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中國強弱電智慧化網

    從大的範圍來講,沒有網際網路,就沒有物聯網。物聯網就是:物與物之間透過網際網路的通訊通道相互協調、控制、分析等網際網路是公網,是大網,物聯網是小網,是私網的概念。所以,只有外行才會提出“物聯網+網際網路”的概念。 太抽象深奧不懂?有網友給出更為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給每個實物一個IP可以聯網,需要它做什麼時可以透過網路控制,例如在公司開家裡的空調、鑰匙不見了可以"給它打個電話"。以下廠家廣州萊安智慧化系統開發有限公司將為大家分享物聯網在各種應用例項。透過這些例項,相信大家在大開眼界的同時,對物聯網也會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一、大的範圍分析

    1、從字面上理解,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的區別很明顯:物聯網是物與物之間的聯網(物物相連);網際網路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網(人人相連)。這裡的“人”,一般是指使用者,是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的相連。

    2、抽水馬桶,就是標準的物聯網系統:當水位低了,它就開啟龍頭加水,水位到了它就關閉龍頭。無需人的介入。因為沒有網際網路的介入,所以它不是網際網路系統,只是物聯網系統。雖然馬桶的啟動需要人,但是僅限使用馬桶的人,這些人之間不需要聯絡。

    3、所謂的農業物聯網系統,本質上與抽水馬桶沒有區別。比如大棚的溫控系統,溼度控制系統,就是當溫度低的時候自動啟動加溫,溼度低的時候自動啟動加溼。這樣的控制裝置現在已經很成熟,一般幾百元就可以搞定。與抽水馬桶的區別只是手段不同物件不同。也都不涉及網際網路。

    4、家用空調也是一種物聯網系統:溫度高了啟動,達到溫度了自動關閉。它們都無需人的介入,由控制器和感測器組成:控制器透過感測器來的訊號直接完成啟動加溫或者加溼裝置,人最多隻需要設定刻度範圍或者啟動/停止的指令,無需網際網路。

    5、有一個例外:如果控制器在北京,感測器在廣州,那麼他們之間的連線就有了問題。你不可能把電線從北京排到廣州。而且即使不考慮成本在京廣之間排一條几千公里長的電線,由於訊號衰減的問題在技術上也是不可能的。

    6、有了網際網路以後,我們可以在感測器後面加一臺電腦,把感測器訊號透過電腦轉變成網際網路能夠識別的訊號送上網際網路。北京的電腦透過網際網路接收到這個資訊後再把它還原成控制器能夠識別的訊號。

    7、雖然這個物聯網例子中使用了網際網路,但是它還不能算是網際網路系統,因為二端都是裝置,還是“物物相連”的概念。網際網路在這裡只是單純的工具,解決物聯網之間的遠端資訊交換的工具,所有的功能都是物聯網提供的,網際網路在這裡僅僅是為物聯網提供連線服務。

    8、 就比如常見的電話系統,都是透過電線相互連線,但是你不可能把電話系統叫成電線系統。道理是一樣的。

    9、 更重要的是,訊號傳輸功能只是網際網路千千萬萬種功能之一,就如同,數學計算也只是電腦的千千萬萬種功能之一,道理相同通。

    10、物聯網不是什麼新概念,30年前的時候,有一個專業叫“自動化控制”,這個“自動化控制系統”就是現在的物聯網系統。物聯網只是把“自動化控制系統”換了個名稱而已,沒有新內容。

    二、物聯網是什麼?

    1、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是透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 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相連線,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2、物聯網是一個動態的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它具有基於標準和互操作通訊協議的自組織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虛擬的“物”具有身份標識、物理屬性、虛擬的特性和智慧的介面,並與資訊網路無縫整合。物聯網將與媒體網際網路、服務網際網路和企業網際網路一道,構成未來網際網路。

    三、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的區別

    1、網際網路:人們想要在網際網路上了解某樣資訊,需要有人去收集這個相關資訊,並上傳到網際網路上,才可供人們瀏覽。人在其中需要做大量工作,並難以動態地瞭解其變化。

    2、物聯網: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延伸,透過各種感知裝置,如射頻識別、感測器、紅外等,將資訊傳送到接收器,再透過網際網路傳送,透過高層應用進行資訊處理,以實現遠端監視、自動報警、控制、診斷和維護,進而實現“管理、控制、營運”的一體化。

    3、事實上,物聯網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遍及公共安全、交通管理、軍事國防、環境保護、能源電力、工業監測、物流管理、醫療健康、智慧家居等多個領域。

    四、物聯網在智慧家居的應用

    1、家庭安防:實時檢視室內情況

    從安防角度講,智慧家居安防系統可實現家居安防的報警點的等級佈防,採用邏輯判斷,避免系統誤報警;透過監控攝像頭、窗戶感測器、智慧門鈴(內建攝像頭)、紅外監測器等有效連線在一起,對系統佈防、撤防;使用者可以透過移動裝置隨時隨地檢視室內的實時情況,保障住宅安全;發生報警,系統自動確認報警資訊、狀態及位置,報警時能夠自動強制佔線。

    2、智慧插座:遠端控制,追蹤消耗

    智慧插座是在物聯網概念下,和智慧家居的概念伴隨發展的產品,通俗地說是一種節約用電量的插座。

    現在通常指內建Wi-FI模組,透過智慧手機的客戶端來進行功能操作的插座,最基本的功能是透過手機客戶端可以遙控插座通斷電流,設定插座的定時開關。智慧插座現在不主打安全方面的功能,而是強調家居的智慧化,通常與家電裝置配合使用,以實現定時開關等功能。

    3、燈光:隨心所欲變換場景氛圍

    透過移動端應用控制裝置具備計算能力和網路聯接能力,主要功能有控制、燈光效果、創作、分享、光與音樂互動等。

    4、空調控溫:遠端溫控,個性化定製

    在酷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住宅溫度的調節十分重要。依靠物聯網技術,我們可以透過手機實現遠端溫控操作,控制每個房間的溫度、定製個性化模式,甚至還能根據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透過GPS定位使用者位置實現全自動溫控操作。

    5、智慧洗衣機:遠端控制,智慧洗滌

    射頻自動識別技術使得洗衣機和物體之間能夠識別。從功能上看,智慧洗衣機能透過電腦、移動終端等感測裝置,實現洗衣機的遠端控制、同時還能實時查詢洗衣機的工作狀態,透過控制系統返回洗衣機的相關資訊;還可判斷智慧電網的波峰、波谷狀態,識別分時電價資訊,智慧調整洗衣機的執行狀態,節約能耗;多種娛樂功能使使用者能夠在洗衣的同時,收聽音樂、瀏覽圖片、觀看影片等。

