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因風而響
-
2 # 心理諮詢師維尼
1. 接受每個人都會變老的事實
總有人25歲,但沒有人可以永遠25歲。我們每個人終將老去,這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
因為害怕變老,我們把太多的心理能量花在了否認自己變老之上,每天照無數次鏡子觀察自己的細紋,別人的一句玩笑就讓自己陷入無限焦慮…
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內耗”自己老去的事實。如果把這些精力放在享受生活的美好之上,到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依然可以美好,無關乎年齡。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有一件切實可行的事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那必然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健康重要,但總是因為這樣那樣而忽略了自己。或許你可以從今天早睡一個小時開始,或許你可以從明天跑半小時步開始,甚至可以從下一餐多吃一口蔬菜開始。
經歷了2020,越發讓人感覺到生命的可貴。
變老雖然可怕,但是活著更加重要。
因為比老更可怕的是,沒有老的資格,生命就結束了。
3. 讓經驗配得上你的年齡
有時候,我們不是害怕年齡變老,而是害怕經驗配不上年齡。
一年有365天,你是過了365天?還是把一天重複了365遍?許多人的惶恐並不是年齡的上漲,而是午夜夢迴之時受到靈魂的拷問:時間都去哪兒了?我還沒怎麼過,怎麼就沒有了?
所以,不要讓你的人生留下遺憾。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去看一些不一樣的人,去嘗試不一樣的東西。或許這中間有成功,有失敗,但沒關係,這都是你寶貴人生的一部分。
當你的經歷越豐富,你越不會去羨慕年輕人。相反,輕描淡寫來一句:都是當年玩剩下。然後甩手離去,深藏功與名。
多坦然,多瀟灑!
我們怕的是想象中變老的樣子其實變老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我們的焦慮往往來自別人的故事以及對自己將來生活的預想。
我們想象自己會過得糟糕,會被社會淘汰,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力遠超自己的想象。即便生活把你踩到了泥土裡還壓上了好幾塊大石頭,人還是可以從石縫中開出美麗的花朵。
有研究顯示我們的幸福感隨著年齡的變化而呈U型發展,從34歲之後持續下降,但在53歲之後逐步上升。
34到53歲之間人需要面對生活的無數轉變和各方壓力,但隨著年齡的上升我們會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豐富的經驗也讓我們對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坦然。
回想那些真正讓我們敬佩的人,無一不是那些經歷過歲月沉澱依然可以閃耀出智慧光芒的人。
所以,如果你總害怕變老,可能只是因為你還不夠老...
以上。
-
3 # 酷炫腦科學
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來說,無論在各行各業,我們用的是以客觀時間為標準的年齡來看待和規劃學業、事業、戀愛、家庭、退休等等人生程序;但從生物的角度來說,在成年之後,人們生物年齡和身體大腦素質間的個體差異會越來越明顯。最後,很可能我們實際的生物年齡並不能完全用我們度過的客觀的時間年齡來衡量。
如果我們能儘早選擇正確的生活模式,大腦對抗衰老的能力就能得以大大提。換句話說,在我們面對大腦病理衰老甚至老年痴呆症時,我們的大腦就能擁有更多的“戰略儲備”。
而這些正確生活模式來自3方面的選擇:身體、社交以及智力。
人們採取越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越可能抵禦痴呆的“進犯”,甚至還有機會把痴呆推遲到死亡之後,讓我們大腦的能健康執行到 90 歲甚至是100 歲。
-
4 # 青音約
對年齡的恐懼,不包括在精神障礙診斷手冊裡焦慮症中對特定物體或方面的恐懼中,也就說,你描述的年齡恐懼症,不是種精神障礙或者心理疾病,而是自己對於年齡的一種焦慮擔心的心情。這樣看,我們就從你的本身入手。
年齡其實代表的是時間流逝我們失去的和得到的,這才是年齡的社會意義,否則年齡就只是數字而已。當你感覺一年年匆匆的過,年齡又增加了一歲,而自己在這一年中好像什麼也沒幹。仔細想想明年可能還是這樣的情況,你就產生了焦慮和恐懼。其實年齡不是重要的,而是你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了什麼才是重要的。
如果你不斷地收穫,不斷地成長,那麼即使大了一歲,也是時間賦予你的,你的內心你的生活,沒有因為大了一歲有什麼變化,你還是你,而且是更好的你。就好像我們總是羨慕年級很大還身材保持的好的,面板保持的好的,其實我們羨慕的是人家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年輕與年齡不相符。如果你保持著進步與收穫,那麼本質不也是一樣麼?你不也是在個人收穫上甩開了年齡本身的桎梏幾條街麼?
