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晉時出土的《竹書紀年》裡面的內容如果屬實,會顛覆歷史嗎?
3
回覆列表
  • 1 # 經武歷史講堂

    這個不好說

    首先,《竹書紀年》並不是考古發掘出來的,而是西晉時期被盜墓賊挖出來的,具體是從誰的墓裡挖出來的還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是魏國史書。

    其次,記載的內容和我們所認可的史籍有出入。在太康失國等很多問題上都有不同,史學家也在吵,哪個可信。

    第三,來路說不清。宋代官修的《崇文總目》都不把《竹書紀年》放進去。說明倆問題,要麼宋代這套書就已經失傳了,或者當時人認為它是偽書。無論是哪種情況,對《竹書紀年》來說都不是利好訊息。

    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信。

    首先,文字上就很對的上。竹書紀年的文字記載和很多青銅銘文,能對的上。

    第二,我們夏代史料太匱乏了,而《竹書紀年》有能填補一下空白,而且記載的與我們傳說的的差別並不是非常大

  • 2 # 米蘭小當家43452877

    竹書紀年是戰國魏國的國家史書,是目前最早的國家級史書,但這個是西晉時期盜墓賊偷出來的,後人抄錄,目前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竹書紀年

  • 3 # 枝搖風吹

    歷史書籍是文人編寫的,與歷史事件發生的社會真實面貌會有出入,必竟不是親歷者,縱使親歷者也會囿於各種忌諱而不能夠做到直書事實。

    竹書紀年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儒家學說,證偽了儒家學說的一些謬誤,在儒家學說為尊的歷史大背景下,竹書紀年沒有受到主流社會的足夠重視,至宋朝,己湮滅無存!

    現在的《竹書紀年》篇章散見於各種古籍中,內容己殘缺不全。

    《竹書紀年》中的一些夏商周史實,在青銅器銘文、甲骨文中得印證。

  • 4 # 大白牛6

    你說你真實,我說我真實,真實不真實只有天知道……

    史書是有歷朝歷代修撰而成的,這不否認當權者的參與修改和美化。也不排除修撰者個人的見解。人在做,天在看。活好自己,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即使沒有留名那也是功德無量……

  • 5 # 清淨平等正覺1

    這個問題問得好!任何一部史書,它所反映的內容是否真實乃其價值所在。很多有價值的史書是被後來的考古發現證實了。當然,沒有任何一部史書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因為很多原因使得記錄失實。“竹書紀年”裡面的內容有很大部分應該是真實的。因為它是當時人記錄下來,埋入墳墓,後代盜墓被發現。起碼這期間無人篡改。但當時人記錄未必全面真實。所以需要認真研究,不要輕易下結論。

  • 6 # 瓊林夜話

    儘管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史書,然而,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和楚漢之爭,先秦的書籍留存量估計並沒有多少。比如儒家經典《春秋》,《尚書》都是由倖存下來的老儒背下來的,所以出現了《左氏春秋》、《公羊春秋》和《穀梁春秋》,以及關於《尚書》的今文經和古文經之爭。因此,《史記》所載的先秦部分不能全信,更何況《春秋》也是被孔子刪減過。

    另外,我們看《史記.五帝本紀》的時候,堯舜禹的年齡也是有問題的。

    《竹書紀年》是魏安釐王墓裡發現的,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裡面所記載的史實和我們熟知的歷史有截然相反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堯舜禹的禪讓和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這顛覆了我們幾千年來的認識。

    那麼,《竹書紀年》的記載是否屬實,我個人傾向於是的。五帝時期,黃帝、顓頊、帝嚳和堯都是一家人,舜已經算是平民了。所以,我們說禪讓就是發生在堯舜禹的時期,那麼之前呢?沒有說,因為他們是一家人。

    禹就更好說了,解決了當時最大的問題洪水,民望自然很高,再加上他本就身居高位,要想政變輕而易舉。在尚書中,有舜和禹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禹對舜並不是那麼恭敬。

    但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發現《竹書紀年》到現在也過了一千多年,所以,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進行證明。

    就事論事,並無摸黑先賢的意思,請諒解。

    求關注,求互粉~~

  • 7 # 凱哥看經典

    竹書紀年的內容有與《史記》記載不同處,如“(殷)祖乙勝即位﹐是為中宗”,與《史記·殷本紀》等以中宗為太戊不同,但與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稱謂卻完全相合,可見竹書紀年的史料價值甚高。

    《竹書紀年》凡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今王”二十年為止。 《竹書紀年》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晉國、魏國史官所記之史書,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它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皆在古代經史之上。此書開篇是以君主紀年為綱目,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

    五帝紀

    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頗為特異,與傳統的正史記載不同。五帝紀,關於舜的記載,就跟史記等正史所載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為不同。引述如下: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舜放堯於平陽。(放,流放)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夏紀