    6、冰箱:傳送資訊,更新清單,菜譜建議

    所謂智慧冰箱,就是能對冰箱進行智慧化控制、對食品進行智慧化管理的冰箱型別。具體點說,就是能自動進行冰箱模式調換,始終讓食物保持最佳儲存狀態;可讓使用者透過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瞭解冰箱裡食物的數量、保鮮保質資訊;可為使用者提供健康食譜和營養禁忌,可提醒使用者定時補充食品等。

    7、智慧烤箱:手機控制,下載菜譜

    在傳統烤箱上加入WIFI功能,透過手機應用控制烤箱溫度,包括預熱和加溫,甚至可以下載菜譜,實現更具針對性的烹飪方式。不僅僅是烤箱,一些高階咖啡機、調酒機也可配備WIFI功能,並且廠商會不定期更新咖啡或雞尾酒選單,這樣你在家也能做出咖啡廳、酒吧的味道。

    8、智慧牙刷:時間提示,口腔分析

    牙刷透過藍芽4.0與智慧手機連線,實現刷牙時間、位置提醒;根據使用者刷牙的資料生成分析圖表,估算出口腔健康情況。

    9、智慧體重秤:健康建議,健康監測

    透過內建感測器,實現血壓、脂肪量甚至空氣質量的檢測,並傳輸至應用程式為使用者提供健康建議,更可以與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互聯,實現更精準、無縫化的個人健康監測。

    10、智慧坐便器:自動換套清洗,智慧分析

    目前市場上的智慧坐便器大體上分為三種,一種為帶清洗、加熱、殺菌等的智慧坐便器,一種為可自動換套的智慧坐便器,另外一種是自動換套加清洗功能智慧座便器。

    此外,更為先進的,還能透過內建智慧分析儀還能對排洩物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結果傳送至手機和顯示屏應用,讓使用者隨時瞭解自身健康狀況。

    11、植物監測儀:監測溫溼,及時提醒

    裝置透過感測器探測植物的生長環境狀況,並在植物需要照顧時及時提醒主人。這些感測裝置能隨時監測植物周圍環境變化,在植物所處環境未達到其生長所需標準時,花盆外的指示燈就會閃爍,一旁的溫度計和溼度計則會顯示所需數值,讓主人及時對其實施有效的照顧。

    12、智慧魚缸:自動投餵,定時殺菌

    養魚最麻煩的就是需要定時投餵飼料、照明殺菌、充氣給氧。而智慧魚缸,可以幫助你每天自動定時定量投餵飼料;自動定時開關照明殺菌燈;監測魚缸中水的pH值、鹽度以及水溫,並可將這些資訊資料透過手機應用顯示出來。

  • 2 # 本能健康

    物聯網最標誌的專案就是自動駕駛,其他都是現成的技術,而且基本沒啥大用處,安裝手機上的那叫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沒啥關係。物聯網主要還是用在自動化上,如自動化生產線,自動駕駛,再把移動網際網路加進去,構成整個消費鏈條自動化,問題就是商業資訊太透明瞭就缺乏價格附加值了。

  • 3 # 大位元商務網

    如何用基礎標準看待物聯網產業發展?

    7月21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物聯網承辦的“OFweek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在深圳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盛大開啟。本次大會以“萬物互聯新機遇,跨界創新贏未來”為主題,匯聚物聯網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共同探索物聯網前沿技術、發展方向及未來機遇。

    本次大會特邀工信部中國電子商會物聯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英傑參會,並發表了《規範物聯網基礎標準,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主題演講,重點探討基礎標準規範化對於產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隨著感測器成本的下降是物聯網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低功耗廣域網的出現使物聯網連線更為持久廣泛,成熟的物聯網應用得到驗證並大規模推廣,物聯網正在迎來爆發期。” 陳英傑認為:“網際網路在短短几十年得以全球使用並極大地促進社會鉅變所依賴的標準規範化,為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好地參考。”

    那麼,物聯網是否也有類似最基礎的標準?對此,陳英傑表示:“物聯網中物的地址和身份是實現物與物之間精準互動的基礎,需要有規範化的標準協議。”

    隨後,陳英傑針對物聯網標準協議體系以及目前現狀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

  • 4 # 深圳鼎易鴻基科技

    提起物聯網你會想到什麼?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無人駕駛?智慧家居?但是如果要你係統的說一下物聯網是什麼,你知道嗎?

    究竟“物聯網”是何物,如何快速的清理行業脈絡,建立起知識框架,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物聯網的發展

    2005年,突尼西亞資訊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釋出了《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將“物聯網”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

    報告中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訊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透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交換。射頻識別技術(RFIO)、感測器技術、奈米技術、智慧嵌入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當然,物聯網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成熟的過程,歐盟根據物聯網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四階段的產業規劃:

    第一階段(2010年前):基於RFID技術實現低功耗、低成本的單個物體間的互聯、並在物流、零售、製藥等領域開展區域性的應用。

    第二階段(2010-1015年):利用感測網與無處不在的RFID標籤實現物與物之間的廣泛互聯,針對特定的產業制定技術標準,並完成部分網路的融合。

    第三階段(2015年-2020年):具有可執行指令的RFID標籤廣泛應用,物體進入半智慧化,物聯網中異構網路互聯的標準制定完成,網路具有高速資料傳輸能力。

    第四階段(2020年之後):物體具有完全的智慧相應能力,異構系統能夠實現協同工作,人、物、服務與網路達到深度地融合。

    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是透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以計算、儲存等處理方式構成所關心事物靜態與動態的資訊的知識網路,用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感測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訊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感測器把模擬訊號轉換成數字訊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籤:也是一種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感測器技術、積體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複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慧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面板等感官,網路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資訊,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資訊後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物聯網的技術架構

    物聯網架構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

    網路層由各種網路,包括網際網路、廣電網、網路管理系統和雲計算平臺等組成,是整個物聯網的中樞,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資訊。

