搭幫手,孩子的成長還是主要看我們夫妻小兩口。不管是在育兒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我們都應該自己想好要怎麼做。

    2. 父母也會跟我們一起學習新的育兒知識,畢竟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即使老一輩有經驗,那也要與時俱進,知識要不斷更新換代。

    3.爸爸、媽媽在教育小朋友的時候,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一定不插手,不給小朋友撒嬌的機會,不給他養成不良的壞習慣和依賴性。

    總而言之,這終究是一家人的生活。不管怎樣,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凡事有商有量,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小朋友就能在家的關愛中幸福地快樂成長。

  • 8 # 布媽育兒說

    住在一起的話涉及到育兒問題,確實是挺大的挑戰。對老人要尊重體貼,但在育兒時所產生分歧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讓老人明白他們是協助,而不能奪了教育孩子的權利。但前提是,作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學習育兒知識,用最科學的育兒知識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 9 # 清悠親子心理

    和公婆一起住,必然面對在養育孩子方面關於兩代人的不同觀點。兩代人之間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對育兒理念有不同的認知和行為也是非常正常的。

    那麼,兩代人一起居住,就必然會存在因為教育理念的偏差而引起的矛盾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父母才是主導者。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特別是媽媽才是影響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人物。

    我們需要老人幫助帶孩子,這是現代年輕父母的普遍現象。如何才能處理好和長輩們不一樣的育兒理念,達到家庭和睦,孩子健康發展的共同願景呢?有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第一,在家庭教育理念上,以孩子父母為主導。需要跟家裡的老人一起商討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讓老人家明白並且理解我們需要有一個大致一樣的大方向。可以以家庭會議的形式來討論,切忌說教命令。有些老人會說,我就是這麼養你們的,不都一個個長得好好的嗎?這時候,我們需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告訴老人家,我們可以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做好分工。老人家可以負責“養”,我們負責“育”。養包括衣食住行,育重在教育和培養。教育的大任本來就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第二,理解父母。我們有時候會很在意父母和我們不一樣的方法態度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我們會糾結於到底誰對誰錯誰好誰壞,我們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愛孩子的。可往往這樣的在意和糾結會讓我們陷入一種非此即彼的誤區。我們要求孩子學會獨立,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孩子跟著我們的時候也能做到。而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餵飯幫忙穿衣服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父母也很樂意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家裡經常出現,那麼,我們如何理解父母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呢?我們真的需要在家裡保持一致嗎?

    當我們回想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對我們(他們的孩子)的養育,是不是也會像我們這樣,會有要求,有條件,會嚴格,會事事為了我們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考慮。再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的養育方式,大多是非常疼愛憐惜恨不得所有好吃好玩好用的一股腦兒都給我們,不會像我們的父母那樣考慮將來是不是足夠堅強足夠勇敢足夠自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的是當下足夠表達“我愛你們”就好了。而現在,我們再回想我們的成長經歷,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多數是父母而不是祖輩們,祖輩們留存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是什麼?是溫暖而深刻的濃濃的愛,對嗎?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現有家庭裡,我們和老人家們所在的角色,是不是和我們小時候挺像的呢?我們需要理解祖輩對孫輩們的愛,是無法做到父母對孩子那麼理智的。看到老人家們對孩子深深地愛,就好了。記住,影響孩子成長的,永遠是父母,而不是祖輩。除非,父母缺席,那又是另一種情況。

    第三,理解孩子。允許孩子在不同的家人那裡得到不同的愛。允許孩子享受每一種愛帶來的幸福。允許這個家庭裡有不同的聲音響起,接納它。允許每個人,每種方式,每份愛都以各自的形式存在,包容,接納,允許。你的孩子也會從你的方式裡學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愛不同的人。

    最後,祝福你們,幸福快樂!

  • 10 # 蛋仔嘛嘛成長館

    我覺得,如果和公婆住在一起,那麼首先應該要寬容,要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畢竟,和老人住在一起,在生活起居方面,在孩子養育方面,他們付出了很多,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我們理所當然應該感激。

    除此之外,在教育問題方面,我們則不應該做甩手掌櫃,應多花一些時間和心思,提高與孩子的親子陪伴質量,並和老人和諧共處,相信這樣的話,隔代教育問題能很好地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是記載哪三位結拜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