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力學裡,具體到個人身上觀察是指什麼?一個既聾又瞎的人在沒有觀察者的情況下他的日常是什麼?可以感受到比正常人更廣闊的世界嗎?
回覆列表
-
1 # GZHD
-
2 # singba1
你提問的前提認知是觀察導致了量子塌縮。這是有關波函式蹋縮為粒子行為的一種解釋。這種詮釋中所謂觀察,並不特指眼睛,耳朵。這個實驗觀測物件是波的路徑,透過儀器,在意識中產生認知。其中電子裝置,顯示屏,記錄器,可以轉換成聲光電觸等等訊號傳遞給人,來判斷路徑。這是一串的儀器鏈條。不問原理,通通放在黑箱裡統一“黑箱化”。接下來,說說提問中的,瞎子聾子,本質上於意識認知來講,眼耳鼻舌觸,平衡,存在等覺知系統,一樣可以放在黑箱裡作為儀器的一部分,只不過區別電子儀器,是細胞儀器罷了。這個話題深入的話,就涉及到何為意識了。光子路徑,由儀器轉化為資訊,而意識是資訊團加特定處理程式的組合體。類似計算機系統。足夠複雜的超級計算系統,是否能誕生意識,這還是未知的。人的意識個體性太重。嚴格的講,你眼中其他人的存在與他人的意識,對於你而言,不過是電磁訊號,波函式海洋而已。
谷歌搜尋測不準原理不成立,你會發現量子就是傻子和騙子。 玻爾的原子理論給出這樣的原子影象:電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軌道上繞核作圓周運動。 並以此說明原子的穩定性和氫原子光譜線規律。但是,氫只有在電離情況下才會發光,氫氣球裡的氫氣是不發光的,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光譜線,電離情況下,氫已不是原子,而且電子已離開氫原子,在電場力和核對電子的吸引力作用下,電子不可能作圓周運動。 想不到這樣的理論不但能發表,還成為了量子論的基礎。 還有,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被認為證明了光是粒子,居然不考慮光的方向性,如果光是粒子,電子只會被打進金屬,而不會離開金屬。實際上,光電效應完全可以用波動光學解釋:在光的照射下,電子和原子核作受迫振動,振動電子和振動原子核之間有排斥力,這個排斥力大小與振動電子和振動原子核之間的距離以及光的頻率有關,距離越小,頻率越大,排斥力越大,當排斥力大於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吸引力時,電子離開原子。 量子學家喜歡波動光學的功勞攬到量子論上,例如,認為愛因斯坦的量子理論是鐳射理論的基礎,同樣,愛因斯坦的量子理論是沒有方向性的,而鐳射器的核心部件是諧振腔,諧振腔完全是波動光學的產物。量子學家認為有量子論才有半導體,但是, 導體和半導體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例如,在光頻以下是良導體的銅,在X射線範圍卻是半導體,這也只是波動光學的概念。 量子通訊是比漢芯更大的騙局。量子通迅一旦被人試圖介入,那麼真正的通迅接受人也無法獲取到有效資訊。所以說,潘健偉是翻版陳進,又一個騙子 通訊的首要目的是穩定性,即目標使用者能夠正確地恢復出發送方傳送的訊號。一個通訊系統如果從物理上剝奪了敵手竊取訊號的能力,那麼也必然無法保證接收方獲得正確的訊號。敵手一旦介入量子通訊,勢必破壞了量子訊號,即使是破壞性雖小的竊聽行為,也會破壞量子訊號,使得接收人無法獲得正確的訊號,直白點說,有竊聽時量子通訊幹不成事!一個有了敵手就幹不成事的通訊系統沒資格談安全! Google搜尋“測不準原理不成立”,你會發現量子就是傻子和騙子,潘就一騙子 潘健偉院士真了不起,他一人發明了兩項能得諾貝爾獎金的發明,一,用任何電腦都無法破解量子保密通訊,二,什麼保密通訊都能破解的量子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