    應用層是物聯網和使用者的介面,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慧應用。

    物聯網的應用

    1. 物流

    自動化倉庫:自動檢測物品的出入,向供貨商自動傳送訂單

    自動化運輸:物品上的電子標籤根據後臺系統資訊,自動選擇合適路徑

    供應鏈商業模式變化:使用者直接透過物聯網向商品本身發訂單。

    2. 智慧交通

    實時獲取路況資訊,監視和控制交通流量。

    可以實現車輛與網路相連,最佳化行車路線。

    可以無縫地檢測、標識車倆並收取行駛費用。

    3. 醫療物聯網

    體內智慧診斷裝置,有助於疾病的早期診斷,增強康復效果。

    生物降解材料的智慧裝置,能夠檢測體內溫度溼度,防止面板問題。

    新型個人醫療裝置,使得病人在家即可接受醫療,遠端醫療可避免昂貴路費,減少病人的壓力。

    家庭中的智慧裝置,在老人出現意外時發出求助訊號。

    4. 機場防入侵系統

    可防止人員的翻越、偷渡、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

    5. 世博會門票

    紙質門票:基於RFID技術,以無線方式與遍佈園區的感測器交換資訊,安全防偽,快速驗票;跟蹤查詢,人員分流。

    手機門票:使用者使用的RFID-SIM卡,是基於RFID技術,以手機SIM卡位載體實現的一種全新電子票。可直接購買附帶門票資訊的SIM卡,或透過網上下載寫入SIM卡,“刷”手機即可入網。

    物聯網的日趨成熟的背後是感測器技術、資訊科技成熟的結果,這使得物聯網應用能夠逐漸深入日常生活中,向智慧化轉變。

  • 5 # 供應鏈合作型商務

    對物聯網的理解由不同的角度看,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多數人是從技術應用角度看物聯網,或者從提供產品的角度看物聯網,很少有人從企業科學管理的角度看物聯網(比如,製造產業價值鏈)。我想說的是從科學管理角度看物聯網。

    事實上,科學管理因素在物聯網技術應用成功中起決定性作用,而不是技術硬體。物聯網能夠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本質是提高企業和社會的生產力,和創造新增就業機會,以及創造新產品滿足新需求,因此,物聯網能夠帶來全球影響力。

    然而,物聯網有著“分散分佈”和“集中控制”的技術管理屬性,技術硬體必須與管理軟體互相配合,新商業理念是整合點。利用物聯網提高生產力,和創造新增就業機會,以及創造新產品滿足新需求的前提條件是:形成新的商業理念共識。只有社會形成新的商業理念共識,物聯網技術應用才能夠持續發展。因為這是打破舊觀念形成新思想的過程,必須有共識才會出現社會協同創新活動,才會出現商業協同效應。

    其中取得社會共識(物聯網參與者包括生產者、服務者、消費者)涉及到:如何更有效率知道新需求是什麼?如何發掘“分散分佈”的新需求?如何建立激勵機制令各方參與創新活動?

    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創新激勵機制,人們將不願創新,因為創新不僅艱苦,而且面對巨大的創新失敗風險。物聯網的資訊物理系統解決了技術問題,但並沒有解決人們參與到物聯網去的積極性問題。

    區別於傳統開發新產品由製造商主導開發的理念,新商業理念開發新產品是由生產者和使用者圍繞產品開發互動。高效率互動是正確供需匹配的關鍵,也是發掘新需求、導向新產品和新服務開發的偵察“雷達”。

    無論是營銷,還是個性化定製,或者開發新產品,重點是必須正確、有效、快速溝通才能應對市場快速變化和獲得市場先機,而互動的模式是重中之重(快速傳輸、標準化、真實性或資料質量)。

    在數字化的供需互動活動中,將直接獲得專業精準的商業情報,而不是獲得未經提煉的大資料。

  • 6 # 您好機器人

    說到物聯網就不能不提到人工智慧了,我想透過對比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區別來讓大家更清楚形象的瞭解物聯網:

    當今世界資訊產業發展的第三浪潮無疑是物聯網的崛起,它是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的又一資訊化時代的變革。物聯網,就是透過智慧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訊感知技術,應用在網路與實物的融合中。您好科技集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智慧感知等核心技術,將其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為各行業提供專業的人工智慧定製方案。既然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應用廣泛,那我們如何區分人工智慧和物聯網?

    先來說說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它能根據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實時觀察找出對於未來預測性的洞察。由於同時分析過去的和實時的資料,AI能容易注意到有哪些資料屬於例外,並做出合理、合適的推斷,而資料對於人工智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若要使AI引擎變得更聰明、更強大,方法及過程其實就如同在種植物,唯一的區別在於: AI需要的是持續的資料流入(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是AI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不是水,肥料和食物。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它可以處理和從中學習的資料越多,其預測的準確率也會越高。

    人工智慧的確能夠幫助我們處理更多的資料,而且會越來越“聰明”。然而,物聯網(IoT)其實肩負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資料收集。在概念上,物聯網可連線大量不同的裝置及裝置,包括家用電器和穿戴式裝置。嵌入在各個產品中的感測器(sensor)便會不斷地將新資料上傳至雲端。這些新的資料以後可以被人工智慧處理和分析,以生成所需要的資訊並繼續積累知識。用一句話來概括物聯網:把所有物品透過資訊感測裝置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即物物相息,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和管理。

    人工智慧也不能代表全部。物聯網裡面的應用就更廣泛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這些都是和大資料,雲計算結合在一起的,人工智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工智慧物件更加民用化,而物聯網物件是更加政府化。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它們有時候是呈現相互交叉的作用,物聯網應用在智慧家居方面的案例也有,比如,智慧照明,它是一種非常直觀的物聯網家居體驗,我們可以透過手機應用實現燈光的開關,還有家庭安防、空調溫度調節等,這些都是物聯網應用的例項。

    其實這兩者(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區別我們大可不必去糾結,誰究竟是占主導地位。與其說是區別,不如說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絡的“共同體”,只有它們同時使用,才能實現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利益優勢。而且根據資料顯示,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技術將無處不在,我們很難再找到沒有連線網際網路的裝置。就像我們談論的智慧家居,我們可以智慧操控點燈、空調,實現智慧化、自動化的操作。

    “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市場上的智慧家居產品也不斷增加,而絕大多數家居產品的科技含量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那以滿足不斷升級的智慧化生活需求,因此您好科技不斷對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進行探索,為使用者提供專屬的人工智慧定製方案,提升人工智慧產品的使用和服務質量。

  • 7 # TOP域名

    物聯網是透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因特網連線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這一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但受全球各國重視是2008年和2009年這兩年,各國紛紛推出物聯網相關政策,中國也開啟了物聯網發展里程碑的年份,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經過10年發展,物聯網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在雲+AI等技術加持下,讓物聯網得到了廣泛應用,產業發展迅猛,也迎來了黃金髮展時代。

    運營商、半導體廠商、通訊裝置、雲服務商和應用端等形成物聯網產業鏈,而NB-IoT和LoRa等LPWA低功耗廣域網通訊技術,解決物聯網大規模部署連線等需求,繼而使得物聯網在工業、零售、物流和交通等垂直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物聯網在移動監測、智慧可穿戴、POS機、氣象、醫療和能源等行業用途很大,而且是實現裝置聯網不可或缺的產品,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註冊。

  • 8 # 可愛的萬物相聯

    簡單說就是物與物之間實現直接交流!