    夏紀所載,與《史記》只是記載“太康失國”不同,還記錄了羿的事情。讓羿代太康,成為夏王朝統治者的這些舊事得以重見天日。當然,孰是孰非,那就見仁見智了。

    殷紀

    殷紀則顛覆了《史記》記載的歷史第一位賢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太甲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來殺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壓,這似乎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但是由於現代對不同地區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譯,發現整個商代伊尹都是師權的象徵,地位尊崇,並且有伊尹放逐與迎回太甲的記載,並且整個商代伊尹的後人都有很高的地位與權力,因此這部分存疑。當然,究竟如何,還要加以考究。

    周紀

    周紀最與《史記》不同的就是共和行政的記載。按照史記等正史所載,共和行政就是周厲王被華人趕走之後,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而周紀則說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國的伯,名和者,攝行君位。這似乎更合乎“共和行政”的說法。

    另外,還有完整的穆天子史事,以及記載了周幽王死後,兩王並立的史事。

    晉紀

    周平王東遷之後,竹書紀年以晉國紀年,而作晉紀。晉紀記載了晉文侯殺周攜王的舊事,詳細記錄了曲沃代翼的過程。研究晉國曆史,《竹書紀年·晉紀》是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魏紀

    魏紀自惠成王起,稱“梁惠成王”,這與其他典籍記載的魏國又稱梁國相符,有利於讀古書,如《孟子》時,弄清楚究竟怎麼又有個梁惠王之類的疑問。更好地儲存了歷史的原貌,對於研究魏國曆史更為便利。

    補充一點:《竹書紀年》出土的故事

    西晉初年,河南省汲縣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叫不準(音讀“否標”)的盜墓賊,偷偷地掘開一座古墓。墓穴被開啟後,由於墓中漆黑,不便尋找隨葬品,他滿地一劃拉,摸得一把竹片。點著竹片用來照取寶物,並沒像他所期待地那樣發現金銀財寶,呈現在眼前的是成片成捆的竹片,不準大失所望,因為對他來說這些東西毫無用處。他在失望之餘,非常不甘心,於是,將竹片翻個底朝天,把一些值錢的物品拿了,隨手將竹片扔了。

    村民們看到被開啟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片,便告知官府。來了幾個官員,看到竹片大小一樣,上面有字,字跡整齊,數量巨大。於是把竹片拾掇到一起,裝了幾車運走。誰知這幾車竹片,揭開了中國歷史上驚世駭俗、驚天動地一件大事。這就是《汲冢書》《竹書紀年》。

    這批竹簡由汲縣運到京師洛陽,晉武帝命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和嶠負責整理。竹簡長度為古尺二尺四寸,以墨書寫(或作漆書,亦即墨書),每簡40字。對竹簡文字當時說法不同,一說為“小篆”,一說為“科斗文字”,一說為“古文”,應是一種較為規範的戰國文字。整理工作首先是排比竹簡的次第,其次是用當時的文字寫出釋文,最後是撰著提要。透過對竹簡的研究,人們發現,原來盜墓賊挖開的墓是戰國時代魏王冢,帶字的竹片竟是前所未知的典籍,因它是汲郡人不準在盜墓冢時發現,故這批竹簡被稱為汲冢書。《竹書紀年》是《汲冢書》中價值最大的史料。

    西晉一流的學者們整理了汲冢書,其中居然就發現了魏國的史書,這部再現於世的珍貴史書被稱為《竹書紀年》。起名《竹書紀年》當然也有它自己的道理。原來古時無紙,著書立說,破竹刮平為簡。字寫在竹簡上。多簡編為一書,所以叫竹書。紀年是將史事按年編次,成為史書一種體裁。此所謂“竹書紀年”就是表明它是一部史書。

  • 8 # 蘇御_yyl180773803

    我仔細看了殷帝辛到周康王的所有竹書紀年內容,都能和年月日的月相合。武王伐周的甲子日就是儒歷公元前1050年2月10日。前後點的事件月相合,配合部分的月日食也合。

  • 9 # 系統觀天下

    法家的言論自己就是前後矛盾的,你還指望它真實嗎?竹書紀年比孔子的春秋玩了一百多年,它為什麼就比孔子更真實呢?

  • 10 # 亞馬孫蝴蝶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亦稱《古文紀年》、《汲冢紀年》,於西晉咸寧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 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而且,《竹書紀年》與長沙馬王堆漢初古墓所出古書近似,而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也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系年》相類。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說:“《竹書紀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問題上有其特殊意義,正在於它是現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學的系統。”

    《竹書紀年》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

    《竹書紀年》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但它在宋時歷經了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的過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價值。此書開篇是以君主紀年為綱目,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

  • 11 # 千千千里馬

    顧頡剛先生的這個看法真的非常精彩。

    我就說說,為什麼《竹書紀年》中商朝以前的歷史不可全信?

