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風雲在際
-
2 # 邯鄲姚
其實 你講諸侯的鞋子是翹起來的本身就是一個概念的錯誤 八成是影視藝術裡面看來的吧
中國古代鞋統稱履 也就是踐踏的意思 你理解的諸侯是活躍在周朝末年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權力階級
大概是公元前9世紀左右 而你說的翹起來的鞋子 一般稱呼為翹頭履 漢服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史可考的最早的翹頭履是73年的時候在青海大通縣孫家寨出土的一件氏族時期馬家窯文化的一件陶器 上面繪有一人 穿有鞋尖翹起的鞋 馬家窯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 距今有5800年
而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區區9世紀 而前端翹起的鞋 在走路的時候有很好的力學支撐 這應該算人體工程學的早期體現 真正的翹頭履的形狀應該是前端一個完整的弧線翹起 而不是簡單的鞋底前面加一個豎直的擋板 是古代人民的日常服飾之一
並不是士大夫階級或者所謂的諸侯的特有物品 而精緻一些的翹頭履 在翹起部分一般都有虎頭或者鳳頭等花飾 輔以雲紋 有騎虎乘鳳踏雲而來的寓意 顯得器宇軒昂
另外帶有象徵身份作用的鞋叫做 舄 發音為 細 是統治階級特有的朝覲祭祀用鞋 樓主所說的鞋理應是 舄而非履 只是在古代題材的影視節目中 並沒有完整的還原那時代的服飾文化 畢竟只是娛樂 不是歷史 沒有必要那麼嚴謹 。
-
3 # 三叔小記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鞋子的鞋尖上翹,這種鞋子叫翹頭履,或翹頭鞋。它的典型特徵就是前端向上翹起。翹頭設計雖然不算獨有,但卻是古代諸多鞋子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歷史悠久。
1979年,在青海大通縣孫家寨的一座古墓,曾出土過一件陶器,陶器上所繪畫人物穿的鞋子便是鞋尖上翹。陶器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也算是最早發現的翹頭鞋。
夏商開始,翹頭鞋作為貴族的禮鞋,而且翹頭十分之高;
在秦代,軍官穿的是方口翹頭鞋;
到西漢,方口翹頭鞋在貴族中流行起來,女性則是岐頭履,又叫分岐履。從字面意思可知,鞋子的鞋尖分叉狀;
東晉時候,出了奇葩的翹頭鞋——五朵履,鞋頭被製成五瓣,每瓣翹而卷,如天上的雲朵;
南北朝呢,出現了笏頭鞋,笏,朝臣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笏頭鞋,鞋尖高翹,形似笏板;
唐代,則是雲頭錦履以及女性專屬的如意翹頭履(唐三彩中女性多穿);
即使到宋朝,“三寸金蓮”前端的方寸之間,也沒放棄過翹頭設計。直到清朝,翹頭鞋走向消亡。
由此可見,古人對翹頭鞋是有多麼的情有獨鍾。為什麼呢?
第一,保護作用。翹頭鞋最早應該和服裝相關聯的。現在講的衣裳是指上衣,但在古代,衣裳分開,上衣下裳。長衣則是袍,長到腳面。女性的裙也是極容易拖地的。
(虢國夫人遊春圖)
試想,這樣走路方便嗎?答案是NO。稍不注意踩到,將面臨赤痛的摔倒或搖晃。所以,翹頭鞋的作用便是托住裳、袍以及裙的下邊緣。起到一種保護的作用;
另外,由於翹頭鞋前端前於人體,如果行走時,尖端碰觸到異物,人會立即感知到,加上尖端的緩衝,不至於讓腳受傷。
說明啊,翹頭鞋實用性強!
(搗練圖)
第二,起到一定的裝飾。不要被上述的幾種翹頭鞋誤解,實際上翹頭鞋的種類十分的繁多,款式、材料相組合,就有多種可能。不管怎麼組合,目的只有一個——裝飾,襯托。更有甚者,翹頭鞋上鑲嵌珠寶,裝飾以金絲,華麗秀美至極;
說到裝飾,不曾想翹頭鞋也是女性的自衛秘器。當然,前提是在鞋翹暗藏刀片,更或者鞋翹做得更尖且硬。一旦女性遭受到意外事件,可用作反抗。
第三,象徵意義不凡。文字博大精深,古人在“物”上也賦予了它們一定的靈魂。如梅蘭竹菊,君子也。翹頭鞋鞋尖上翹,寓意步步高昇。也類似建築頂角上翹,表示尊崇上天。視覺上,給人以輕盈之感。
實用了,講究裝飾,並賦予它一定的特殊象徵。這樣一來,輕盈美觀又方便的翹頭鞋,怎不讓人情有獨鍾?