    世界正在改變,很快缺乏可靠互聯產品的工業裝置製造商將被完全排除在市場之外。但並非所有工業物聯網商業模式都是成功的,因此,即使是大量投資和部署技術也不足以讓許多企業實現目標。對於物聯網系統的實施,有 78% 的企業表示物聯網專案透過雲服務的方式來連線裝置和機器,有 83% 的專案涵蓋了資料視覺化功能。

    對此,圖撲 應運而生。圖撲物聯(IoTopo)是基於 B / S 架構的物聯組態軟體;軟體前端介面採用標準 HTML5 開發,支援 2D / 3D 圖形組態,支援 MQTT 協議接入,支援 Modbus、OPC UA 等工業通訊協議解析。組態畫面可單獨釋出,支援資料門戶定製,可與企業自有平臺無縫整合,與使用者自有系統整合為一個功能全面的應用平臺。

    圖撲軟體(Hightopo )是由圖撲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基於 HTML5 標準技術 Web 前端 2D 和 3D 圖形介面開發框架。 Hightopo 非常適用於實時監控系統的介面呈現,廣泛應用於電信網路拓撲和裝置管理,以及電力、燃氣等工業自動化 (HMI/SCADA) 領域。

    www.hightopo.com

    它提供了一套獨特的 WebGL 層抽象,將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設計模型延伸應用到了 3D 圖形領域。使用 Hightopo您可更關注於業務邏輯功能,不必將精力投入複雜 3D 渲染和數學等非業務核心的技術細節。

    目前,圖撲 已經將物聯網技術作為業務模式基本構成之一的企業,在未來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將成為引領者。根據國際通訊巨頭沃達豐(Vodafone)釋出的《物聯網市場晴雨表2017/18年度》全球調查報告,74%的應用企業認為離開了物聯網,數字化轉型將寸步難行。

    高爐鍊鐵-圖撲軟體 www.hightopo.com

    物聯網正迅速成為企業基礎設施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傳統制造業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型,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分析,作為工業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的核心技術,正在從各個方面改變著工業行業,包括產品的設計、運營、維護,以及供應鏈管理。通常,即使工廠裡採用了乙太網聯網裝置、MES 和 SCADA 系統,大部分硬體裝置還是沒有接入網路,或僅單向輸出資訊。隨著工業物聯網的推進,傳統制造企業更需要主動地去嘗試和採用新的自動化技術來迎合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

    www.hightopo.com

    商業模式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許多數字化轉型之旅都是從最佳化內部運營開始的。

    更多物聯網行業合作動態案例預覽/申請試用地址

    構建先進 2D 和 3D 視覺化所需要的一切www.hightopo.com

  • 9 # 齒輪易創

    物聯網,通俗點就是智慧硬體。

    比如APP開啟家裡的空調和燈,回家前遠端開啟做飯和浴缸放水。這些都用了物聯網技術,但物聯網也不僅僅是這些。

    透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裝置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慧化的功能。智慧化之後,硬體具備連線的能力,實現網際網路服務的載入,形成“雲+端”的典型架構,具備了大資料等附加價值改造物件

    電子裝置:手錶、電視、其他電器非電子化裝置:門鎖、茶杯、汽車、房子智慧硬體分類智慧可穿戴裝置智慧手環、手錶、眼鏡、侵入式頭盔智慧家居智慧路由、插座、電視、空調、冰箱、安防裝置等墨跡天氣:小型個人氣象站,空氣檢測: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PM2.5濃度等移動醫療裝置血壓計、血糖儀、心電檢測儀車聯網車載智慧終端人工智慧機器人、影象語音識別、深度學習美圖手機2:實時捕捉影片拍攝中的人臉,進行無間斷運算,實現影片美顏功能其他智慧硬體構成元素感測器生物感測物理感測化學感測煙,ph值、離子活度等土壤資料網路接入蜂窩通訊WI-FINFC手機門禁、地鐵卡zigbee工業、家庭自動化、油田、電力、礦山、物流管理等藍芽二維碼智慧系統自動化供應鏈雲計算安全遠端控制CRMERP未來單品積攢資料形成平臺很難。在一個垂直細分領域做精,然後整合到大的平臺(合作共贏)更多人工智慧元素虛擬現實裝置越來越熱硬體向零利潤方向,透過內建的增值服務,建立網際網路化的商業模式

  • 10 # 矽釋出

    如果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家能夠下對棋,那麼到2025年,連線實體和數字世界的經濟價值每年可能高達11.1萬億美元。

    物聯網(IoT)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方式。我們將定義為感測器和執行器的物聯網系統透過網路連線到軟體,可以監控和管理連線的物體、機器甚至生物。這種迅速發展的技術使得將資料驅動的決策應用到人類活動的新領域成為可能。從工廠車間的監控機器到跟蹤海上船舶的進度、感知物理環境的變化以密切關注人類生命體徵,物聯網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有形資產,徹底改變我們的運營方式城市和家庭,改善健康結果,甚至挽救生命。

    過去五年,從很多資訊裡面都可以看到物聯網是如何幫助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監測身體健康,以及智慧溫控器等透過網際網路連線裝置來管理我們的家庭等進步,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可能性。技術供應商已經開始加強他們的物聯網業務,並制定策略幫助客戶個性化,實施和運營複雜的物聯網系統。製造商,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以及其他企業已經開始看到將物聯網系統引入自己的運營和供應鏈的初期收益。

    實際上,一直以來,因為各種炒作,很多人對物聯網並不持有正面態度,也低估了物聯網系統的長期潛力。估計到2025年,物聯網每年的潛在總經濟影響可能高達11.1萬億美元。事實上,在移動網際網路,知識工作自動化,雲計算和高階機器人技術之前,物聯網將成為所有顛覆性技術的最大價值來源。

  • 11 # 中國信通院

    經過幾年的醞釀和發展,物聯網的概念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被認可,併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資料,截至2017年年底,近200億個物聯網和聯網裝置將在全球被部署,未來四年將會再增加100億個。已然將物聯網納入發展戰略的中國運營商,有必要了解全球物聯網的部署情況,以最佳化資源配置,抓住物聯網機遇。