    我們有一種看法,以為甲骨文中有“冊”這個字,《尚書》中有商朝“有典有冊”說法,那麼,商朝是有史書的。

    水族文字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為什麼?我們根據現有的考古來看,不但沒有發現商朝的“典冊”,也無法從甲骨文的文字功能看得出,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文字”的功能。

    什麼是文字功能?一點也不神秘,就是有文字記錄人物、事件、思想、文學等等。

    我們看看甲骨文中有文學、思想這些嗎?

    至於甲骨文中的人物、事件也與後來的文字記錄的人物、事件是有很大不同。

    甲骨文中的人物、事件基本是獨立,個別、沒有連續的。

    而後來的人物、事件是連續普遍的。

    不要小看這個差別。

    水族文字

    這恰恰說明甲骨文還不是一種真正社會使用的文字,它只是巫師這個階層與神溝通的神秘符號而已。

    所以,商朝的甲骨文沒有用這種文字記錄歷史、文學,這個就對了。因為,這種文字真的只有“貞人”在壟斷使用。使用文字本來就不是寫歷史,而是記錄“上帝”的語言。

    貞人是商朝以前的巫師,這些巫師就使用一些神秘“符號”,與上帝溝通,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

    有一個活的生態樣板,可以證明,符號的專用性。

    中國貴州省的水族,有一種水族文字,這種文字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但是,卻並不是水族記錄歷史的文字,也不是水族人普遍使用的文字,而是巫師專用的神秘符號,這些符號只代表神的語言。

    由於水族文字與甲骨文非常類似,有學者考證說,是商朝滅亡以後,有一支商朝人逃到了貴在地區。水族文字,就是在商朝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這個水族“文字”幾千年也沒有成為文字。

    那麼商朝還處於創立文字的時代,我們說,商朝的文字不是用來記錄歷史的文字會有什麼嚴重錯誤嗎?

    我的推論是:商朝的文字還是符號,但是,甲骨文也是古老符號蛻變為文字的開始。

    所以,周朝就把甲骨文真正演化為文字了。標誌就是周朝出現了文字記錄下來的《詩》和私人著作《左傳》。

    既然商朝以前包括商朝沒有文字記錄歷史,但是,歷史還是以口頭傳說的形式在傳播。

    而歷史事實在不同的部落和地區會有不同的傳說版本,一旦在後代不同的著作中記錄下來,就會有不同的傳說。

    例如《竹書紀年》與《史記》的差異。

    所以,《竹書紀年》絕對不可全信。商朝以前的歷史尤其不可全信。

    所以,僅憑《竹書紀年》是戰國時代的“史書”與《史記》不同,就認為會顛覆歷史,那是缺乏科學態度的。而且,《竹書紀年》是魏國的一個歷史版本,如果,我們發現了其他六國的歷史版本,對歷史的記載又會有何差異,那也是值得期待的。

    至於商朝以前是不是有文字記錄的歷史,我覺得,這是非常渺茫的。

    有的學者推測,商朝以前應該有竹簡記錄的歷史,那是對文字使用的研究還缺乏深刻理解。

    從甲骨文來看,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與上帝溝通,使用文字的絕對群體是貞人,由此來看,商朝的文字還沒有社會功能。

  • 12 # 直指見性

    史學上有“孤證不立”的說法,所以對一件事情的一家說法是不與取信的。《竹書紀年》裡面所描述的事情,其他史料裡沒有記載,是可以引用,但基本是不可全信的。所以,不能說那一本歷史資料是真實的,只能說資料可信度的高低。

  • 13 # 螺旋真理

    竹書紀年的流傳和版本

    《竹書紀年》相傳乃是戰國時期魏國史官的作品,內容主要是夏商周至戰國時期的歷史,體例採用的是編年體。

    在晉武帝太康二年,汲郡盜墓賊不準在盜墓的時候盜出竹簡數十車,字型早於西晉時期,史稱"汲冢書"或者"汲冢紀年"。由於當時的知識分子已經基本上不識古文,而其竹簡的先後次序已經被盜墓所破壞,所以當時的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和嶠用當時的通用文字對竹簡進行次序恢復和文字轉寫,形成了《古本竹書紀年》荀和本。但是在這一修訂過程中,荀勗、和嶠對於竹簡內容的最早時期有所爭議,荀勗認為竹簡從夏代開始記載,而和嶠認為從黃帝開始,最終荀勗的意見佔了上風。到了晉惠帝時期,秘書丞衛恆、佐著作郎束皙對荀和本繼續考正,形成了衛束本。