所以,年齡的增長,是自然規律,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真正讓我們感知的,是在這一年,我們做了什麼。當你做有意義的事,不斷的進步,那麼年齡又有什麼困擾呢?所以不必恐懼與年齡,把握好時間帶給你的機會,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充實過好每一天。
-
5 # 青蓮花kaka
有些人對衰老有著極度的恐懼心理,往往對心理造成不良的反應, 同時也由於心理的不健康,而導致生理上的快速衰老。所以要積極克 服對衰老的恐懼。
首先要擁有從容、開朗的心態,就會顯得年輕;
然 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令你體態輕盈、充滿朝氣;
對於延緩衰老 的營養品不要過多的相信,要合理地搭配膳食、科學安排作息時間、 培養頤養性情的興趣愛好。
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在心理方面,要從心理素質上進行自我調節,要有一種人老心不老的狀態才行。
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這個是每個階段都必須要經歷的,年齡成熟,於是各方面的經驗也是比較多的,所以自己要減少抱怨,多一些想法,讓自己變得有價值,不要每天和年輕人去比,我身邊就有很多同事朋友,總是說,我要年輕十歲就好了,總是羨慕一些年輕的,這是沒必要的,只會給自己增加煩惱,成長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所以要自己調節好,成熟也有成熟的好處,心態好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就好了
平時多注意改變自己的著裝,年齡大了,不一定非的穿一些暗色的衣服,所以說從著裝上也要進行一下改變,多穿一些亮麗的衣服,適合自己的,從而改變自己的心情。
-
6 # 青青黛子
無論你恐懼與否,年齡最守時。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準時赴約。就算你在像個孩子一樣,倒在地上撒潑耍賴,不讓它來,它也要來。來了,留下了痕跡,烙印在心裡,收貨了閱歷和滄桑;刻在眼角眉梢,長成了皺紋。
誰也害怕老,女人表現的更誇張些。女人喜歡用色彩斑斕的脂粉,塗抹在巴掌大點的臉上,死死拽住青春的衣角,不肯放它離去。
其實縱使有仙丹留住容顏,也留不住, 時光的流逝,順手帶走眼睛裡的那一汪清澈。
不如,把年齡慢慢從心裡放下,自自然然就可以面對衰老。忙碌之餘,做些喜歡做的事,愛些可以愛的人。
無論處在順境或者逆境,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面對得失寵辱。年齡,你越恐懼它,它越僅僅跟隨你,和你形影不離,甚至在你睡著的時候,它也在你潛意識裡跑出來,變成惡夢嚇唬你。
既然知道這樣,就不要受年齡的威脅,不用為生老病死焦慮,好好和它相處,反而皆大歡喜。
那要怎麼樣和年齡相處呢,試下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要持有一顆年輕的心,自信面對種種如意或不如意。不要以為美貌不再,生活就黯然失色。當你老了,不要再像年輕的時候,過份的胡胡混混。
閒暇時,帶著厚重的閱歷,讀一本書,聽一窗雨,養幾盆花,逗會兒貓貓狗狗。慢慢你就會發現,雖然還是做同一樣的事,但是在不同的年齡,讀一本書,聽一窗雨,養幾盆花,逗一會兒貓貓狗狗,心情也是不同的,因為裡面滲透了歲月的風情。
其次,要堅持適量的運動。堅持慢運動,不過份消耗體力。如此,慢慢來,就很好了。有時間,和三五知己,常來常往,走動的過程,分享了生活的點滴,也收貨了不同的領悟。
最後,一輩子,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日久天長的去做,哪怕是打打麻將,或者偶爾小酌一杯。
回覆列表
年齡的恐懼是指衰老的恐懼,衰老的恐懼是失去的恐懼,失去的恐懼――其實是死亡的恐懼。
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恐懼,這是作為生命的本能反應之一。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這種衰變,人其實不但不能主宰其命運,也不能主宰身體與生命。自古帝王尋求長生不老的故事,是這種恐懼的典型表現。如今不是還在研究長生不老麼?人對於生命的執著,來自於本能,對於死亡恐懼的本能。
女性的恐懼比男性更早一些,三十歲未出嫁就害怕了,容顏漸失,女性家庭幸福的夢想就漸行漸遠了,想到過沒?女性美容顏的產品也是這種恐懼的產物。男性稍好一些,其效能力比女性長久,而女性更年期後不復再能生育。年老是可悲的,自然也是可怕的。年青美麗過的人,絕對都有衰枯的體會,失眠,掉髮,白髮,皺紋,行動不便,日漸枯萎的身軀也是慘不忍睹了。沒有人可以逃避。
有些動物衰老了就自動退出群體,找個幽深的地方死去,或者成為獵食物件,這些動物的行為,表現得如此莊重高貴,不亞於有高度教養的人,在印度有一種傳統,五十歲的男人進入叢林去修行,去感悟生命,並在宗教的信仰裡克服對於死亡的恐懼。這與動物有著同樣高貴。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面對年齡這個悲懼,佛教是解決得最好的,最自然也最誠實的。生命的無常,生死輪迴的認知,對持有這種信仰的人得以平靜面對死亡,比之其他宗教,佛教的認知是無限深刻與平和。所有的宗教都對衰亡有重要的論述,可見,面對年齡的恐懼,宗教給出的方法最多也最有效。
科學在衰老和死亡方面目前還束手無策,科學試圖解決死亡這一問題,不過,它的方法太侷限,同時也很狹義,這是科學的缺陷,至於其他社會倫理的說教,基一本上是無所作為的。科學最終研完的結果,只能佐證佛教沛生命觀中一小部分。
那麼,如何面對年齡或者失去或者死亡的恐懼泥?既然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以其恐懼,不如無所恐懼,平靜高貴或者高雅地老去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