      網路部署 各有特點

      目前,整個國際物聯網建設呈現出eMTC和NB-IoT共同發展的特點。截至2017年11月,全球已有28張移動物聯網商用。其中,包括美國AT&T和Verizon在內的5家運營商商用了5張LTE-M網路;包括沃達豐、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南韓電信、德國電信等在內的運營商共商用了23張NB-IoT網路。

      2017年作為NB-IoT的商用元年,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陸續完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NB-IoT網路建設。中國電信提出,要在“十三五”階段,建成智慧連線生態圈,目前,其物聯網生態已具雛形。2017年5月,經過提前佈局、標準跟蹤、外場試驗、版本釋出、商用部署等一系列工作,中國電信正式宣佈建成全球首個NB-IoT商用網路。

      中國移動提出了“大連線”戰略。2017年,中國移動物的連線淨增規模已超過個人和家庭連線,在總淨增連線中佔比達到 61.8%,成為驅動連線規模增長的第一動力。按照計劃,2017年年底,中國移動共實現了346個城市NB-IoT連續覆蓋。

      諸如AT&T、Verizon、KDDI、NTT DoCoMo等都先後開展了eMTC商用。早在2015年,AT&T就提出了“將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等各個方面與世界連線起來,並將連線做到最好”的戰略願景。2017年年初,AT&T宣佈在全國範圍內推出LTE-M網路,同時推出LTE-M套餐計劃,每個裝置的月資費起步價低至1.5美元,年度計劃、多年期計劃以及更多裝置數量計劃還將獲得更大的折扣。Verizon公司在2015年宣佈了物聯網的全球戰略。2017年3月底,Verizon在美國本土推出了第一個全國性的商用LTE-M網路,覆蓋面積達到240萬平方公里。其套餐設定為每個裝置每月最低2美元,同時提供批次啟用和批次購買的定製化選擇。

      業務拓展 積極探索

      不同行業物聯網應用的普及和成熟,推動了物聯網的發展。可穿戴裝置、智慧家電、自動駕駛汽車、智慧機器人等,數以百億計的新裝置將接入網路。物聯網的興起,將帶動工業、汽車行業、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智慧化升級。全球運營商在物聯網業務拓展方面,均積極開展探索。

      中國三家運營商協同合作伙伴,在各個垂直行業合作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移動在交通方面,為摩拜單車提供了基於蜂窩物聯網的定位更準確、開鎖更便捷的解決方案;能源方面,為港華燃氣提供基於NB-IoT產品的優質網路測試環境。

      2017年3月,全球首個基於NB-IoT技術的智慧水務專案在廣東深圳率先商用,中國電信、深圳水務、華為公司聯合釋出《NB-IoT智慧水錶白皮書》;6月,中國電信在上海向全球釋出物聯網開放平臺,聯合全球的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全球“產品大融合、渠道大聯動、成果大共享”;7月,在雄安新區,基於NB-IoT的智慧城市管理應用示範點全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對AT&T和Verizon而言,物聯網業務正在滲透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工業和城市建設是重點。在汽車行業,AT&T已與全球排名前24家的汽車廠商中的20家建立了合作關係,使使用者可以獲得更佳的駕駛體驗和更高的安全性;Verizon則收購了北美一家領先的GPS車輛追蹤公司。在城市建設領域,AT&T在其總部所在地達拉斯建立了智慧城市生活實驗室,應用物聯網技術遠端控制路燈,使用環境感測器測量不同型別的汙染物以及溫度、空氣溼度和大氣壓力等;Verizon收購了一家提供智慧LED燈的公司,數萬LED感測燈具透過LTE eMTC連線成密集的物聯網網格,對整個城市核心區和交通幹道形成空間地理資訊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全球五大運營商釋出了NB-IoT套餐。中國電信是全球第一家釋出NB-IoT業務套餐的運營商,連線費用=電信NB-loT連線總數×每個NB-loT連線的連線單價,從連線體現價值,摒棄了在NB-loT中價值極低的流量收費模式,開創先河;中國移動了推出20元和40元兩檔實惠的包年套餐;中國聯通的NB-IoT資費套餐設定了兩種使用方式:VPDN定向流量和網際網路流量(即:通用流量);德國電信推出兩檔NB-IoT業務套餐:簡化的NB-IoT裝置連線套餐,起步價為199歐元,包含6個月的25張SIM卡啟用,每張SIM卡有500kB的流量,綜合的NB-IoT產品連線包,其中包括德國電信的物聯雲(CloudofThings)平臺,起步價為299歐元;T-Mobile推出了美國首個NB-IoT資費套餐,每年6美元,每小時內10個單包傳輸(最高速率64kbps),每年的流量上限是12MB。

      前景可待 未來可期

      GSMA認為,到2025年全球將會有270億物聯網連線,其中約70%為短距離連線。具體來看,2016年的物聯網移動連線數為4.5億個,到2025年將達到50億個。其中蜂窩物聯網(2G/3G/4G)連線數到2025年將達到20億個,LPWA連線數到2025年將達到30億個。到2022年,56%的活躍LPWA連線將採用授權頻譜技術。

      電信運營商有望在2025年創造高達1900億美元的物聯網收入。相比於2016年,將有近20倍的增長。這些收入中,裝置和連線僅佔約20%,平臺和應用將佔收入的45%,物聯網諮詢和管理服務將佔約35%的收入。Mchina預測,在2025年主要垂直行業移動物聯網連線數中,互聯汽車佔42%,其後依次為互聯能源18%、互聯工業13%、智慧家居8%、消費者電子6%、智慧醫療6%等。中國運營商已經準備好透過擴大物聯網部署規模和提升物聯網應用水平,來爭取物聯網帶來的巨大收益。

      機遇空前 挑戰並存

      安全正越來越成為技術應用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世界範圍內電力、能源、機場等重要機構的物聯網路和裝置頻頻受到攻擊,物聯網資訊保安“痛點”頻現。Juniper Research預測,到2019年,全球的資料洩露的損失將達到2.1萬億美元,物聯網將佔損失的很大一部分。完善物聯網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成本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專案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Machine Research預計,在沒有互用性標準的情況下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會讓全球的智慧城市專案在2025年之前增加3410億美元的成本;沒有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全球智慧城市專案的部署成本將達到1.12萬億美元,而如果使用標準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成本可以降到7810億美元。建立通用互用性標準,急需提上日程。

      中國物聯網市場的發展瓶頸和深層次問題依然突出。晶片、感測器、作業系統等核心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高階產品研發能力不強,原始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產業協同不足,表現在市場與產業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脫節,缺少整合上下游資源、引領產業協調發展的龍頭企業等。