    永嘉之亂,竹書紀年的原簡亡佚,後來到了五代十國時期,荀和本、衛束本也亡佚了。

    元明之際,突然出現了竹書紀年的刻本,因為採用的是元明之際的文字所以稱為《今本竹書紀年》,後來被清代學者考證為偽書。

    而《古本竹書紀年》雖然亡佚,但是在亡佚之前有很多書籍引用了其中的內容。清代道光年間的學者朱右曾,遍覽古籍,將這些引用的內容摘錄下來予以編輯,形成了《汲冢紀年存真》,而後王國維以此為基礎寫成了《古本竹書紀年輯校》,這是目前所看到的比較完備的版本。

    真偽與史料辨析

    《今本竹書紀年》是偽書,不足為訓。

    《古本竹書紀年》的《汲冢紀年存真》《古本竹書紀年輯校》是從其他古書中輯較出來的,由於原簡不存,無法確認其他古書的引用是否完全正確。而原簡為盜墓所發現,一開始盜墓賊不識貨,將一部分竹簡用作火把;而竹簡被盜發後前後失序,後世的整理和考證,也未必是100%的正確。這部分論述,說明現在所見的古本竹書紀年與原來的竹簡,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不過這些都是文字領域的錯訛。

    內容與意義

    竹書紀年相比傳世經典,有兩個特性,一個是魏國史官所書,反應的是魏國的政治價值觀念;一個是埋葬年份比較早,所以可以說沒有經過後世歷代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修正。當時往往都是史官寫史,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各國對不同的歷史事件可能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所以現代人可以綜合這些史料來考證研究當時的歷史真相。再有,古本竹書紀年的成書距離上古也有很長得時間間隔,所以必須和史記這類傳世文獻、歷年新發現的出土簡牘、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其他成果相對照綜合才能進行學術研究。

    歸根結底,《竹書紀年》是一種史料,也必須經過研究和辨析,才能指向歷史的真相。

  • 14 # 林屋公子

    請大家多重視《竹書紀年》的戰國部分!請大家多重視《竹書紀年》的戰國部分!請大家多重視《竹書紀年》的戰國部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竹書紀年》分古本《竹書紀年》和今本《竹書紀年》,一般認為古本是真作,今本是偽作,我們這裡就說古本。《竹書紀年》據說是魏襄王或魏安僖王墓出土的編年史文獻,因為其是戰華人寫的,所以相對秦漢以後編纂或修訂的史書,比如《史記》等,《竹書紀年》的史料價值更高。

    但是,必須要注意到,最高的那部分是《竹書紀年》的編修時代,也就是戰國時期,所以楊寬先生《戰國史》多用《竹書紀年》去校正《史記》的錯誤;但是春秋史呢,有更翔實準確的《春秋左傳》,所以一般以《春秋左傳》為準;至於商周史呢,還是以甲骨文、金文吧;至於史前史,那隻能以考古學結合民族學了。

    所以,要籠統問《竹書紀年》是否屬實,我只能回答你,越接近戰國的可靠性越高,所以我覺得應該多重視戰國。我也知道,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堯舜篡奪可靠不可靠,肯定認為什麼堯舜篡奪符合人性。但只能說無可奉告,堯舜作為傳說人物,存不存在都不知道,誰知道是禪讓還是篡奪?而且篡奪是在禪讓之後起的。

    至於禪讓,看似有點原始推選制的意思。但實際上不管禪讓還是篡奪,學說本身強調的是個人之間權力交接,符合的是戰國時期社會形態。但是上古是氏族社會而不是個體家庭,所以諸子百家更多是宣傳一種政治學說而已。

  • 15 # 海福玉8698

    我小姨夫是給人看事兒的,印象裡他家的南屋白天晚上都圍滿了不少人問事業,看財運,斷婚姻的。我小姨經常和他吵架鬧矛盾,說算命這行損陰德,(他倆結婚五六年了,還沒孩子,他岳母也就是我姥姥也讓他倆離婚 ,雖然她倆吵歸吵,但是感情很深 ) 後來在九二三年的時候,他倆生了一個兒子,當時我姥姥還高興的從鎮上買了肉去他家包的水餃,後來聽我姨說我姨夫剛看到他剛出生的兒子的生辰八字時自己悶在屋裡一整天,我姨說因為我姨夫會算命,所以斷定兒子活不過五歲的臘月天,(這些事都是我姨在以後知道的),然後從我那個弟弟出生的那天開始,我姨夫就像變了個人,每當再有找他去算命的,他給人算完以後都會再加一句話“你多行善事,多積德行善,莫要知道的多了” ,村裡95年的時候村裡修廟修橋,我姨夫自作主張捐了3000千多元錢。我們那裡90年代有個民間的類似扶危救困的團體,主要是自發籌錢給看不起病的困難家庭和孤寡老人、失學兒童一些物質上的幫助,聽我姨說他那幾年經常把手裡的閒錢三十二十的捐了出去或者義務去幫忙等等做了很多善事。2000年是龍年,我姨夫過生日,把我們都叫了過去,期間他喝了很多酒和我們說起了這件事,說自己算了我弟弟的生辰八字,又找別人算都是活不過5歲臘月天,但是現在都八歲了,又把自己做的善事一樁樁一件件的說給大家聽,勸我們也多行善事。現在我那個弟弟今年都27了,兩個孩子的父親,是一家火鍋店的老闆。多行善事可改命,善惡到頭終有報,人生有定數,唯有多行善事可解。人活著,在自己有能力時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多積德行善,多行善事,多心存善念,堅持日行一善,為自己、孩子、家人積德積福吧!