-
4 # 一老沈一
“古代”,是個時間跨度太大的概念。
就中國來說,舊石器和新石器時期略去不談,從相傳黃帝時代發明了鞋算起,距今也有5000年左右,皆可稱“古代”。
在這一漫長階段來看——
第一,“鞋”並非都是“前端翹起的”。
第二,所謂古時稱“鞋”為“足衣”,大約不盡如此。“足衣”指“韈(wà)”,當為革制,後來因為材質變化,才改為用“襪”字。
第三,上古稱“鞋”為“屨(jù)”,如《孟子》所曰“捆屨織蓆”。“屨”的別名叫“舄(xì)”。可以細分,“單鞋底”稱“屨”,而“雙鞋底”稱“舄”,《方言》載,木底之舄可以踐泥。
第四,除去上面的“總稱”外,上古的“鞋”還稱“履”,仍為“踐”義,多為有“鞋帶”之“鞋”。《荀子》曰:“麤(cū,粗)布之衣,麤紃(xún)之履,而可以養體。”具體說,“履”中還包括“鞮(dī)”“䩕(áng)”和“屝(fèi)”。
第五,古代,草鞋盛行,稱“蹝(xǐ)”或“蹝、躧”,讀音相同,還叫“蹻(jué)”,與“腳”同音。《孟子》說:“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說帝舜不貪戀天子之位,像扔破草鞋一樣不心痛。《史記》說虞卿“躡屩簷簦(dēng)”,就是腳蹬草鞋扛著長柄斗笠去會趙孝成王。
第五,從上古開始,“鞋”中還有“屐(jī)”,就是木頭製成的鞋,木底有薄有厚,一些還有“齒”。《莊子》說,墨子之徒常穿這種“鞋”。
第六,還要說的是,“鞋”的本字是“鞵(xié)”,當為革制“屨”之一種,時間長久,“鞵(鞋)”反而成了“屨”之統稱。
透過以上所說,可知古代的“屨”或“鞋”,並非都是“前端翹起”的,比如“蹝”和“屐”。
《世本》雲:“於則作屝履。”《注》:“於則,黃帝臣,草履曰屝,麻皮曰履。”古人最早的“鞋”是草鞋,應該符合實際情況。
《儀禮·士冠禮》說:“夏用葛,東皮屨可也。”古人經歷過採集狩獵階段,這也說得通。
《方言》曰:“絲作者謂之履,麻作者謂之屝”。中國古人訓蠶繅絲紡織,這亦說得通。
這一階段所用材質制的鞋,大概很難會“前端翹起”。
應該承認,古代很早的確有“前端翹起”的鞋,這就是前面說到的“䩕”。
《說文》:“䩕,䩕角,鞮屬。”
《廣韻》:“䩕,履頭。”《廣雅》:“䩕,䩕角履。”
“䩕”,含義近“卬”或“昂”,即“履頭昂起”之皮革製鞋。
從殷商遺址出土器物看——
男性貴族多穿高幫或低幫平底翹頭履。
女性貴族則著平頭高幫履。
貴族孩童,穿一種寬鬆軟鞋,平底寬頭。
貴族親信或近侍,多穿素面高幫平底無跟圓口鞋,疑為葛麻所制。
商代遺址中,發現一種“粗屨”,用草繩編成,當為低層人士所穿。
“低層”還不是“底層”,據學者們考證,當時亦流行“跣足”,穿鞋者大約不超過百分之二十。
著名商代史學者宋振豪先生認為,殷商男性貴族穿“前端翹起”的鞋,應該只是為了顯出“練達英豪氣概”這方面的審美原因。
回覆列表
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一定會留意到古代女子裝束上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古代的女子所穿的鞋子前面有一個尖角,或者說她們所穿的鞋前面都是翹起來的,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把鞋子設計成這樣呢?是有什麼寓意還是有什麼作用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防止踩踏裙襬。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的裝扮非常繁瑣,衣身裙襬非常長,拖到地面也不稀奇,所以她們在行走的時候很容易踩到前面的裙襬進而造成跌倒。而鞋子前面設計翹起的尖角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個翹起的尖尖小角可以托住裙襬,這樣就不會造成行走時踩到裙襬的情況了。
2、加固耐磨更實用。古代的鞋子基本都是布藝的,所以針腳會經常磨損斷開,而鞋面設計成翹起的尖角,可以更好的與鞋底納合防止鬆動和開線,讓鞋子更牢固,穿著壽命也更長。
3、寓意步步高昇。中國的古代是很講究寓意和兆頭的,把鞋子設計成翹起的尖尖角,可以理解成步步高昇,所以在古代廣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
4、穿著舒適防撞擊。因為古代都是穿著布鞋,所以不小心踢到石頭木頭腳趾首當其衝會受力受傷,而這個翹起的尖尖角則會很好的保護腳趾,即便踢到哪裡,也會被“尖尖角”受力,沒有了對腳趾的直接衝擊,自然就不會再受傷啦。
5、外觀獨特更顯高貴。相較於平頭平臉的布鞋,這種翹起尖角的鞋子看起來更加美觀高貴,所以在古代很多達官貴人家的小姐會格外喜歡這種鞋子,平頭百姓家的姑娘大多隻有看一看的份兒了。