  • 12 # 華清遠見成都中心

    在當今進入了智慧化時代時,一大波高大上詞彙洶湧來襲。伺服器技術叫“雲”,資料集合處理叫“大資料”,微控制器叫“智慧硬體”,車載微控制器應用叫“車聯網”。

    那我們平常所說的物聯網是什麼?如果用一個比較接地氣的名詞來說就叫做:網路微控制器應用。物聯網(IoT)是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資訊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路。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把具體實物聯入網路中,讓各行各業都能進行資訊交流最終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人與物品之間的全面的資訊互動。

    物聯網的本質還是網際網路,只不過物件不再是通用型計算機,比如:桌面電腦、伺服器電腦,而是嵌入式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功能更單一、功耗更低)系統及其配套使用的相應感測器等外圍裝置。我認為,物聯網是IT產業發展的必然產物,IT一直以來解決的核心問題便是“資訊化”。這也是計算機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人類服務的計算機呈現出各種形態,如穿戴裝置、環境監控裝置、虛擬現實裝置等等。只要有硬體或產品連上網,發生資料互動,我們就把它叫做物聯網。

    物聯網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幾乎可以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基本設計到智慧化的物品都是物聯網。目前中國主要發展領域在醫療健康、家居建築、能源電力、交通、物流、金融、工農業、市政管理等8大細分領域。將會使用到綜合行業技術,如感測器、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在我們日常生活場景中有智慧家居、汽車領域有智慧交通,當然還有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電網等相關應用,都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通訊技術,將與傢俱生活、交通管理、資源裝置的各種子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透過統籌管理,讓生活更舒適,方便,有效,與安全。

    它是將先進的資訊科技、通訊傳輸技術、電子感測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應用等有效地整合運用於整個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管理系統。

    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訊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物聯網正加速進入“跨界融合、整合創新和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根據沃達豐公佈的最新“2017年物聯網市場晴雨表”,在物聯網的具體行業場景滲透上,排名靠前的分別為公共部門、醫療、能源與公共事業;同時未來滲透率增長較快的分別為能源、零售、醫療。

    在於上海舉行的“2017物聯網產業峰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紛紛表示正積極佈局下一代物聯網路。

    隨著以5G技術為標杆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萬物互聯、萬物感知正逐漸成為現實。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瓶頸顯現,眼下正迎來物聯網時代,更多的聯網裝置將是各類智慧終端,包括攝像頭、冰箱、種種感測器……物聯網是大勢所趨,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

    國內物聯網產業經過近十年發展,目前產業體系逐步形成,現在包括晶片、元器件、裝置、軟體、系統整合、運營應用在內物聯網產業比較豐富。相關主管部門不久後可能會發布關於物聯網產業產品目錄。現在,國內物聯網產業規模基本突破9300億元,從區域來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物聯網發展比較聚集。

    預測到2025年,所有物聯網連線中的72%將使用WiFi和Zigbee這樣的短距離傳輸技術。物聯網蜂窩連線到2025年將達到220億個(2015年底這一數字為3.34億),其中大部分將基於LTE。互聯車輛將成為一個關鍵領域,2025年45%的蜂窩物聯網連線將會在這個領域。

    物聯網的技術前景是廣闊的,在目前的消費背景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式產品出現,這些正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投身於物聯網的技術研發,是很有前景的一件事。

    物聯網是一個好行業,但是它的前景如何,全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不管怎麼樣我覺得物聯網還是很有前途。所有的科技都是有個發展過程的,真正的成功者就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取得成功的。

  • 13 # 千鋒教育成都

    很多同學都說嵌入式就業前景很好,而且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很多同學都想學習嵌入式,但是又有諸多的考慮。比如嵌入式培訓薪資多少?這麼多人學習好就業嗎?市場有沒有飽和?

    對於很多同學的疑問,其實真的不用太去考慮那麼多,因為現在嵌入式真是發展好時機,現在學習,就業形勢大好,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想學習嵌入式,多瞭解一些嵌入式的前景和嵌入式本身才是關鍵所在。

    什麼是嵌入式?

    如果在十年前也許有70%的人不曾瞭解。但從今天看,不管是從行業應用,還是智慧硬體的爆發,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大資料等等嵌入式技術都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所以如果你還不瞭解什麼是嵌入式,那確實有些OUT了。簡單的說下,嵌入式技術是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並且軟硬體可裁剪,適用於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技術。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智慧手機其實就是一個嵌入式系統,它的系統配置的一些硬體如儲存,CPU、電池,但考慮到功耗,為智慧手機特別定製了一個系統。試想一下,若智慧手機還用臺式電腦的CPU,那終成型產品得有幾十斤,那樣的手機還有人買嗎?因此嵌入式系統就是針對產品需求而定製的系統。

    做軟體開發實際上是有高低之分的,如今市面上的開發語言多的去了!如C、C++,再到紅透半邊天的Java等,該學哪種呢?為什麼有些開發者工資很低,而有些開發者卻月薪好幾萬?又為什麼3年的Java高階程式設計師薪水多也只能15K?而一個嵌入式底層工程師兩年經驗就敢要15K-20k的薪水?正是由於良好的前景所致。

    但是如果想從事嵌入式開發,必須懂的技術也挺多,它並不是天上掉餡餅的行業,一個成熟的嵌入式工程師基本上要了解,應用開發,底層開發,當然這裡又會包含很多很多。所以選擇培訓機構系統的學習很有必要。

    嵌入式開發培訓學習的話,一般都強調硬體平臺和實戰專案,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幾項技術,而是構建你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習嵌入式開發,就要從基礎Linux,C語言,資料結構開始,到ARM,彙編,Linux核心、驅動等,更重要的是透過更多的專案練習,設計專案不能少,多達10000行強制核心程式碼的編寫可以讓你真正獲得知識。

    想學習好嵌入式,快速瞭解這門技術,來千鋒教育學習吧,經驗豐富的講師,專業的課程,在這裡可以讓你更快更好的學習,拿高薪進名企更容易。

  • 14 # 千鋒教育重慶

    之所以我們會說物聯網發展前景巨大,那是因為據預測而到2018年將增長到90億的物聯網裝置,下一個10年物聯網將創造14萬億美元的價值,這並不是收入資料,而是物聯網的增長對經濟帶來的總體益處。

    物聯網裝置和應用舉例:

    僅在消費領域,就已經有很多產品類別跨入了物聯網的範疇。包括:數碼攝像機,家庭音響等消費電子產品;冰箱、洗衣機、咖啡機等家用電器;燈泡、恆溫器等照明採暖產品;嬰兒監視器、煙霧探測器等安全產品;樂器;機器人;電動玩具;計步器、血壓計等產品。

    在商業和政府領域,物聯網也開始迅速擴散。這些應用場景未必直接和移動計算相聯絡,但很多都部分整合了移動裝置和應用:聯網的廣告和營銷;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垃圾管理系統;智慧電網;智慧水系統。

    物聯網三個最基本的特點:

    感測器:物聯網裝置和系統包含有感測器用於追蹤並測量環境中的運動。

    連網:它們要麼會直接連線到網際網路,要麼透過智慧手機和平板等裝置連線網際網路。

    處理器:物聯網裝置或多或少會擁有一些計算效能。

    以上所介紹的物聯網應用範疇和基本特點是物聯網最基本的知識,想要成為物聯網時代的專業人才,就要更深入的學習物聯網的專業知識。千鋒智慧物聯網+嵌入式培訓8大核心技術,打造跨行業深度物聯網課程,幫助學員成為物聯網行業硬實力人才!

  • 15 # 嘎貝勒

    顧名思義,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就是指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簡單理解就是萬物都可以“上網”交流,達到“萬物互聯”,進行資訊的收發與互動。

    下面我詳細介紹一下物聯網的發展歷程和架構

    1.最早的計算機是由美國在1946年發明,體積巨大,1976年IBM公司發明了微型計算機;後來逐漸實現了在辦公室內組成區域網(LAN),隨著區域網的發展,逐漸發展成網際網路(internet)。

    為了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訊,計算機的網絡卡上有一個Mac物理地址,Mac地址是全球的唯一標識,作為每臺計算機的身份標識。

    計算機能夠聯網還需要一個共同的都能識別的規約,即網路通訊協議。網路通訊協議就是計算機網路中進行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的集合。就好比英華人說英語、德華人說德語、法華人說法語,需要一個國際通用語言將其統一,才能進行交流。

    我們熟悉的Tcp/ip協議就是計算機的網路通訊協議。

    2.隨著蘋果、安卓手機等移動裝置的深入應用,網際網路又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透過3G、4G技術,改變了傳統上手機只能進行打電話、發簡訊的簡單功能,可以進行大容量的音訊、影片等的高速傳輸

    3.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基礎上,物聯網出現了。可以說它是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基礎上慢慢生長出來的。將物聯卡(相當於手機sim卡)(也有唯一的標識(mac地址))插入裝置中,從原來的人-人、人-計算機的聯絡變成了物-物、人-物、人-計算機、計算機-物之間的聯絡。

    物聯卡有11位的,有13位的,11位的類似於手機sim卡(可以語音、影片);而13位的資訊量較小(這種裝置通訊的需求是:造價低、待機久、速度滿足要求即可,不需要語音和影片功能),有利於節省頻寬、省電,電池壽命越高越好,至少需要 5-6年,比如水錶裡(本身無源)裝一個晶片(物聯卡),因為不能經常去更換它的電池,所以電池壽命很重要。將物聯卡插入裝置的通訊模組即可實現通訊。這就是物聯網的發展歷程。

    下面介紹一下物聯網的架構,如ppt上的四張示意圖所示,共分為四個層次:

    1.感知層

    透過感測器、RFID等,將終端裝置資料資訊採集後先轉換為電訊號(模擬訊號),然後轉換為數字訊號(0,1),就好比人的五官。

    2.網路層

    傳輸通道(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好比人的神經。

    3.平臺層

    即雲層:雲就是網路、網際網路的一種比喻的說法,雲計算就可以理解為網路計算、網際網路計算。是一個超大容量、超高併發、超快速度、超強安全的計算系統。

    4.應用層

    各類手機app,計算機的各種應用程式等,對各種資料的計算、分析、處理,就好比人的大腦。

  • 16 # 物聯網學參

    一、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 ( IoT )是由物理裝置,車輛,家用電器以及嵌入式電子裝置 , 軟體 , 感測器 , 控制器和能聯網的其他物體組成的網路 ,它使得這些物件能夠連線和交換資料,還可透過計算系統,使得每個物件都可以被唯一地識別,而且還能夠在現有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上進行互操作。 ”

    簡單點理解:物聯網本質上和網際網路一樣,網際網路是由各種終端組成的網路(手機,Pad,電腦…),而物聯網是一個由普通裝置組成的網路,在這個網路裡,裝置和裝置之間可以連線和交換資料。舉個例子說明,如果你家比較寬闊,屬於和劇院一個級別的,打掃光靠人就不行了,這時候可以買幾個掃地機器人來完成這個任務。機器人之間能夠互相交流,A對B說:剛剛廚房那旮旯我已經轉過了,你不用去了,B聽說後,就不會再掃廚房了,轉而清掃客廳,然後B還可以把資訊再傳給遇到的C,D.E.F… 這個交流網路就是物聯網了。

    二、物聯網的起源

    物聯網並不是一個近幾年才出現的新名詞,早在1982年有了智慧裝置網路的概念, 卡內基梅隆大學改裝的可口可樂販賣機,是第一個網際網路連線的應用,能夠報告庫存和新裝的飲料是不是冷的。

    Mark Weiser 1991年在論文“21世紀的計算機”當中,提出了當代物聯網的設想,UbiComp和PerCom等學術機構也有類似的觀點。 Reza Raji在1994年將IEEE Spectrum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將小資料包傳輸到一大組節點,從而整合從家用電器到整個工廠裝置的所有物體” 。

    在1993年到1996年間,有幾家公司提出瞭解決方案,像微軟 的At Work或者Novell的NEST。 雖然有了概念,但是直到1999年,這個領域才開始聚集起來。 Bill Joy設想了裝置到裝置(D2D)的通訊,作為他在199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出的“六個網路”框架的一部分。

    透過麻省理工學院的Auto-ID中心和相關的市場分析出版物大力推介,物聯網的概念在1999年開始流行起來。 Kevin Ashton (原Auto-ID中心的創始人之一)將射頻識別( RFID )視為當時物聯網的先決條件。 阿什頓更喜歡“Internet of things ”。如果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體和人都配備了識別符號,計算機可以管理和清點它們。除了使用RFID之外,還可以透過近場通訊 , 條形碼 , QR碼和數字水印等技術來實現標籤的貼標 。

    三、“萬物連線平臺”——物聯網的初步發展

    如果你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相信你肯定看到過第一季的這一幕。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好像是研究什麼高科技,經過一番莫名其妙但熱情洋溢的說辭之後,燈打開了,然後一陣歡呼。而後,再次點選電腦,聽到了音響中傳來的《2001太空漫遊》音樂,幾個人都陶醉了。

    這一時期的平臺特點是:採用Arduino 類似的開發版,加平臺自帶的驅動,控制家裡的電器。以謝耳東和小夥伴們控制燈的小專案為例:我們平時關閉和開啟燈,都是透過手按開關,開關會阻斷或者連線電流。那麼除了我們的手控開關,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忙阻斷或者連線電流呢?