  • 16 # 蘇御_yyl180773803

    很多東西只有一個證據。孤證不舉,可以否定所有的古代史。古史辯派就是用這個孤證不舉辦法否定了中國歷史,他們起到了外華人想辦而沒有辦到的事情。

  • 17 # 西府趙王爺

    《竹書紀年》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從夏朝到魏襄王這段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由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的史官合作而成。從成書年限上他是要早於司馬遷的《史記》,所以於研究先秦歷史有著很高的價值。

    但是在傳統史學界,它被認為是一本“異書”,其中所記錄的歷史事件,幾乎與《史記》內容背道而馳,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歷史觀。

    比如,《史記》中所推崇的堯舜禹禪讓,在《竹書紀年》中卻是舜囚禁堯,最後把堯殺死,奪取帝位。與此同時,舜大肆消滅堯的死黨,將其稱為四凶,其中就包括禹的父親。後來禹據夏地抗舜,最終擊敗舜,將其流放到蒼梧,舜遂死在蒼梧;還有據《史記》記載,商朝的伊尹囚禁太甲3年以後見太甲改過自新了便將國家還給了他,《竹書紀年》卻說,伊尹放逐太甲以後自立為王,7年後太甲潛回殺掉了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

    再比如《史記》中的商紂無道,西周取而代之。在《竹書紀年》中卻是周文王被紂王拘押,不是因為崇侯虎進了讒言,而是周文王與紂王發生軍事衝突,敗而受俘,後來周武王乘紂王主力東征東夷,進而偷襲商都,進而滅亡商朝,建立西周。

    以上種種記載,可以說是極具顛覆性了。而由於《史記》被史學家一直稱為正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更是儒家思想的代表鉅作,所以與之相悖的《竹書紀年》一直不太為人所知。

    事實上,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竹書紀年》更加貼近人性,人類絕對是從野蠻走向文明,由血腥走向儒雅,所以在先秦時代,黑暗,血腥,刀光劍影之間的殘酷鬥爭,你死我活的以命相博,才應該是主旋律。

    當然,如果就此判斷《竹書紀年》比《史記》更加真實,則有些武斷,在沒有挖到足夠的史料作為證據以前直接從內容上推理是很難下結論的。《竹書紀年》成書的那個時代可是三家分晉,以下克上,禮樂崩壞的亂世,特別此書還是出自分晉之一的魏國。所以很有理由懷疑其目的性,按這本書的說法,上古就沒有禪讓,只有血腥的政變,既然如此,三家分晉就是符合歷史潮流的了,魏罃自立為王也就完全正確了,魏氏家族身上的道德包袱就可以卸下來了。

    只能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書只能作為參考,多方論證,不可全信一家之言。就好比孟子所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 18 # 勝馬笀鞋

    《竹書紀年》的內容我認為有很大可信度,原因便是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和戰國時期魏國的史官所寫,記載的都是先秦時期的事,早於《史記》,也簡於《史記》,裡面很多東西都可以說是第一手資料。最重要的是,它在戰國時就入土,並未受到秦朝焚書坑儒的禍害。

    而司馬遷寫史記時,很多古籍都已經被燒了,在考察上古時期所發生的事件時,他是不具有《竹書紀年》的優勢的,很多時候就是連查帶猜。

    有些人認為《竹書紀年》記載不真實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其上所述的內容與《史記》完全不同,引起很大的爭議,爭議的地方很多,我就簡單說一下“禪讓制”的問題,“禪讓制”到底存在與否?

