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味
-
2 # 阿喪醬
如果是關於廚師啊、廚藝的書籍那就是那些專業且有廚藝基礎的人看的了。我來說說我最近看的書吧。
《廚藝的常識》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魯爾曼,暢銷美食作家,曾就讀於美國廚藝學院,堪稱是最有廚師靈魂的作家。本書和其他美食書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不只是菜譜還有原理。
還有一本書《日本料理的基礎技術》這本書呢,米其林二星和食廚師長親授從學徒到主廚,完全剖析日本料理的專業技術,一句話總結就是關於日料的一切,這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
俺雖然是個吃貨,但不會做飯,不過不論是喜歡烹飪,還是想提高自己對美味的品鑑能力,《隨園食單》最好是要看一下。反正十多年前開始跑美食之前,買了一堆書惡補,感覺最有用的就是這本。
袁枚,清代大才子,而且應該是高富帥的那種,不信看圖(還有張邋遢的就不給大家看了哈哈),在中央機構混過翰林院,外放過知縣,仕途看好的時候,辭官了,專業吃喝玩樂去了,要擱現在,就是離開體制創業成功,享受生活的時尚雜誌封面人物啊。
不過這本書還真有獨到之處,個人認為最精華的地方倒不在於記錄了十四世紀到18世紀中國的326道南北菜餚,而是把各種烹飪的訣竅,總結成精煉而具有美感的文字流傳下來。《隨園食單》不是一本菜譜,而是一個美食大家的美食人生觀,廚師讀了,可以得窺餐飲大道,吃貨看了,能夠體會佳餚真味。
比如這段“豬宜皮薄,不可腥臊;雞宜騙嫩,不可老稚;鯽魚以扁身白肚為佳,烏背者,必崛強於盤中;鰻魚以湖溪游泳為貴,江生者,必搓訝其骨節;谷喂之鴨,其膘肥而白色;奎土之筍,其節少而甘鮮”,不是一個嚐盡人間百味的超級吃貨中的才子,是寫不出來的。
他的有些經驗之談,直到今天大家才搞清楚其科學道理。比如他在《隨園食單》中的這句“煨煮宜砂罐”。古人用瓦罐是受當年的材料限制,現代化的不鏽鋼鍋、航空鋼鍋真的就不如瓦罐嗎?還真是不行。請幾天碰到楚菜泰斗盧永良,他跟我說專門測量過砂罐和不鏽鋼鍋停火後的溫度。砂罐因為有氣眼,所以很快就基本與室溫一致,而不鏽鋼鍋涼的很慢,也就是說鍋內的湯汁在關火後依然有很強的熱效應,所以容易過火變酸或變苦。
(1983年的全國首屆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鑑定會上,29歲的盧永良,一舉躋身“全國十佳廚師”之列,這是業界公認的含金量最高的一次大賽,怎麼形容其權威性呢,這麼說吧,在這此大賽中,有位北京人熟悉的魯菜泰斗也是十佳廚師之一,那就是王義均王老。)
下圖是旺順閣海鮮廣場的涮鮑魚,一改過去鮑魚只能煨燒的傳統,用老雞、瑤柱、金華火腿等二十多種食材燉出的高湯涮鮑魚片,2000年前後一推出就火遍北京,一幫大款排著隊去吃。看著新鮮吧?可您看這一段摘自《隨園食單.海鮮單》文字“鰒魚(鮑魚)炒薄片最佳,楊中丞家削薄片入雞湯豆腐中”。如果大家仔細讀讀《隨園食單》,或許我們早就吃上鮮美的涮鮑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