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宅村
-
2 # 國產第一艘航空母艦
這兩幅照片配得很好,明白人已經可以從中看到問題的答案了。
上圖是“爹孃”的境界
上圖是“爸媽”的境界
-
3 # 亞馬孫蝴蝶
爸爸,對父親的一種稱呼,多用於口語。與多數人的印象不同,該詞起源甚早,成書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中《釋親》篇已有云:“爸,父也。”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也可見到多以“爸爸”稱呼父親,而非“爹爹”,比如楊過即是如此,那是因為該詞的確在宋之前已流存於世了。現在大眾的“爹爹”“孃親”的古代稱呼印象主要來自於影視劇等,一知半解,不知孰之過也。
-
4 # 陳相潮人
爹:魏晉之時才出現的對父親的稱呼,在《廣雅》、《玉編》中都有“爹",釋為“父也″。如韓愈《祭女 如(因手機打不出來,如字下面應加手字)文》中就自稱“阿爹″……如杜甫《新婚別》: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對於父母的總稱.,除了古今通用、不用解釋的雙親、二老、爹孃。
-
5 # 半壺濁酒一支菸
“爸爸媽媽”在三華人所著的《廣雅》裡面就有註解,說“爸爸媽媽”是舶來語的純屬無稽之談,難道是三國之前舶來的嗎?
要說為什麼古書籍裡面很難看見爸爸媽媽這兩個詞,那是因為古代人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文字只掌握在那些貴族系列等極少人的手中,他們追求的是一種高尚和高貴,或者因為竹簡、紙張、絲帛製品、文房四寶,這些文字載體的匱乏和昂貴,需要一種濃縮精煉的形式來記載傳承,所以他們傳統上書寫和口語是要分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古代人書面上不會像平時說話那樣通俗簡練,平時說話的時候也不可能像書本上那樣之乎者也,像爸爸媽媽這樣的詞語也根本不會出現在書面上。不只是爸爸媽媽,還有更多的詞語在書面上都很難出現。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幾十上百個民族幾千年的融合,形成的語言更有幾百上千種。比方一個東北人和一個廣東或福建人,他們交談彼此都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是都能讀懂《論語》。
自從有了白話文以後,人們才一改古老的習慣,才可以把我們平時說的話一字不差的搬到紙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很多詞語為什麼在古籍裡很難出現,甚至根本都查不到的原因。
所以說,父親母親在古代不只是稱作爹孃,還有很多稱謂,只是很多的口語很難在書面上看到罷了。至於爸爸媽媽,也不是什麼舶來語,我們至少用了有兩千年了,是土生土長的漢語。
-
6 # 朱小和
在我們豫東南一帶農村稱父母為爸媽只是近三十年的稱呼,三十年前稱父母為爹孃的有一部分,大都稱大(父)娘(母),即使到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在敘家常時還是尊稱父母為爹孃。古代稱父母為爺孃的有之。如《木蘭詩》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回覆列表
《廣雅·釋親》:媽,母也。 爸,父也。——《廣雅·釋親》。王念孫曰:“爸者,父親之轉。”廣雅是三國時期的作品。
宋代就叫妓院老鴇做“媽媽”的,因為我們看到的中古書籍大多是書面語,所以極少看到媽媽爸爸之類而已!因為爸爸媽媽是口語,跟書面語是有區別的。
“媽媽”是母親的口語,是天下最美的稱呼。“媽” 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 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請不要相信某些無知之輩的話,他們說“媽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爸爸”這個詞在目前約70%的人類語言中都存在並且意義相似, 可能是古人類最先會說的詞彙。 人類學家一直在透過各種方法推測人類最初的語言形式。法華人類學家日前說,由於“爸爸”這個詞在目前約70%的人類語言中都存在並且意義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古人類最先會說的詞彙。
爸爸 目前,人類6000多種口語中有許多發音相近、意義類似的名詞,特別是像“媽媽”和“爸爸”這類指代親屬的詞。一些語言學家推測,這些詞彙從古人類語言開始形成以來傳承至今,至少已經被說了5萬年。但是,由於這些專家沒有確定上述詞彙在關係疏遠的語系中出現的頻率,所以無法證實以上論斷。 然而據最新一期《新科學家》雜誌報道,法國語言學和史前人類學研究聯合會的科學家日前對“爸爸”一詞進行了考察。他們發現,人類現在的14個主要語系中基本上都存在這個詞,而在7%的被研究語言中,“爸爸”一詞的意思都是父親或者是父親一方的男性親屬。負責此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對於“爸爸”在各種語言中的統一性可能只有一個解釋:“爸爸”是人類祖先最先會說的一個詞。 此外,一位語言學家說,因為嬰兒很可能將自己會發的第一個音與他們首先認識的人——父母聯絡起來,所以各種語言中“爸爸”一詞的含義都基本相同。 二、第一個“媽媽”是最簡單的發音,是嬰兒張嘴吐氣的自然結果,第二個最簡單的發音就是“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