    在史記中,堯舜禹都是有德之君,帝位傳承都透過禪讓,但是在竹書紀年中,卻否認了舜的形象,說舜在堯德行衰敗之後,將其囚禁,然後取代了他的帝位,這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竹書紀年所寫的情況是有道理的,而且很符合人性。

    先說說我個人的觀點,首先我是承認禪讓制的,但是我不認為禪讓的主人公都是自願(這個問題在我的另一篇回答中說過),竹書紀年雖然顛覆了舜的形象,但是它並未否認禪讓制,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當堯德行衰敗之後,舜舉大事,逼位與堯,讓堯將帝位“禪讓”給他。

    像這樣的事後世中例子很多,最出名的便是曹丕逼漢獻帝讓位,成功之後他說了一句話“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雖然說的人物是舜和禹,但問題還是關於禪讓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舜和禹的事兒,我今天算是知道了,什麼事兒呢?就是禪讓的事兒!言外之意就是說禹很可能也是像他這樣對舜逼位的,這雖然是猜測,但是具有一定可信度,從這件事上,又可以對映一下堯和舜。

    也就是說,禪讓是存在的,但不一定出自本意,很可能是出於無奈。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禪讓制的問題上,兩本書並不衝突,只是史記的觀點是主動禪讓,而竹書紀年是被動禪讓,而且竹書紀年更加貼合曆史軌跡。

    不過雖然竹書紀年記載的事情有一定可信度,但是也不一定全是正確的,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法家思想,在竹書紀年中,裡面的人都比較冷血,就像堯舜禹,還有伊尹,不像史記中寫的那樣溫情脈脈,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因為法家起源於魏國嘛,法家思想簡單點說,就是認為人都很壞,所以要用嚴刑峻法去約束。

    這裡不排除一種可能,寫竹書紀年的人為了宣揚法家思想,故意將一些人物寫壞,或者說把一些事件描述壞,以突顯法制約束的重要性,所以說竹書紀年上寫的也不一定就都正確。

    不過到底是怎麼樣,其實沒有人說得準,見仁見智,歷史就是這樣,不可不信,不可盡信。以上純屬非專業個人觀點,大神勿噴。

  • 19 # 小鴻哥

    竹書紀年這書是西晉發現,當時派人進行翻譯。(不一定翻譯的百分百)戰亂丟失了。流傳下去的是初釋本和考正本。然後在宋代又失傳了。現在我們看到是今本(明代)和古本(清代)。所以說我們今天看到的竹書紀年是殘篇中的殘篇。我猜測不少內容都是根據相關史料加以補充。竹書紀年發現地的墓主身份同一時代就兩種說法初釋本認為是魏襄王,考正本認為是魏安釐王。兩位作者還是好朋友。竹書紀年只看過一部分。

    我認為歷史有三種

    第一真實歷史(歷史真實發生,這個不得知)

    第二記錄歷史:史書,正史野史。但誰也不能確定今天所看到的就是原版。史書在傳承會有遺失、遺漏、篡改。為聖者諱,為尊著諱。因為史家也是人,在寫史過程中難免會帶有個人情感,還有就是政治原因。1史家會刪史料例如甲,做了十件好事八件壞事。史家寫史時只記錄了那八件壞事。這樣我們後人看史就會覺得甲這人太壞了。2只記後果沒有記前因,比如史書上講甲拿刀要殺乙,乙為自保把甲殺了。我們就會覺乙也是不得已。如果前面加上乙強暴了甲老婆呢?3史書在幾千年傳承中難免會有遺失遺漏。像尚書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就不是原文。秦朝有人藏在牆中,但日久殘了。憑殘本和記憶重寫。西晉八王之亂尚書又遺失,東晉人把尚書獻給東晉皇帝。例如曹操曾問蔡文姫:你父親收藏很多古書,現在還記得嗎?蔡講:當年父親收四千餘卷,因戰亂都遺失了。我現在只記得四百卷。曹操讓寫出來。

    3推理歷史(依史書和推理。古代研究歷史沒有現代那麼便利,但現代很多史書失傳。推理就是根據不同史書和事情符不符合常規。例如:明史明武宗跟蒙古小明王十萬人大戰數天,明史講斬殺對方几十人。空手打架都不止,何況拿著刀。又例如宋史岳飛傳:金國金兀朮講:嶽少保八百騎破吾十萬。我認岳飛是很歷害,但沒歷害到八百人打敗金人十萬吧)

    竹書紀年在流傳兩千年問也是遺失不少,再者是西晉發現的。春秋戰國可是十幾種文字,在翻譯過程未必能完全翻譯原來的意思。春秋戰國時當時有位國君是篡位得來的,讓史官改。不改殺了,換人再不改又殺了。史官的這種精神值得後人尊敬。但五千年來那麼多史官,也不盡然是那麼有骨氣的吧。有時候保命要緊,也有些拍統治馬拍的。再者史官也是人,也會帶有輕微個人情感。史家雖然大多不會編故事,但能選故事刪故事順序調換。像三國志魏主曹奐率軍去剿殺司馬昭的事,就刪的一乾二淨。三國志三少帝經:高貴鄉卒。魏氏春秋講:司馬昭問陳泰怎麼辦。陳泰講唯有誅殺賈充以謝下天下。司馬昭再問還有更辦法嗎。陳泰講沒有。幹寶晉紀記錄也差不多。習齒鑿漢晉春秋更是記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氏春秋透露著司馬昭弒君。首罪為賈充,卻只殺成濟等人。幹習兩人是東晉人) 我的結論是:正史也不盡然是真也有假的錯誤的地方(為聖者諱,為尊者諱。春秋筆法)野史也不盡然是假的,也有真的地方。