    在工業或者商用領域,有種產品叫做電磁繼電器的,就能代替手來解決通斷220v電的問題,而且,最關鍵的是,繼電器還能被一個0-5v 的弱電訊號控制,當從0切換到5v 時,電路能夠開閉一次,也就能控制燈的關閉。然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這個0-5v是哪裡來的? 這就涉及眾多的微控制器開發板了(比如Arduino )。

    微控制器,可以簡單理解為功能不那麼完整,但體積很小的電腦。他們可以錄入程式,讓程式不斷重複,比如滿大街閃爍的霓虹燈幾乎都是由微控制器控制的;也可以接收輸入控制訊號,經過計算輸出控制訊號。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開始看到了一絲光,原來控制訊號 0-5v就是這麼來的了。 別急, 還有個大問題沒解決。那就是麻煩的驅動程式問題。 大家都會使用電腦,因為windows作業系統已經很方便了,看看就能上手,還能解決稍微複雜的問題。 但是,如果只給你裝個dos 系統,你不懂得命令列,電腦再強大,功能再齊全,你也用不了。更何況 ,微控制器是個連任何作業系統都沒有的小電腦,要操作它可沒那麼容易?

    再大的困難,程式猿們也總有辦法解決,聰明的程式猿們發明了整合開發環境,用整合開發的環境寫好的程式,只需要輸入到微控制器,就可以運行了。再到後來,還有更聰明的人發現,反正開發板的種類也不多,乾脆寫一些通用的程式,只要接入就能用,多好! 這就產生了通用物聯網平臺,透過平臺來控制一些微控制器開發版,更加方便的是,平臺還提供APP介面,可以快捷地控制家用電器,方案似乎很完美。

    首先看看能這樣的技術條件下的應用場景,

    家居環境,這種應用簡直就是玩具,在家裡操控燈的熄滅,開啟洗衣機,開啟微波爐等等操作,本來就是使用者動動手指就能解決問題,用APP控制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農業環境監控:在廣袤的蔬菜大棚中,各種溫溼度感測器可以便捷地高速地採集資料,哪哪哪溼度低了,該澆水了。這些提供了現代農業的基礎資料。

    工業自動化控制:在廣大的工業界,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電氣化一直都是工業生產的主要推動力,而自動化緊隨其後,而且也在不斷演化和發展。但是,由於工業界的總體發展不平衡,一些行業的總體自動化程度較低,從而使得工業界的標準化非常複雜,物聯網在工業界推廣得更加緩慢。

    綜上所述,物聯網出現的一段很長的時間內,網路拓撲形式,都是以平臺為關鍵節點的中心連線方式,裝置透過平臺傳送資料到互動介面(比如電腦…),人透過互動介面來遠端操控裝置(手機APP操控燈的關閉)。這種網路拓撲形式,是一種單向的資料傳遞模式,更象是一個人機遠端互動網路,遠遠談不上物物連線。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的應用方式非常簡單,這樣的應用還不具備大的商業價值。從2008年開始,湧現出了一大批物聯網創業企業,其中以Xively 物聯網平臺最為出名,一度是TOP10 的物聯網創業公司,最光輝的時刻,有2.5億智慧裝置聯網。就像google 在中國有baidu, twitter 在中國有微博, 荒島逃生在中國有吃雞大賽, 中國也有萬物互聯的平臺Yeelink ,但在今天的網際網路巨頭中,根本看不到Xively 和 Yeelink ,雖然他們都還活著,但聲音比較微弱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這根本就不是物聯網的終極形態。

    物聯網經過“萬物連線平臺”的一波熱潮以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網際網路的世界精彩紛呈,我們有無數的APP可以下載,有便捷的共享出行方式,有精彩的社交平臺… 這一切,遠比控制簡單的電器要精彩。也許,物聯網會這麼一直沉寂下去,也許哪一天會浴火重生,沒人知道… 直到2017年出現的兩項關鍵技術,讓物聯網世界的人突然眼前一亮,而新的模式和拓撲結構突然間迸發,讓人們也看到了物聯網蓬勃發展的希望。

  • 17 # boshao000

    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訊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為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

    物聯網利用區域性網路或網際網路等通訊技術把感測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透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資訊化、遠端管理控制和智慧化的網路。

  • 18 # 愷易物聯網

    以前我們對農業的印象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午。但是隨著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智慧農業逐漸顯現了苗頭。

    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支撐“手機種田”,實現無人化智慧生產,同時還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精準和高效。坐在家裡吃著水果也能“種田”,看電視的同時還可以實時瞭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這些聽著像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已經開始融入我們的真實生活。

    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現在很火的智慧大棚種植系統,能清晰明瞭地顯示出大棚內每個感測器對應的農作物生長環境指數,比如光照、土壤溼度、土壤溫度、棚內溫度、棚內溼度等。只需要一部手機和一個操作人員,就可以實現在不到達現場的情況下對農作物生長情況和生長環境進行遠端智慧監控。

    “手機種田”逐漸成為智慧農業裡的新興代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農場主和企業的青睞,全國許多地方已經有了成功的應用案例。面對當前農村勞動力逐年流失的現狀,“手機種田”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對於規模化的種植戶而言,傳統的種植和管理方式只依靠人工實現,不但需要大量勞動力,還需要耗費很多時間。而在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富景鮮花專業合作社鮮花育苗基地,當大棚裡的花卉需要灌溉時,該合作社負責人符建兵會即刻收到手機簡訊提醒,輕觸手機螢幕按鍵,甘露就會自動灑落。

    相對於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這樣的智慧化系統可以減輕勞動力度,更方便、更科學。這是一種科學的種植方式,在合適的溫度和溼度下可以保證植物最佳的生長狀態,達到比較滿意的收穫,適當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產量。還能夠調配相應的農機具,創造無人化作業,比如無人灑藥、無人播種、無人澆水、無人收穫等都能逐步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蟹爪蘭扦插成活後不移裁可以嗎?如何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