    竹書紀年很多地方跟史記、戰國策、春秋等史料相通。因為夏商周的史料非常之少,竹書紀年很多地方都能起到補充、校正的作用。引起爭議的是竹書紀年堯舜等奪位說和史記的禪讓說。其實在我看來是一樣的,不過是一個暗面一個明面。就如漢禪魏、北周禪隋、隋禪唐、後周禪宋等。明面上是禪,暗地都是透過實力逼。並不是講史記記錄就不真實。司馬遷的史記還是有很高真實史記很多內容都在近現代考古挖掘中的商周青銅器的記錄相符合。例如史記記載孫臏留有兵法世傳。但一直以來沒有見過這本書。四十年前挖掘的漢墓發現了寫在竹上的孫臏兵法。

    竹書紀年有地方也太過於假。摘取史記竹書紀年跟史記五帝部分對比下:1竹書紀年:黃帝:應龍攻蚩尤,戰虎、豹、熊、羆四獸之力。以女魃止淫雨。(史記:黃帝: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2竹書紀年帝堯:及長,觀於三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 3帝舜:父母憎舜,使其塗廩,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史記: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 帝禹: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曰:“吾受命於天,屈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奚憂龍哉。”龍於是曳尾而逝。 從上面幾段記錄相比較,史記和竹書紀年相應。但過程竹書紀年更像神話小說。1都講黃帝跟蚩尤大戰,但竹書紀年連獸都來參戰。3同樣是記錄舜的父母要害死他。但舜逃跑過程史記更真實,竹書紀年的舜都能飛起來。

    4竹書紀年:黃帝在位一百年,帝顓頊高陽氏二十登位,在位七十八年。帝嚳高辛氏在位六十三年。帝堯在位一百年。帝舜在位五十年。史記: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史記:帝堯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堯闢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史記跟竹書紀年勉強也對的,因為舜有十一年代理天子。竹書紀年講堯在位一百年,史記是七十年加上二十八就是九十八年。)竹書紀年:三年,舜即天子之位。這個跟史記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對的上 。 竹書紀年史記本人持懷疑態,個個都太長壽了吧。竹書紀年個個近過百歲。竹書紀年五帝紀兩千多字,史記六千多字。竹書紀年就紀年詳細點,其餘反不如史記詳細。 竹書紀年自西晉發現以來,當時晉武帝並末毀而是讓人重新翻譯抄寫。二千年來遺失不少,清人更指責明人偽之。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偽作數不勝數。竹書紀年的作用是更能檢驗史記左傳春秋的真偽或者說接接近真像。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語氣不同多一字少一字意思不同。並不是誰先成書誰就更真實。

    其實竹書紀年跟史記最大的爭議就是逼位說和禪讓說。比如竹書紀年講舜囚禁堯。史記講是舜攝行天子事。從魏晉以來的禪讓那一個不是透過武力逼迫的,只是大家不抬到明面上來說而已。就像陳勝是造反但漢朝定義為起義,那是因為漢高皇帝劉邦也參與了。如果陳勝是造反?那麼劉邦是什麼?舜攝行天子事後當然對外公佈是堯禪讓給他。竹書紀年講舜在蒼梧讓禹幹掉了,這跟史記講舜在蒼梧這個地方死是對的上的。其實史記是有暗示的。舜個百歲老人還會去巡狩?中國古代歷史都會為尊者諱。像周天子明明是讓諸侯逼去會盟(諸侯沒有徵召天子的權力),於是史書記錄天子剛巡狩到會盟這個地方。例如宋明皇帝讓人俘虜了,史書記錄帝北狩。就是說去北方打獵去了。

    前面我講到了歷史有:真實歷史、記錄歷史、推理歷史。任何一本史書都不能說是全部真實可信。就是史記也是如此,但不影響史記在中國史學地位。歷代以來考古都發現很多內容跟史記是對應的。竹書紀年的出現補充了大量五帝夏商周的史料,必竟那段時間的史料太少。他的作用是更好的校正其他史料和推理歷史。

  • 20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說一下吧。

    首先說《竹書紀年》是怎麼出來的吧。

    這是在古墓中發現的,那是在晉朝晉武帝時候,大約281年,在汲縣古墓裡發現的,這是一些竹簡。根據竹簡的內容和一些出土的器物斷定是一座戰國的墓葬。出土後經過荀朂和嶠等人整理,共分七十五卷,紀年佔十二卷,後朝歷代學者對《竹書紀年》做了很多的研究,就都認為這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在時間上一直寫到了公元前299年。

    我們再說他的價值何在。

    這本書對研究戰國史很有價值。清代以來,很多的人用他來校訂《史記》中戰國史部分的內容,取得了很大成績。已經沒有人再墨守《史記六國年表》的內容了。這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紀年》本來是地下出土的戰國原本,以戰華人敘述戰國的事,尤其是與魏國有關的事,當然是比較翔實可靠的了。

    那麼對於戰國以前的事呢?那不需要我們進行一下具體分析了。

    我們首先說到春秋時期的歷史,那當然有《春秋》了,記事最豐富的是《左傳》,雖然有人質疑,但是它的真實可靠程度近年已得到進一步的證明。而《竹書紀年》的春秋部分寫的不多,但是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對於晉國的事情寫得很詳細,而其他文獻沒有這些材料。如晉文侯殺攜王,晉武公滅荀等事。有的記載和《春秋》不一樣,如晉武公八年,“周師虢師圍魏,取芮伯萬而東之”,而《左傳》寫的是桓公四年則雲此役圍魏的是王師秦師。二是不少內容與《春秋》相同,或者大同小異。如《竹書紀年》寫周襄王會諸侯於河陽,《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大王狩於河陽。

    其實《竹書紀年》還是有一定的思想傾向的。

    曾經親見《竹書紀年》原本的杜預說過,《紀年》文章大似《春秋》經,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由於“國史皆承告據實而書時事”。這樣雖然《紀年》所依據的是晉史《乘》,但是從多用諡法來看,已不是《乘》的原文了。總是也是受到了儒家的影響。可以說這是《竹書紀年》一書的一個思想傾向。

    其實還有一個傾向,那就是紀異。春秋也有災異之事,但是和《竹書紀年》比起來,那就少多了。如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夜有五色光貫紫微”,周穆王伐楚,“大起九師,東至於九江,叱黿黿鼉以為梁”“魏王南征,君子為鶴,小人為飛鴞。”總之,很多的災異之事, 這反映了作者相信天人感應,注重蒐集神話傳說,而書中的傳說也多帶有戰國時期的色彩。

    《穆天子傳》和《竹書紀年》是同一墓發現的,人們還說,《穆天子傳》被包括在《竹書紀年》裡面,講的是周穆王巡遊之事。但是有更多成份的傳說,而《竹書紀年》則是史籍。不過,它們兩個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如《紀年》裡說,北唐之君來見,以一驪馬,是生綠耳。而《穆天子傳》中綠耳是穆王八駿之一。再如《竹書紀年》中說,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穆王西征,至於青鳥之所解。而這與《穆天子傳》相合,“自西王母之邦,北至於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

    第三個傾向,那就是傳說性質,尤其是夏朝的歷史。如夏後開舞九招。這與《楚辭》《山海經》相呼應。在《紀年》中王亥的故事中說到了“河伯”,也可能有神話傳說的成份。胤甲時,“天有妖孽,十日並出”這也是神話。可以說戰國時期諸子的作品,很多古史的內容,都受到了作者的觀點影響,甚至是為了適應這一觀點而加以改編,我們在看如夏代這些較古的部分時,是應該注意的。

    說到了夏朝,我們進而說下《竹書紀年》說到了夏朝哪些內容吧。

    首先是夏朝的世系。這個在《史記夏本紀》中有詳細記載,而在戰國末年趙國也作了《世本》,兩者大體相同。在《紀年》中,雖然內容不多,但除個別的以外,也比較齊備。另外,它還提供了夏王的一些別名,如帝發又名後敬等,所以說《紀年》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夏朝的世系,至少戰國中葉人們是這麼認為的。

    其次是夏代的歷史。《紀年》中記載了夏王朝與諸夷的故事。《紀年》記載,少康時,方夷來賓。杼征伐東海,至於王壽。芬時,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九夷來御。至發(桀的上一任)時,仍有諸夷賓於王門的記事。這裡可以看出,對諸夷的統治仍然是一件大事。

    第三,《紀年》還記載了夏代各王的都邑,這也是其他文獻裡沒有記載的。禹都陽城之說,就首先見於《紀年》,這與《世本》相合。而至於太康,羿、相、杼、胤甲、桀在哪裡,《紀年》也有記載。

    最後我們說下,《竹書紀年》非常有價值的一點,那就是它的紀年,他的關於年代的說法,是很科學可信的。這是由於《紀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問題上有自己的一套年代學系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淮蕭客運線路進展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